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①单纯疱疹病毒,其包膜含有病毒抗原和细胞本身成分。这种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HHV-1,α)和2型(HSV-2、HHV-2,α)。HSV-1多在幼儿期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终生,受诱发因素刺激后复发,因而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是本病的重要特征。HSV-2多在成年人,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侵犯泌尿生殖道。两者均产生疱性病变并有致癌的可能。除人外,还可感染多种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
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ZV、HHV-3,α),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病,只有1个血清型,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动物,在细胞培养中能繁殖,但不易释放。水痘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则多见于成年人,是患水痘后病毒潜伏下来并经诱发因素作用而复发的结果。
③爱泼斯坦-巴尔氏病毒(EBV,HHV-4,γ),通常为不显性感染,以后可能以潜伏感染方式在人体B淋巴细胞内终生存在,并从部分人的鼻喉部排出。已知这种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并与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中国3~5岁儿童90%以上已感染过EB病毒。
④巨细胞病毒(CMV HHV-5,β),旧名唾液腺病毒,按宿主种属的特异性分为人巨细胞病毒、豚鼠巨细胞病毒等。本病毒的特征是复制周期长、宿主细胞明显增大并有核内和细胞质内包含体。人巨细胞病毒可由母亲传染胎儿,是引起畸胎的原因之一。
身体出现疾病并不可怕,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治疗方法及时的调整,上面就是对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疱疹病毒类型不同对身体的伤害和治疗方法都是不同的,身体出现疱疹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儿童急疹的病因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主要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型感染引起,极少由A型感染引起。幼儿急疹及发热性疾病中,B型的感染多见,在免疫抑制病人,两型感染均可见。其他少见的病因有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
HHV是1990年首次从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此后又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单纯疱疹是什么
其实,疱疹是一类常见,而且历史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有关的记载甚至早见于古希腊。单纯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它可以在全身出现,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
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人单纯疱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min,紫外线照射5min,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但可在-70℃环境长期保存其生物学活性。
在体外培养环境中,单纯疱疹病毒几乎可以感染各种胚胎和新生动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并很快产生肉眼可见的病变;故在某些疑难病例,体外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可被用于帮助临床确诊。
单纯疱疹病毒2型是什么
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单纯疱疹病毒(HSV)为DNA病毒,呈球形,由核衣壳及病毒包膜组成。依据抗原性不同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相对来说,2型往往更难治愈。
HSV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分钟,紫外线照射5分钟或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生殖器疱疹是一种复发率高,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是由单纯性II型疱疹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相当顽固,要治愈,必须把以内的毒素彻底杀死即可不再复发。
HSV-2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但两型病毒感染部位并无严格界限。新生儿可在娩出时通过患有生殖器疱疹母亲的产道而受染,病毒亦可由子宫颈上行而感染胎儿。
此外,研究证明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可有细胞免疫缺陷,一般认为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原因是什么
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1 and -2),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中的感染人类的两类。HSV-1 和 -2都是普遍存在且接触传染的。当患者产生和释放病毒时,单纯疱疹病毒就会传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口、唇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粘液膜上出现水泡。病灶显示疱疹状的病毒典型的痂。在病发时,病毒会产生非常轻微或异常症状。 然而,作为亲神经的和神经侵入性的病毒,HSV-1和-2通过潜伏并避开免疫系统,驻留在人体神经细胞内。在第一次感染后,部分患者经历病毒再激活或暴发散发期。 发病时,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变得活跃,通过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出现病毒复制和释放,导致新的疼痛。
单纯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热疮。
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较易诊断,同时因日晒、发热等种种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复发。该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鸡等的动物培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对田鼠细胞等有转化作用。还怀疑疱疹病毒与人类的宫颈癌有关。
疱疹病毒科有哪几种
①单纯疱疹病毒,其包膜含有病毒抗原和细胞本身成分。这种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HSV-1、HHV-1,α)和2型(HSV-2、HHV-2,α)。HSV-1多在幼儿期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侵犯皮肤、粘膜和神经系统。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终生,受诱发因素刺激后复发,因而潜伏感染和反复发作是本病的重要特征。HSV-2多在成年人,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侵犯泌尿生殖道。两者均产生疱性病变并有致癌的可能。除人外,还可感染多种实验动物和细胞培养,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
②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ZV、HHV-3,α),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两种病,只有1个血清型,目前尚未找到易感动物,在细胞培养中能繁殖,但不易释放。水痘多见于儿童,带状疱疹则多见于成年人,是患水痘后病毒潜伏下来并经诱发因素作用而复发的结果。
