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度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度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中度脂肪肝如下:

大柴胡汤加减

组方:柴胡,黄芩,芍药,法半夏,枳实,大黄,大枣,姜,海藻等;

功效与主治:以柴胡,芍药疏肝行气,法半夏,海藻化湿软坚,散郁结之痰湿,枳实,黄芩,大黄泄热消积,大枣生姜调中合理,作为佐药,本方有疏肝行气,化痰消积功用;

用法:水煎服,1天1剂,1天2次。

补中益气汤加味

组方: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等;

功效与主治:方中黄芪补气益肺固表;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和中;陈皮疏肝理气,柴胡,升麻助党参、黄芪以升举阳气,更有利于健脾没适用于肝脾气虚型脂肪肝;

用法:水煎服,一天一剂,一天两次。

中医辨证治疗脂肪瘤

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药用:黄芪30克,人参、当归各15克,茯苓、白术、远志各12克,乌药、香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枣7枚。

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1、药用:当归15克,陈皮、赤芍、白芍各12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2、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烟酒。

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1、白术10 云苓15 浙贝12 桔梗12 夏枯草18 昆布15

2、陈皮6 枇杷叶12 当归10 黄芪18 党参15 淮山18 薏苡仁18

[加减]:

1、全身浮肿者,加猪苓15 泽泻12

2、肿瘤坚硬,加山慈菇18 莪术12 山甲12

3、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12 神曲15 广藿香10

重度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胸脘不舒,时太息,恶心纳呆,腹胀乏力,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脉弦。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2)痰湿内阻:右胁隐痛,脘腹胀满,恶心欲吐,痰涎壅盛,头困身重,舌胖大、苔白腻,脉象弦滑。治法:化痰拈湿,理气和中。

(3)气虚血淤:胁下刺痛,腹部胀满,气短乏力,神疲肢倦,红缕血痣。舌质淡紫、边有淤魔,脉象细涩无力。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化淤。

轻中度脂肪肝严重吗

中度脂肪肝是脂肪肝里面的一种,我们根据脂肪肝的轻重层度将脂肪肝划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以及重度脂肪肝,脂肪肝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中度脂肪肝是脂肪肝中比较容易处理的一种,但是我们要预防中度脂肪肝恶化成重度脂肪肝。

很多患者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中度脂肪肝到底严不严重,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好好的分析,我们只有深入了解了什么是中度脂肪肝才能有利于我们去预防和治疗中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症状有很多,针对患病轻重的不同,具体表现也随之而异,其中度脂肪肝的症状如下:

轻—中度脂肪肝往往无任何症状,或偶尔感到肝区不适,肝功能只有轻度异常,因此难以引起人们重视,忽略了治疗。中—重度脂肪肝常有腹胀、乏力、右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脂肪肝的症状不比其他病来的明显,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多加留意,最好隔一段时间到医院体检一次,做到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腹胀、疲倦乏力、发热、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右上腹压痛或叩击痛等症状。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叩击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而这些症状易误诊为急腹症,所以,应与肝胆胃系统疾病相鉴别,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一、一定要戒酒,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二、控制能量摄入:对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应供给126~147KJ(30~35kcal),以防止体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应为84~105KJ(20~25kcal),以控制或减轻体重,争取达到理想或适宜体重。合理饮食预防脂肪肝,吃一些粗粮,比较甜的就不要吃了。

三、在饮食搭配上,可以通过食物颜色搭配护肝饮食。每日三餐膳食一定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四、慎用药物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五、控制碳水化合物:应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禁食富含单糖和双糖的食品,如高糖糕点、冰淇淋、干枣和糖果等,以促进肝内脂肪消腿。但是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60%左右为宜。

六、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减缓胃排空时间,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和吸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七、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肝脏贮存多种维生素。

以上就是关于轻中度脂肪肝严重吗的一个介绍,我们在生活中是需要对于这种疾病做出一些预防和护理的工作的,虽然中度的脂肪肝对于我们的身体伤害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懂得控制,这样才能避免中度脂肪肝出现恶化的现象。

脂肪肝中医治疗 怎么调理轻度脂肪肝

此方不算麻烦,中药房可以买到,费用又不高,红枣可以到超市买好一点的希望有此病的朋友一定坚持治疗!切忌:治疗期间不要饮酒!不要大鱼大肉!最后记得动起来!

材料:茵陈50克、干的红枣十几个

用法:以上为一服药。二者洗净后,放在一起煎水喝。渴了,就喝此水。

每天一服药,连服十几天,去医院检查。服用此方一个月内,就可能治愈而中度、重度脂肪肝患者,则需多服用一段时间。脂肪肝患者,平时生活要控制油腻食物高脂肪类及动物内脏的摄入。

俗称柏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主要药物.现 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不仅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还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20余种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益身保健功能茵陈的 功效是滋阴补肾,清热解,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等作用。(如对中药药性不了解或者对自身体质不清楚的, 务必咨询当地中医师)而干山楂片泡水当茶饮可以降血脂,山楂具有很强的助消化功能,所以患胃病的人一般不宜空腹喝山楂茶,特别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 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适合饮用。

哪些是治疗中度脂肪肝的误区呢

治疗中度脂肪肝(1)中度脂肪肝是胖人的专属,瘦人不会得:在很多人的思维意识里,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属”,瘦人是不会得脂肪肝的。事实上,肥胖只是引发脂肪肝的原因之一,作为瘦人由于长时间节食或者肠道病变,就会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引发脂肪肝。

