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中的胆固醇与血脂间无明显相关性
膳食中的胆固醇与血脂间无明显相关性
美国农业部负责每5年更新一次美国膳食指南,前不久在其2015年最新的膳食指南中写道:“长期以来,我们建议居民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超过300毫克。
今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不会再限制居民胆固醇的摄入量,因为目前的证据显示,膳食中的胆固醇与血脂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闻此消息后,那些上了年纪或苦于血脂超标的人,总算大大舒了口气——他们不再谈胆固醇色变,不再担心每吃一口胆固醇就会直接贴到血管内壁而导致血脂升高,开始甩开腮帮子吃一些东西了,比如蛋黄、动物内脏等。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这个消息,是基于充足的科学依据。因为研究表明,人体每天大概需要1000mg左右的胆固醇,通过饮食摄入的量只占20%~30%,其余则需要通过肝脏来自主合成。
而正常情况下,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明显少于人体所需,大部分都需要人体另外合成,因此“通过少吃胆固醇而降低身体中总胆固醇含量”是不可能的。
专家还打比方说,人体就像一个大工厂,把从外界摄入的脂肪全都拆成小零件,再根据自身需要把零件组合成新的物质。
因此,想控制身体中的总胆固醇水平,单单靠少吃一些胆固醇是没用的——这,就是“膳食胆固醇与血脂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的原因。
肺癌的病因是什么
1、高脂肪膳食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如果平时我们的饮食是比较高脂肪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肺癌疾病,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高脂肪膳食能促进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Howe等的研究最早发现高脂膳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近年来的病例对照研究也认为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能增加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相对危险性,可能机制是大量脂肪的摄入可促进胆汁酸分泌至肠道,从而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刺激次级胆汁酸的产生并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2、高胆固醇膳食
高胆固醇的食物也是会增加患者患上肺癌的风险,所以我们在饮食的时候,应该注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可增加患肺癌和膀胱癌的危险性。此外,国外进行的病例对照膳食调查还发现,在调整总热量、饮酒量和吸烟量后,膳食胆固醇可显着增加胰腺癌的危险性。
3、高能量与高碳水化合物
还有就是肺癌的发生可能和我们高能量的摄入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我们需要注意,一般认为热量摄入过多将增加体脂,而脂肪组织提供了雌激素合成的内源性部位从而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高碳水化合物伴低蛋白食物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一研究结果的解释为,该种膳食对胃酸的缓冲能力较弱,使胃内pH降低从而使胃液内亚硝胺、亚硝胺酰胺合成增多。
4、某些特殊饮食习惯
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动物实验证据表明喜食腌制、发酵和烧烤食品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喜食高盐食品的人群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为已经证实氯化钠有促癌作用。
正常胆固醇是多少呢
胆固醇还是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肝脏中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将转化为甾体激素或成为细胞膜的组分,并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保持恒定。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胆固醇浓度会降低。而在黄疸性梗阻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胆固醇浓度往往会升高。
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如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体内大约有胆固醇140g,每日大约更新1g,其中4/5在体内代谢产生,只有1/5需从食物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或3-4个鸡蛋的胆固醇吸收量。专家建议每天摄入50mg~300mg胆固醇为佳。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是单纯的胆固醇高则饮食调节是最好的办法,如果还伴有高血压则最好在监测血压的情况下只要经医生确定为高血压,则需要使用降压药物。
其实人体的各个数值都要达到一个平衡,比如胆固醇出现问题的话,对于心脏,胃部,肝脏等多种器官有着压力,所以平时要注意控制胆固醇数值的变化。简而言之,就是要控制好饮食,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尽量不要吃,要保持身体内的一个平衡,不要有太大压力。
老年人高脂血症吃什么好
老年人高脂血症指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含量超过正常高限的一种疾病表现,其实是会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的,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脂血症的伤害,要是在饮食上不注意保健的话,那么这种病情会变得更加的严重,那么你知道老年人高血脂症不能吃什么吗?
