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练习爬行好处多
宝宝练习爬行好处多
爬行是一种锻炼过程,其自身就能协调身体内部的各个运转,而且也消耗能量,很少能够让宝宝有自我锻炼的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宝宝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还可以让宝宝吃饭香,睡眠好。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爬行会在短时间内培养孩子的性格,有一些宝宝因为看到了某样东西而变得害怕,或者是不敢靠近,他就会退缩,而有的宝宝就会凑上去,一探究竟,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是一个可以培养好奇心的过程,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用爬行来锻炼自己的毅力。
当宝宝进行爬行的时候,能够让身体变得非常强健,而且整个过程都伴随一定的视听活动,宝宝会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周围世界,如果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是吸引他注意力的,他就会迅速爬过去。内部血液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循环,促进骨骼生长。
这种活动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他们对于看到的事情会在脑袋里想是什么,也会决定要不要去看一看,这种方式的本身就是对大脑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大脑的锻炼。能够调动宝宝的活动能力。
宝宝一岁两个月了还不会走路怎么办 先进行爬行练习
宝宝一岁两个月了还不会走路,可以经常让宝宝在地板或硬的垫子(太软的平面不利于宝宝练习)爬行,可利用玩具进行诱导。爬行可以锻炼宝宝腿部肌肉的张力和力量,有利于学步。
宝宝10个月不会爬怎么办
鼓励宝宝练习爬的最好方法和鼓励他伸手抓东西一样:把玩具或其他宝宝想要的东西(甚至可以是你自己)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也有专家建议妈妈爸爸利用枕头、盒子和沙发垫为宝宝设置爬行中的障碍,鼓励宝宝自己爬过去。这有助于提高宝宝的信心、爬行速度和灵活性。不过,不要让宝宝在没人照看的时候独自练习,如果宝宝被卡在枕头或盒子下面,他一定会感到害怕,还可能会有窒息的危险。
正在学习爬行的宝宝可能会“出格”,所以,你一定要保证家里有一个对宝宝来说是安全的环境。如果你的家里有楼梯,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宝宝很可能会爬到楼梯那里。所以,在宝宝真正掌握爬的技能之前(通常要到1岁左右),你一定要注意看好宝宝。事实上,即使到了那个时候,你仍然要密切关注你家的小淘气。在宝宝刚开始学习爬行的阶段,专家建议你用泡沫塑料或坚固的硬纸板盒做几个台阶(用布包起来),给宝宝做练习用。
宝宝爬行的好处 爬行应注意安全
既然家长很担心宝宝是否会爬行,而且爬行对宝宝也有助益,那我们就应该建立一个干净与安全的环境让宝宝练习爬行。首先,家长应当把地面打扫干净,注意清洁,任何可能发生意外的东西都要收拾起来。大人吃的药、尖锐的物品都要收起来或放在孩子爬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家长也可放置一些无危险性的障碍物,让学爬的宝宝增加爬行困难度。练习爬行时,家长要在孩子的身边,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另外学习爬行的地点也要注意,有些家长喜欢在床上让宝宝练习爬行,床虽然干净,但可能太软,而且宝宝很可能会不小心掉下来摔伤。比较好的方式是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的地板上,让宝宝练习爬行。
临床上有些孩子可能是缺乏经验而导致动作发展迟缓,有些家长担心安全问题、地板脏乱或是为安抚小孩情绪,大多是用抱的或放在婴儿床(车)内,宝宝无法去爬、去探索,有些宝宝想要东西就用指的或哭闹,父母就会拿给他,如此一来宝宝就会被满足而缺乏动机去活动。有时过度保护,可能会影响孩子在动作上的发展。
家长要记住,父母不用勉强宝宝去达到所谓的发展里程碑,特别是走路,但要让宝宝自己去学习与练习这些动作发展。即使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宝宝爬行是不可或缺的发展,但大多数专家还是同意,宝宝可以从爬行中获得乐趣与助益。因此,建构安全的爬行环境,让宝宝练习爬行,在宝宝练习爬行的过程中享受亲子同欢的时光,才是重要的,过度担忧宝宝是否有经过爬行的阶段,反而会造成父母的压力,那是不必要的。
宝宝多爬有好处
、爬行对婴幼儿来讲是非常好的运动,有助促进身体各部位生长发育。宝宝在爬行过程中头颈抬起、用肢体支撑身体重量,胸腹离地,便锻炼了四肢和胸腹的肌肉,促进骨骼生长,为日后的站立和行走铺垫基础。
爬行对婴儿来说属于比较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力,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样有助提升宝宝食欲,让宝宝吃得多、睡的香,促进身体发育。
