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不可少
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查不可少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并发症,这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除了经常性的监测指血糖外(血糖波动大者建议每天测血糖,并携带监测记录就诊),还应定期进行一些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类的结合产物,它与血糖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抽血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好坏的指标。
2.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生化全套指标。
生化全套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尿酸等。肝脏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需要肝脏代谢,而且有些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因此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的指标。
糖尿病病人较一般人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这不仅与血糖的控制程度、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还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脂质代谢异常可使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3.每年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监测糖尿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则需按照肾内科专科医生的意见定期复诊。
4.每年检查一次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失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糖尿病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逐渐恶化,视力在不知不觉中下降,因此要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发生眼底出血,病情逆转将很困难。
5.每年进行一次心、脑血管及肢体动脉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脑血流图、血管超声等。
据统计资料显示,约有80%的糖尿病人是死于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心梗、脑梗因预后较差一般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所以大多数患者会定期于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完成心血管、脑血管的相关检查。
但糖尿病足因起病较隐匿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常于足溃疡发生后才引起重视,此时的生活质量已开始降低,严重时需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心脑血管外,下肢动脉的病变也应及早筛查,及早干预。
糖尿病患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糖尿病患者要做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糖尿病人必做的检查项目有:
一、空腹血糖检查: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也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50%的糖尿病患者。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以上介绍的就是糖尿病的检查,相信大家都是可以明白的。糖尿病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它的并发症更加严重。因此患者发现疾病以后,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轻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
25岁以后乳房检查不可少
据了解,全球每年有50万人死于乳腺癌。每3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每1分钟,就有一位女性因乳腺癌逝世。而在中国,现今已有150万女性罹患乳腺癌,预测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60万。在“相约春天,关注生命‘腺’”的健康普查活动现场,济南乳腺病医院主任医师王兆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春天是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乳腺疾病,如今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疾病,而乳腺癌也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乳腺癌患者数量每年递增2%,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幸“中枪”。
“45-55岁是乳腺癌的高发病年龄,而且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王兆太表示,除了家族因素外,月经初潮早,绝经迟,生活不规律,绝经后肥胖,产后不哺乳等都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除此之外,在乳腺疾病中“独领风骚”的乳腺增生也不容忽视,“70%的女性都患有乳腺增生,其中30%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这部分患者中可能有乳腺不典型性增生(乳腺癌前兆)。”
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合理预防,定期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王兆太介绍,乳腺癌早期并无病症,当发现乳房异样时,病症往往演化得较为严重。“建议女性25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每两年进行一次目钯检查;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以上两项检查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预防乳腺疾病,女性应该保持良好睡眠和心情舒畅,在饮食上少吃油炸食品和雌激素高的食品。专家介绍,食用含有较高雌激素食物,会打破女性体内雌、孕激素原有的平衡,导致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检查哪些方式好
糖尿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要早发现糖尿病,必要的检查不可少,目前发现高血糖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各有优劣。
指尖血糖:扎手指检测,优点是可以几十秒出结果非常方便,其检测结果与抽血结果相差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不足之处是手指血血糖稳定性差,因此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医药招商网抽取静脉血,要求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食后,上午9点前且早餐前采的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最常用指标。
高血糖检查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抽取静脉血,多数指从早餐吃第一口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不足之处是测餐后血糖影响因素多、抽血时间受限,较少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随机血糖:抽静脉血,一天24小时的任何时候静脉血糖。