老年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胆疾病等都是有联系的,所以说想要更好地预防这些疾病,那么首先就需要注意做好平时的一些护理工作,积极的治疗,保证身体的健康。
(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2)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
(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
(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
(5)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
高血脂症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老年人来讲会大大的降低了老年生活的质量,所以说在平时的生活,不管是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不能够轻易的忽略了这些疾病的预防、
孕妇胆固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1、孕期胆固醇高的饮食原因
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是会因为时期而出现波动的,正常情况下在怀孕6个月以后胆固醇会有所升高,所以你现在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于担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怀孕导致的胆固醇升高现象只是胆固醇轻微升高,如果胆固醇升高幅度比较大则需要引起重视。另外就是需要注意饮食,尽量不要吃一些动物内脏,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补充一些维生素也能够帮助降低胆固醇。
2、脂质代谢发生异常
人体胆固醇来自膳食和体内合成。体内合成量受膳食胆固醇水平影响,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时体内合成量减少,摄入过少时体内合成量增多。胆固醇在肝脏内经过分解代谢随粪便排出。正常情况下,胆固醇在血液中维持一个恰当的水平。当脂质代谢发生异常或膳食胆固醇摄入量超过身体调节能力时,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就会升高并逐渐在血管内壁上沉积而引起血管腔狭窄和心血管病。
3、胆固醇摄入过多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胆固醇摄入多了,就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所谓的“富贵病”。验胆固醇量度有两种单位,一种单位是mmol/l,总胆固醇量度5.2mmol/L或以下为正常。另一单位是mg/dl,总胆固醇量度200mg/dl以下为正常。
糖尿病患者吃蛋清比较合理
蛋黄包含蛋白质、胆固醇、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而蛋清则主要包含蛋白质。如果只吃蛋清,就不会摄入胆固醇,但同时也错过了其它有益的营养素。然而对于需要限制胆固醇摄入的个体如糖尿病患者,仅吃蛋清是合理的。
或许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胆固醇转运。而这种改变会增加食物胆固醇吸收和代谢的效率,从而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此外,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也应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鸡蛋,尤其是蛋黄,是膳食胆固醇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同时限制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食物如红肉,对于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和心脏疾病的风险则更为重要。
心脏供血不足怎么调养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营养缺乏的危害
营养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症等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流行学调查和营养调查都表明:膳食脂肪摄入量与人群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20个国家的调查结果,其相关系数为0.489~0.654。尤其是膳食脂肪中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更为显著,如豆蔻酸、软脂酸能升高血胆固醇、硬脂酸,12碳中链脂肪酸可提高血脂等。
膳食胆固醇量高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对血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却小于膳食脂肪的作用。原因是:①肠道的胆固醇吸收率低,只有30%,摄取胆固醇量高时,吸收率更低,每天摄入2000~3000mg胆固醇时,吸收率只有10%。②膳食胆固醇可以反馈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在体内合成。正常人从膳食中吸收胆固醇约300mg/日,但内源性合成却有1000mg之多。膳食摄取多了,体内合成的就少,结果血胆固醇升高不多(影响较小)。
卵磷脂通常在甘油的β位上结合不饱和脂肪酸,使胆固醇酯化而不易沉着于血管壁,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利。摄入过多的精制蔗糖与高脂血症、冠心病发病率有关。而淀粉和膳食纤维对肝与血中的甘油三脂上升均无明显影响。实验认为膳食纤维、果胶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膳食中蛋白质、氨基酸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的关系研究不多,且多认为无明显影响。
有报告认为蛋氨酸过多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热能摄取量高可引起肥胖症、高血脂与血胆固醇升高。维生素 C可降低血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E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作用,烟酸有解脂作用,能降低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镁与铬缺乏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镉蓄积能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但有的实验证明,镉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防治这些疾病的首要原则是提倡平衡膳食并注意身体锻炼。同时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分别采取不同的膳食调整方式。如肥胖患者主要是减少热能,降低体重,减少夜食、零食及油炸食品,适当减少主食量,但膳食蛋白质应保持适宜水平。高脂血症各型也不同。Ⅰ型血乳糜粒增加,其预防主要是限制外源脂肪,即膳食脂肪摄入量;Ⅱ型以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为主,应限制膳食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含量;Ⅲ、Ⅳ、Ⅴ型均有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主要应限制热能和碳水化合物,而在膳食中增加豆类。
藏红花对痛风有疗效吗
藏红花对痛风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痛风是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而致的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藏红花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瘀所致诸症,但是中医认为痛风是初因风寒湿郁痹,久则化热致痛引起的,与淤血无明显相关,所以藏红花对于痛风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血脂高怎么办呢
高血脂怎么办?众所周知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主要是由于血脂过高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可以说是现在人的通病,是一生中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的疾病,虽然说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不会直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但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却是引起很多并发症的根本原因。因此对于有高脂过高的患者来说必须严格控制血脂。
生活中控制血脂的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缓解高血脂的方法,当然了除了利用药物控制血脂外,日常的合理饮食运动也都是很重要的。
1、药物治疗
降脂药就其主要降血脂功能可分为四大类:降总胆固醇、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降甘油三酯和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患者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需医生根据血脂情况、经济状况、自身体质等多方面考虑,不要乱用药,结果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
2、适当运动,合理饮食
每位患者都知道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但是大部分高血脂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和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
3、血脂监测同样重要
