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黄疸肝炎可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中医认为肝炎患者黄疸所发生的病因不外乎为外感与内伤,在治疗上需调和营卫,调和脾胃、肝胆,可采用桂枝汤加减。
桂枝汤药物组成:赤芍、桂枝、生姜、大枣、甘草炙。方中桂枝、藿香、开表,使客邪表散。赤芍、丹参凉血活血,清血中之瘀滞。柴胡、田基黄、甘草疏肝清热解毒。黄芪、山甲益气和络,促使赤芍、丹参诸药,加速黄疸的消退。半夏、叩仁、生姜降逆化湿和胃止呕。
加减:热重者桂枝减量、加银花、公英,茵陈、栀子、大黄、黄芩、黄柏、蚤休,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湿邪偏盛者加藿香、蔻仁、薏米、苍术、泽泻,以芳化渗利。肝区胀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木瓜、白芍、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赭石、川连、半夏、吴萸,以平肝和胃,降逆止呃。胆汁淤积者加姜黄、郁金、鸡内金、鸡骨草,以疏肝利胆。胁下刺痛、肝脾肿大者加二海、生牡蛎、泽兰、生鸡内金、水红花子,以活血化瘀,软坚消瘕。腹胀、食少、納差、大便溏薄者加党参、白术、薏米、白蔻,以健脾祛湿。身倦乏力、腰酸腿软者加党参、白术、寄生、川断,以补脾益肾。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者加杭菊、钩丁、夜交藤、枣仁,以平肝养心安神。畏寒肢冷,便溏者加附子、干姜、肉桂,以温肾暖土。血虚萎黄者加黄芪、当归、黄精、以益气补血。尿闭者加蝼蛄、麝香、以疏通开闭。
中药前列腺炎的药方
1、湿热壅滞型
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
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
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
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5、中气不足型
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哪些
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芍药、荆芥、防风、生姜、甘草、大枣,或麻黄蝉蜕汤,药用麻黄、槐花、蝉蜕、浮萍、黄连、甘草;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荆芥、防风、桑叶、杭菊、蝉衣、金银花、苦参、生地、生甘草,或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肠胃湿热
解表疏风化湿,通腑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叶、川贝、当归、芍药、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陈、苦参。
血热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药用犀角、地黄、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元参、黄连、黄芩、鲜茅根、芦根。
血瘀
活血化瘀,活血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桃红、红花、赤芍、当归、熟地、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生甘草,或黄芪、党参、炒白术、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白蒺藜、荆芥、珍珠母、茯苓、白芍。
虫积伤脾
消食合胃,化湿散结,用保和丸,药用炒山楂、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元曲;健脾驱虫,用乌梅丸,药用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
卫表不固
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党参、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气血两虚
调补血气,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赤芍、防风、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川贝、白蒺藜、珍珠母、茯苓、白芍。
冲任不调
调理冲任,养血活血,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全当归、白芍、大生地、肉苁蓉、仙茅、菟丝子、炙甘草、夜交藤、珍珠母、丹参、黄柏、大枣。
桂枝汤治疗妊娠呕吐有效果
桂枝汤可降逆气,平冲气,乃桂枝汤之功。降逆平冲即可使胃和胎安。妊娠恶阻之人常用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服用桂枝汤后,不仅妊娠恶阻可愈,腹痛亦随之而安。
桂枝汤所治妊娠恶阻病应既无明显寒象,有无明显热象者为宜,仲景在原文中言:“无寒热”三字即寓有此意。对于有胃虚兼寒的妊娠呕吐,仲景选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对兼有明显热象的妊娠呕吐,我则用“桂枝汤”加竹茹.黄芩而收效。对怒气伤肝引发冲气,则用“桂枝汤”加柴胡.枳实.半夏而收功。
现在很多的民间偏方虽然可以治疗妊娠不良症状,但是会对于身体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最好不要盲目的食用。以免造成自身身体和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伤害,女性在妊娠情况严重的时候最好是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前列腺炎
1、湿热壅滞型: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2、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4、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换,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5、中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风寒感冒宜喝葛根桂枝汤
中医治疗疼痛类疾病有很多方剂,像人们常用的桂枝汤,它可以治疗风寒头痛,如果经过加减后,可以治疗多种疼痛。如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治疗项背疼痛;桂枝新加汤治疗周身疼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等等。综观《伤寒论》及临床实践,桂枝汤类方剂主要用于头项、背部疼痛及腹痛,现主要谈谈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两方的药物组成及主治
《伤寒论》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金匮要略》中也有对此病的描述,前者叫“柔痉”,后者称作“刚痉”。
桂枝汤加上葛根就叫桂枝加葛根汤,如果再加上麻黄就是葛根汤,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于感受风寒引起的项背拘急不舒、疼痛。
项,是后脖子,头与后脖子、背部、甚至腰部连在一起痛,在现今的许多病中都能见到,如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症、腰椎病、落枕、痉挛性斜颈、僵人综合症等,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都是常用方剂。
有汗无汗是两方应用的区别
