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部痒红怎么办
阴部痒红怎么办
双黄连,每次用双黄连粉针剂600毫克,先用30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溶化成液体,进行阴道冲洗,然后用干棉球蘸余下的300毫克粉末涂于外阴及阴道壁上,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痰咳净,临睡前洗净外阴后,先取本品0.2克外涂局部瘙痒处,继用0.1克塞入阴道,每日一次。
六神丸,每晚临睡前清洗外阴后,取本品15粒塞入阴道内(经期停用),6天为一疗程。
桂林西瓜霜喷剂,清洗外阴后,取本品喷洒于阴道内及外阴瘙痒处,每日一次。
锡类散,每晚清洗外阴后,用消毒纱布条蘸取锡类散,而后塞入阴道内,次日取出,隔日一次。
冰硼散,清洗外阴后,取本品与0.1%新洁尔灭按1克:150毫升的比例配成混合液,每次用注射器抽取100-300毫升注入阴道内冲洗,每日两次,适用于阴道内瘙痒。外阴瘙痒者,可将本品直接涂敷于患处,每日三次。
双料喉风散,清洗外阴后,取本品喷洒于阴道内及外阴瘙痒处,隔日或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京万红烫伤膏,清洗外阴后,取本品外涂瘙痒处,每日3-4次,10天为一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以上介绍了几种可以治疗阴部瘙痒的药物,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进行外阴部的清洗。另外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内裤要勤换,并且内裤和毛巾等都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和杀菌,可以暴晒或者消毒液清洗。
阴部红肿瘙痒怎么办
1.急性期卧床休息,以减少局部刺激,并用1:5000高猛酸钾溶液,每4小时坐浴、局部热浴一次,禁用肥皂擦洗。
2.局部用1:5000高猛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3次。可使用软皂轻洗外阴,切忌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用力擦洗。轻轻自前向后抹干,使外阴干燥,再撒布锌氧粉。若有破溃涂以抗生素软膏或以10%的洁尔阴外阴冲洗。
3.分泌物多者,可使用消毒棉垫吸收分泌物,并经常更换,保持局部清洁。
4.症状明显及顽固病例,按医嘱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外阴炎多为继发。指导妇女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内裤,不穿化纤质料及过紧的内裤。认真做好经期、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卫生保健,有助于预防外阴炎。由于女婴易发病,护士有责任指导家长并为其提供照顾技巧,以减少发病机会。例如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养成便后自前向后揩抹习惯,尽早不穿开裆裤等,减少外阴污染机会。
阴部瘙痒红疹怎么办
外阴瘙痒常发生在阴道内、大阴唇外侧、阴阜、阴蒂和小阴唇、会阴有痒的感觉,并可扩散到肛门附近。是局限性瘙痒症的一种。往往奇痒难忍,常以夜间为甚。常在月经期或吃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外阴瘙痒常表现为阵发性,也有一些为持续性,常在夜间加重,剧痒时坐卧不安,长期瘙痒会引起溃破、红肿或继发感染。因长期搔抓,局部可浸润、肥厚及色素沉着。
外阴瘙痒红疹是外阴各种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症状,主要是为阴道炎引起的,但也可发生于外阴完全正常者,当瘙痒加重时,患者多坐卧不安,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有些还会出现红疹。
为了避免外阴瘙痒红疹的发生,我们要做到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热水洗烫,忌用肥皂。有感染时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但严禁局部擦洗。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适透气。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
