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如何保存 窖藏贮藏
甘蔗如何保存 窖藏贮藏
做法:
1、找一处不积水的地方。
2、挖一个大约60厘米,宽30厘米的地窖,在底部放入甘蔗叶。
3、将10根甘蔗捆成一捆。
4、放在地窖里面。
5、甘蔗的头尾交叉朝放,防止一头高、一头低的情况出现。
6、然后在上面盖上甘蔗叶。
7、甘蔗叶上面浇一些冷水,保持地窖的湿润度。
8、气温很低的时候就用泥土将地窖密封起来。
9、食用时取出。
甘蔗如何保存
因地制宜。
甘蔗含水量高,糖类物质丰富,去皮后容易滋生细菌,用保鲜膜包裹后放冰箱密封保存最好;少量购买的甘蔗可以搬到家里避风的地方保存;新鲜砍下的甘蔗放在避风的地面贮藏,就近存储可以减少搬运环节;无霜冻地区可以将甘蔗放在沟渠和地窖里面保存。
李子的贮藏保鲜巧方法
一、冷库贮藏 冷藏温度0℃-1℃,相对湿度85%-90%,通风良好。
二、冰窖贮藏 用碎冰块平铺窖底,然后将预冷后的果筐(箱)放在冰上码垛,层与层之间填满碎冰,垛与垛之间也用碎冰填充,垛好后再用碎冰覆盖果垛,其上再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在薄膜上堆厚70-100厘米的锯末等隔热材料。此法贮藏必须注意封闭窖门,窖温控制在0℃-1℃为好。
三、气调贮藏
①控气贮藏。用厚0.025毫米的聚乙烯薄膜袋封闭贮藏李子,在气温为0℃-1℃、二氧化碳含量为7%-8%、氧气含量为1%-3%的条件下,李子可贮藏70天;
②小包装气调冷藏。将适时采收的李子去梗,剔除病虫、伤烂果后,装入聚乙烯薄膜小袋,每袋装1-1.5公斤,密封后置于-1℃的温度条件下,可保存2-3个月。
生姜保鲜储存方法
生姜保鲜储存方法
生姜喜温暖湿润,适宜贮藏温度为15℃左右,相对湿度为80%,最常用井窖贮藏。井窖深约3-5米,井口以人能下去即可。在井底向两侧挖两个贮藏室、室高1-1.8米,长宽各约1.5-5米左右。挑选整齐、无病害、健壮的姜块入窖。用湿沙铺底,一层湿沙一层姜,上面再盖一层湿沙覆顶。贮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热,又要防冷。贮藏初期姜呼吸旺盛,窖内容积小,积热容易升湿,不宜将窖口完全封闭。
贮藏初期是生姜愈伤老化阶段,要求温度较高,以保持在20℃以上为好,以后控制在15℃左右即可。冬季窖口必须盖严,防止窖温过低。整个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以防姜块变坏。
生姜的冬季贮藏要领
1.建窖 农村贮藏生姜一般采用窖藏。选高地,挖圆形或长方形的姜窖,一般圆形窖直径2米左右,深0.6米,每个窖可藏生姜500~1000千克。挖出的土堆在窖口高约1米,这样窖深达近1.5米,窖口周围还要筑成宽1米的走道。窖的周围应设排水沟,并注意保持窖内干燥。
2.贮藏 在窖底和周围薄薄垫一层稻草,根据窖的大小,在窖中均匀插入用竹扎成的通气筒。然后把姜堆放入窖,堆顶高出窖口达1.6米。姜堆上面薄薄盖一层姜叶,再从窖口向姜堆中心盖干土,厚约2厘米,以防寒保温。然后以小把稻草盖姜堆,其边缘一直盖到窖口外走道的外侧,呈圆屋顶状,以防雨水淋入窖内。
3.管理 冬至后分批继续向窖中心姜堆上加泥,至大寒时姜堆上面便全部用泥封住(除窖中心直径33厘米以外),并应加厚稻草覆盖防寒,以保持15℃为宜,最低不要低于10℃。贮藏期间还要注意检查。
生姜窑藏“八步法”
生姜贮藏是保证生姜周年供应,调节市场盈缺的重要手段。通过贮藏生姜,使生姜能在淡季价格高时上市,从而增加农民收入。生姜贮藏的方法很多,其中窖藏是比较简便易行、贮藏时间较长的一种。以下简要介绍生姜窖藏的“八步法”。
一、地窖选址与消毒。新挖地窖应选在向阳、避风、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方,深度4~5米。老地窖要清除老土层2~3厘米厚,露出新土层,并用800倍多菌灵溶液喷洒杀菌。
二、采收与挑选。贮藏用的姜应该是充分长成的根茎,一般在初霜前收获,避免生姜着霜受冻。收获时,若生姜上带的土太湿可稍晾晒,一般收获后应立即下窖贮藏,不能在田间过夜。宜在晴天收获,但应避免日晒过度,雨天或雨后收获的姜不耐贮藏。用于贮藏的姜应严格挑选,剔除受冻、受伤、小块、干瘪、有病和受雨淋的姜块。挑选大小整齐、质量好、无病害的健壮姜块进行贮藏。
