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处理治疗方法
胎盘早剥的处理治疗方法
1、纠正休克
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危重患者,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休克抢救成功与否,取决于补液量和补液速度。最好输新鲜血,既可补充血容量,又能补充凝血因子,应使血细胞比容提高到0.30以上,尿量>30ml/h。
2、及时终止妊娠
胎儿娩出前,胎盘剥离有可能继续加重。一旦确诊Ⅱ型或Ⅲ型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胎产式等决定终止妊娠方式。
(1)阴道分娩以外出血为主,I度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可考虑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腔容积,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产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子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以及胎儿宫内状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剖宫产适用于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I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立即注射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发现有子宫胎盘卒中,配以按摩子宫和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多数子宫收缩转佳。若发生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可在输新鲜血、新鲜冰冻血浆及血小板的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并发症的处理
(1)凝血功能障碍必须在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的基础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及血小板,是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同时输纤维蛋白原更佳。每升新鲜冰冻血浆含纤维蛋白原3g,补充4g可使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提高1g/L。肝素的应用,DIC高凝阶段主张及早应用肝素,禁止在有显著出血倾向或纤溶亢进阶段应用肝素。抗纤溶药物的应用应在肝素化和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应用抗纤溶药物。常用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
(2)肾衰竭患者尿量
(3)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等。胎儿娩出后人工剥离胎盘,持续子宫按摩等。若仍有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或血不凝、凝血块较软,应快速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生病,都需要面对胎盘早剥,那你就是白费力气了,不过我们可以做到预防,只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每天运动,调整饮食,就有可能活的长久。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早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妇女在妊娠期最为常见的特有疾病。其发病率高,国内报道可达43.3%—60%,成为在产前检查中必须重点观察的疾病。妊高症持续发展对母婴危害很大,其中的严重危害之一就是诱发胎盘早剥,易造成早产、难产,并促进胎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疾病增加。
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与胎盘早剥的关系已比较明确,被公认为胎盘早剥的最主要诱因。其作用机理是妊高症引起子宫底蜕膜层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使得胎盘易从子宫壁剥离而发生胎盘早剥。
并不是所有妊高症都会诱发胎盘早剥,只有那些控制不良,持续发展的中重度妊高症患者才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对象。因此,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一旦控制不良的妊高症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虑及胎盘早剥的可能:
①无明原因的胎心率异常变化,同时伴有临产先兆(阵发性宫缩性腹痛);
②子宫张力增高伴胎心率减缓;
③出现阴道持续少量流血或流出出血性羊水;④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确诊后要果断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造成的更大危害。
防止胎盘早剥有何良策
这样进行胎盘早剥的预防:(1) 由于本病与妊娠中毒症、高血压等有密切关系,为防止胎盘早剥的出现,必须普遍开展孕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和产科处理质量。(2) 积极作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对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或过去屡患妊娠中毒症之妇女,应劝其绝育。(3) 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中毒症。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重度妊娠中毒症的发病率,是防止胎盘早剥的重要措施。(4) 注意孕期保健,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防止体力过劳与腹部外伤,孕末期严禁性交。
胎盘早剥的症状以及病因
胎盘早剥的症状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
病因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妊娠合并上述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等。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因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羊膜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等。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速;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容易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吸烟、可卡因滥用等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
胎盘早剥症状都有哪些
1、轻型胎盘早剥的症状:
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
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
2、重型胎盘早剥的症状
以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腹部检查:触诊子宫硬如板状,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则子宫压痛多不明显。子宫比妊娠周数大,且随胎盘后血肿的不断增大,宫底随之升高,压痛也更明显。偶见宫缩,子宫处于高张状态,间歇期不能很好放松,因此胎位触不清楚。
关于胎盘早剥的症状表现上面我们已经请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了一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假如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孕妇出现胎盘早搏的症状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耽搁时间,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
胎盘破裂的原因
胎盘破裂的原因:
⒈ 孕妇的血管病变。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梗塞,造成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导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和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剥离。出血不断增加,血肿面积也不断扩大,胎盘剥离面积也随之扩大。孕妇的血管病变是胎盘早剥的最重要的原因,约占发生率的一半。
⒉ 腹部损伤。孕妇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的破裂、出血,导致胎盘早剥。
⒊ 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羊水流淌速度过快、过多,可使宫腔压力骤降,宫腔容积突然缩小,引起子宫壁与胎盘之间错位、剥离,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也是导致胎盘早剥的原因之一。妊娠晚期性交或患有阴道炎时,易发生胎膜早破。双胎分娩时,第一胎娩出后,或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破膜放羊水时,羊水流出速度过快,也易发生胎盘早剥。
⒋ 子宫静脉压升高。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姿势,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盆腔静脉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持续升高,造成蜕膜内静脉过度淤血、破裂出血,导致胎盘剥离。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盘破裂:
若孕妇在妊娠中后期感到头痛、头昏、眼花及下肢水肿等表现,并在产前检查中发现血压增高,蛋白尿和浮肿等情况,就要及时作出妊高症的诊断,予以积极有效处理措施,控制妊高症,防范胎盘早剥。
