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观点:错!

刷新建议:有健康隐患,需要调整。

如果饭后立即散步,由于刚吃完饭,人的血液主要分配在消化系统,运动会使血液流往肢体,消化系统的血流量减少,消化液分泌就会减少,从而不利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如果吃得比较饱,饭后立即行走,就容易使悬吊胃的韧带受到牵拉,有胃下垂的风险。所以,最好饭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走。

正确的散步方法

散步的方法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

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也需因人而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饭后百步走”。这是因为饭后由于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大大增加,身体其它部位的血液循环量就相对减少。所以,表现为周身乏力、头晕、眼花,有的还可出现暂时血压低的现象。所以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不可饭后马上百步走。一般要等过半小时后,再百步走才更科学。

在清晨或傍晚散步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采用适宜的散步形式,则对身体健康更为有利。

普通散步

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40分钟。这种散步正适合于患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呼吸系统病、中重型关节炎的老年人等。

快速散步

每分钟90至120步。每次30至60分钟,适合于中青年慢性关节炎、胃肠道和高血压病的恢复期等患者。

反臂背向散步

行走时两手背放于肾(盂)穴处,缓步背向行走(倒退走)50步后,再向前行100步,反复5至10次。适合于没什么病的中老年人。

摆臂散步

步行时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可增进肩关节、肘关节、胸廓等部位的活动,每分钟行走60至90步,适合于肩关节周围有炎症及上下肢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病人。

饭后散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两个不同的说法。一个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另一种说法是: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都有道理,却又相互矛盾,令人无所适从。

持“饭后百步走”观点的人认为,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因而利于健康。而主张“饭后不要走”的理由则是饭后胃部食物有待消化,血液此时集中流向胃部,而散步则分散了血液循环,影响了消化,故不利于健康。

其实,两种观点适合几种不同的人群。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同时还适合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这几类人饭后散步20多分钟,有助于劳逸结合,减少脂肪堆积和胃酸分泌,利于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饭后是否运动应当因人而异。就普通人而言,即使饭后需要散步,也最好稍事休息后再慢慢走动。饭后的活动量也要因人而异,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老年人消化不好要怎么样 饭后散步揉肚子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老人饭后每天散步半小时,边散步边揉肚子,能促进肠胃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揉肚子时以肚脐为中心,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揉到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宜。

饭后百不走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此外,对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饭后会增加一些身体的负荷,对老年来说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的60分钟,血压会下降,而心率会上升15次/分钟。有些人进行中度运动后,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作用。因此,老年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锻炼。

通过专家讲解,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饭后百步走的危害了,希望大家在平时能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吃完饭之后,不要急着运动,要适当的休息一下才可以再进行运动,这样才不会引起消化不良。

胃下垂者别饭后散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让不少人奉为养生之道,对此,体虚或患有胃下垂的人群,确实不宜饭后立即走动。佘世锋指出适度运动的确有效果,千万别运动过度,肢体血流量增加,势必减少消化系统的供血量,对消化不利。

饭前饭后要休息一会儿

饭后吃水果也是广东人的习惯,佘世锋指出,食物还未消化立刻进食水果会给胃肠增加负担,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腹胀、便秘,水果在饭前或两餐之间吃更合适。饭后饱腹放松裤带,再喝一壶好茶……这些习惯偶尔为之没问题,长时间会使胃肠受损,有胃肠疾病或体虚的人更要小心。

晚饭后如何正确散步

俗语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腹部肌肉随之运动,相当于对胃肠进行按摩,对改善消化不良、便秘等都有不错效果。94岁中医大师路志正说,饭后百步走也是有讲究的。

走的时间应在饭后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后。饭后胃中食物还没完全消化就散步,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这时饭后食物存留胃中,如果快走,还会造成胃下垂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提倡饭后行走。因饭后血液供应大多集中到胃部,行走时血液又转移到四肢,心脑血管血液相对减少,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散步时间以一小时为宜。

散步姿势抬头、挺胸、迈大步、双臂随步行节奏有力的前后交替摆动,路线要直。速度可分慢走、中走、快走、小跑几种。慢走每分钟走70-90步,时速3-4公里;中速每分钟走90-120步,时速4-5公里;快走每分钟走120-140步,时速5.5-6公里;小跑为每分钟140步以上。每分钟走 140步,走一小时即接近一万步。

走路速度因人而异。中老年人可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循序渐进。一般走到稍微出汗,就能达到锻炼和健身的目的。快走时的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00—110次为宜。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心率的变化。

饭后慢走可以健脾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现在很多散步的人喜欢边走边拍打身体或按摩腹部,这种方式更适宜晨起锻炼的老年人,如果是餐后散步,会让被拍打的器官受到刺激,人体过于兴奋而不利于晚上的睡眠。散步时有规律地伸伸胳膊、打打拳可以让疲劳的肩、颈、肘等部位得到充分锻炼,但动作幅度不宜过大。

目前风靡的倒走式散步并无特殊功效,由于背对前进方向,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习惯于散步时听音乐的人,应选择轻柔舒缓的乐曲。饭后散步最好能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心情放松了,锻炼效果也更佳。

饭后做什么有助于减肥 饭后不要立刻去散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照这样说饭后马上起身散散步,不仅能瘦,还能长寿?小心!饭后立刻散步,会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的吸收,让你消化不良,其实不利于健康。