葛根汤由七味药物组成: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后五味是桂枝汤,所以葛根汤等于是桂枝汤加上葛根、麻黄。前面我们已说过,桂枝汤是调理太阳经营卫之气的,能够调畅太阳经脉的气血运行。葛根是这个方子里的主要药物,用量也最大,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能发散太阳经的风寒之邪,邪气去则经脉自安;二是具有显著的缓急解痉作用,尤其能够缓解太阳经脉的拘急状态,是治疗背痛、头项痛、肩周痛的良药;三是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使太阳经脉更加柔顺、疏通。至于麻黄,在本方中主要是散寒止痛,对于无汗的筋脉拘急比较适用。如果项背痛有明显出汗的症状,则宜去掉麻黄,成为《伤寒论》的另外一个方子——桂枝加葛根汤。所以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的主证相同,只是无汗和有汗的区别,两个方子的区别在于伴有汗出的用桂枝加葛根汤,不出汗的用葛根汤。
出汗多的中医食疗方法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风寒咳嗽易导致肺炎
1、风寒咳嗽
冬季是风寒咳嗽的多发季节,这种咳嗽容易导致肺炎。风寒咳嗽是最常见的外感咳嗽,多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怕冷及发烧,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根据病情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
2、阴虚咳嗽
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却持久不止,并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3、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病人咳黄痰、发高烧、咽痛口干,苔黄脉数,往往伴有便秘。治疗上应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通过泻大肠热来清肺中之邪,可用对症的小承气汤及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治疗。如果咳嗽迁延不愈,痰黄不易咳出,高烧不退,提示可能转为肺炎,则应泄肺清热化痰。
4、小儿咳嗽
小儿咳嗽以脾虚常见,表现为咳嗽、发烧、鼻流清涕、食欲不振等,应在宣肺清热的同时予以健脾和胃。
葛根桂枝汤与桂枝汤的不同点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生姜9克,甘草(炙)9克,大枣(擘)4枚,葛根12克【用法】以水先煮葛根数沸,再内余药煎取一怀,...
桂枝汤附方有很多,治疗范围也很广,桂枝加葛根汤的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功用是解肌发表,生津舒筋。可以在桂枝汤的辩证基础上,加以运用,宜好好理解。
名称: 桂枝加葛根汤 别名: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 葛根4两,麻黄3两(去节),芍药2两,生姜3两(切),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桂枝3两(去皮)。 ...
葛根桂枝汤:葛根桂枝汤 【处方】 葛根、防风、甘草、桂枝、赤芍、升麻。【功效与作用】 辛热发散。主麻疹初起,值时令大寒...
桂枝汤加葛根治疗颈心综合症30例【摘要】 应用桂枝汤加葛根治疗颈心综合症30 例,疗效满 意,现报告如下。病人均经ct和x 线片检查确诊,排除脊柱先天 畸形、...
老年人出汗多偏方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手脚多汗:多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若伴有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症状,属于虚热症,可用增液汤(玄 参30克,麦冬、细生地各24克)加减;若伴有口臭口苦、便秘、尿黄浊、舌苔厚腻等脾胃湿热症状,可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提通草、白蔻仁、竹叶、厚 朴、生薏仁、半夏)加黄芩、莱菔子、淡竹叶等。
偏汗: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出汗,多属营卫不调,气血不和,宜益气养营,用十全大补汤加减: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炙甘草。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应及早防治。
绝汗:多见于病情危重的心衰病人,虚汗淋漓不止,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微弱,时有时无,是阳气将绝之象,可应急服参附汤:人参、附子(炮)、青黛各15克,水煎服。
治疗男人前列腺炎的中医方法有哪些
第1、中医治前列腺炎之湿热壅滞型:多是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急性发作期,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渗浊为原则。如热偏重,则是以八正散加减治疗;若湿偏重,则用了八正散加榆白皮、冬葵子等。如湿热并重,则是以三妙丸合碧玉散加减治疗。也可用八正合剂。不过,上述的清热利湿之剂不宜久服重用,以免损伤脾胃,伤阴伤津。
第2、中医治前列腺炎之阴虚火旺型:表现为手淫过频、房劳过度、腰酸腿软、周身乏力、五心烦热、尿末滴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治疗是以滋补肾阴为原则。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第3、中医治前列腺炎之肾阳虚损型:表现为尿频,尿道滴白、形寒肢冷、小腹会阴胀痛不适、阴囊湿冷、早泄遗精、头昏头晕。治疗以温补肾阳为原则。常用桂附八味丸加减。
第4、中医治前列腺炎之气滞瘀阻型:为病程长,经久难愈的患者。表现为小腹、会阴、腰骶不适,疼痛,尿道刺痛。治疗以活血化淤,理气导滞为原则。常用复元活血汤加减。
第5、中医治前列腺炎之中气不足型: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频而不痛,尿末滴白,会阴胀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食不香。治疗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为原则。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出汗多的解决办法
自汗:不因活动、天气、食物、药物等因素而自然出汗者,为自汗,多为气虚表现。可用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各30克,炒白术、防风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以“补肺益气、固表养阴”为原则,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可多煲太子参瘦肉汤、党参北芪瘦肉汤、西洋参炖鸡、五指毛桃炖鸡等饮用。如果是虚不受补的人,要用太子参煲汤。
如果患者汗多易感冒,又十分怕冷,风一吹就打寒战,则属阳虚,宜补气温阳。药用桂枝汤加味: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桂枝、白芍、当归身各15克,麻黄根、炙甘草各10克、生姜5片、大枣7枚,水煎服。
盗汗:睡中出汗,醒后即止者为盗汗,多因阴阳平衡失调、阴虚火旺、肌表不固,致使汗液外泄所致。宜滋阴降火,药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黄芪、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用沙参麦冬煲老鸭,平时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服用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
