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扁桃体发炎慎做切除手术

儿童扁桃体发炎慎做切除手术

扁桃体炎是儿童的常见病,有一些孩子,几乎每年都要发几次,每一次发病都要打针消炎一两个星期。因此,在各大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常常能见到父母带着孩子看病时,要求医生将之切除。也有的孩子扁桃体反复发炎,父母却不愿切除扁桃体,那么,扁桃体到底该不该切除呢?

父母纠结:扁桃体发炎要不要切除

每当季节交替感冒患者增加时,儿童扁桃体炎也随之增加,不少父母都抱怨孩子“老生病”。那么,面对“老生病”的孩子,父母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如果是因扁桃体发炎而高烧,是否切除就能一劳永逸?专家介绍,该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许多父母看见宝宝扁桃体较大或偶尔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就要求医生进行手术摘除是不对的。

人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包括扁桃体在内。它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第一道防御门户,可抵御侵入机体的各种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一般而言,儿童时期的扁桃体多呈生理性肥大,是正常现象,扁桃体随着全身淋巴组织的发育而逐渐长大,9岁时又逐渐萎缩、退化。

扁桃体切除手术无特殊情况不需做

儿童切除扁桃体要慎重,如无特殊情况不做手术。一些孩子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父母可能是过于担心孩子,认为孩子一年病过三四次就不得了,其实这完全正常。只有感染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称为“反复感染”。

但也有的父母对手术心存恐慌,拒绝给孩子手术,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关键要权衡利弊。如当这种生理性肥大影响到呼吸、吞咽和发音时,则应将扁桃体手术切除。经常有遇到一些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像两扇大门堵住了咽部,影响了呼吸,此时应选择手术治疗,一旦病情迁延,扁桃体将成为全身疾病的病灶,睡觉打鼾等,对身体、智力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大。

预防扁桃体复发 增强体质是关键

换季天气变化无常,极容易患扁桃体炎。医生建议:对扁桃体患儿增强体质是关键。平时要多锻炼身体,注意口腔卫生,尽量减少接触刺激性食物和气体,饮食宜清淡,平时多喝水,多吃些清热的水果等。

扁桃体手术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

扁桃体手术虽是一个小手术,但是由于扁桃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及特殊的组织结构,使它在孩子身上起了帮助整个免疫系统成长和刺激产生抗体的作用,决定是否手术切除时应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持慎重的态度。

治疗扁桃体发炎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一、药物治疗扁桃体发炎

儿童扁桃体炎用药基本与成人相似,都是激素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治疗扁桃体炎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儿童的内 脏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对内脏器官的损伤是不容忽视的。长期、大剂量服用药物,不仅会使药物失效,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二、手术治疗扁桃体发炎

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是将扁桃体被膜完整切除,术后伤口不缝合,待其自行愈合。术后伤口有一层伪膜形成,从周边向中心部,直至伤口完全愈合。但是扁桃体是免疫器官,切除必将对其影响其免疫功能,况且此种方法术中痛苦大,出血多,对身体组织损伤大切术后恢复慢,已逐渐被摒弃。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扁桃体炎的治疗也一定有所了解了吧。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旦知道自己扁桃体炎症状后,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选择专业、科学的治疗方法,以便早日远离扁桃体炎的危害。

扁桃腺切除的儿童容易肥胖

小儿扁桃体炎是常见病,有时候家长们都会给宝宝做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可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的,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更容易发胖的,家长们应该了解的。

桃腺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儿童手术

然而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日报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警告:接受过扁桃腺切除手术的儿童(无论扁桃体是否切除),其术后体重超标或肥胖几率明显更大。

据统计,儿童肥胖问题在近20年来中日益严重。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儿童中,体重超标孩子占33%,肥胖孩子占17%。儿童肥胖会增加成年肥胖危险,进而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新研究涉及795名从出生至18岁的儿童。这些孩子接受过扁桃腺切除或增殖腺扁桃体切除手术。47.7%的患儿接受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呼吸紊乱。

第一组127名患儿术后身体质量指数(BMI)增加幅度为5.5%―8.2%。第二组419名患儿体重复合标准。第三组249名患儿中,50%―75%的孩子手术后体重增加。

新研究负责人华盛顿大学安尼塔?杰亚库马尔博士表示,儿童扁桃腺切除术后体重增加,可能存在多种机理。慢性扁桃体炎患儿可能会存在吞咽困难或吞咽痛,因 而进食更少,摄取热量更低。术后,孩子可以放开肚皮,吃得更多。另外,患儿父母在孩子手术康复后希望孩子能吃多些。于是才导致这些儿童术后体重增加或者肥 胖。

杰亚库马尔博士建议,扁桃腺切除手术的患儿的家长应该得到有关儿童饮食与生活方式方面的建议。术后患儿体重监测,防止体重超出健康范围,对孩子日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冬天家长们应该做好预防措施的,要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这样就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健康,让宝宝远离扁桃体炎。

什么情况下必须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是小孩比较容易得的疾病,小孩扁桃体发炎会有发热等症状,到一定程度一定要切除扁桃体炎,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切除扁桃体?

