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摔伤了怎么急救
外出摔伤了怎么急救
-固定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目的:减少伤病患者的疼痛;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减少出血和肿胀;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便于搬动患者。
固定要点和注意事项:固定材料多用夹板,也可就便采用小木板、树枝、书籍杂志、硬纸板等。置受伤者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则移至安全区再固定。固定时,要用牵引法将畸形肢体变轴线位,并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运。夹板与皮肤之间以及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以便固定和防止压伤皮肤。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为伸直位。四肢固定须注意松紧适度,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或将受伤的上肢缚于胸廓上、将受伤下肢固定于健肢,以防肢体旋转和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固定好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搬运 根据患者伤情进行
目的: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尽快使患者获得专业医疗救治;正确的搬运能减少患者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
搬运护送的原则及方法:担架是运送患者最常用的工具,也可借用门板、木椅等物品,还可自制绳索担架、衣物担架等。搬运护送包括如何将伤病患者搬出脱离受伤现场以及现场救护后救护车等护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做好伤病患者现场的救护和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在现场救护后,不要无目的地移动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甚至四人抬运等措施,并注意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强拉硬拽和不必要的震动。搬运中,须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并将患者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脊柱和伤肢的扭动,以免损伤加重。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摔倒的老人不能扶
2种情况摔倒的老人不能盲目扶起来
1.车祸导致的摔倒
车祸、人流挤倒、地面太滑等,这些外力或机械性导致的摔倒问题,可能伴随着骨折、腰椎扭伤、局部肿胀等。
老人的四肢或躯体变形,或出现剧痛,可能是骨折导致。盲目的扶起老人,很容易加重骨折、骨骼脱臼等,甚至骨折部位会刺伤血管和精神。原来能治好的老人,可能会因为你的扶起来而一命呜呼。
如果是肋骨骨折,盲目做心肺复苏还可能穿透胸腔。
正确的做法是:止血、拨打急救电话,不去挪动老人,或通过电话指导来实施急救。
2.羊癫疯发作
羊癫疯医学上称之为癫痫,这种疾病发作起来十分恐怖。患者会抽搐、倒地、口吐白沫、身体僵硬、肌肉痉挛、拍手等等。
这种情况下扶与不扶并没有太多区别,扶起来患者还会因为抽搐而倒地,甚至因为突然摔下去而对脑部、骨骼造成伤害。、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挪开患者周边的尖锐物品,松开患者的衣领,禁止在患者口中放毛巾。
这种情况不能扶!
1.急性脑中风
急性脑中风的会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眼前发黑、神志不清和四肢无力等。如果老人还算清醒,询问时,能够发现这些症状,那么可能是中风。
此时千万不能搬动老人,因为此时会有活动性的出血,不是专业的肢体移动会加重出血,造成再次脑出血。脑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老人的呼吸通畅、拨打急救电话,不能随便喂食急救药。
2.心绞痛引起的摔倒
老人摔倒后,如果手捂着心脏,询问发现会有胸闷、心口痛、有窒息感、恶心、呕吐,甚至有马上要死的感觉,可能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此时立即扶起老人会加重患者的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晕厥。
正确的做法:保持病人不动或坐下来,询问是否携带急救药物,拨打急救电话。
3.昏迷、呕吐
在不了解老人具体病情时候,千万别扶起来,好保持原来姿势。如果有呕吐物,需要将头偏向一侧,等待急救人员。
如果,已经摸不到脉搏或心跳,在非车祸情况下,可以采用心肺复苏方法。
当然,在你做这些救命措施之前,先要确定你知道如何做,重要的一点要有人为你证明或拍视频。
癫痫发作该怎样急救
癫痫发作的急救要点之一首先需要识别癫痫大发作:癫痫发作的症状有突然尖叫,似羊叫,神志丧失,立位可摔倒地上;全身抽动,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口吐白沫;舌唇常被咬破,有小便失禁等表现;每次发作历时数分钟,发作停止后昏睡数十分钟,醒来对发作过程毫无记忆;少数病人连续发作数小时或十几小时,神志始终不清醒,伴有发高烧和脱水现象。
癫痫大发作的急救方法:癫痫大发作开始,应立即扶病人侧卧防止摔倒、碰伤;然后解开其领带、胸罩、衣扣、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立,使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取下假牙,以免误吸入呼吸道;防止舌咬伤,可将手帕卷成或用一双筷子缠上布条塞入其上下牙之间;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发作过后昏睡不醒,尽可能减少搬动,让病人适当休息,可给吸氧气;已摔倒在地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外伤,如有外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有癫痫病史者,必须按医嘱规律性地服用抗癫痫药物,切忌擅自减量或停服,否则会导致癫痫病复发或持续发作。
首先癫痫大发作,一定要立即呼吸叫“120”急救电话,请医生前来急救,即使发作已停止,也必须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对症治疗,防止复发。
