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

心脏病的急救方法 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判明后,能否立即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循环功能。

1.病人体位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施救者体位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成人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用力适度,使胸廓下陷3.5~125px,而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小儿使患儿仰卧于诊疗桌上,足部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儿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婴儿,则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进行按压。按压频率,年长儿80次/分,婴幼儿及新生儿100次/分。

如果不懂的任何急救方法,发现有心脏病人突发情况,请立即拨打120,让专业的医生及时赶到。

心肺复苏常用于哪些疾病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3]: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心脏性猝死急救法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心肺复苏的简介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1] 。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肺复苏知识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一种大家都见过的急救技术,至少在电视上是都见过的。但是,心肺复苏这种看似简单却又技术性十足的急救术,你了解多少呢?

心肺复苏,是一种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的急救技术,而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超过10min则基本丧失生还希望。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

这种时间上的迫切要求大大限制了专业医务人员能及时到达现场实施CPR的可能性。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熟练掌握这项技术,那么每年可能就有数十万个家庭免去失去亲人的悲痛。如果你对这个技术非常感兴趣,那么就来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吧(而且希望你永远也不会用到)。

心脏骤停正确急救步骤

1、拳击

适用于即刻心脏骤停,而且估计可能为心室纤颤时立即用力拳击。从20-30厘米高度用小鱼际握拳快速向胸骨中点捶击一次(无心跳时可再拳击2-3次)。

一旦证明(听诊)有心跳,切勿进行捶击。每次拳击可有5瓦特能量,对初发室颤可能复跳。

2、按ABC顺序进行处理

在拳击无效或失去拳击机会时按ABC顺序进行处理。所谓A(Airway)即疏通气道,立即将口腔分泌物清除;所谓B(Breathing)即人工向肺吹气;所谓C(Circulation)即人工心脏按压,建立有效循环。

人工向肺吹气即人工呼吸,在气道通畅的情况下,解开病人的衣领及腰带,使之平卧,抽出枕头,垫在肩下,使患者头部后仰,然后施行口对口呼吸。

施行者一手将患者的口张开,另一手捏紧患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气,向患者口中吹气,吹毕再用两手按压患者胸部,协助呼气。

这样每分钟有节奏的做16-20次,以吹气后胸廓膨胀或听到呼吸音为有效。人工心脏按压应于口对口呼吸同时进行,病人躺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或垫木板于其背下,施术者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端1/3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两手十字形交叉,两臂伸直,借体重力量加压,每分钟有节奏地挤压60-80次,以可摸到动脉搏动为有效,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肋骨骨折。

一般在抢救时,如单人在场抢救时按压与吹气比例为15∶2;如双人抢救时心脏按压与吹气比例为5∶1。

心脏病急救措施有哪些

心脏病急救

心脏病发几率高,致死率高,让人猝不及防,所以做好心脏病急救常识的储备就尤为重要。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脏病的急救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情各种心脏病也有不同的急救措施。

1.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疼痛的部位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要 严重得多。这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 片或消心痛1至2片,同时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

2.心力衰竭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 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3.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病人,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 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 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0%,因此这4分钟被称做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如果 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至10%,若超过10 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心肺复苏要让病人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 脏部位),连续叩击2至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至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随后应立即 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把头后仰30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开放气道。然后做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 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 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措施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使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心脏复苏术怎么做

临床心搏骤停,突然呼吸停止,神智丧失,听不到心音,大动脉动消失,测不到血压,皮肤粘膜苍白,瞳孔散大。前三项是主要判断标志。

心搏骤停后,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心复苏,是生与死的关键,心搏骤停判明后,必须立即心复苏,防止脑缺氧,尽早恢复心脏泵血的呼吸功能。因猝死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实施及时抢救必须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有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掌握心复苏术。具体方法是: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如无效做下轧步处理。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在抢救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每次检查间歇时间不能超过5秒钟。如在医院外抢救,心跳,呼吸出现后应急送医院观察,寻找心脏骤停原因,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

心肺复苏的分类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3] :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相关推荐

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脉搏停止、窒息、胸部憋闷疼痛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快而表浅迅即转为呼吸停止;重度低血压,大血管不能测到脉搏,心音消失。数分钟内,组织缺氧,导致生命器官损害。 心脏骤停或心原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和死亡期。 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原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原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

