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什么意思 贫血分为几种
贫血是什么意思 贫血分为几种
临床上最常用的贫血分类方法是以贫血发生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为依据的。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贫血可分为以红细胞生成减少为主的贫血、以红细胞破坏过多为主的贫血(即溶血性贫血)和失血三大类。
地中海贫血怀孕什么意思
孕妇地中海贫血常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甲型(α型)和乙型(β型)。地中海型贫血是自体隐性遗传的血液疾病,又称“海洋性贫血”。由于是遗传疾病,因此,补血或输血都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甲型地中海型贫血的比例相当高,大约100人中有3~4人带有此病的基因,但未必都会发病。乙型地中海型贫血的带原者比例较低,在台湾地区大约100人中有1人带有种遗传基因。
孕妇发生地中海贫血几率和处理方式 一般来说,夫妻中如果只有一方带有地中海型贫血的基因,则胎儿不会有严重或致命的后果。然而若双方都带有隐性基因时,胎儿有1/4的几率可能得到严重或致命的贫血,1/2的几率和双亲一样带有基因,但不至于致命或严重影响健康,1/4的孕妇几率可能完全正常。
因此,现在的孕妇在做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医师都会要求检查血色素、血容比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以筛检出孕妇是否有地中海型贫血。假如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则夫妻双方必须同时接受检查。如果不幸夫妻同时带有同型地中海型贫血的基因,则孕妇须接受绒毛采检或羊膜穿刺或抽胎儿脐带血等检验,来分析胎儿的基因。
孕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严重性 孕妇经检查证实胎儿有重度地中海型贫血,最好施行人工流产,终止怀孕。因为这种孩子可能胎死腹中,也可能到怀孕末期发生胎儿水肿,出生不久即死亡,即使能勉强存活下来,将来也会需要长期输血或接受骨髓移植。反之,如果检查的结果表明胎儿的基因正常或是属于轻度的地中海型贫血,则可安心地续继怀孕生产。
血虚就是贫血吗
血虚与贫血不一样
有些民众认为,血虚就是贫血。中医师表示,传统中医所说的血虚当然涵盖西医所说的贫血,然而,没有贫血还是可能出现血虚体质,比如患者进行抽血检查,结果检验数字显示没有贫血、一切正常,但是患者仍会感到疲倦、头晕、手脚冰冷、脸色发白等血虚症状。
医师指出,往往有人望文生义,将血虚与贫血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医学概念,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民众会搞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血虚是中医根据一些特定症状归纳出的证候概念,而贫血则是西医对一些疾病所引起的症状概念。
医师举例指出,血虚的概念主要是对病人某些特定症状予以归纳,并不强调血液成份,以及数量改变。比如患者出现脸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唇舌色淡、指甲苍白、手指麻木,以及女性伴有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等症状,像这种情况无论有没有血红蛋白或红血球减少,中医都可归纳患者为血虚体质。
西医说的贫血则不然,它必须要有血液成份改变才行,也就是说只有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红血球数目低于正常值,这时才能称为贫血。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血虚与贫血所表现的症状有时候极为相似,但若没有血液成份改变就不能诊断为贫血。所以血虚可以不是贫血,贫血也可以不是血虚。
再举一个例子,贫血患者常出现脸色苍白、疲倦无力、畏寒怕冷、手脚发凉、腰腿软、夜尿频多、男性阳痿、女性不孕、舌色淡白等症状,像这种情况在中医被认为是阳虚,而不是血虚。如果把血虚当贫血来治疗,以致一昧服用阿胶、熟地之类的补血药材,通常治疗后不会有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分别辨证、对证用药。
民众容易搞混血虚与贫血,因为有些地方相似,有些地方相异。中医表示,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具有相似处,包括临床表现相似、病因相应,而且治疗目的一致性,比如两者均会反映出人体血液亏虚、皮肤黏膜淡白无华、爪甲粗糙无光泽、心悸、头晕、身体乏力、肢端麻木、女性月经异常等症状。
医师指出,两者病因大致相应,西医红血球生成减少可以对应中医血液生化不足;西医急慢性失血情形类似于中医血液耗损过多;西医认为,红血球破坏过多可导致溶血性贫血,这是由于红血球遭到破坏以致寿命缩短,最后超过骨髓代偿能力,像这种情况可以对应中医血虚之脏腑功能衰退、耗血过多、精不化血。
此外,血虚与贫血之间,虽然诊断标准、具体治疗策略皆有所不同,但均以补血为治疗目的;罗明宇医师举例指出,中医血虚与西医贫血具有相异处,比如诊断标准不同,中医诊断血虚辨证要点包括病体虚弱,以及脸、睑、唇、舌、爪甲等部位颜色淡白,强调的是宏观的整体症状,西医诊断标准强调的是微观生化指标。