二、爬行有助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和智力开发。襁褓中的婴儿视力和听力范围都有限,等坐着和躺着的时候还有所扩大,但能比不上在爬行时所接触的范围。婴儿由躺着到爬行空间位置的变化让宝宝接触更多声音和事物刺激,有利于听觉、视觉及神经系统和感官平衡器的发育。宝宝通过爬行,由静到动、由点到面,思维、语言和想象能力都相应的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说爬行有助婴儿大脑发育。
医学研究发现,爬行训练能有效预防儿童成长期感觉统合失调。良好的本体感觉得益于大脑中视、听、触等感觉能灵活支配身体各部位肌肉,控制手、眼、脚协调的有效手段就是爬行。
研究人员还发现同龄婴儿学会爬的和没学会爬的相比而言,动作更加灵活敏捷、情绪也比较愉快,更有求知欲,更有活力,而没爬或爬得少的婴儿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显得比较呆板、迟钝、动作也没那么灵敏。在婴儿爬行的研究过程中更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更快学会说话,认字和看读能力更强。所以爬行可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并且越早爬行越好。
因此,年轻爸妈要给宝宝多创造爬行的机会,当宝宝能自如翻身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习向前爬了,或者在原地转甚至后退也可以。家长要有意识的教宝宝练习爬,比如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在他面前放一些可爱的小鸭子、拨浪鼓之类的小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并叫宝宝快来拿,由近到远,一次次拉开宝宝和玩具的距离,让宝宝逐渐爬更远。
婴儿刚开始爬的时候会很非礼,腹部离不开创面,这时候妈妈可以放一条毛巾在宝宝腹部下面,然后提起腹部帮助宝宝练习手膝爬行,慢慢的,宝宝四肢就会协调了,然后就能够用双手合两膝灵活的向前爬行了。
宝宝必需学会的六个本领
1.抬头
宝宝出生后几天就能俯卧,但能够俯卧后抬头一般要在宝宝2个月后。其实,俯卧抬头练习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对宝宝较早正面面对世界,接受较多的外部刺激也是非常有利的。
抬头训练
俯卧抬头:从宝宝半个月以后在两次喂奶期间进行练习。每天让宝宝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他抬头,注意床面要硬一些,时间不要太长,以免孩子太累。
竖抱抬头:两个左右把宝宝竖抱让他练习抬头。家长用两只手分别托住宝宝的背部和臀部,把宝宝竖抱起来,带到室内或室外看看周围。这样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培养宝宝的视觉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在竖抱时可用手轻轻抚摸宝宝背部,放松背部肌肉,让宝宝感觉舒适和家长的爱抚。由于此时宝宝的骨骼发育还比较差,所以竖抱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5分钟左右即可。
俯腹抬头:宝宝空腹时,将宝宝放在家长胸腹前,并使宝宝自然地俯在家长的腹部,用双手放在孩子的背部按摩,逗引小儿抬头,宝宝有时会抬头。
小提醒:
在宝宝抬头练习的时候,可以用带响的玩具在他的头部晃动,试试他的听力和视觉跟踪能力。
2.翻身
一般,从宝宝3个月开始,就可以训练他翻身了。翻身主要是训练宝宝脊柱的肌肉和腰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宝宝身体的灵活性,同时,翻身也扩大了宝宝的视野,能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翻身训练
如果孩子有侧睡的习惯,学翻身比较容易,只要在他左侧放一个有响声的玩具,再把他的右腿放到左腿上,再将其一只手放在胸腹之间,轻托其右边的肩膀,轻轻在背后向左推就会转向左侧,重点练习几次后,家长不必推动,只要把腿放好,用玩具逗引宝宝就会自己翻过去。以后光用玩具不必放腿就能作90度的侧翻。以后可用同样的方法可帮助小儿从俯卧位翻成仰卧位。
如果没有侧睡习惯,家长可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大人手拿宝宝感兴趣能发出响声的玩具分别在两侧逗引他,并亲切地对宝宝说:“宝宝,看多漂亮的玩具啊!”训练宝宝从仰卧位翻到侧卧位。
有的孩子向左翻得比较好,向右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与一定的力量帮助宝宝练习翻身。当向右翻的时候,妈妈用左手扶住他的左肩,右手扶住他的臀部,轻轻地给他一点力量,这样,宝宝就翻过来了。
宝宝一般先学会仰-俯翻身,再学会俯-仰翻身,一般每日2~3次,每次2~3分钟。注意在练习翻身的时候避免扭伤宝宝的手脚。
3.稳坐
训练宝宝坐稳主要是训练宝宝腰、背部肌肉和脊柱肌肉的力量,开阔视野,大人诱导宝宝活动的范围更大,使他探索的世界更宽广。5个多月的宝宝就可以练习坐了,刚开始坐的时候是向前倾着坐的,慢慢地他才能把腰直起来像大人一样坐着。刚开始练习坐着的时候3~5分钟就可以了,以免宝宝的脊柱受到过大的压力。
坐的训练
刚开始妈妈让宝宝练习坐的时候先让他仰卧,然后拉着宝宝的小手让他坐起来,然后再把他轻轻地放回来。
家长可以试着让宝宝靠在沙发或椅子上面练习坐。在宝宝练习坐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以免他受到伤害。
