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睡眠误区要注意
六种睡眠误区要注意
睡眠占我们生命1/3的时间,长期睡不好,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会找上门,癌症发病的风险可增加5倍。因此,良好的睡眠对健康很重要。
六种睡眠误区要注意
熬夜、深夜还大吃大喝等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扰乱我们的睡眠节奏,从而导致失眠加重。而且,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有不少睡眠误区。
误区1:伴着电视入睡
有人觉得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反而能睡着。这种方法不可取,睡觉一定要在床上。
误区2:喝酒有助睡眠
酒精对最初的入睡虽有帮助,但随着酒精代谢,会损害后半夜睡眠质量,使整体睡眠时间减少。经常睡前喝酒,对身体损伤会逐渐加大。
误区3:睡前运动有助睡眠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除白天的紧张情绪,提升晚上的睡眠质量。但若临睡前才开始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错过理想的入睡时间,反而导致睡眠效果不佳。
误区4:抗拒安眠药
很多人担心吃安眠药有副作用,宁可扛着也不吃。然而,一些中重度失眠患者必须通过安眠药才能有效缓解症状,建议大家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
误区5:晚上失眠,白天补觉
不建议失眠患者中午补觉,应做到宁可困死也不午睡,否则会加重晚上的睡眠障碍。建议正常人的午睡时间也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误区6:打呼噜的人睡得香
事实上,打呼噜反而是睡得不好的表现,打呼噜时出现的呼吸暂停可导致身体各器官缺氧,如心脏、大脑,长此以往,易引起各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时会诱发心梗或脑梗。建议打呼噜严重者及时就医。
如何更好的入睡
1、睡前不要玩手机:不少人都养成了睡前玩手机的坏习惯,其实这样会严重影响你的大脑运动,总是处于活跃的状态下,难以轻松入眠。
2、提前上床睡觉时间:如果你总是熬夜,没有科学的作息表,怎么能在12点钟前轻松入睡呢?调整好你的作息习惯,11点前一点要整理好事情,轻松入睡。
3、白天运动:白天做适当运动量,能放释放身体的能量,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让你夜间也容易入睡。
4、睡前牛奶:外国人普遍喜欢睡前喝杯温牛奶,这样能调节身体内部,让你更加容易入睡。
5、阅读:一看书就想睡觉,这应该是很多人的实际情况,不妨利用这个属性,睡前看一会书,帮助入睡。
6、放松身心:上床睡觉后,不要做多想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事情,学会放松身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梦乡的怀抱里。
女性需注意两大睡眠误区
白领女性睡眠误区1周末狂睡并不能补睡眠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周末“补觉”成为许多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者的“保留节目”,有调查显示,60%的上班族把“补觉”作为周末休闲的第一选择。
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平日缺觉、周末狂睡者虽然补觉时间不短但醒来后仍感觉疲倦、精神状态不佳。专家提醒,这种无规则的睡眠方式若长期存在,不仅会越补越乱、形成恶性循环,而且也会构成睡眠障碍、损害身体健康。
睡眠是一种生物钟现象,足时和高质量缺一不可。平时睡眠质量差、周末“恶补”的做法偶尔为之尚无大碍,但长此以往将打乱生物钟、造成睡眠节律紊乱,导致狂睡—失眠综合征,睡眠变得无效,出现慢性失眠,影响消化道、内分泌、免疫等机体功能,从而加重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低下、恶心、抑郁等症状,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衰弱症等,严重影响健康。
白领女性睡眠误区2睡眠质量与手放的位置有关
俯卧时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因此并不提倡这种睡姿,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尤其要注意。但如果已经养成习惯,睡觉时应注意手臂最好不要放在胸口下方,以不压迫身体各个部位的姿势为宜,建议双臂展开横着放。
睡觉时手臂的摆放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得不对,不但睡不好,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睡眠姿势无外乎仰卧、俯卧和侧卧三种,每一种睡姿手放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仰卧时手臂最好自然伸直放在身体两侧。睡觉时也可以把手放在耳边做投降状。但双手上抬超过头顶,放在胸前和肚子上都不正确。手臂抬过头顶,肩部和上臂的肌肉不能完全得到放松,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肩臂肌肉酸痛。
特别是孕妇,手臂上抬很容易使腹部紧绷,如果到了孕晚期,子宫膨大,腹内压升高,加之内分泌变化,容易影响胎儿健康。手放在胸前,时间长了容易胸闷,而置于腹部,会压迫肠胃。
右侧卧时左手放在身体左侧,右手横放,左侧卧反之。很多人侧身睡觉时习惯头枕着手睡,手臂受到头部的压力,使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受到压迫,影响血液循环的通畅,从而导致麻木疼痛。
俯卧时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因此并不提倡这种睡姿,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尤其要注意。但如果已经养成习惯,睡觉时应注意手臂最好不要放在胸口下方,以不压迫身体各个部位的姿势为宜,建议双臂展开横着放。
白领如何走出睡眠误区
1、头朝南或朝北睡眠
对。
这是地磁对人体的影响。如果人体长期顺着地磁的南北向,可使人体经络循地球磁力线走向一致,就会使气血流通,器官机能得到调整和增进。
2、我习惯在床上思考明天应做的事情
错。
最好将卧房单纯化,使卧房的功能纯粹是睡觉或做爱。不要在卧房做太多其它的事情,因为床铺不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场所。你可以在上床15分钟前,在纸上写下你的焦虑或担忧及可能的解决之道,以便让你不致感觉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该做的事。若白天的烦恼伴你上床,那么告诉自己你将在次日的“担忧时间”内处理这些分心事。
3、睡不着时,数数能催你入睡
错。
数数只会导致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结果更难以入睡。