三、入窖摆放。摆放前,先在窖底铺1层4~5厘米厚的河沙,每平方米竖立2~3小捆芦柴或玉米秸秆,以方便通风。把分级的生姜集中码放,码放时将生姜竖立排紧,1层姜1层沙,沙厚2~3厘米,最上1层姜距离窖顶30厘米左右。整个过程要求轻拿轻放,切勿碰伤姜块。
四、敞窖散热。贮藏初期,因姜块呼吸旺盛,窖内温度较高,此时不要将窖口完全封闭,要保持通风。贮藏初期的姜脆嫩,易脱皮,要求温度保持在20℃以上,使姜愈伤老化、疤痕长平,不再脱皮。窖口要放置遮阳物,以防止阳光射入。
五、渐进覆窖。窖内温度降下来后,温度在15℃左右时,在生姜表层放1层作物秸秆,避免敞窖检查时冷风侵姜。窖口先用姜秆覆盖,窖口的压土随气温降低而渐增,直至压严,必要时搭草帘挡风。
六、温度控制。姜喜温暖湿润的条件,温度在10℃以下会受冷害,生姜贮藏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18℃,窖内温度在2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
七、湿度控制。在窖中悬挂干湿温度计,定期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将窖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时姜块易失水干缩,湿度过高易引起腐烂。
八、捡出病残姜块。查窖时随时将发霉腐烂的姜块捡出地窖,防止病菌传播。同时,将病姜周围的姜块捡出单独存放,并作好消毒处理。
红菜头如何贮藏
根甜菜贮藏期达200~220天,在这7个多月的时期里,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种根不冻不热,处于良好
根甜菜的休眠状态,以减少根体营养消耗和安全通过春化阶段,为来年采种打好基础。窖藏期间的适宜温度是0℃~2℃,适宜的湿度为85%~95%,如果窖温过高,轻则种根发芽过长,消耗养分,重则腐烂变质,造成严重损失;窖温过低,种根易受冻,腐烂变质。现介绍几种实用的甜菜贮藏方式:
根甜菜 临时贮藏
临时贮藏,是指种根收获后到入冬窖藏前这段时间的田间或窖外假贮。因为种根收获后,新陈代谢旺盛,气温较高,窖温也较高,如果种根收获后立即入窖,会使窖温更高,致使种根发芽,甚至造成腐烂变质。在田间或窖外假贮30天左右,可以逐步降低种根的呼吸强度,使受冻或萎蔫种根显现出来,以便在入冬窖藏时将这些种根淘汰掉,而健康的种根已处于休眠状态,也有利于保证窖藏质量。
当天起收当天修削好的种根,需要当天进行临时贮藏。如果种根地离窖较近,可以在田间就地假贮;如果种根地离窖较远,最好立即运往种根窖旁,在窖外假贮。临时贮藏的方法很简单,挖一条深30~50cm,宽70~100cm的沟,沟的长度视种根多少而定,将种根堆贮沟内,堆高70~100cm,呈半圆形,然后在种根堆上覆15~20cm厚的土即可。
越冬贮藏
大地封冻前,田间临时贮藏的种根需要及时运入种根窖内进行越冬贮藏。根据种根的用途,越冬窖藏有两种方式:原种种根,一般采用永久式种根窖贮藏:生产用种种根,一般采用简易式种根窖贮藏。
1.永久式种根窖贮藏。
这种窖不仅可以大量贮藏种根,而且便于单株检糖作业。因此,我国各地甜菜育种部门和糖厂原种站均采用永久式种根窖贮藏种根。
根甜菜 ①种根窖的规格:窖宽8~12m,高3.5m左右,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确定。窖顶每隔3~5m设一通风孔。窖内中间作通道和选种根场地,两侧用水泥板隔成小室。
②种根入窖:种根入窖前,需要把窖清理干净,并用硫磺进行熏蒸消毒。入窖时打开临时贮藏堆,严格淘汰冻害根和严重萎蔫根,发芽过长的种根需要重新修削。将优良的种根装袋运入窖内,按不同的品种、品系等分别装入不同小室,切勿混杂。堆内设测温筒,以便观测堆内温度。堆项应覆盖湿润沙子,防止种根萎蔫失水。
