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喉病的病原

白喉病的病原

形态染色

白喉杆菌细长稍弯,排列不规则,常呈L、V、X、T等字形或排成栅栏状。革兰氏染色阳性;用美兰液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常呈着色深的颗粒;用奈瑟氏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一端或二端染成蓝色或深蓝色颗粒,称为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是本菌形态特征之一。

培养特性

白喉杆菌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8,在含血液、血清或鸡蛋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在含有0.033%亚碲酸钾血清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能吸收碲盐,并还原为金属碲,使菌落呈黑色,为本属其他棒状杆菌共同特点。且亚碲酸钾能抑制标本中其他细菌的生长,故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可作为棒状选择培养基。根据在此培养基上白喉杆菌落的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白喉杆菌区分为重型(Gravis)、中间型(Intermedus)和轻型(Mitis)三型,三型白喉杆菌的分布有所不同,常随地区和年份有别,有流行病学意义。

抵抗力

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剂敏感。60℃经10分钟或煮沸迅速被杀死,1%石炭酸中经1分钟死亡,但对干燥、寒冷和日光的抵抗力较其他无芽孢的细菌为强,在日常物品、食品及衣服上能生存多日,本菌对青霉素和常用抗生素比较敏感。

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白喉毒素。白喉毒素是含有两个二硫键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2,000。经蛋白酶水解后,可分为A和B两个片段,中间仍由二硫键联接。B片段,无酶活性,但能与宿主易感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并通过易位作用使A片段进入细胞。A片段具有酶活性,能将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AD+)水解为烟酰胺及腺嘌呤二磷酸核糖(ADPR)两部分,并催化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与ADPR共价结合,使EF-2失去转位活性,从而中止肽-tRNA及mRNA在核糖体上由受位转移至供位,肽链不能延长,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死亡,病变产生。仅携带β-棒状杆菌噬菌体的溶源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因为白喉毒素就是β棒状杆菌噬体毒素基因(tox+)编码的蛋白质。tox+基因的表达与菌体无机铁含量密切相关,铁含量适量时, tox+基因表达,否则不表达。

白喉杆菌尚产生一些侵袭性物质,如类似于结核杆菌的索状因子(Cord factor),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膜,导致呼吸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受到抑制。

白喉病的发病机制

白喉杆菌侵袭力弱,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仅在表层上皮细胞内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症。当局部黏膜有损伤时,如患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白喉杆菌的侵袭力增强。在白喉杆菌的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不但可引起局部病变,还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性病变,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此毒素有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两者通过二硫键连接,B亚单位无直接的毒性,但它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一个转位区。B亚单位可以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膜受体pro-hHB-EGF)结合,结合后通过转位区的介导,可输送A亚单位进入宿主胞质内(图1)。

A亚单位有毒性,可使细胞内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灭活。EF-2是肽链合成转位反应所必需的酶,因其失活后使核糖体“受位”上正在合成的肽链不能转位至核糖体“给位”,使氨基酰-t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肽链延伸反应停止,靶细胞因不能合成蛋白质而死亡,因而白喉毒素对哺乳动物的细胞有直接致死作用。细菌造成局部组织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血管扩张,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及白细胞浸润。外毒素对细胞的强烈毒性作用更加重了局部的炎症、坏死,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坏死细胞及白细胞、细菌等凝结在一起覆盖在破坏的黏膜表面形成本病的特殊病变,即假膜。假膜一般为灰白色,有混合感染时可呈黄色或污秽色,伴有出血时可呈黑色。开始薄,继之变厚,边缘较整齐,不易脱落,用力剥脱时可见出血点。假膜形成处及周围组织呈轻度充血肿胀。喉、气管和支气管被覆柱状上皮的部位形成的假膜与黏膜粘连不紧,易于脱落造成窒息。外毒素由局部吸收,引起全身毒血症症状。毒素吸收量可因假膜部位及范围不同而异。咽部毒素吸收量最大,扁桃体次之,喉和气管较少。假膜愈广泛,毒素吸收量也愈大,病情也愈重。毒素吸附于细胞表面时,尚可为抗毒素所中和,若已进人细胞内,则不能被抗毒素中和,故临床上强调早期足量应用抗毒素。外毒素与各组织细胞结合后可引起全身性病理变化。其中以心肌、末梢神经较著。心脏早期常扩大,心肌常有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以后可有多发性灶性玻璃样变,心肌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传导束也可被累及,最后可有结缔组织增生,偶见心内血栓形成。神经病变多见于周围神经,髓鞘常呈脂肪变性,神经轴亦断裂。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均可受累,但主要为运动神经,第九和第十脑神经最易受累。受损神经很少坏死,因此白喉性麻痹几乎均可恢复。肾脏可呈混浊肿胀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肾上腺可有充血:退行性变或出血。肝细胞可脂肪变性,肝小叶可有中央坏死。