对策:吃完饭30分钟后再去散步。如果想做一些跑步、快走等强度稍大的运动,则要给肠胃留出至少1小时的消化时间。

老年人养生保健格言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格言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气大伤身,量小短命,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早晨起来练一练,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多练多乖,不练就呆;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日食三餐搭配好,粗粮细粮都吃点,早好午饱晚饭少,少吃炸食少吃盐,烧烤熏食离远点,多吃咸盐,少活十年,欲得长生,肠中长清。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母鸡炖大枣,常食抗衰老,饭前先喝汤,老了不受伤,饮食八分饱,百岁不显老,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鼻子不通,吃棵大葱,大葱沾酱越吃越壮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多吃豆,少吃肉,老了以后能长寿,宁可无肉,不可无豆,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饭前喝汤,胜过开药方,吃饭先喝汤,苗条又健康,想长寿,吃豆腐少吃肉。

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

每餐缺一口,不活一百也活九十九。

每天少一口,一年省一斗。

饭后慢走可以健脾胃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但饭后怎么走才健康,可是大有讲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王永学告诉记者,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翼方》中记载:“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王永学提醒大家,这句话中需要注意的是“缓行,勿令气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餐后散步一定要慢走,不能着急。饭后散步宜缓步慢行,走一两百步后需要适当休息,走路的速度适合控制在每分钟30步左右。如果一个人长期在饱食后立即散步,或散步时步速过快,走的时间过长,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胃下垂等。

怎样减肥最快最有效 饭后散步有助减肥

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动对减肥保持体形也是非常重要的。饭后久坐会使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而且不利于保持灵活的思维,人会感觉到比较慵懒,时间久了记忆力也跟随下降,所以对于上班的白领们,少订餐,坚持饭后散步,有助于远离小腹。可在家里养只狗,晚饭后带狗出去散步比较容易坚持。

教你辨别养生俗语的对与错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观点:对!

刷新建议:仍然实用,建议牢记。

冬季坐在石头上,寒气有可能进入人体,造成阳气受损。而夏季天气潮湿,看似干燥的木椅,其实藏有相当多的湿气,如果经常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椅上,就有可能使湿气由阴部侵入体内,诱发疾病。

相关推荐

老年人晨练会减少寿命

误区一:晨练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密集的地方晨练,因为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益健康。其次,有雾的天气不宜晨练,因雾中含许多有害物质。第三,空腹晨练易造成低血糖。另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心血管病发病高,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 误区二:饭后散步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

老年人运动有哪些误区

1、别人做什么活动都争相去学 这种习惯很不好。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否则会弄巧成拙。 2、饭后散步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晨练 3.1、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所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一小时

盘点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1、下蹲运动 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2、爬山 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3、爬楼梯 爬楼梯对膝关节的伤害更大。爬楼梯时,膝关节的负重是体重的3到4倍,会使损伤加重。而且,爬楼梯时膝关节弯曲度增加,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会加重膝关节疼痛。因此,有膝关

饭后百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相信大家对消化不良都很了解,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主要发生在儿童身上,当儿童出现这种病之后,会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导致孩子营养不良。有些人认为,吃完饭后多动会助于消化,其实不然,这样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的讲解。 有一句古话“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它被当做老年的健身格言。从近代医学观点看,不宜提倡饭后百步。因为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步行,会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中老年人保健有哪些误区

1、保健品要多吃 吃保健品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是最直接的健康养生方式,以至于很多老人都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哪里不舒服马上就会想到要吃保健品。其实,保健品是不能随便吃的,食用保健品的原则是:缺啥补啥。而且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它并不能替代药物。 2、老年人吃的东西要糊糊烂烂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会把东西煮得糊烂一些,这样比较好入口好消化。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降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3、饮食越清淡越好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都倾向于饮食清淡,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太过极

老年人最好别做的运动

下蹲运动。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爬山。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饭后散步。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适合所有人。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

散步法 轻松瘦下小腿

导读:只要5步,就能拥有完美小腿。现在就来看看吧! 散步是个很好的习惯,俗语有云“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散步不仅能帮助消化,还能帮助减肥,特别是瘦腿。 正确的健身步行应当是挺胸抬头,迈大步,每分钟大致60~80米。上肢应随步子的节奏摆动,的线要直,不要左弯右拐。每天步行半小时至1小时,强度因体质而异,一般以微微出汗为宜。只要坚持3周就可见效。如果已经打算开始健步行,不妨多试几种花样散步的方法,将瘦腿提到第一位。 1.普通散步法 用慢速和中速行,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适宜在风景

老年人运动应该避免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别人做什么运动都要去学一学。 这种习惯很不好。对别人身体有好处的运动不一定适合自己。老年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个人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否则会弄巧成拙。 误区二:饭后散步。 不少老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古话当作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科学。从近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误区三:晨练。 很多人认为早晨空气好,适合锻炼。其

老年人养生保健的格言有哪些

身不怕动,脑不怕用,气大伤身,量小短命,不气不愁,活到白头;早晨起来练一练,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多练多乖,不练就呆;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 日食三餐搭配好,粗粮细粮都吃点,早好午饱晚饭少,少吃炸食少吃盐,烧烤熏食离远点,多吃咸盐,少活十年,欲得长生,肠中长清。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母鸡炖大枣,常食抗衰老,饭前先喝汤,老了不受伤,饮食八分饱,百岁不显老,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鼻子不通,吃棵大葱,大葱沾酱越吃越壮。 基本吃素,饭后百步

老年人不适合做哪些运动

1.下蹲运动 在做下蹲运动时,由于运动重心较低,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从引起关节疼痛,并加快关节软骨的磨损。而长时间的猛烈蹲起,也会使老年人的血压变得不稳定。 2.爬山 爬山不利保护老年人的膝关节。因为上山时膝关节的负重主要来自自身的重量;而下山时,除了负担自身体重外,还有身体向下冲的力量,这种冲击会加大对膝关节的损伤。 3.饭后散步 不少老年人把“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这句话当做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并不适合所有人。从现代医学观点看,吃饭特别是吃饱饭时,老年人的心脏负荷增加,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