对于治疗而言,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不用肥皂清洗外阴;尽量克制搔抓和摩擦患处;饮食忌辛辣;注意避免情绪的忧郁和紧张。若仍不能缓解症状,应去医院就诊,查出骚痒的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现在已经您大概的知道外阴瘙痒红疹是怎么回事了吧,它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平时多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以减少发生外阴瘙痒红疹的发生,避免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外阴肿痛什么原因 外阴炎
所外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黏膜发生的炎症病变,例如:红、肿、痛、痒、糜烂等临床上引起外阴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通过专业诊断才能完全确诊。
冬季如何预防生冻疮 洗茄枝汁防冻疮
冬季生冻疮并非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往往在皮肤受冻后会先出现局部痒、红肿等症状,这个时候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有效终止冻疮的发生。可用尖头红辣椒四五只,或茄子枝叶30克,生姜5片,剪碎加水少许,煎汁去渣,先熏后洗患处,同时轻轻按摩患处。
阴部痒痛是怎么回事
1、局部皮肤不洁
有些女性使用卫生纸方法不当,外阴部皮肤受经血、阴道分泌物,甚至尿液、粪便和汗液的浸渍而使局部皮肤发生慢性炎症,从而引起外阴部瘙痒。
2、药物过敏
过敏体质的女性服用磺胺类或其他药物引起的“固定型药疹”,常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除了局部瘙痒外,可并发糜烂、渗液。使用药物做阴道冲洗或阴道内置入,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也可发生外阴瘙痒。
3、外阴部皮肤疾病
股癣的皮肤损害常扩大到外阴部,引起局部剧烈瘙痒。外阴部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痒更为剧烈,前者表现为局部皮肤边界不清的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后者因搔抓常出现皮肤增厚苔伴藓化。外阴部白斑除引起局部瘙痒外,常伴发外阴营养不良,皮肤萎缩。
4、病毒感染
尖锐湿疣大多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还会出现带有恶臭的白带。发生在外阴部的传染性软疣多表现为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的圆形丘疹,也可引起外阴部瘙痒。生殖器疱疹多表现为尿道口及阴道壁出现米粒大小且明亮的水疱,伴有局部瘙痒。
5、性交过敏
这是两性生活期间发生的过敏反映。分别有对精液过敏,避孕套过敏,摩擦过敏者。
6、阴道毛滴虫病
外阴、阴道瘙痒,有泡沫样白带,常伴有特殊异味,搔抓后同样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与上面的病样区别开。
7、真菌性阴道炎
外阴、阴道瘙痒、外阴潮红、伴豆渣样白带,有异味,搔抓后可引起外阴皮炎湿疹性改变。
男人阴部痒痒的厉害怎么办 阴部痒痒擦洗方
配方:新鲜土豆适量。
制法:新鲜土豆去皮榨汁。
用法:每日搽2~3次。
功效:有消炎之效。适用于阴囊瘙痒、阴囊湿疹。
配方:生甘草适量。
制法:生甘草煎汤。
用法:频洗患处,每日3~5次。
功效:适用于阴囊湿疹。
配方:生姜片若千。
制法:以生姜片擦患处。
功效:适用于阴囊湿疹。
男人阴部痒痒的厉害怎么办 阴部痒痒穴位外敷
材料:生大黄、大黄炭、生地榆、地榆炭各30克。
制法:上药共研成细末,用香油调和成稀泥状,备用。选取穴位1患处。取4层消毒纱布1块,将药膏摊于布面上,贴敷于阴囊部,包扎固定。
注意:上药后卧床休息,早、晚敷药各1次,连用3天。
功效:此方主要用于皮肤灼热、潮湿、瘙痒难忍、搔破流水、糜烂脱皮等患者。
材料:黄柏、苦参、滑石各30克,密陀僧15克,蛇床子、白芷、川椒各10克,青黛5克,冰片3克。
制法:上药共研成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鲜仙人掌汁并加少量清水调和成
糊状,贴敷于阴囊部,包扎固定。晚贴晨取,每日换药1次。
功效:此方主要用于皮肤灼热、潮湿、瘙痒难忍、搔破流水、糜烂脱皮等患者。
材料:夜交藤、紫苏叶、五倍子各20克。