③爱泼斯坦-巴尔氏病毒(EBV,HHV-4,γ),通常为不显性感染,以后可能以潜伏感染方式在人体B淋巴细胞内终生存在,并从部分人的鼻喉部排出。已知这种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并与伯基特氏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中国3~5岁儿童90%以上已感染过EB病毒。
④巨细胞病毒(CMV HHV-5,β),旧名唾液腺病毒,按宿主种属的特异性分为人巨细胞病毒、豚鼠巨细胞病毒等。本病毒的特征是复制周期长、宿主细胞明显增大并有核内和细胞质内包含体。人巨细胞病毒可由母亲传染胎儿,是引起畸胎的原因之一。
单纯疱疹的病因
疱疹是一类常见,而且历史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有关的记载甚至早见于古希腊,18世纪时,临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疱疹的存在,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规模流动,通过一般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疱疹的机会增加,导致疱疹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医师逐渐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和性传播途径,此后并发现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性感染的特点。
疱疹病毒科分为α,β,γ三个亚科,包括114个成员,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分别感染人或其他的动物,目前,人疱疹病毒至少包括8个成员。
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单纯疱疹病毒呈球形,由核壳体及病毒外包膜组成,核壳体呈二十面体形状,由162个壳微粒构成;其核心内含有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长度为15226kb,HSV-1,HSV-2两个亚型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仅为47%~50%,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至少编码70种不同的蛋白质,成熟的病毒核壳体至少含有七种蛋白质,核壳体表面有一层物理结构尚不完全明确的内膜,含有四种蛋白质成分,与病毒基因的转录复制有关,单纯疱疹病毒的外包膜系双层含脂糖蛋白,糖蛋白成分复杂,至少包括六种;其中,糖蛋白gG的抗原特异性是鉴别HSV-1型或2型的血清学依据,单纯疱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内复制,与此同时,病毒DNA转录物进入胞质,指导病毒结构蛋白在细胞质内的合成;随后,子代病毒DNA回到胞质内装配为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在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中,成熟的病毒颗粒大约只占少数,其余因未能被及时加工,包装,而被迅速降解,或成为非感染性的不成熟病毒颗粒。
人单纯疱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min,紫外线照射5min,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但可在-70℃环境长期保存其生物学活性。
在体外培养环境中,单纯疱疹病毒几乎可以感染各种胚胎和新生动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并很快产生肉眼可见的病变;故在某些疑难病例,体外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可被用于帮助临床确诊。
单纯疱疹病毒是什么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在生活中经常性的进行传播,对人体皮肤健康有着严重的损害。在中医的角度上,称为热疮,常发于生殖器和周边部位。对于治疗这个病毒,首先要先隔离传播在进行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SV-1 和 HSV-2),也叫人类单纯疱疹病毒 1 和 2 (HHV-1 and -2),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中的感染人类的两类。HSV-1 和 -2都是普遍存在且接触传染的。当患者产生和释放病毒时,单纯疱疹病毒就会传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口、唇或生殖器的皮肤或粘液膜上出现水泡。病灶显示疱疹状的病毒典型的痂。在病发时,病毒会产生非常轻微或异常症状。
然而,作为亲神经的和神经侵入性的病毒,HSV-1和-2通过潜伏并避开免疫系统,驻留在人体神经细胞内。在第一次感染后,部分患者经历病毒再激活或暴发散发期。 发病时,神经细胞中的病毒变得活跃,通过神经轴突转移到皮肤,出现病毒复制和释放,导致新的疼痛。
单纯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热疮。
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
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较易诊断,同时因日晒、发热等种种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复发。该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鸡等的动物培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对田鼠细胞等有转化作用。还怀疑疱疹病毒与人类的宫颈癌有关。
分型
HSV有二个血清型,即HSV—1和HSV—2,两型病毒核苷酸序列有5%同源性,型间有共同抗原,也有特异性抗原,可用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作ELISA,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及DNA杂交试验等方法区分型别。
单纯疱疹的西医治疗
目前尚未发现可以彻底治愈单纯疱疹的方法。一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便在体内终身携带,并可能多次复发,特别是免疫系统受到损害,例如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者和癌症有关的免疫抑制的时候。但是,经过若干年之后,复发症状会变得不严重和更零星。有些人会变得永久性无症状且不会体验到复发,但是仍对其他人具有传染性。抗病毒药物治疗会降低病毒传染性并缓解症状发作。疫苗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是并没有证明有效。本病不应与其他疱疹病毒科病毒引起的感染,如由水痘疱疹病毒导致的带状疱疹,相混淆。手足口病与本病有相似的症状。
皮肤疱疹病毒的病因
皮肤疱疹病毒的病因
疱疹是一类常见,而且历史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有关的记载甚至早见于古希腊,18世纪时,临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疱疹的存在,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规模流动,通过一般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疱疹的机会增加,导致疱疹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医师逐渐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和性传播途径,此后并发现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性感染的特点。
疱疹病毒科分为α,β,γ三个亚科,包括114个成员,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分别感染人或其他的动物,目前,人疱疹病毒至少包括8个成员(表1)。
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的原因是什么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疱疹会传染吗