因为血脂监测有利于高血脂控制,尤其餐后2小时血脂,而且血脂较尿脂测试更准确。尿脂检测影响因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脂精确,而且对低血脂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脂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脂过高、过低,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程序,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脂达标,减少、减缓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饮食方式
(一)饮食原则
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
(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2)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
(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
(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
(5)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
(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能摄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目的,一般应吃八分饱。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2)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以占45~60%为宜,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品。
(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食物选择控制上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
(4)在控制总热能摄入量的前提下,脂肪的热能比不必限制得过低,可占热能的25~30%,但应注意勿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每天油脂用量大约50克,植物油应占食用油的大部分。
(5)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
(二)食谱举例
早餐:馒头(面粉100克)
牛奶250克,加糖5克
拌瓜丝(黄瓜50克、豆腐干20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00克)
馄饨(面粉50克、瘦猪肉20克)
炒葱头(葱头100克、瘦猪肉10克)
菠菜粉丝(菠菜100克、粉丝10克)
熘豆腐(豆腐100克)
晚餐:包子(面粉100克、羊肉30克、大红萝卜100克)
苞米子粥(玉米30克)
炒小白菜(小白菜100克)
什锦小菜(胡萝卜20克、芹菜20克、青萝卜20克、卷心菜20克) 餐后水果200克
全日烹调用油20克 全日总热能大约9030千焦(2150千卡)左右。
在对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饮食方法认识后,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饮食的时候,要注意食物的选择,根据以上方式进行,而且每种食物在吃的时候,都是要适量进行,不能过多,否则对身体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撤销胆固醇警告,合理吗
据《华盛顿邮报》指出,2015年版的膳食指南将去除胆固醇摄入量限制的标准建议。此次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认为虽然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海鲜等)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的因素之一,但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发现这两者之间明确的因果关系,摄入胆固醇与心脏病之间没有证据表明有“可预见的相关性”,并且人体产生的胆固醇往往比饮食中蕴含的多得多。
由于一直缺少明确的科学证明,该委员会指出食物摄入胆固醇将不再值得顾虑。2015版《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将去除胆固醇摄入限制,不再视胆固醇为“过度摄入需要注意的营养成分”。对于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上限,或者是每天可以吃多少个鸡蛋,专家组并没有给出建议。
胆固醇的作用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现在人们动物性食物吃得过多,人们更多的关注胆固醇过多导致的危害,所以敬而远之。但从生理上说人体内不能没有胆固醇,没有它比有它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对于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笔者曾就此发表过相应博文,指出不必视胆固醇为“洪水猛兽”,合理摄取胆固醇,照样对我们有益无害!本次2015年版的美国膳食指南进一步证实了此观点。
最新的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远比之前的理解要复杂得多。其实,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外源性的(即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和内源性的(自身合成)胆固醇,外源性的胆固醇大约占人体总胆固醇的25%,而内源性胆固醇占到75%左右。肝脏和肠壁细胞是体内合成胆固醇最旺盛的组织。人体胆固醇合成代谢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能量、胆固醇摄入的多少,膳食脂肪摄入的种类、甲状腺素水平、雌激素类水平、胰岛素水平等影响和调节。当体内胆固醇增多时,可负反馈抑制肝及其它组织中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的活性,使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而糖和脂肪等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是体内各组织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原料。
由此可见,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内源性的合成多少,而且其合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自身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多少并不是影响体内胆固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此次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虽然没有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但并非说明过多摄入胆固醇完全无害,只是认为其危害性不足以对之加以限制,胆固醇仍然是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威胁之一。且该委员会认为:即便对膳食胆固醇摄入不加以限制,但仍然建议少摄入饱和脂肪酸。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体内胆固醇含量的高低受众多因素的代谢影响,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自身代谢机能完善,多摄入胆固醇,包括多吃几个鸡蛋,也不致于导致血液胆固醇升高,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自身对胆固醇的调节和代谢能量下降,膳食胆固醇摄入较多,同样会对血胆固醇造成影响,甚至会升高。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年轻人吃肉比老年人多,但血胆固醇并不会升高,而很多老年人很会保健,肉类摄入量明显少于年轻人,甚至有些老年人不吃肉或者吃素,血胆固醇也有增高趋势。而且美国人动物性食物一直摄入较多,胆固醇摄入量较高,血胆固醇增加的危险性必然增加。所以对于胆固醇的摄入量完全不加以限制是要谨慎对待的。因此该委员会也进一步表示,尽管不再把膳食胆固醇作为危险因素,但仍然强调过量饱和脂肪会对50岁以上人构成健康危害。
所以,对于胆固醇,我们无需抵触,更不必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采取理性态度,积极肯定它对健康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其过多摄入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注意平衡膳食,膳食不偏颇,多样化,荤素搭配,就是好的膳食。
胆固醇高怎么办
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
有些青年人认为胆固醇水平异常无关紧要,将来再治也不迟。如果青年人胆固醇水平异常,他们在40多岁后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提高,因此控制胆固醇水平宜趁早。
对于胆固醇过高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每天吃多少胆固醇比较恰当这个问题上,一般认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在饮食上最好使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燕麦等;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维生素C与E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它们在深色或绿色植物(蔬菜、水果)及豆类中含量颇高。限制高脂肪食品:如动物内脏,食植物油不食动物油。
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饮酒量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白酒不超过50克)为宜,葡萄酒较合适,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