白喉的症状

(一)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部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

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无数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行时应加注意。

干净普通型:起病缓慢,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咽痛,轻至中度发热,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看病严重型:全身症状严重,高热面色苍白极度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脉搏增快,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局部假膜迅速扩大延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及鼻咽部甚至口腔粘膜。假膜呈大片状厚,呈灰色,黄色,污秽灰色甚至出血而成黑色。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

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为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大堆影响呼吸和吞咽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出现淋巴结周围炎。颈部至锁骨上窝软组织明显水肿呈现所谓“公牛颈”,全身中毒服务症状严重。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快细弱血压下降,可有实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奔马律等,亦可见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危重表现,预后险恶。

(二)喉白喉:多为喉白喉向下扩散所致,少数为原发性。原发性着外毒素吸收少,中毒症状轻起病时呈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吸气性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加重。可见鼻翼煽动,三凹征,口唇发绀,烦躁不安。

白喉病人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白喉时,需要辨证分型。白喉在治疗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疫毒犯肺型

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咽喉出现伪膜,舌红苔薄白略干,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除瘟化毒饮加减。

组成:桑叶10克,葛根30克,生地20克,山豆根15克,黄芩12克,贝母12克,土牛膝12克,沙参12克。

2、疫毒化火型

症状:壮热心烦,咽干疼痛,咽喉伪膜迅速蔓延,色黑,颈肿显著(“牛颈”),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火救阴。

方药: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组成:生石膏20克,知母12克,生地20克,水牛角1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板兰根20克,玄参15克,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牛蒡子12克,甘草10克。

3、肺气阻遏型

症状:伪膜迅速增大,咽干喉紧,犬吠样咳嗽,喉间有痰,呼吸急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祛痰利咽,清热泻肺。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组成:麻黄6克,杏仁12克,石膏15克,甘草9克,浙贝母12克,山豆根15克,葶苈子10克,川军10克(后下),土牛膝根15克。

4、阴虚肺燥型

症状:咽干口燥,伪膜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组成: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黄芩12克,山豆根15克,土牛膝15克,板兰根15克。

5、心肾亏损型

症状:面色苍白,精神麻木,心悸胸闷,舌淡苔白,脉结代或数急。

治法:养阴复脉,补气固脱。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组成: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阿胶12克(烊化),麦冬12克,生地20克,麻仁15克,瓜蒌15克,薤白12克,五味子10克。

6.毒窜经络型

症状:语塞咽梗,呛咳或口眼歪斜,肢体瘫痹,舌淡红,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舒筋活络。

方药:养正汤加减。

组成:熟地20克,首乌15克,玉竹12克,麦冬12克,山药30克,白芍12克,桑枝1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丹参20克。

白喉疫苗,成人也许10年补种一次

新生儿出生后3足月就应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

加强免疫,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7周岁时用精制白喉疫苗或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1针。而成人型的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在10岁时第一次接种后,应每隔10年加强一次。成人接种疫苗除是对孩童时期接种疫苗作用的加强外,另一方面,则是增强接种者对流行期传染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做到有备无患。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容易侵犯5岁以下儿童,是孩子容易得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冬末春初比较多见。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初发白喉病有声嘶、咳嗽、发烧、头痛、身软、不想进食、吞咽困难等。同时会在喉咙长一层灰白色膜,几天内能长满喉壁,如不及时治疗,白膜进一步蔓延,喉头肿痛更甚,进而阻塞气管,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白喉毒素还能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白喉病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10~2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0.80左右)。

2.咽、鼻黏膜拭子涂片。

3.奈瑟或庞氏染色镜检。

找到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仅有参考价值)。

4.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阳性。

5.细菌培养

鼻咽拭子或患处取材培养生长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

白喉的传染途径

(一)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不典型、轻症、鼻白喉以及皮肤白喉患者,在白喉传佈中具有重要意义。