练习坐的时间不宜过长,练3~5分钟之后,就可以让宝宝躺下来休息一会儿。每次练习完,要给宝宝用手轻轻地抚摸背部,放松他的背部肌肉同时让他感觉到家长的爱抚。
4.爬行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可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不仅能训练宝宝的手眼身体腿等部位的协调能力,而且能够较早地让宝宝面对世界,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育。大多数宝宝在六七个月时就开始有爬的欲望,这个时候宝宝的爬行动作还非常笨拙,多是腹部贴着地面或床面,匍匐爬行,靠着腹部的蠕动和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后退,或者在原地转动。随着每天坚持不懈的爬行训练,一般到八九个月时宝宝的爬行动作就优美多了,发展成为标准的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
爬行训练
宝宝刚开始学爬的时候,只能趴着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转及向后退,这时候,爸爸妈妈可有意识地教宝宝练习,将身体俯卧在床上,妈妈在宝宝前面放置一些好玩儿的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不停地说:“宝宝,小鸭子叫了,快来拿啊!”爸爸在身后用手推着宝宝的双脚掌,让他借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动身体,接触到玩具,以后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试着自己爬。
刚开始训练时,如果宝宝哭闹或者是特别不愿意做的时候,不要强迫他。第二天在他情绪好的时候再进行训练。
一般在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双手前后交替,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这时候,父母应一定要将爬行的环境准备完善,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可以在地板上放置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软垫或巧拼地板,给宝宝营造安全充分的爬行环境。
宝宝一岁之后,爸爸妈妈应继续对他进行爬行训练,母婴利用各种条件让宝宝练习爬,可以让他爬上床,也可以让他在床上爬,甚至爬楼梯。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父母也别忘了及时给予鼓励。
5.站立
宝宝在经历了抬头、坐、翻身、爬行等运动发育的过程,慢慢过渡到要开始学习站立了。一般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站立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发育,同时也能促进婴儿的智力发展。
站立训练
两手扶站:训练婴宝宝站立时,要由易到难逐渐进行。刚开始时,可用双手支持在宝宝的腋下,让其练习站立。当宝宝两手扶站较稳时,可训练一手扶站,让宝宝一手扶站,另一只手去取玩具。
练习独站:成人可双手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背和臀部靠墙,两足跟稍离墙,双下肢稍分开站稳,然后慢慢放手,并拍手鼓励宝宝独站。
起立练习:教婴儿从俯卧位双手撑起身体,再双腿跪起来,呈爬姿,抓住栏杆站起来。
6.走路
一般来说,在宝宝学独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学扶着东西走了。这时候,家长可以在他前方放一玩具逗引他,让他学会挪步,移动身体。当孩子具备了独站、扶走的能力后,就离会走不远了。宝宝走路有早晚,在训练过程中不要太强求。宝宝刚开始学走路时,别让他走得时间太长。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到,这时父母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鼓励他“再来一次”。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
独走训练:
让宝宝扶着床沿或者沙发站立,家长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他,或者不停地重复:“宝宝勇敢,妈妈等你走过来。”
让宝宝与你面对面,让宝宝的双脚分别站在你的双脚背上,握住他的双手,然后你左右交替一步一步迈步向前进,带动他左右交替向前迈步。
可以让宝宝牵着父母双手或单手走路。或者父母面面相对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然后父母再不断地加长距离。或者妈妈拿着宝宝平时最爱玩的玩具,在距他不远处逗引他走过来,等他快走近时再加长距离。
宝宝爬行的5种常见姿势
一、蠕动爬
这是最初宝宝学爬的姿式,宝宝腹部始终贴地,以腹部为支点蠕动,四肢则不规则地划动。宝宝可能只是原地打转,如果移动,也是象虫子一样,向前蠕动,行进缓慢,感觉有些吃力。
妈妈可以这样做
