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心慌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心律失常.心脏通过它的收缩来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而心律失常往往使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不过,很多心律失常对血液流动的影响是相当小的.因为人的心脏跳动并不像钟表或其他机械那样死板,它常常会随着身体的需要,调整跳动的强度和速率.一般来说,每分钟都有几次早搏的人,其心脏血液的排出量仍是正常的.
正常人的心脏在清醒安静状态下每分钟收缩60-100次,低于60次就叫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就叫心动过速.心脏的排血量没什么重要的改变,因此,这样的心律失常一般不是必须要治疗的.当然,是否需要治疗,还得看自觉症状的轻重.有的人每次早搏都有不适感,出现上冲,下沉或扭动的感觉;有的人心率稍慢一些就感到头晕;有的人心率稍快一些就觉得心慌.对上述这些人,用一点药使症状减轻些当然也有好处.但是,不少抗心律失常的药都有些毒副作用.所以在决定是否用药,用什么药,用多大剂量时,应该全面地权衡利害.
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核心提示: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心律不齐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导致心律不齐的原因很多,吸烟,过度饮酒,失眠等等都有可能引起心律不齐,下面我们看下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多数学者认为是颈椎及椎旁软组织损伤或颈椎骨刺、骨赘,颈间盘突出或颈椎失稳等退行性变导致颈椎发生了无菌性炎症,进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或交感神经链而引发了上述的一系列症状。
颈部的交感神经干位于颈椎横突前方,一般有3-4对神经节,即颈上、颈中、中间和颈下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且分布于心脏。
当颈椎病变使位于横突前方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兴奋时,可使冠状动脉急剧收缩,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病人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悸或血压升高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若上中段颈椎发生病变,则会使颈上、颈中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而兴奋,通过颈上心支和颈中心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若下段颈椎发生病变,则会使颈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患者也可出现胸闷、心悸等类似冠心病的症状。
小编提示: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看了以上介绍你对颈性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有了了解吧,希望对心律不齐患者有所帮助!专家提醒心律不齐患者要注意建立良好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律不齐!
心律不齐大概有哪些感受
1、心律不齐,只是心律失常的一种,通常没有症状,可见于正常人。
2、严重的心律不齐,会有心慌及心悸
3、最严重的心律不齐,通常称之为恶心心律失常,可以晕厥,意识丧失及猝死
4、心绞痛和心律不齐是两个概念,某些心律不齐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没有绝对因果关系。
心律不齐是怎么回事
心律不齐是由于心脏病变导致心脏博动异常的病理现象
简单的来说心律不齐是指心跳或脉搏的节律不规则。在正常人,尤其青年人,最常见到的是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有两种类型,一是呼吸性心律不齐,即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多见于青少年和心脏正常者,这是由于呼吸时引起了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张力的改变所致。不属于病理改变。这种心律不齐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二是与呼吸无关的心律不齐,可见于老年人及冠心病患者。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可出现心律不齐,如早搏可出现间歇脉、或二联律、三联律,房颤时为脉搏无规则跳动等。
心律失常的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率快、慢显著不等,有的心率快慢随呼吸呈周期性变化,一般是吸气时逐渐增块,呼气时减慢。心律失常的症状有的心律不齐与呼吸无关,有的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高度的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悸并不源自心脏,而是源自心理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说明,一种情况是,对心律不齐与心理的关系不足,导致对一些“心律不齐”治疗过度;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一听说“心律不齐”,便认为是不正常现象。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精神紧张等因素的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一般也不需要治疗,通过自我调整可以缓解。当然遇上“心律不齐”或“心慌、心悸”的症状以后,首先应去医院检查清楚,是否有心脏器质改变,必要时可请有经验的心理医生会诊或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还有一种所谓心脏神经症,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躯体因素有关。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调节、支配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干扰,心脏也就出现了一时性的功能紊乱。疑病心理也是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原因,病人常常对一时性的心前区不适感疑虑重重,并对此长期放心不下,担心患了某种“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医务人员的不恰当的解释,会促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从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对心脏的关心更为强烈。其临床特征和其他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大同小异,如失眠、多梦、头痛头晕、易激动、全身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脏神经症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方面。病人常感到心跳厉害、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及疼痛,多在劳累或兴奋之后发生,这是心脏神经症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心脏神经症病人的心脏本身则无器质性的病变。在临床上,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病人中,大约有1/10是心脏神经症病人,故需引起注意
心慌心律不齐怎么办
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
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
药方:四参饮加味。太子参20g,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远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2g,回心草12g,甘草6g。
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龟甲、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兼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有瘀点者,重用丹参,加三七末(冲服)活血通脉。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神倦懒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脉细弱或结或促。口服,一次2粒,3次/日。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口服,一次9g,3次/日。生脉/参脉针,益气养阴,止渴固脱,敛汗生脉。用于气虚津亏,气阴两伤之心悸,脉虚无力,汗多口渴,舌红少津,脉虚软或弦细数或结、代等症。40-60ml,静点,日1次。
2、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12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0g,竹茹12g,茯神15g,丹参20g,甘草6g。
热象明显,加黄芩、山栀、莲子心清心泻火;大便秘结,加全瓜蒌、大黄化痰通腑;惊悸不安加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镇心安神;火郁伤阴加生地黄、麦冬、玉竹、生百合养阴清热。
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清热化痰,用于症见心悸,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者。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60滴/分内,一日1次。
3、心神不宁证
症状:心悸怔忡,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治法:养心安神,镇惊定悸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先煎)、节菖蒲12g、太子参(党参)24g、远志10g、炙甘草12g。
方中通常用太子参或党参,气虚较重者可改用人参,阴虚较重者可用西洋参。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黄芪、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适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气健脾止泻。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气健脾开胃。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种应用。安神补心丸,养心安神。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口服,15丸,3次/日。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口服,6g,2次/日。
窦性心律不齐分的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有关。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主要是与生理性变化有关属于正常的,不需要进行治疗。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半出现在某些心脏病中,同时伴有心电图的其他改变,容易发现。单纯的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不能够代替所有的检查,如果其他的检查都正常的话就可以不用管它。
窦性心律不齐的原因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由于呼吸时胸腔的扩大和缩小而引起的呼吸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多无病理意义,不需要治疗,也见于心脏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