带菌者:可分为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恢复期带菌者带菌时间的长短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治疗:单用抗毒素治疗时,可有3%的病人成为长期(3个月以上)带菌者,并用抗毒素和抗生素者绝大多数(90%)在4天内细菌消失,余在12天内消失,偶有3个月后仍带菌者。②疾病类型:咽白喉比鼻白喉消失快。③伴有链球菌感染、慢性扁桃体炎或咽峡炎者细菌消失慢。

健康带菌者:以前一般占人口1%~2%,流行期间可多达10%~20%,易被忽视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由飞沫传染,亦可经玩具、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或者通过污染的牛奶和食物引起暴发流行,偶然可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而污染。手术(如扁桃本摘除)后,尤易感染本病。

(三)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均有本病发生,以温带多见,热带较少。全年可有发病,但以秋、冬和初春为多见。通常散发,偶可形成流行或暴发。

(四)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白喉普遍易感,以往50%为5岁以下小儿,后来以学龄儿童为多,但近年来发现患者大多为成年人。瑞典成人中50%~70%缺乏对白喉的免疫力,因而形成了1984~1985年的较大流行。俄罗斯自1990年起就有白喉暴发,至1994年已报告白喉病例47802例。感染者有儿童也有成人,平均病死3.65%。是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中发生的最大的一次流行。1991年传入乌克兰,1993~1994年在独联体国家中有12个国家相继发生白喉流行。调查表明系因儿童中全程疫苗免疫率低;成人中再免疫覆盖率低等原因所致,已在进行相应措施。我国白喉已属少见,在少数地区性流行中如阜阳地区患者中85.71%为>15岁的成人和青少年。这是因为在儿童中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对本病有较强的免疫力,而成年人由于多年来白喉发病甚少,几乎无隐性感染,又缺乏人工免疫的机会,因而对白喉的免疫水平偏低,易被感染发病。6个月以内的婴儿,有得自母体的免疫力,患病机会较少,得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角膜移植的禁忌

但是下面这些供体的角膜不能用于移植:

1、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狂犬病、破伤风、麻风、白喉、病毒性肝炎、脑炎、脊髓灰质炎等;

2、恶性肿瘤已侵犯眼组织者以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

3、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变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化脓性眼内炎以及做过内眼手术者等。

白喉病的预防方法

1、六个月以上小儿,应接种白喉类毒素。

2、土牛膝根,煎水代茶。一天用量,小于1岁者用15克;3-5岁30克;6岁至成人46克。加水两倍,煎煮。每500毫升水,煎至60毫升为度。每天3次,连服3-5天。大流行时,可服7-10天。

3、多吃大蒜、蒜苗、葱、姜等食物。

4、隔离患病者,直至症状消失,且化验连续两次阴性,然后解除隔离。

5、对患者的住处、衣服、用具,均须严格消毒。

6、患者发热时,要绝对休息。

7、保持大便通畅。

8、病室空气要保持新鲜,但不能直接吹风。

9、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并多食米汤、青菜、豆腐等清淡、容易消化者。禁鱼腥、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0、保持口腔清洁。

11、病愈后要休息两周。如曾出现气阴衰竭者,则休息时间增加到10-12周。

所谓白喉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细菌极高的疾病,一般来说会遭到传播,平日里如果小孩子得上了这样的疾病,希望让孩子好好的治疗,无论是饮食还是生活都要注意,白喉病的预防大家可要严格把关。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病原很复杂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可出现发热和手、足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感染后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较严重病变,有的患者甚至会死亡。近年,国内部分地区患者感染此病后病死率升高,在2008年5月2日后手足口病被列入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 肠道病毒成员众多,按照人类对其的发现、认识和病毒的特点,一共有71个血清型别,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之后命名的肠道病毒68~71型。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

附件炎是怎么引起的 其他疾病因素

少数附件炎是因为患有肺结核、扁桃体炎、白喉、腮腺炎等疾病,病菌经血液向子宫扩散,引起急性附件炎。

白喉和咽喉炎的区别有哪些

白喉和咽喉炎这两种疾病本质的区别是它们的病原体不同,白喉的这种疾病是由于白喉杆菌感染造成的,而且白喉比一般的咽喉炎比较严重,患有白喉以后常常会有启发的一些感染,也会导致全身的症状。 患有白喉的患者,这些期间里面一定要做好预防,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在流行这种疾病比较高发的时候,患者一定要想办法躲开,平时应该要避免经常带去一些比较人多的公共的场合。 患有白喉的患者朋友这些期间里面患者要格外的注意自己的体温的变化,因为患有这种疾病的时候常常也会有一些轻度的发热的情况,这些期间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这些期