1、爬行对手臂的力量要求很高,所以首先要训练宝宝的手臂力量。每天让宝宝俯卧几次,然后帮助他用手臂撑起身体,时间可以从短到长,慢慢地宝宝就可以很好地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上半身,这时正式开始训练宝宝爬行的效果会比较好。
2、如果宝宝练习爬行一段时间后腹部仍然离不开地面,大人可用手或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帮助宝宝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开始的时候宝宝手脚的力量不够,可能还会习惯性地依赖腹部,妈妈可要多些耐心。当看到宝宝是手和膝盖着地时,就用两手轻轻托起他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地,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臂、双腿的力量及重心移动,宝宝很快就能学会爬了。
二、匍匐爬
宝宝爬的时候总是用一边爬,总是右边的手和脚用力,感觉像是用右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肚子紧贴在地上,有如‘解放军匍匐过草地’。
妈妈可以这样做
1、一开始时,妈妈可以用双手贴着宝宝的脚底,当宝宝左手向前移动的时候推右脚,移动右手的时候推左脚,利用条件反射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
2、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刚开始可以从几分钟做起,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手脚协调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螃蟹爬
宝宝用胳膊在地板上推,这样就使得宝宝的身体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这种结果往往并非宝宝的意愿,往往让宝宝感到沮丧。
妈妈可以这样做
1、宝宝开始爬行时往往会后退,这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在宝宝爬行时,爸爸或妈妈可以用手顶他的脚底,这样会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这样也可以练习宝宝腿部的力量和用力方式。只要经过努力宝宝有了进步,就要给予他鼓励。
2、妈妈可以利用一些宝宝所喜欢的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这也是提高宝宝爬行兴趣的好办法。让他爬着去够你手中的玩具,注意一开始妈妈逗引时离宝宝的距离是只需他向前爬一步就可够到的地方,以免宝宝因为太困难,而失去兴趣。
3、当宝宝逐渐熟练以后,可以用会动的玩具,比如小汽车、球类等让宝宝练习,这样对宝宝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宝宝都喜欢追逐这些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多地爬行。
四、狗爬
宝宝交替使用胳膊和腿,左胳膊伸出去,左手着地的同时右腿也往前移动,然后右胳膊往前伸,右手着地的同时左腿再往前移动。
一些宝宝一直保持肚子着地的姿势爬行,直到开始走路,另一些宝宝会从肚子爬转变到狗爬,然后再开始走路。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这时候的宝宝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妈妈要注意安全第一,把家中所有宝宝可触及的范围全部检查一遍,避免危险发生。
2、在爬动中的宝宝,速度很快,千万不要让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一个掉落的硬币也会成为宝宝的口中之物。
五、小熊爬
宝宝四肢伸直,着地爬行,如同熊在地上的行走的姿势。小屁屁一扭一扭的。
妈妈可以这样做
1、这时候妈妈可以随时注意宝宝的举动,说不定哪天会看到宝宝忽然自己扶着沙发站起来。
2、妈妈也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练习站立的机会,比如扶着他的双臂让他站上十几秒钟,为以后的学习走路打下基础。
宝宝在爬行时,家长要在一旁给予鼓励,为他加油,表扬他,让他对探索新事物充满兴趣。如果宝宝不会爬,而且伴有其它行动障碍时,父母要多留意,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检查,进行训练及治疗。
宝宝多爬有好处促进大脑发育
一、爬行对婴幼儿来讲是非常好的运动,有助促进身体各部位生长发育。宝宝在爬行过程中头颈抬起、用肢体支撑身体重量,胸腹离地,便锻炼了四肢和胸腹的肌肉,促进骨骼生长,为日后的站立和行走铺垫基础。
爬行对婴儿来说属于比较剧烈的运动,能量消耗较大,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力,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样有助提升宝宝食欲,让宝宝吃得多、睡的香,促进身体发育。
二、爬行有助促进婴幼儿心理发展和智力开发。襁褓中的婴儿视力和听力范围都有限,等坐着和躺着的时候还有所扩大,但能比不上在爬行时所接触的范围。婴儿由躺着到爬行空间位置的变化让宝宝接触更多声音和事物刺激,有利于听觉、视觉及神经系统和感官平衡器的发育。宝宝通过爬行,由静到动、由点到面,思维、语言和想象能力都相应的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说爬行有助婴儿大脑发育。