③种根窖的管理:刚入窖的种根,呼吸作用仍较旺盛,堆温及窖温均易增高,应及时通风散热。期间外界温度变化大,窖温常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窖温的提高常影响湿度变化,应注意调节窖内湿度,一般要求窖内湿度保持在90%~95%。随着外界温度的不断降低,入窖15天后窖温才可能逐步稳定。窖温一般在2℃左右,堆温在3℃左右。进入12月,窖温在1℃左右,堆温在2℃左右。1~2月,窖温可降至0℃左右,堆温1℃左右。
2.简易式种根窖贮藏
简易式种根窖俗称闷窖,是一种地下式土窖,适于生产用种种根的贮藏。
①闷窖的规格:一般深2m,宽1m,长5米。
②种根入窖:入窖前先将窖内打扫干净,窖底撒施少量的生石灰粉消毒。将优良的种根装入闷窖,堆高1.3~1.5m,上面摆平,覆上厚5~10cm的湿润沙子。然后在窖顶铺上高粱秸秆或玉米秸秆,最后覆土封窖。
③闷窖的管理:一是窖温观测:一般每10~20个窖设一个观测窖,每日测定窖内空间温度和种根堆内温度。入窖后窖内空间温度,一般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种根堆内温度一开始会逐渐上升,约10天后又逐步下降。二是窖温管理:入窖初期,严防堆温上升过高(4℃以上),避免发芽和腐烂。其方法是利用通风口调节窖温,20天左右若窖温降至1℃~2℃,说明窖内温度已经正常,可以封闭通风口。
去皮的甘蔗怎么保存 窖藏法
适宜于霜冻地区储藏甘蔗,选择不积水处,挖深30-60厘米,宽为蔗茎长的窖,(多雨地区窖内外需开挖排水沟),10根蔗为一捆,横叠高5-7层,蔗头朝一向或头根交叉均可,每窖不超5000公斤。窖底部、四周及上部都垫鲜蔗叶,浇冷水二次,以保持窖内湿润。气温降至10℃以下时,盖泥封窖,贮藏期温度控制在4-9℃,湿度约80%-90%。窖藏法可保藏数月甚至越冬。
冬天红薯怎么保存
烂窖原因:冷害是指薯块长期处于9℃以下低温,新陈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一般在窖温8℃至9℃下10天,或窖温5℃至6℃下6天,或窖温2℃至3℃下3天,均易产生冷害;冻害,温度下降到-1.3℃至2℃时,就易产生冻害,受冻害或冷害后,易引起病菌侵入,造成大量烂窖;湿害,贮藏初期气温较高,薯体呼吸旺盛,薯堆内水汽上升,遇冷时凝结成水珠,受湿害易使薯体腐烂,病害,贮藏期造成烂窖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干腐病和线虫病4种。
防治烂窖的综合措施:红薯收获应掌握在当地旬平均气温降至14℃至15℃时为宜,一般在11月上旬立冬前后收获,抢晴天收挖。在操作时,要注意精收细运,尽量防止挖伤、擦伤、撞伤。进窖前,刮去窖壁旧土,用石灰浆涂抹处理。窖底铲除陈土15厘米厚,清除陈土后,撒上层石灰,用硫磺熏窖。每立方米用硫磺50克,点燃后封闭窖口熏1至2天,再打开通气孔。窖内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50倍液,也可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密闭熏蒸。
红薯进窖后,切忌封窖过早,注意通风散热,防止烧窖,保持15℃至20℃的温度和90%的相对湿度。冬至以后,寒潮频繁,气温较低,应注意保温防寒,使窖内堆温保持12℃至13℃左右为宜。立春后,天气时冷时热,气温变化无常,而此时红薯开始萌动,抗性减弱,容易腐烂,因此,天气转暖时应及时通风降温。
红薯的储存方法
1、井窖贮藏: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径1米左右,井筒深5~6米。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量多少而定。贮藏室内要垫10~15厘米厚的干沙,其上放置红薯。红薯只能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而加重腐烂。
2、棚窖贮藏:一般挖宽约2米,长3~4米,深2米左右的地窖。将红薯由底向上逐块堆积,应避免红薯与窖壁直接接触。