有5种症状需切除扁桃体。

每年都有超过5次的扁桃体发炎的孩子;

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的孩子;

推荐阅读: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法

扁桃炎合并其它疾病,如合并有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或肾炎等疾病者;

只要是扁桃体发炎,并长有肿瘤,不管是良性肿瘤、囊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的患者,都必须做扁桃体切除手术。

打呼噜、呼吸不畅的孩子。

扁桃体到底该不该切除 儿童扁桃体能切除吗

在儿童时期,扁桃体还会发挥着一定的免疫作用。儿童感冒时,很容易引起扁桃体发炎甚至肿大,儿童是否可以做扁桃体切除,需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和好处后,谨慎进行。

一般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应在四岁以后进行,而且要等炎症消退后两周至三周切除比较适宜。但若发作过于频繁,不能久等,可考虑在发作消退后数天施行手术。

小儿扁桃体能切除吗

有的家长因孩子经常扁桃体发炎,就要求大夫给孩子进行手术摘除扁桃体,但医生一般都会慎重考虑。扁桃体为什么不能随便摘除呢?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所以它既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也有一定的细胞免疫作用。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抑制作用。IgA还可通过补体的活化,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这些在两岁至五岁时表现最为活跃。

从免疫的观点来看,由于其对身体的免疫作用,不应随便将扁桃体摘除。儿童扁桃体肥大是正常生理现象,如果肥大但未影响呼吸和吞咽,没有产生较重的临床表现,不应摘除。因为切除后可能会影响局部的免疫反应,降低身体抗感染的能力。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妨碍呼吸和吞咽,引起风湿及肾炎等疾病时,应及时切除。一般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应在四岁以后进行,而且要等炎症消退后两周至三周切除比较适宜。但若发作过于频繁,不能久等,可考虑在发作消退后数天施行手术。

小孩扁桃体肿大怎么消肿 儿童扁桃体反复发炎肿大可考虑摘除扁桃体

儿童扁桃体发炎肿大且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到儿童的睡眠质量、呼吸困难、儿童听力等问题,可以考虑摘除扁桃体手术,但是没有影响到儿童正常生活的请鲁昂下,是不建议采取手术的形式,因为扁桃体切除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局部免疫力,使儿童的身体抗病毒能力降低。

扁桃体切除的危害 扁桃体切除有什么危害

扁桃体切除手术必须在5岁以后才可进行,扁桃体经常反复发炎的5岁以内患儿,切除扁桃体后会使自身免疫力降低。在儿童3~5岁期间,扁桃体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例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等,在儿童3~5岁期间的扁桃体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从而抵御各种疾病的发生。而5岁后,扁桃体的局部免疫功能将逐渐被全身体液及细胞免疫所取代,因此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不会对身体免疫力的抵抗造成任何影响。综合扁桃体肥大的危害,扁桃体肿大以及反复发炎的危害,进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利大于弊。

相关推荐

扁桃体经常发炎不要轻易切除

随着冬季到来,宝宝的上呼吸道又开始“闹脾气”了,最常见的表现是扁桃体发炎扁桃体发炎可能会引起感冒、发烧,有些宝宝甚至大多数的发烧都是由扁桃体发炎引起,这真是一个让妈妈头疼不已的问题。 一、扁桃体——宝宝身体健康的防线 扁桃体是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免疫器官,其免疫功能在小儿期(尤其是3-5岁)最活跃,位于咽部扁桃体隐窝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喉咙”处,此位置相当 于两军交战时的先头部队或者神话故事中的门神,它抵制和消灭自口鼻进入的致病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器官。但它的免疫能力也是有限的,

五大证据可切扁桃体

1、每年都有超过5次的扁桃体发炎的孩子; 2、扁桃炎合并其它疾病,如合并有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或肾炎等疾病者; 3、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的孩子; 4、打呼噜、呼吸不畅的孩子; 5、只要是扁桃体发炎,并长有肿瘤,不管是良性肿瘤、囊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的患者,都必须扁桃体切除手术。 一旦孩子被确诊要扁桃体切除手术,你需要了解一些手术细节 扁桃体切除手术是个很常见,安全性较高的手术。而且庆幸地是有很多新技术加入,使得手术更简便,孩子更容易恢复。目前有传统手术和超声波手术两种选择。 传统手术:在

小儿扁桃体炎 请勿一“切”了之

每当季节交替感冒患者增加时,儿童扁桃体炎也随之增加,不少父母都抱怨孩子“老生病”。于是一些家长会要求医生切除扁桃体,免除孩子反复发病的痛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不愿切除扁桃体,那么,面对患扁桃体炎的孩子,父母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如果是因扁桃体发炎而高烧,是否切除就能一劳永逸? 专家介绍,扁桃体炎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许多父母看见宝宝扁桃体较大或偶尔发生急性扁桃体炎就要求医生进行手术摘除是不对的。人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有其必须履行的职责。扁桃体、腺样体是儿童的重要免疫器官。它既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具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一