小儿惊厥(类似癫痫发作)以高烧引起的多见,这时应尽快地把体温降下来,有利于防止再次发生惊厥,并应尽快送到有儿科的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癫痫急救要点:发作时注意防止摔倒、碰伤;神志不清病人头侧位,使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防止窒息;发作时不要用力按压病人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发作后尽可能减少搬动,让病人适当休息,可给吸氧气;首先癫痫大发作,一定要立即呼叫“120”急救电话;小儿惊厥尽快送到有儿科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外伤打出血急救
当一次出血超过全部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脸色苍白、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员非常重要。
外出血常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即血液从创面或创面四周渗出,出血量少,色红,找不到明显出血点,危险性较小;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流出;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有搏动,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出血,现场止血方法不同。
直接压迫法如果伤口不大且较为表浅,血流速度较慢,可直接用干净柔软的敷料或手巾压住伤口并扎紧即可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餐巾等替代。
填塞止血法对于颈部或臂部较大而深的伤口,可用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
指压止血法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动脉大出血。如手部大出血,可用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一侧脚大出血,用手指分别压迫脚背中部搏动的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腿部大出血,伤员应取坐位或卧位,用两手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颜面部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
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发生大出血,当上述止血法不能止血时,可用橡皮止血带、布制止血带置于出血部位上方,将伤肢扎紧,把动脉血管压瘪而达到止血目的。
上述临时止血方法作用有限,不能持久,仅用于家庭或现场急救,可为医院救治赢得时间,减少伤亡和残废。
冬季滑雪摔伤者增多
天气渐冷,京郊滑雪场陆续开门。记者今天从急救中心120了解到,近期120转运的因滑雪意外伤害的患者明显增多;而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救治各滑雪场外伤患者百余例。
专家提醒说,预防滑雪中的意外伤害,首先在滑雪前要做好“准备”。初学者最好能找一位技术较熟练的教练或同伴指导,等掌握要领后再单独滑行。滑雪前别忘了做好热身运动。热身能增加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做了准备活动后再滑,一般不易摔倒。一旦身体失去平衡要跌倒时,要立即弯曲身体,以降低重心;倒地前要收拢四肢,减轻摔伤的程度。口袋内不要装指甲剪、小刀等尖锐物品和易碎玻璃小瓶等,以防摔倒扎伤。摔伤后如果感到疼痛剧烈,千万不能立即起身走动,应就近呼救求援。若腰部疼痛严重,应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助。
救助病人摔倒受法律保护
路遇有人摔倒你要不要去扶呢?有人摔倒不用再担心被骗被诬陷了。最近北京市通过了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路遇老人摔倒如何救扶?
1、 因时
是指老人跌倒时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如无他人帮扶可能会危及生命。
(1) 跌倒后心脏呼吸骤停者——目击者通过翻(翻眼皮观眼球不动)、摸(摸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呼叫老人无应答)、观(观察胸廓无起伏)。判断老人心脏呼吸骤停后,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此时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伤,即使有骨折、外伤等情况也要优先进行心肺复苏。
(2) 跌倒后口鼻流血者——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指压、填塞等,同时老人的头部抬高,偏向一侧,以防血液流入气道造成窒息死亡。
(3) 跌倒后不停呕吐者——老人跌倒后不停呕吐者,甚至成喷射状呕吐者,应立即让老人身体侧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呕吐物引流。
2、 因地
是指老年人跌倒时位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如无他人及时帮扶,可能导致致命性伤害。
(1) 跌倒在重要的交通要塞路口——应迅速帮扶撤离,以免被疾驰而来的过往车辆碾过。
(2) 跌倒在水沟旁——如不及时帮扶撤离,会因口鼻淹溺而亡。
野外冻伤急救方法
冻伤的一般症状
患处刺痛并逐渐或发麻、皮肤感觉僵硬,呈现苍白或有蓝色斑点、患处移动困难或迟钝。初期,是皮肤或深部冻伤,很难分辨出来,其症状相差不大。此外,冻伤可能伴随失温现象,急救时应先处理后者。若只有冻伤现象,应慢慢地温暖患处,以防止深层组织继续遭到破坏。
急救措施
尽快将患者移往温暖的帐篷或屋中,轻轻脱下伤处的衣物及任何束缚物,如戒指、手表等,可用皮肤对皮肤的传热方式,温暖患处,或以温水将患处浸入其中,冻伤的耳鼻或脸,可用温毛巾覆盖,水温以伤者能接受为宜,再慢慢升高。如果在1小时内患处已恢复血色及感觉,即可停止加温的急救动作。其次,抬高患处以减轻肿痛。以纱布三角巾或软质衣物包裹或轻盖患部。除非必要,尽可能注意不可磨擦或按摩患处,亦不可以辐射热使患处温暖。
温暖后的患处不宜再暴露於寒冷中,也不要以解冻的脚走路。
日常生活中,因意外事故,天灾地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心脏病发等意外引发人身伤害时,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很可能会为120争取到抢救时间,挽回一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