3、屋窖贮藏:屋窖的结构与普遍房屋相似,但墙壁屋顶很厚,四周密封,窗户打开,有加温用的火道,可进行高温愈伤处理。屋窖有大屋窖(贮1万~5万千克)和小屋窖两种。小屋窖的窖体小,省工省料,适合农户贮藏用,一般每窖可贮1500~3000千克。
4、室内存储法:红薯怕冷,当温度过低时,就会受冻,形成硬心,蒸不熟、煮不烂;如温度过高时,又会生芽,最好把室温控制在15℃左右。红薯受了潮湿,很容易引起病菌侵害,造成腐烂,最好放在透气的木板箱内保存。如果没有木箱,在堆放红薯的地方和靠墙处,应垫上木板,薯堆上再盖些东西,以防受潮。在温暖的白天里,要适当打开窗口换换气,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应防止冷风吹入。从市场上买回的红薯最好放在太阳下晒几小时,以减少伤口水分,促使愈合,在取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
5、切片晒干保存法:把红薯切片,放到房上或向阳、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注意不要受雨雪。晒干后,放在室内干燥地方保存起来,吃前用水泡一下。
山芋怎么保存不坏 井窖贮藏
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向下挖一井筒,一般直径1米左右,井筒深5~6米。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量多少而定。贮藏室内要垫10~15厘米厚的干沙,其上放置红薯。红薯只能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而加重腐烂。
红菜头的贮藏方法
根甜菜贮藏期达200~220天,在这7个多月的时期里,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种根不冻不热,处于良好
根甜菜的休眠状态,以减少根体营养消耗和安全通过春化阶段,为来年采种打好基础。窖藏期间的适宜温度是0℃~2℃,适宜的湿度为85%~95%,如果窖温过高,轻则种根发芽过长,消耗养分,重则腐烂变质,造成严重损失;窖温过低,种根易受冻,腐烂变质。现介绍几种实用的甜菜贮藏方式:
临时贮藏
临时贮藏,是指种根收获后到入冬窖藏前这段时间的田间或窖外假贮。因为种根收获后,新陈代谢旺盛,气温较高,窖温也较高,如果种根收获后立即入窖,会使窖温更高,致使种根发芽,甚至造成腐烂变质。在田间或窖外假贮30天左右,可以逐步降低种根的呼吸强度,使受冻或萎蔫种根显现出来,以便在入冬窖藏时将这些种根淘汰掉,而健康的种根已处于休眠状态,也有利于保证窖藏质量。
当天起收当天修削好的种根,需要当天进行临时贮藏。如果种根地离窖较近,可以在田间就地假贮;如果种根地离窖较远,最好立即运往种根窖旁,在窖外假贮。临时贮藏的方法很简单,挖一条深30~50cm,宽70~100cm的沟,沟的长度视种根多少而定,将种根堆贮沟内,堆高70~100cm,呈半圆形,然后在种根堆上覆15~20cm厚的土即可。
鲜甘蔗怎么保存 沟渠贮藏
做法:
1、找一处甘蔗田的沟渠。
2、将甘蔗成捆放在里面。
3、堆成一堆。
4、每间隔一米就堆这样一个甘蔗堆。
5、在甘蔗堆的上面盖上湿润的泥土。
6、再盖干土。
7、定期检查一下,防止积水。
甘蔗要怎么放
若是甘蔗量不大,可以直接存放在家中。放在家中的避风处,以免甘蔗中的水分被风吹干而影响了口感,然后堆积保存即可。为了保证其水分的正常,可以在保存期间内适当地喷洒一些水分在甘蔗的表面,保持其微微的湿润度即可。同时也要注意保存温度,不宜低于10度以下,以免甘蔗被冻伤。
地窖存放是可以大量存放甘蔗的,并且能够很好地保温保湿,只需要将甘蔗整齐的堆积在一起,适当的喷洒清水在环境中,保证整个地窖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即可,一般可以保存时间长达一个月左右。
冰箱保存比较适合削皮的甘蔗,削皮后的甘蔗直接用保鲜膜或者保鲜袋包裹好,放入冰箱冷藏即可。但是需要注意不要包裹过于严实,以免甘蔗中的活细胞发生厌氧反应而导致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