胸窝出汗:又称“心汗”,多为心气衰弱所致,可用生脉散加减:人参、麦冬各10克,五味子5克,水煎服。
中医辨证治疗房事多汗症
房事多汗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密切。本病与五脏相关,尤与心、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汗为心液,肾藏精,主生殖,故与房劳所致疾病关系密切。房劳过度,耗伤阴精阳气,若阴津被扰,虚火内生,可见潮热盗汗;若阳气损伤,则腠理不固,更使气随汗泄。本病的中医治疗需立足于辨证治本,在此基础上酌加收汗止汗药味兼顾治标,下面介绍一下分型论治。
1、心血不足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或伴盗汗,心悸不寐,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治宜补血养心敛汗。
治疗:代表方可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龙眼肉、远志、甘草、大枣、木香、煅龙骨、煅牡蛎等。
2、肾气不足症
症状:见房劳后汗出,腰酸软无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夜尿频多,舌淡,脉沉,两尺尤弱。
治疗:治宜培补肾元,益气敛汗。代表方可用大补元煎加减。常用药为人参、熟地、山药、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菟丝子、五味子等。
3、心肺气虚症
症状:见行房汗出,动则加重,紧张善思,多梦倦乏,气短懒言,易于感冒,舌质淡,脉细弱。
治疗:治宜益肺固表,养心宁神。代表方可用玉屏风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常用药为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大枣、甘草等。
4、营卫不和症
症状:见房事汗出,微恶风或发热,腰背肌肉酸楚,或伴头痛,或表现#身、某局部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治疗:治宜调和营卫。代表方可用桂枝汤加减。常用药为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5、肝肾阴虚症
症状:见房劳潮热汗出,夜寐盗汗,或伴梦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治宜滋补肝肾,降火敛汗。代表方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常用药为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
中西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如何
一、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体育疗法
体育疗法治强直性脊柱炎,是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维持呼吸功能、防止骨质疏松、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的主要方法。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的发展来制定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体育疗法虽不能对强直性脊柱炎起到彻底治疗的作用,但是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2、药物治疗
中西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如何?氨甲喋呤、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雷公藤多甙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都是目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药物。可起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是不能完全根治,且具有较多的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
二、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1、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组成:制附子、桂枝、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生姜、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和血通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不错。
2、四妙丸加减
组成: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等。
功效:清热解毒、化湿通络、活血止痛。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不错。
3、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桑寄生、牛膝、杜仲、人参、独活、防风、茯苓、川芎、地黄、芍药、秦艽、细辛、甘草、当归、肉桂等。
功效:补益肝肾,调和气血。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不错。
4、宣痹汤加减
组成:防风、 苍术、 桂枝、 制川乌、 制草乌、 络石藤、 薏苡仁、当归等。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不错。
桂枝治疗荨麻疹须知
荨麻疹祖国医学病名为“风隐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 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 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气憋,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运用经方桂枝汤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疗效颇佳,处方为:桂枝10g,白芍10g,炙甘 草6g,生姜6g,大枣15g。剧痒难忍者加枳壳10g,风团暗红加当归10g。桂枝具有扩张毛细 血管消除水肿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凉血活血的作用,意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生姜之辛助桂枝之效。炙甘草、大枣调和诸药,相得宜彰。
总之,《伤寒论》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具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为治疗太阳中风 之主方。“中风”具有广泛之意,荨麻诊病因在“风”,风善行数变。荨麻疹是外邪袭表、 营 卫不和所致。临床中凡属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或浮滑,因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血脉阻滞所致的皮肤病,均可用桂枝汤治疗。本方能治疗多种皮肤病,足见仲景组方用药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