病毒性疱疹会传染吗,病毒性疱疹具有传染性。单纯疱疹病毒在人群中广泛存在,人是.的宿主。病人及带毒者是.的传染源。除皮疹疱液外,唾液、尿和粪便中也都含有病毒。传染方式很多,主要是通过皮肤、粘膜的直接接触。Ⅱ型则主要通过性交。由于带毒者和隐性感染的广泛存在,加上传播方式很多,且无可靠的疫苗,故预防较难。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出现的原因相信很多的患者都是知道的,要是没有及时的发现,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最后会严重的伤害到自己。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虽然治疗疱疹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选择好的药物就是选择对的治疗。
青鹏软膏: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用于痛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热性“冈巴”、“黄水”病变引起的关节肿痛、扭挫伤肿痛、皮肤瘙痒、湿疹。中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急慢性扭挫伤、肩周炎引起的关节、肌肉肿胀疼痛及皮肤瘙痒、湿疹。
阿昔洛韦片:适应症为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治疗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阿昔洛韦分散片:适应症为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病例的治疗。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掌握好病因我们能对疾病更好的治疗和预防,上面就是对皮肤疱疹病毒的病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知道疱疹一般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和传染引起的,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整,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注意饮食的条横,就能很好的避免这样的疾病出现。
单纯疱疹是怎么回事
疱疹是一类常见,而且历史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最早见于古希腊,从18世纪临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疱疹的存在到19世纪以后疱疹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因为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规模流动,通过一般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疱疹的机会增加。此后并发现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性感染的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呈球形,由核壳体及病毒外包膜组成。核壳体呈二十面体形状,由162个壳微粒构成;其核心内含有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长度为 15226kb,HSV-1、HSV-2两个亚型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仅为47%~50%。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组至少编码70种不同的蛋白质。成熟的病毒核壳体至少含有七种蛋白质。核壳体表面有一层物理结构尚不完全明确的内膜,含有四种蛋白质成分,与病毒基因的转录复制有关。单纯疱疹病毒的外包膜系双层含脂糖蛋白。糖蛋白成分复杂,至少包括六种;其中,糖蛋白gG的抗原特异性是鉴别HSV-1型或2型的血清学依据。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所致。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Ⅰ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
单纯疱疹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内复制,与此同时,病毒DNA转录物进入胞质,指导病毒结构蛋白在细胞质内的合成;随后,子代病毒DNA 回到胞质内装配为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在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制过程中,成熟的病毒颗粒大约只占少数,其余因未能被及时加工、包装,而被迅速降解,或成为非感染性的不成熟病毒颗粒。
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此两型可用荧光免疫检查及细胞培养法相鉴别。
疱疹病毒科分为α、β、γ三个亚科,包括114个成员,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分别感染人或其他的动物。目前,人疱疹病毒至少包括8个成员(表1)。
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研究证明,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可有细胞免疫缺陷。一般认为HSV-Ⅱ型与宫颈癌发生有关。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大多无临床症状或呈亚临床表现,仅有少数可出现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发生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正常人群中约有50%以上为本病毒的携带者。 HSV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
人单纯疱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加热30min、紫外线照射5min、乙醚等脂溶剂均可使之灭活;但可在-70℃环境长期保存其生物学活性。
水痘的病原是什么
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径150 -200nm。中心为 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 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 型。人为唯一的宿主。病毒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 年。
幼儿急疹的病因
目前认为,HHV-6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并不是惟一的病原,HIV-7感染亦可引起本症,HHV-6还可引起婴儿发生无皮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1.HHV-6 美国Salahuddin等于1986年从6例各种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其后的研究证明其基因构型与人类疱疹病毒特别是与CMV有66%同源性,属于β-疱疹病毒科,于1987年定名为HHV-6。
1988年从ES患者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分离出HHV-6,此后又从ES患者CD4+,CD8+,CD3+,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离到HHV-6,应用中和试验测定ES疾病不同阶段的HHV-6抗体,其结果阳性率为18%~100%,目前已确认HHV-6感染是引起ES的病因,绝大多数ES由HHV-6B组感染引起,极少由A组感染引起。
HHV-6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科病毒的形态特征,病毒颗粒呈圆形,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直径90~110nm;外面由皮质粒组成皮质层,厚约20~40nm;最外面覆盖一层脂质膜,表面有不规则糖蛋白突起,核心是线状双链DNA缠绕在一核心蛋白周围形成轴丝;成熟释放的病毒颗粒直径180~200nm。
2.HHV-7 Frenkel等于1990年首次从一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7,此后又从一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出该病毒,病毒颗粒直径约为200nm,HHV-7有囊膜,与HHV-6,CMV同属于β-疱疹病毒科。
明确诊断才有助于疱疹治疗
疱疹是什么引起的?