医学研究发现,爬行训练能有效预防儿童成长期感觉统合失调。良好的本体感觉得益于大脑中视、听、触等感觉能灵活支配身体各部位肌肉,控制手、眼、脚协调的有效手段就是爬行。
研究人员还发现同龄婴儿学会爬的和没学会爬的相比而言,动作更加灵活敏捷、情绪也比较愉快,更有求知欲,更有活力,而没爬或爬得少的婴儿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显得比较呆板、迟钝、动作也没那么灵敏。在婴儿爬行的研究过程中更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更快学会说话,认字和看读能力更强。所以爬行可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并且越早爬行越好。
因此,年轻爸妈要给宝宝多创造爬行的机会,当宝宝能自如翻身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学习向前爬了,或者在原地转甚至后退也可以。家长要有意识的教宝宝练习爬,比如让宝宝俯卧在床上,然后在他面前放一些可爱的小鸭子、拨浪鼓之类的小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并叫宝宝快来拿,由近到远,一次次拉开宝宝和玩具的距离,让宝宝逐渐爬更远。
宝宝学爬行三个阶段
刚开始宝宝学爬有3个阶段:有的宝宝学爬时向后倒着爬;有的宝宝则原地打转,只爬不前进;还有的是在学爬时匍匐向前,不知道用四肢撑起身体;这都是宝宝爬的一个过程,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根据宝宝的特点耐心教宝宝练习爬行。
通常,在5~6个月时,宝宝就会为爬行做准备了,他会趴在床上,以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他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
大概在宝宝6~7个月大,能够不用支撑独自坐稳后,可能很快就可以开始爬了。宝宝会把头抬来,向四周看。这时候他的手臂、腿和背部的肌肉也足够强壮有力,在用双手和双膝支撑身体时,不至于摔倒。
宝宝会逐渐(在几个月内)学会充满信心地从坐姿转换为四肢着地的姿势,而且很快就会意识到,如果自己伸开四肢,让身体和地板平行,就可以前后晃动身体了。
到大概9~10个月的时候,宝宝会发现借助膝盖用力推动身体,就能向前移动了。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宝宝还能学会从爬的姿势转到坐下的姿势。宝宝甚至还能掌握一种高级爬行技巧:交叉爬行,就是向前爬的时候移动一只胳膊和另一侧的腿,而不是同时移动同侧的胳膊和腿。在这之后,只要多加练习,宝宝就可以熟能生巧。到1岁左右时,他爬得就非常好了。
宝宝学会爬之后,距离完全行动自如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学会走路。为了完成这最后一步,宝宝很快就会开始撑着所有能够得着的东西努力站起来,不管是家里的茶几还是你的腿。一旦小家伙找到了双腿站立、保持平衡的感觉,他就能够独立站起来,并扶着家具走上几步。之后,宝宝学会行走、跑、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别剥夺宝宝爬行的权利
没学爬就学走,是不是天才的表现?如果你的宝宝1岁还不会走,你会担心,但是你的宝宝不会爬,是不是无关紧要?要是爬来爬去弄脏宝宝的手脚衣服,甚至出了事故~~唉,还是不要爬了,能坐能站能走就行了嘛! 艾碧碧郑重的告诉你:这些想法都是错误滴!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爬行多的宝宝相比,那些过早使用学步车而缺少爬行练习的宝宝常常会动作协调性差,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甚至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出现视听、视动、听动失调的情况!
爬行对宝宝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十分重要!我们所能学到的一切运动上的技巧都是凭本体感觉来实现的,而本体感觉的培养从宝宝开始爬行的时候就开始啦。我们能够感知到自己,是我们视觉、听觉、触觉合作,同时灵活的支配肌肉完成动作,而宝宝在学习爬行的阶段正是开发这些多器官协作能力的最佳时期。
A、 爬行之于大脑发育 美国科学家对大量婴儿考察研究后证明:爬行可以加强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联系,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锻炼婴儿感知物体的空间能力,同时爬行运动可以刺激大脑语言中枢,为宝宝今后的语言学习做好准备。
B、 爬行之于肌肉锻炼 爬行本来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特别有用的动作,宝宝在爬行中抬起头颈,锻炼颈部的肌肉,同时胸腹部离地,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不但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韧带灵活,更是为了以后的站立、行走打下基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