轻度妊高症重在休息,饮食调理,保持休息及睡眠时的正确体位,即左侧卧位,大多数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中重度妊高症应住院治疗,在医生监护下规范治疗下减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方面严格防止子痫及其并发症,另一方面防范胎盘早剥和早产的发生,特别是临近妊娠晚期及临产时,务必有效控制妊高症的病情,同时警惕胎盘早剥的风险。
如何治疗胎盘早剥
患者在采取多种方法处理胎盘早剥时不要忽视了做好疾病的护理。临床上,处理胎盘早剥的方法有纠正休克、防止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等等方法。处理胎盘早剥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孕妇们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1.纠正休克
患者入院时,情况危重、处于休克状态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尽快改善患者状况。输血必须及时,尽量输新鲜血,既能补充血容量,又可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
胎盘早剥危及母儿的生命安全。母儿的预后与处理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胎儿未娩出前,胎盘可能继续剥离,难以控制出血,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根据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而定。
3.防止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故在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子宫收缩剂如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并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时,须及时作子宫切除术。若大量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4.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主要包括输新鲜血、输纤维蛋白原、输新鲜血浆、肝素、抗纤溶剂这五个方面的处理。
5.预防肾功能衰竭
在处理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尿量,若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少于17ml或无尿时,应考虑有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一般多能于1~2日内恢复。经处理尿量在短期内不见增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等明显增高,CO2结合力下降,提示肾功能衰竭情况严重,出现尿毒症,此时应进行透析疗法,以抢救产妇生命。
另外,个人病情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对于胎盘早剥的治疗,建议大家到正规的,专业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患者在采取多种方法处理胎盘早剥时不要忽视了做好疾病的护理。
胎盘早剥的症状以及病因
孕妇在怀孕20周以后,出现胎盘从子宫壁剥离,胎儿的胎盘位置不正的,这样就称之为胎盘早剥,而胎盘早剥,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还有这种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容易导致胎儿死亡,孕妇生命受到危害。那么到底胎盘早剥的症状是什么呢?应该怎么治疗和处理呢?
胎盘早剥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与很多因素有关。可能与孕妇的血管病变有关,或者是一些慢性的疾病有关,容易导致分娩的时候羊水过多,或者失血过多等,这样对于胎儿和母体都是危害很大的。
胎盘早剥的症状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
病因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妊娠合并上述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等。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因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羊膜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等。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速;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容易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吸烟、可卡因滥用等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
症状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
1.I度: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常无腹痛或腹痛轻微,贫血体征不明显。腹部检查见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即可诊断。
2.Ⅱ度:胎盘剥离面为胎盘面积1/3左右。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量成正比。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见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子宫底随胎盘后血肿增大而升高。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胎盘位于后壁则不明显),宫缩有间歇,胎位可扪及,胎儿存活。
3.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临床表现较Ⅱ度重。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且休克程度大多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腹部检查见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若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属Ⅲ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Ⅲb。
治疗
胎盘早剥处理不及时,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1.纠正休克: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危重患者,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休克抢救成功与否,取决于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2.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前,胎盘剥离有可能继续加重。一旦确诊Ⅱ型或Ⅲ型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胎产式等决定终止妊娠方式。(1)阴道分娩以外出血为主,I度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可考虑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腔容积,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产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等以及胎儿宫内状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2)剖宫产适用于①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②I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③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④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立即注射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发现有子宫胎盘卒中,配以按摩子宫和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多数子宫收缩转佳。
3.并发症的处理:(1)凝血功能障碍必须在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的基础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及血小板,是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2)肾衰竭患者尿量<30ml/h,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血容量已补足而尿量<17ml/h,可给予20%甘露醇500ml快速静脉滴注,或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用药,通常1~2日尿量可恢复正常。(3)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等;胎儿娩出后人工剥离胎盘,持续子宫按摩等。若仍有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或血不凝、凝血块较软,应快速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胎盘早剥对胎儿的影响是什么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重型胎盘早剥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或)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