疱疹是一类常见,而且历史古老的传染性皮肤病,有关的记载甚至早见于古希腊,18世纪时,临床上已注意生殖器疱疹的存在,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居住密集和人口大规模流动,通过一般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疱疹的机会增加,导致疱疹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医师逐渐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和性传播途径,此后并发现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性感染的特点。
疱疹病毒科分为α,β,γ三个亚科,包括114个成员,具有一定的宿主特异性,分别感染人或其他的动物,目前,人疱疹病毒至少包括8个成员。
单纯疱疹的病原体为人单纯疱疹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归于人疱疹病毒科α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分为HSV-1,HSV-2两个亚型,HSV-1亚型主要侵犯腰以上部位,尤其是面部,脑组织等;而HSV-2 型主要侵犯腰以下部位,尤其是生殖器等,故有生殖器疱疹之称;但这种区分并非严格。
如何诊断是不是得了疱疹呢?
单纯性疱疹的症状与诊断:
1、根据皮肤粘膜交界处的簇集性水疱群,自觉症状轻,皮损局部有灼热感。病程短、反复再发,在发热或胃肠功能紊乱时发生,即可诊断。
2、局部开始有灼痒紧张感,随即出现红斑,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簇集性小水疱群,疱液清彻透明,后来变混浊,擦破后出现糜烂、渗液、结痂,也可继发化脓感染,此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皮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唇、口周、鼻孔附近及外阴处。亦可见于颜面、口腔及眼等部位。
鉴于疱疹的危害性比较大,我们建议大家发现有上面的疱疹症状的时候就要马上去医院诊断。现在依据疱疹病因也研发了不少药物治疗效果都不错。患者在治疗期间也是有不少需要忌口的食物,比如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也要少吸烟喝酒。
水痘疫苗预防的疾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属疱疹病毒属A疱疹病毒科,有6~8种病毒糖蛋白(G),他们与感染、中和抗体的产生、病毒的复制和毒力有关。VZV只有一个血清型,与其他疱疹类病毒有无交叉免疫尚无定论。人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VZV主要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淋巴结内复制,经4~10天产生第1次病毒血症,病毒再经淋巴液、血液播散,被单核细胞吞噬。经4~6天,开始第2次病毒血症,病毒大量释放在血液中,经毛细血管入表皮侵犯皮肤形成水疱疹。VZV在原发感染后肌体缺乏免疫力则发生水痘。并具有继续潜入于人体内的能力。带状疱疹仅见于感染VZV而患过水痘的人,虽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认为带状疱疹乃是原发感染VZV后病毒在体内潜伏的结果,当机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防御功能下降至一定水平,VZV在神经结内复活、复制,逆向延感觉神经传递至该神经末稍所支配的皮肤范围释放,产生特征性的单侧水疱疹称为带状疱疹。
水痘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好发于春秋季,90%以上在儿童中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在托幼机构易引起多发或暴发。
水痘起病急但一般症状较轻微,如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日-2日即迅速进入出疹期,出现密集奇痒的水疱疹。
若无并发症,水痘一般1周-2周左右便会痊愈。有些小孩在抓挠奇痒的疹子时污染伤口,因而造成水疱破裂后续发性细菌感染的脓皮症、蜂窝组织炎。另外,还有一些较少见到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小脑性运动失调、脑炎、肺炎、关节或是骨头的细菌感染、雷氏症候群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