声音嘶哑的原因

(一)炎症性 1.急性炎症: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炎等物质造成的上呼吸道炎、喉白喉等疾病。 2.慢性炎症:慢性喉炎、萎缩性喉炎、声带小结、喉接触性溃疡、职业性喉病、喉结核、喉硬结病、喉霉菌病等。 (二)创伤 挫伤、爆炸伤、切割伤、穿通伤等。 (三)肿瘤 1.良性肿瘤:包括非真性肿瘤增生组织,比如喉息肉、囊肿、黏膜肥厚等症状。 2.恶性肿瘤: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最常见。 (四)瘫痪性 喉上神经瘫痪、单侧喉返神经瘫痪、双侧喉返神经瘫痪、杓间肌瘫痪、甲杓肌瘫痪、单侧环杓后肌瘫痪。 (五)癔病性

毒血症的临床表现

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咽喉疼痛发病原

(一)粒细胞减少症 在这种疾病,咽痛通常伴随有其他炎症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寒战、头痛。典型表现还有进行性的乏力及虚弱。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恶心、呕吐、厌食及出血倾向。边缘毛糙并伴有灰色或黑色被膜的溃疡经常会出现在齿龈、软腭及肛周。 (二)过敏性鼻炎 本病可以季节性发作,发生咽痛及鼻塞和清亮鼻涕、后鼻滴涕、阵发性喷嚏、嗅觉减低,前面或颢侧头痛,眼、鼻、咽发痒。体格检查发现鼻甲黏膜苍白、结膜充血、眼睑充血。 (三)禽流感 咽痛、肌肉酸痛、咳嗽和发热是禽流感的早期症状。致病菌家禽甲型H5N1可导致肺炎及急性

引起女性性病的原因

女性性病病因1、产道感染:当胎儿通过感染有性病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病原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发病,如淋病、生(殖)器疱疹和尖锐湿疣等。 女性性病病因2、胎盘感染:孕妇患有性病,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性病病原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如梅毒和艾滋病等。 女性性病病因3、血源性传染:有些性病病程较长,体内虽感染有病原体但可以无临床表现,如潜伏期梅毒、艾滋病感染者等,健康者或其他各种疾病的病人输入了由他们提供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可以使受血者发病。 女性性病病因4、间接接触传染:凡性病病人

喉炎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在我们感冒的时候经常伴有喉部不适的症状,这种的话是属于喉炎的症状,在临床上通常将喉炎发病的原因归结于细菌感染导致的,其实的话还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喉炎的发生的,下面为大家描述下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喉炎的发生。 一、病因: 1 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结果。 2 用声过度,发声不当。常见于教师、演员歌唱家、纱厂女工、或不一定是职业用声者,过强或过多的用声,长期持续演讲,过高、过长时间的演唱。 3、吸入有害气体如工业气体、吸烟、化学粉尘均可使声带增厚。 4、鼻、鼻窦、咽部的感染亦是喉部慢性刺激的来源。 5、下呼

哪些方法可以医治白喉

病原治疗包括抗毒素治疗,抗毒素为治疗白喉的特效药。它 只能中和血循环中的游离毒素,不能中和已进人细胞的毒素,故 应早期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需作皮肤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它能杀灭白喉杆菌并可控制继发感染。青霉 素40-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疗程5-7天,青霉素 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5-50mg/ (kg ),分4次口服。如出 现并发症,应及时治疗。

白点病原

导致白点病的原因 有很多鱼友一直有个错觉,以为缸中水质差、水温骤变等因素,就是自然导致鱼生白点病的主要理由。其实以上通通的都只是“ 诱因”,真正导致白点病的“ 主因”,是源自外来感染。道理很简单,白点病是要有小瓜虫的存在才能引起的,若缸中并不存在它的成虫或孢子,或在过去的两个月内未有发生过白点病,那么无论水质有多差,或水温骤变得有多厉害,根本没有发生白点病的可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从外来引入源头;而最普遍的源头,就是来自新买的鱼和草或任何取自水族店展示缸里的沉木或石头,野采的小鱼等,当中可能巳经附有小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