制法:上药共研成细末,过筛后加香油适量搅拌,调和成糊状油膏备用。用时取油膏摊于敷料上,贴敷阴囊处,并包扎固定。1每天早晚各1次。
功效:此方适用于阴囊皮肤变厚,瘙痒不休,搔破后渗出血水,舌红的患者。
女性阴部痒怎么办
1、严禁去公共场所洗澡或游泳。公共场所(浴池或游泳池)可能会有一些不洁细菌,这会使你感染此病或加重你的症状,而且已患此症的你也不要去公共场所洗澡或游泳。
2注意卫生。每日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毛巾用后煮沸消毒,浴盆可用1%乳酸擦洗。最好每天用o.5%醋酸或l%乳酸冲洗阴道一次,然后塞药。
3切勿抓痒。有外阴瘙痒等症状时,可用中药外阴洗剂坐浴,切勿抓痒,以免外阴皮肤粘膜破损,继发感染。
4停止性生活。治疗期间应停止性生活,且丈夫应去男性科检查,如尿液中发现滴虫,应同时进行治疗。
5、可以准备鲜藕汁500毫升,鲜鸡冠花500克、白糖粉500克,然后将鲜鸡冠花洗干净,加入水适量,煎煮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合并三次煎液,接着再继续以文火煎煮浓缩,加入鲜藕汁,加热到粘稠的时候,再倒入白糖粉,停火,混匀后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10克以沸水冲化顿服,每天三次。
6、阴道毛滴虫病的药膳:准备车前子30克、茯苓粉3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将车前子布包,放入砂锅内,加入水适量,煎汁后去药包,然后将药汁和茯苓粉、粳米一起煮粥,加入白糖少许就可以了。每天一剂,连续服用五至七天为一个疗程。
阴部痒有红点怎么办呢
外阴、阴道瘙痒,有泡沫样白带,常伴有特殊异味,搔抓后同样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与上面的病样区别开。
阴虱常贴伏于皮肤表面或附于阴毛根部,阴虱卵呈灰白色、针头大小。阴虱的叮咬及其毒汁、排泄物可导致皮肤发痒、可产生脱屑,并继发湿疹样改变和毛囊炎。
主要侵犯幼女,成年女性也可感染,当夜间肛门松弛时,蛲虫从直肠内爬出游动到外阴部交配产卵,并刺激外阴部皮肤粘膜,引起局部瘙痒。
有些女性使用卫生纸方法不当,外阴部皮肤受经血、阴道分泌物,甚至尿液、粪便和汗液的浸渍而使局部皮肤发生慢性炎症,从而引起外阴部瘙痒。
过敏体质的女性服用磺胺类或其他药物引起的“固定型药疹”,常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除了局部瘙痒外,可并发糜烂、渗液。使用药物做阴道冲洗或阴道内置入,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也可发生外阴瘙痒。
阴部瘙痒怎么办
1.可买些专门清洁阴道的洗液,比如洁尔阴,或是络合碘都不错。每天晚上取适量的洗液,洗一洗阴部,保持清洁卫生和干燥。洗后可涂一些氧化锌油膏。如果是慢性瘙痒,可以用地塞米松乳剂进行外擦,效果很好。
2.穿那种全棉的内裤,宽松而且舒适。内裤要常常进行清洗和消毒。最好使用卫生护垫。
3. 多吃粗粮为好,比如糙米、南瓜和全麦面包等。可适当地给身体补充维生素,多吃些红枣或枸杞。还可口服扑尔敏、灭滴灵、乙萌粉等,这些能治阴部瘙痒。
4.切忌用指甲抓挠阴部,不仅伤害皮肤,还会恶性循环,使阴部更痒。睡觉前可在全身涂抹润肤乳液,或是使用精油,用手轻轻地按摩。对于瘙痒的地方,用力要加大一些。
5.身体出现某种疾病或是局部感染等,也可能导致阴部瘙痒。最好到医院的妇科进行一番检查,明确诊断之后再进行治疗。
阴部瘙痒有红疙瘩怎么办
阴部瘙痒有红疙瘩怎么办
1.最好采用淋浴,用温水冲洗,如果无淋浴条件,可以用盆代替,但要专盆专用。
2.先洗净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再洗大、小阴唇,最后洗肛门周围及肛门。
3.可使用能够去污灭菌的保健性洁阴用品,但正常情况下用清水就可。
不能忽略的问题
妊娠期间,泌尿系统紊乱,容易产生一些阴部感染。如果不注意卫生,就很容易导致妇科炎症,一般来说妇科炎症的症状是外阴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改变、接触性出血、下腹疼痛等。
非特异性阴道炎
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浆液性,,引起尿濒、尿急、尿痛,急性期间可有体温稍升高,白细胞增多,全身乏力,下腹部坠胀不适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有臭味,阴道有灼痛感。窥器可见阴道粘膜充血,有时有浅表小溃疡