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通常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一般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腹痛不明显,贫血体征不显著。若发生于分娩期则产程进展较快。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多正常,若出血量多则胎心率可有改变,压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度局部(胎盘早剥处)压痛。产后检查胎盘,可见胎盘母体面上有凝血块及压迹。有时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只在产后检查胎盘时,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才发现胎盘早剥。
胎儿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比较关心的话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有健康的胎儿才让家族不断的发展壮大,所以,对于人们比较关心的胎盘早剥对胎儿的影响是有必要进行一些知识的普及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注意把握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积极的面对治疗。
胎盘早剥的治疗
1、纠正休克:建立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根据血红蛋白的多少,输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最好输新鲜血,既可补充血容量又能补充凝血因子,应使血细胞比容提高到0.30以上,尿量>30ml/h。
2、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前胎盘剥离有可能继续加重,一旦确诊Ⅱ、Ⅲ度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胎产式等,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
(1)阴道分娩:Ⅰ度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情较轻,以外出血为主,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可结束分娩,应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容积,腹部包裹腹带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产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以及胎儿宫内状况,发现异常征象,应行剖宫产。
(2)剖宫产:适用于:①Ⅱ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②Ⅰ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者;③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④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立即注射宫缩剂,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发现有子宫胎盘卒中时,在按摩子宫的同时,可以用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多数子宫收缩转佳。若发生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应快速输入新鲜血、凝血因子,并行子宫切除术。
3、并发症处理
(1)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前列腺素制剂等;胎儿娩出后人工剥离胎盘,持续子宫按摩等。若仍有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或血不凝、凝血块较软,应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
(2)凝血功能障碍: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纠正凝血机制障碍:①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②应用肝素;③抗纤溶治疗。
(3)肾衰竭:若患者尿量<30ml/h,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若血容量已补足而尿量<17ml/h,可给予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用药。若短期内尿量不增且血清尿素氮、肌酐、血钾进行性升高,并且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提示肾衰竭。出现尿毒症时,应及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胎盘早剥的症状以及病因
胎盘早剥的症状比较明显,一般与很多因素有关。可能与孕妇的血管病变有关,或者是一些慢性的疾病有关,容易导致分娩的时候羊水过多,或者失血过多等,这样对于胎儿和母体都是危害很大的。
胎盘早剥的症状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
病因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1.孕妇血管病变:孕妇患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增高。妊娠合并上述疾病时,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变性坏死甚至破裂出血等。
2.机械性因素:外伤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脐带过短(<30cm)或脐带因绕颈、绕体相对过短时,分娩过程中胎儿下降牵拉脐带造成胎盘剥离;羊膜穿刺时刺破前壁胎盘附着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等。
3.宫腔内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速;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均可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
4.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容易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剥离。
5.其他:一些高危因素如高龄孕妇、吸烟、可卡因滥用等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
症状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
1.I度: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常无腹痛或腹痛轻微,贫血体征不明显。腹部检查见子宫软,大小与妊娠周数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后检查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即可诊断。
2.Ⅱ度:胎盘剥离面为胎盘面积1/3左右。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量成正比。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相符。腹部检查见子宫大于妊娠周数,子宫底随胎盘后血肿增大而升高。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胎盘位于后壁则不明显),宫缩有间歇,胎位可扪及,胎儿存活。
3.Ⅲ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临床表现较Ⅱ度重。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且休克程度大多与阴道流血量不成正比。腹部检查见子宫硬如板状,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胎位扪不清,胎心消失。若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属Ⅲ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Ⅲb。
治疗
胎盘早剥处理不及时,严重危及母儿生命,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
1.纠正休克:对处于休克状态的危重患者,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休克抢救成功与否,取决于补液量和补液速度。
2.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娩出前,胎盘剥离有可能继续加重。一旦确诊Ⅱ型或Ⅲ型胎盘早剥,应及时终止妊娠。根据孕妇病情轻重、胎儿宫内状况、产程进展、胎产式等决定终止妊娠方式。(1)阴道分娩以外出血为主,I度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宫口已扩张,估计短时间内能结束分娩,可考虑经阴道分娩。人工破膜使羊水缓慢流出,缩小子宫腔容积,用腹带裹紧腹部压迫胎盘,使其不再继续剥离,必要时静脉滴注缩宫素缩短第二产程。产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血压等以及胎儿宫内状况,一旦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2)剖宫产适用于①Ⅱ度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②I度胎盘早剥,出现胎儿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③Ⅲ度胎盘早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已死,不能立即分娩者;④破膜后产程无进展者。剖宫产取出胎儿与胎盘后,立即注射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发现有子宫胎盘卒中,配以按摩子宫和热盐水纱垫湿热敷子宫,多数子宫收缩转佳。
3.并发症的处理:(1)凝血功能障碍必须在迅速终止妊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的基础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凝血因子及时、足量输入新鲜血及血小板,是补充血容量和凝血因子的有效措施。(2)肾衰竭患者尿量<30ml/h,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血容量已补足而尿量<17ml/h,可给予20%甘露醇500ml快速静脉滴注,或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重复用药,通常1~2日尿量可恢复正常。(3)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米索前列醇等;胎儿娩出后人工剥离胎盘,持续子宫按摩等。若仍有不能控制的子宫出血,或血不凝、凝血块较软,应快速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