老人泡温泉要速效救心丸吗

1、老人泡温泉要速效救心丸吗 心脏病、高血压患者要常备常用药、急救药在身边,不要独自一人泡温泉。除此之外,个人一定要准备一些心脏病急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等,以供急时之需。 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老年人在泡澡时因失去意识溺水、中风或心肌梗塞等而猝死。由于泡澡时猝死的情况在冬季较为多发,其主要原因是温度差导致血压发生剧烈变化。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一定要在规律服药且血压控制达标的前提下才适宜享受温泉。 老人泡温泉要速效救心丸吗 2、老人泡温泉要控时间 初次入浴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等适应之后再慢慢延长。每次最好不

淹溺心跳骤停急救

每个人都当珍惜自己的和身边的生命之花,不管是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静静的河水边。心跳骤停溺水患者要求包括立即插管在内的高级生命支持。每一个溺水患者,甚至包括现场只需轻微救治就恢复意识的患者都应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送途中要吸氧,并继续生命支持监护。 心跳骤停患者可出现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无脉室速/室颤,应依据后期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低温(核心体温低于30℃),总电除颤次数限制在3次,在核心体温高于30℃前不能静脉用药;出现中度低温时,静脉用药时间间隔大于标准间隔。儿童和青

心肌梗死的急救方法

就地平卧,即使倒在地上也不要“好心”的非要搬床上。立即观察病人颈动脉或股动脉的搏动。若心脏骤停应立即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片和嗅亚硝酸异戊脂;设法请急救医生来诊,若急救医生来诊有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请到,要在病人经过安静休息、无明显休克表现、脉搏跳动次数和节律均正常时,再设法转送医院,途中不要做不必要的搬动。 设法请急救医生来诊;帮助已患有心脏病或有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病人提高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以便自己一旦发病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分钟后可重复使用,若无禁

心脏病急救措施

胸外按压 就是在体外对心脏区域部位胸廓施加压力,促使心脏工作,维持血液循环。这里要特别指出,应将病人置于硬板床或平整地面上,否则将会影响效果。将手的中指对着病人颈部下方的凹陷处,手掌贴在胸廓正中,另一只手压在此手上,两手掌根重叠,手指相扣,手心翘起,离开胸壁,两臂伸直垂直向下压,使胸廓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分钟100次为宜。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每按压30下吹气2次为宜。左前胸捶压,5~6秒一次。 通畅呼吸道 将病人抬至通风的地方,解开衣领扣子。戴假牙的病人一定要取下假牙。使病人处

冠心病发作急救方法

冠心病发作时,首先要停止一切活动、平躺休息;拨打急救电话;如神志清楚、呼吸脉搏稳定,应及时服药;如果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心脏病突然发作时应该怎么急救

首先是心力衰竭的现场急救措施: 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其次是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要在4分钟内,无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心脏病患者,其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紧急救助的。这是因为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心脏病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

心脏骤停急救要怎么做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与启动急救系统 (1)观望四周,确保环境安全。 (2)检查反应和呼吸(轻拍患者肩部,在患者左右耳交替呼叫,看患者有无反应) (3)起动急救系统(拨打20)(拨打后,告知患者的地点、患者的情况、自己的联系电话。) 2.尽早心脏复苏 先进行 胸外按压 ,在进行人工呼吸 3. (1)胸外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 (2)掌根放在两乳连线的中点 ,然后另一只手扣上去(十指相扣,指尖上翘) (3)按压深度:至少5cm (4)按压频率:至少100次| 分钟 (5)按压时,手臂一定要持垂直状态,并报数

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1、当发现病人意识丧失,首先用手轻推病人肩部,如无反应,立即使病人仰卧,急救者将耳或面颊贴近病人口鼻,听有无呼吸声,并触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确认心跳骤停马上抢救。 2、确保病人呼吸道通畅;解开病人衣领与腰带,急救者位于病人左侧,左手插入病人颈后,右手按压前额,使头后仰,颈项过伸。用纱布去除病人口、鼻腔中异物。 3、口对口人工呼吸:急救者右手捏住病人鼻孔,左手托下颌,并将病人口唇张开,急救者深吸气后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病人胸廓升起为有效;放松捏住鼻孔的右手,病人胸廓复原,并感到病人口鼻有气呼出为有效。

突发心脏骤停学会心肺复苏急救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2、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