虽然两者临床表现类似,但是诊断标准却不同,因此血虚证与贫血不能等同而论;另外,虽然中医、西医均以补血为治疗总纲,但是具体治疗思路仍旧不一样,比如中医根据症状、涉及脏腑,血虚辨证后常分别予以健脾、补心血、补肝血等。
血虚的症状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
血虚调养方法
补血的中草药物:当归、阿胶、熟地、藏红花、桑椹子等。
补血虚的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海参、鱼虾、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推荐营养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失血性贫血
还有一种贫血是失血性贫血,常见外伤、手术或女性经期流血过多等引起,这种贫血不是身体内的酶以及内分泌的影响,及时的进行输血补血或进行饮食补血,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
贫血是什么意思 贫血有什么症状
各种贫血的共同特征是血红蛋白减少使皮肤和黏膜苍白。其他症状包括:组织缺氧后,机体通过心血管和肺的代偿,使心跳加速、心排出量增加、呼吸加快加深,尤其在体力活动后感心悸气急加重;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缺氧使患者感困倦乏力、易疲劳、头晕、眼花、耳鸣、眩晕、嗜睡、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或情绪淡漠、易激动等;也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便秘、舌质改变等消化道症状;以及月经失调、闭经、不育、性功能减低和多尿、蛋白尿、镜下血尿等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贫血是什么意思 缺铁
缺铁性贫血就很好理解了,食物铁吃得不够、消耗量增加、吸收率又低,这些都会诱发缺铁性贫血。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不同,缺铁性贫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状况,中国居民大约每两人就有一人缺铁,每四人就有一人患缺铁性贫血。因此,众多所谓能补血的食物多会被宣称含铁丰富。
贫血是什么意思 叶酸缺少
叶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肉类中,但是食物中很大一部分叶酸会被烹调破坏。正常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需要至少50 ug。但在吸收不良、代谢失常、妊娠、感染、发热等代谢增高、组织需要量过多及长期使用肠道抑菌药物的情况下,需要量比正常情况下高几倍,如不及时补充,就会造成叶酸缺乏。
什么是贫血
一般通过检查血常规发现,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贫血是什么意思 贫血了到底该怎么办
一番梳理后不难发现,传言中的众多“补血佳品”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根植于中医的“食疗”文化,对改善贫血的作用相当于吃蚊子腿上的肉来开荤。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贫血了到底该吃什么呢?
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应该先搞清楚的是:自己到底为什么贫血。
除了最常见的“造血原料异常所致贫血”,还有造血细胞异常所致贫血、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只有原料异常性贫血才能通过食物得到缓解。
如果接受了正规的医疗检查后发现,确实是因为缺乏某种造血原料导致的贫血,那再考虑通过完善饮食来补充这些原料。
就拿缺铁性贫血来说吧,与其喝红糖阿胶,不如老老实实开开荤。因为,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吸收率高,约为20%-25%,广泛存在于肉类、肝脏和动物血之中,猪肝中的铁含量就高达22 mg/100g,其吸收过程受其他膳食因素影响也较小。
相反,植物性食物里的非血红素铁吸收率就比较低,一般为3%-5%,不超过10%,吸收过程还会受多种膳食因素影响。比如,茶和咖啡等均含有抑制铁吸收的多酚类物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饮食同时喝茶是发展中国家铁缺乏患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但是,也不要因为猪肝能补血就狂吃猪肝,因为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猪肝有可能会富集部分重金属,而且,猪肝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所以,这类东西吃多了肯定是弊大于利的,真想吃的话,一周吃100 g左右就够了。
此外,如果缺铁性贫血比较严重,靠普通食物补铁是没用的,需要遵循医嘱服用铁剂。而如果铁剂治疗都无效时,就得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其他疾病了,比如胃肠道吸收功能不良。
总之,如果自己真的出现了贫血症状,先去老实检查病因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