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观点:错!
刷新建议:有健康隐患,需要调整。
如果饭后立即散步,由于刚吃完饭,人的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统,运动会使血液流往肢体,消化系统的血流量减少,消化液分泌就会减少,从而不利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如果吃得比较饱,饭后立即行走,就容易使悬吊胃的韧带受到牵拉,有胃下垂的风险。所以,最好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走。
正确的散步方法
散步的方法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
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也需因人而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百步走”。这是因为饭后由于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加,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就相对减少。所以,表现为周身乏力、头晕、眼花,有的还可出现暂时血压低的现象。所以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不可饭后马上百步走。一般要等过半小时后,再百步走才更科学。
在清晨或傍晚散步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采用适宜的散步形式,则对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普通散步
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40分钟。这种散步正适合于患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病、中重型关节炎的老年人等。
快速散步
每分钟90至120步。每次30至60分钟,适合于中青年慢性关节炎、胃肠道和高血压病的恢复期等患者。
反臂背向散步
行走时两手背放于肾(盂)穴处,缓步背向行走(倒退走)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至10次。适合于没什么病的中老年人。
摆臂散步
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至90步,适合于肩关节周围有炎症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
饭后散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两个不同的说法。一个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种说法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都有道理,却又相互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持“饭后百步走”观点的人认为,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因而利于健康。而主张“饭后不要走”的理由则是饭后胃部食物有待消化,血液此时集中流向胃部,而散步则分散了血液循环,影响了消化,故不利于健康。
其实,两种观点适合几种不同的人群。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同时还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这几类人饭后散步20多分钟,有助于劳逸结合,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分泌,利于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饭后是否运动应当因人而异。就普通人而言,即使饭后需要散步,也最好稍事休息后再慢慢走动。饭后的活动量也要因人而异,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老年人消化不好要怎么样 饭后散步揉肚子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人饭后每天散步半小时,边散步边揉肚子,能促进肠胃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揉肚子时以肚脐为中心,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揉到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宜。
饭后百不走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饭后会增加一些身体的负荷,对老年来说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会下降,而心率会上升15次/分钟。有些人进行中度运动后,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作用。因此,老年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通过专家讲解,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饭后百步走的危害了,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吃完饭之后,不要急着运动,要适当的休息一下才可以再进行运动,这样才不会引起消化不良。
胃下垂者别饭后散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让不少人奉为养生之道,对此,体虚或患有胃下垂的人群,确实不宜饭后立即走动。佘世锋指出适度运动的确有效果,千万别运动过度,肢体血流量增加,势必减少消化系统的供血量,对消化不利。
饭前饭后要休息一会儿
饭后吃水果也是广东人的习惯,佘世锋指出,食物还未消化立刻进食水果会给胃肠增加负担,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腹胀、便秘,水果在饭前或两餐之间吃更合适。饭后饱腹放松裤带,再喝一壶好茶……这些习惯偶尔为之没问题,长时间会使胃肠受损,有胃肠疾病或体虚的人更要小心。
晚饭后如何正确散步
俗语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腹部肌肉随之运动,相当于对胃肠进行按摩,对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不错效果。94岁中医大师路志正说,饭后百步走也是有讲究的。
走的时间应在饭后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后。饭后胃中食物还没完全消化就散步,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这时饭后食物存留胃中,如果快走,还会造成胃下垂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提倡饭后行走。因饭后血液供应大多集中到胃部,行走时血液又转移到四肢,心脑血管血液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散步时间以一小时为宜。
散步姿势抬头、挺胸、迈大步、双臂随步行节奏有力的前后交替摆动,路线要直。速度可分慢走、中走、快走、小跑几种。慢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公里;中速每分钟走90-120步,时速4-5公里;快走每分钟走120-140步,时速5.5-6公里;小跑为每分钟140步以上。每分钟走 140步,走一小时即接近一万步。
走路速度因人而异。中老年人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一般走到稍微出汗,就能达到锻炼和健身的目的。快走时的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00—110次为宜。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心率的变化。
饭后慢走可以健脾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现在很多散步的人喜欢边走边拍打身体或按摩腹部,这种方式更适宜晨起锻炼的老年人,如果是餐后散步,会让被拍打的器官受到刺激,人体过于兴奋而不利于晚上的睡眠。散步时有规律地伸伸胳膊、打打拳可以让疲劳的肩、颈、肘等部位得到充分锻炼,但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目前风靡的倒走式散步并无特殊功效,由于背对前进方向,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习惯于散步时听音乐的人,应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饭后散步最好能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心情放松了,锻炼效果也更佳。
饭后做什么有助于减肥 饭后不要立刻去散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照这样说饭后马上起身散散步,不仅能瘦,还能长寿?小心!饭后立刻散步,会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的吸收,让你消化不良,其实不利于健康。
对策:吃完饭30分钟后再去散步。如果想做一些跑步、快走等强度稍大的运动,则要给肠胃留出至少1小时的消化时间。
老年人养生保健格言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格言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气大伤身,量小短命,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早晨起来练一练,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多练多乖,不练就呆;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日食三餐搭配好,粗粮细粮都吃点,早好午饱晚饭少,少吃炸食少吃盐,烧烤熏食离远点,多吃咸盐,少活十年,欲得长生,肠中长清。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母鸡炖大枣,常食抗衰老,饭前先喝汤,老了不受伤,饮食八分饱,百岁不显老,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鼻子不通,吃棵大葱,大葱沾酱越吃越壮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多吃豆,少吃肉,老了以后能长寿,宁可无肉,不可无豆,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饭前喝汤,胜过开药方,吃饭先喝汤,苗条又健康,想长寿,吃豆腐少吃肉。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每餐缺一口,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
每天少一口,一年省一斗。
饭后慢走可以健脾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告诉记者,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怎样减肥最快最有效 饭后散步有助减肥
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动对减肥保持体形也是非常重要的。饭后久坐会使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而且不利于保持灵活的思维,人会感觉到比较慵懒,时间久了记忆力也跟随下降,所以对于上班的白领们,少订餐,坚持饭后散步,有助于远离小腹。可在家里养只狗,晚饭后带狗出去散步比较容易坚持。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观点:对!
刷新建议:仍然实用,建议牢记。
冬季坐在石头上,寒气有可能进入人体,造成阳气受损。而夏季天气潮湿,看似干燥的木椅,其实藏有相当多的湿气,如果经常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椅上,就有可能使湿气由阴部侵入体内,诱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