患扁桃体炎是否需要切除扁桃体

患扁桃体炎是否需要切除扁桃体?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口腔科疾病,以畏寒、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长期不治可能形成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进而引发肾炎、心脏病等。手术切除是治疗扁桃体炎的常见方法,那么如果不切除发炎的扁桃体可能产生哪些危害呢? 如果不切除扁桃体,那么可能会有以下几点扁桃体的危害: 1、扁桃体炎会影响到呼吸。尤其是肥大的扁桃体已将咽部堵满,以致小儿吃饭很慢,安静时出气粗,夜间睡着后打呼噜,张口呼吸,发憋,有时还会有短暂窒息显现,出现呼吸暂停。 2、有很多的疾病都可能有扁桃体炎诱发出来

银屑病或由扁桃体发炎引起

扁桃体发炎可能引起的其他疾病可大可小,但是,大家一旦忽略,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的紧张。下面,小编将主要的为大家介绍银屑病可能由扁桃体发炎引起的主要的缘由。 半月前,刚刚扁桃体发炎痊愈的王女士发现身体出现了异状——前胸、后背、胳膊和双腿出现许多小红点,这些小红点有点痒,而且越起越多,上面伴有白皮屑,最后扩展到面部。经医生诊断为银屑病。 临床证明,1/3~1/4的病人与扁桃体炎有关,一些平时免疫力低下的人最容易感染此病。这一现象在儿童中表现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儿童免疫力较低,扁桃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怎么办

扁桃体感染发炎是大多数儿童都会出现的疾病问题之一,造成扁桃体发炎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由于上呼吸道的感染所引起的。扁桃体发炎的主要症状表现在孩子喉咙肿痛、吞咽困难、而且还会出现发烧和咳嗽的情况。那么孩子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家长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介绍吧! 1.扁桃体一般3~10岁时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因此儿童时期的扁桃体炎是防治的重点。 2.加强锻炼,特别是冬季,要多参与户外活动,使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增强,减少扁桃体发炎的机会。 3.保持口腔清洁,吃东西后要漱口。 4.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

扁桃体炎需要手术切除吗 扁桃体炎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切除

以下情况下的扁桃体发炎,可以咨询医生,考虑切除扁桃体。 扁桃体肿大,引起了呼吸道堵塞、吞咽困难等问题,患者进食困难、疼痛,呼吸困难、打鼾、张口呼吸,睡眠质量低,严重干扰了患者身体和生活时,可以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扁桃体炎经常发作,一年发作5次以上的,可以考虑切除。患者每次扁桃体炎都会引起发热、咽喉肿痛、畏寒、呕吐、腹泻等症状,而且扁桃体肿大越来越厉害。 扁桃体发作时,已经造成扁桃体周围脓肿,还引起了一些其他疾病,像肾炎、扁桃体脓肿、中耳炎、关节炎等危害疾病的,可以 考虑切除扁桃体。 长期低烧,但是除了有

孕妇扁桃体炎如何处理

如果是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怀孕期间最好不要用药,以免造成胎儿的不良发育。患者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的疾病,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吃点天然的维生素C以及含维生素C多的水果,比如橙子之类的,对急性扁桃体发炎都是有好处的。如果是慢性扁桃体炎发作,采用常规抗菌消炎药治疗,只能暂时性缓解病情,一旦身体抵抗力降低,极易反复发作,日久则形成慢性病灶。手术切除发炎的扁桃体具有一定危险性,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一般若不是重病患者,不建议切除扁桃体手术

扁桃体炎引起发烧怎么办

专家介绍,扁桃体发炎引起发烧主要由于扁桃体炎症所致,扁桃体炎具有传染性,经常反复感染,有的患者扁桃体变得比一般肿大,也有些人先天就较大,经常感染后更大。有时会影响呼吸,或造成睡觉时鼾声很大、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药物治疗扁桃体炎咽炎,多采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这也是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治疗方式,对于症状轻微者,可能会很有效;对于病情严重者,扁桃体发炎 反反复复,经常性的用药,较易产生抗药性。 扁桃体炎引起发烧怎么办?对于高烧不退的儿童,除了要积极的送院治疗外,家长可以选择物理降温,特别是

儿童扁桃体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哪些

儿童扁桃体炎的症状: 小儿扁桃体炎临床表现在慢性期表现为咽部和扁桃体潮红,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时常伴有咽喉疼痛很容易出现感冒或是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平时小儿会出现咽喉发干、发痒、刺激性咳嗽等。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的时候,首先是发病比较急、伴随有畏寒、高热、头痛、便秘等情况。或是因为出现高热而引起的抽搐、呕吐或是昏睡的现象。如果是在发病期间扁桃体肥大比较显着,小孩就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儿童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见效快,可很快控制急性期的症状,但容易反复,而反复使用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