以上就是有效检查糖尿病的方法介绍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做好疾病相应的检查对我们自身有很大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
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血糖、血压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的进行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从患病起,就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糖尿病的治疗。一般而言,血糖控制越理想,患糖尿病肾病的机会越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越好。
第二、关注体重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如果出现了肥胖现象就要重视。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超重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不利。
第三、定期体检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定期进行体检,不能因为症状不明显就不检查。糖尿病必须坚持定期体检,要特别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检查,不但有助于了解自身病情,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各种并发症。
第四、不能忽视药物引发的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不要忽视药物,引起的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率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因此,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不要用药过猛,给糖尿病患者身体带来伤害。
血糖测定法和空腹时血糖的测定
医学上的空腹是指禁食8小时以上。要求化验前一天晚8点后不再进食任何食物,直到第二天早上5:00-8:00之间的时间段为空腹时段,也就是早晨8点前应到医院采血。因影响血糖的因素比较多,特别是饮食,正常人进食晚餐后血糖会显著增高,餐后2小时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夜间依靠内生胰岛素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晚餐后血糖升高的过程可维持6-8小时,此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空腹的水平。当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后,血糖大多开始下降,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的空腹血糖水平。也有极少数人在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后血糖轻微上升,这是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除了饮食,还有情绪、运动等。因此,只有按照时间要求检测空腹血糖,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如何做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空腹血糖的前一天不要过分节食甚至不吃晚餐,虽然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可能使测定的血糖值低一些,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空腹血糖水平。
2、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喝水,如口渴可少量饮用白开水,但不可多饮。喝水过多可使血液稀释而干扰血糖的检测结果。
3、糖尿病患者检查空腹血糖前晚降糖药须照常服用,检查当日须在抽血后服药。
4、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5、当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升高时,需鉴别以下情况,并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血糖未控制好,整个夜间均处于高血糖状态;半夜产生低血糖致血糖反跳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称苏木杰效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凌晨4-5点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上升(称黎明现象)。
6、若测定空腹血糖有困难,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因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时间、进食、活动和情绪等因素影响,可避免饥饿影响糖尿病筛查和检测结果,并能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反映糖尿病患者前晚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总之,无论体检时,还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复诊,都应做到禁食8小时后的早8点前进行血糖测定,以此得到准确的空腹血糖数据。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尿常规检查不仅肾病患者的常用检查手段,也是其他某些疾病的辅助分析工具。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肾病检查,不少患者感觉不舒服时常去医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看看有无蛋白尿等情况,防止肾病。但是部分患者检查后看不懂结果,现在我们简单的做些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肾病患者最好用晨尿做检查。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挤一部门尿弃去,以冲去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检查尿液的比重,正常人24小时尿的比重在1.015左右。常在1.010~1.025间波动,因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随意尿比重波动范围为1.005~1.030,24小时混合尿比重增高时,见于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蛋白尿及糖尿病人尿比重亦增高。
24小时混合尿比重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肾脏浓缩功能减退时。尿常规检查结果测定任意一次随意尿,尿中无蛋白及糖时,比重≥1.025,表示肾脏浓缩功能正常,比重≤1.005表示肾脏稀释功能正常,如固定在l.010左右,称等张尿,为肾实质受损,肾脏浓缩及稀释功能降低所致。
豆腐脑的功效与作用 防治糖尿病
豆腐脑含有大量纤维素,能有效的阻止糖的过量吸收,减少糖分,因而能防止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日常必不可少的好食品。
孕前口腔检查不可少
怀孕易使牙病加重
阿琴捂着嘴、一脸痛苦地来到牙科就诊。陪同她一起来的丈夫告诉医生,阿琴已经怀孕8个月了,近来牙痛到睡不着。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急性牙髓炎让阿琴寝食难安。阿琴这才不好意思地说,怀孕前她有一颗烂牙,当时烂得不重,也不太痛,就没理会。主治医生告诉她,正是那颗烂牙烂出了深洞,刺激到牙髓后发生了急性牙髓炎。“正常来说,孕后期的孕妇不宜做口腔治疗,但考虑到她太痛苦,还是给她做了应急处理。”主治医生称。
孕期口腔最易“搞事”
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林正梅教授对新快报记者称,孕妇由于体内激素、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情绪的变化,导致口腔疾病容易发生。其中,最容易发生的口腔疾病为牙周疾病、烂牙和智齿发炎。她指出,孕期常见的牙周问题是妊娠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发炎、充血肿胀、颜色变红,刷牙容易出血,偶尔有疼痛不适,这主要是由于怀孕时期内分泌改变?智齿发炎的可能性会提高(恶心、呕吐、刷牙、激素的变化影响牙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