4、平时睡得少,双休日多睡懒觉,就能把体力补回来
错。
再也没有比打破生理时间更糟糕的事情了。一般人周期混乱最容易发生在周末,若你周五和周六晚至次日凌晨睡觉,下午才起床,你会很容易患上“周日失眠症”:周日晚上早早上床,两眼放光,极力入睡却无能为力。你越是努力,越感疲乏,“星期一综合症”自然也免不了。所以请尽量保持定时睡眠的习惯,维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在双休日也不要太“豁边”。
睡眠质量和睡眠的关系
如果睡醒后,你对睡眠感到满意,自我感觉良好,头脑清醒,疲劳解除,精力充沛,效率提高,就是达到了深度睡眠的效果。所以说,保证7小时~8小时睡眠时间只是一个平均值,睡眠时间是因人而异的。
如果仅睡了5、6个小时,上述标准达到了,说明是高质量的睡眠,因为你的深度睡眠时间足够保证了睡眠质量。反之,即使睡了9、10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达不到上述标准,也表明睡眠质量不好。那种认为自己睡眠时间少就是失眠,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安的看法,显然是跌入了睡眠误区。
对睡眠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却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个人的睡眠习惯等许多因素有关。有5%的人每天睡眠只需6小时以下,而人群中还有5%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0小时以上。大多数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睡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四:睡眠障碍不是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已达到疾病的程度。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
误区六:吃安眠药必定会有依赖。很多患者对谈安眠药色变,拒绝用药,结果病情越来越重。若连续几天确实睡不着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一些药物帮助入睡是没问题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很多副作用小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一般都不会形成依赖性,安全性也较好。而且,失眠死扛着不吃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比吃药要大得多!睡眠是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生理需求,失眠时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功能受损、体质下降,白天精神身体疲累,引发焦虑、抑郁障碍等影响工作与生活。
这些睡眠误区你中了几个
1、用酒精帮助入睡
因为酒精有一些镇静的功效,许多有失眠症的人们便通过喝酒来改善睡眠。酒精对于最初的入睡时有些许帮助的,但是随着身体的分解,它往往会在后半夜损害睡眠质量,使睡眠的整体时间减少。经常性的在睡前喝酒会削弱它的促进入睡的功效,相反,破坏性的效用却会保持甚至增加。
2、看着电视入睡
因为你在起居室看着电视睡着好像很自然,所有许多人就在床上看电视希望能帮助我们睡着。但是要是我们这么做了,我们不久后就会醒来。这将建立一个恶心循环使得劣质睡眠被加深。几年来,我有很多病人失眠是出于这种状况。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别再床上看电视,床只能和睡觉联系在一起。
3、失眠时起来运动
很多人认为,晚上睡不着时可以起来做运动,尽量把自己搞得很累,然后就能很快睡着。
过量、剧烈运动,会令大脑兴奋,不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实在睡不着,不如起床看书、散步,待心情放松后再睡。如果想以运动助力睡眠,最好在下午3点以后,而睡前两三个小时则不宜运动,但可选择饭后散散步。
六种睡眠误区要注意
误区1:伴着电视入睡
有人觉得躺在床上怎么都睡不着,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反而能睡着。这种方法不可取,睡觉一定要在床上。
误区2:喝酒有助睡眠
酒精对最初的入睡虽有帮助,但随着酒精代谢,会损害后半夜睡眠质量,使整体睡眠时间减少。经常睡前喝酒,对身体损伤会逐渐加大。
误区3:睡前运动有助睡眠
适量运动有助于消除白天的紧张情绪,提升晚上的睡眠质量。但若临睡前才开始运动,会使大脑过度兴奋,错过理想的入睡时间,反而导致睡眠效果不佳。
误区4:抗拒安眠药
很多人担心吃安眠药有副作用,宁可扛着也不吃。然而,一些中重度失眠患者必须通过安眠药才能有效缓解症状,建议大家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换药。
误区5:晚上失眠,白天补觉
不建议失眠患者中午补觉,应做到宁可困死也不午睡,否则会加重晚上的睡眠障碍。建议正常人的午睡时间也控制在30分钟以内。
误区6:打呼噜的人睡得香
事实上,打呼噜反而是睡得不好的表现,打呼噜时出现的呼吸暂停可导致身体各器官缺氧,如心脏、大脑,长此以往,易引起各系统功能紊乱,严重时会诱发心梗或脑梗。建议打呼噜严重者及时就医。
打呼噜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老人认为“打呼噜睡得香”
实际上恰恰相反,打呼噜合并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缺氧,导致身体机能变化,呈现亚健康状态。
打呼噜合并呼吸暂停可导致夜间缺氧,导致身体机能变化
误区二:家长认为小孩打呼噜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其实不然,儿童长期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身体缺氧,会引起儿童发育迟缓,要么消瘦呈“豆芽菜”,要么体重超重,长期还可引起硬腭高拱,颧弓突出,甚至鸡胸畸形,应尽早就诊治疗。
误区三:儿童夜晚遗尿不碍事
这其实与儿童夜间睡眠缺氧有关,有时家长因不了解,而过多责怪孩子。
误区四:酒后鼾声如雷是正常的
这应引起家人的重视。据流行病学统计,肥胖、烟酒是引起和加强呼吸暂停的重要因素。
误区五:控制高血压和睡眠障碍没关系
部分高血压的病人对药物控制血压往往不理想,靠加大药量也无济于事,其实有可能与睡眠障碍有关系。临床实践证明,给予纠正睡眠障碍,对控制高血压起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不少人不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了。
误区六:机动车驾驶员,不少人在驾驶过程中,睡意绵绵而生,甚至有数秒钟的睡眠,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归因为睡眠不足、疲劳
其实其中一部分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通过医院临床检查,使用多导睡眠监测可以发现这是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