常见的原因:异物(子宫托、遗留棉球及纱布)、损伤、腐蚀性化学药物、过敏反应、放射治疗后、长期子宫出血以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能为病原体创造条件而引起继发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多为一般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过度不合理清洗阴道内部也可导致非特异性阴道炎。
少女阴部痒的原因
霉菌侵扰
一旦感染上霉菌阴道炎,女性私处会奇痒难耐,其次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或者乳凝状,私处灼热而有疼痛感,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和性生活的疼痛现象,另外可以看到小阴唇内侧附有白色片状的薄膜,私处外部的周围会有些红肿。
滴虫偷袭
滴虫的感染,会使私密部位如阴唇、会阴、肛门周围有烧灼感或奇痒,就像有很多小虫子在爬,很多人忍不住会不由自主地挠抓,从而导致局部的皮炎。另外,滴虫感染的表现还有白带增多,白带质地稀薄,容易流出,颜色为灰黄色或黄绿色。其次,性生活时会感到私处的不适、疼痛,有的还会出血,严重时还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腰痛等症状。
外阴病变
女性私处外部的病变:外阴的一些皮肤病,例如神经性皮炎、单纯性外阴炎、外阴的肿瘤等都可以引起外阴的瘙痒。其中可怕的是外阴癌,这种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5%。常见发病部位是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
所以说少女出现阴部瘙痒的问题,这是需要多加重视的。妇科疾病并不是只有发生过性生活才会患上,如果说自己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卫生问题,这也是会容易导致出现妇科疾病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经常性对阴部进行清洗。
阴部痒怎么办祸
妇科医生指出,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带下色白或淡黄,阴痒不严重;带下色黄,有异味,阴部搔痒;带下色绿,黏稠,阴部搔痒剧烈。白带若如蛋清状,出现在排卵期前后,可能持续二至三日,这属于生理性的白带,是正常的。
而阴道炎分为细菌性、念珠菌、阴道滴虫及病毒感染等,导致阴道炎的病菌有很多。细菌性阴道炎是最常见的阴道发炎,常由格兰氏菌及厌氧菌造成,分泌物常会有鱼腥味,且有牛奶状的分泌物,必须用抗生素治疗。
念珠菌阴道炎是由白色念珠造成,当身体抵抗力较弱时如怀孕、糖尿病时,就容易感染,念珠菌阴道炎的症状是阴部严重搔痒,以及像乳酪般的分泌物,阴部常可看到红肿及卫星状的红点,伴随小便灼痛感,治疗以阴道抗霉菌塞剂为主。
此外,阴道滴虫感染的阴道炎,是经由性行为而传染,感染者会合并有搔痒、疼痛及性交痛的症状。许多患者会抱怨病情反覆发作,其实是因为原来致病的因素一直存在,若希望真正摆脱带下的困扰,改掉某些不当的饮食或生活习惯可是当务之急。
※阴道炎
像是许多女性朋友在吃了冰或太多生冷食物后,白带量变多,也有人在食用过多辛辣刺激食物后,黄带更黄,阴部痒更严重。因此,寒体质的白带患者,要避免过食生冷,如萝卜、白菜、椰子水等;湿热体质者就应避免过度辛辣刺激,如咖啡、麻辣锅。
孕期阴部痒症状
外阴部疾病
股癣的皮肤损害常扩大到外阴部,引起局部剧烈瘙痒。外阴部湿疹和神经性皮炎引起的局部瘙痒更为剧烈,前者表现为局部皮肤边界不清的丘疹水疱及糜烂渗液,后者因搔抓常出现皮肤增厚苔伴藓化。外阴部白斑除引起局瘙痒外,常伴发外阴营养不良,皮肤萎缩。
病毒感染
尖锐湿疣大多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还出现带有恶臭的白带。发生在外阴部的传染性软疣多表现为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的圆形丘疹,也可引起外阴部瘙痒。生殖器疱疹多表现为尿道口及阴道壁出现米粒大小且明亮的水疱,除有局部瘙痒外。
性交过敏
是两性生活期间发生的过敏反映。分别有对精液过敏,避孕套过敏 ,摩擦过敏者。
肛门瘙痒病
一般中年男性多发,但女性亦可发病,患蛲虫病的儿童亦可患之。瘙痒通常仅局限于肛门及其周围的皮肤,亦可蔓延至会阴、女阴或阴囊的皮肤。由蛲虫感染引起的肛门瘙痒多见于儿童,往往在夜间加重,可以发现蛲虫或虫卵(夜间阳性率高)。成人的肛门瘙痒往往由痔疮、肛裂等引起。也有不少病人找不到原因,而肛门瘙痒的症状很严重。因经常搔抓,肛门皱襞可出现肥厚、辐射状皲裂、浸润、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等继发性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