治疗中度脂肪肝(2)牛奶水果多多益善,没坏处:在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多喝牛奶,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却并非如此。新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水分和矿物质,经常食用非常有益于人体健康。但是水果并非吃的越多越好。因为水果含有一定的糖分,尤其是富含单糖和双糖的水果,长期过多进食会导致血糖、血脂升高。

治疗中度脂肪肝(3)患了中度脂肪肝影响不大,看不看无所谓:有的人知道自己已经患了肥胖性脂肪肝,却认为这只是一种“富贵病”,上医院看不看无所谓,只要少饮酒、少吃肉、多运动自然就好了,无需治疗。这种认识会使脂肪肝患者忽略脂肪肝病情的发展,错过治疗中度脂肪肝的最佳时机。

专家提醒,除了早期的轻度脂肪肝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外,治疗中度脂肪肝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这个时候把握的好的话,治疗中度脂肪肝是可以治好的。如果您对治疗中度脂肪肝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给大家详细的解答。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中度脂肪肝

轻—中度脂肪肝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治疗应从控制饮食入手,不能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每餐吃八成饱即可。要以减轻体重为原则,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提倡高蛋白、低糖、低脂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及甜食,拒绝饮酒,多吃蔬菜,适量食用水果(有些水果含糖较多),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适当参加体育运动,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水平,这样脂肪肝即可逐渐好转。脂肪肝的药物治疗时间较长,轻度脂肪肝疗程在1个月左右,而中—重度脂肪肝疗程往往在3个月以上。

中—重度脂肪肝常有腹胀、乏力、右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如长期患脂肪肝,脂肪颗粒还可能会因脂肪囊泡破裂而进入血液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或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重度脂肪肝更需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注重饮食和运动,还应合使用保肝和降脂的药物。

肝肿瘤中医辨证治疗

1、肝热血瘀型:上腹胀满,疼痛拒按,可触坚硬包块,胸胁窜痛,烦热口干,口苦欲饮,便干溺黄。或短赤,肤燥无华,舌质淡或暗红,时有齿痕,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治当清肝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培土固元。药用半枝莲、板蓝根、蛇舌草、七叶一枝花、蟾皮粉、蜈蚣、柴胡、白芍、元胡、田三七、丹参、干七、海藻、生牡蛎、夏枯球、白术、晒白参、茯苓、木香、另用人工牛黄引药入肝。便干结加知母、大黄,痛加威灵仙、五灵脂、蒲黄、徐长卿等,实际就是“华虎内攻汤”加减运用。

2、肝盛脾虚型:表现为上腹包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气短,腹胀纳少,食后胀甚,眠差转侧,口干不饮,大便溏数,溺黄短,甚则黄疸,腹水,下肢浮肿,舌质胖,苔白腻,脉弦细。治则健脾益气,泻肝消结。药用白术、党参、茯苓、薏米、半枝莲、板蓝根、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蟾皮、绵茵陈、柴胡、厚朴、人工牛黄(冲)、夏枯球、生牡蛎等。随症加减。如气短乏力甚者加晒白参、太子参;腹胀满重者加槟榔、木香;腹水黄疸去蜈蚣加泽泻、车前子、公英、徐长卿;有淋巴转移者加猫爪草、半夏、贝母、猫眼草。

3、肝肾阴亏型:表现膨胀肢肿,蛙腹青筋,四肢干瘦,短气喘促,唇绛口干,纳呆畏食,烦躁不眠,溺短便数,甚者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寻衣摸床,或上下血溢,舌光无苔,舌质红绛,脉细数无力。治宜滋水涵木,益气育阴。药用山芋肉、枸杞子、女贞子、知母、生地、白芍、西洋参、生晒参、麦冬、仙鹤草、半枝莲、蛇舌草、板蓝根、七叶一枝花等。

相关推荐

针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外袭型 临床 :病初起,局部微红微痒微痛,或伴有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 2、热毒上攻型 临床 :胞睑局部红肿热痛加剧,形成脓肿但未溃破,兼口干欲饮,便秘溲赤。苔黄,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 3、脾胃伏热型 临床 :针眼反复发作,但诸症不重,口干,大便不爽。舌苔黄腻,脉滑。 治则:清解脾胃伏热。 4、时感外邪型 临床 :针眼反复发作或久不消退,纳呆神疲,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则:托里解毒。 针眼外治: 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 2、用紫金锭或清

散光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针灸通过激发机体反应机能而起作用。针刺与耳穴治疗作用,可使痉挛疲劳的睫状肌、眼外肌放松恢复,增强其调节能力和眼球壁弹性从而缓解散光。 治疗时选择球后、承泣、攒竹、四白、风池、翳明、睛明、合谷等穴位,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子,每次4~5穴,交替使用。 疗程中配合耳穴疗法,选眼、目1、目2、肝、肾、神门耳穴点,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50~100下。 针刺与耳穴治疗无毒副作用,能显著缓解肌群痉挛,

肝硬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郁湿阻型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有疼痛,纳少嗳气,食后作胀,小便少。苔白腻,脉弦。 治则:疏肝利气,行温消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2、寒湿困脾型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问,得热稍舒,形寒肢冷,精神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苔白腻,脉缓。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味。 3、湿热内蕴型 症状:腹大坚满,院腹急痛,烦热口苦,纳少身重,溲赤短涩,大便秘结或搪垢,或有面目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利水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

血热的中医辨证治疗

血热严重的人,可服用中药调理,或平时多喝点菊花水。必要时,可用生地10克、丹皮6克、槐花6克、菊花6克煎水喝,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表现选择牛黄解毒片、三黄片及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 清血热方代表方剂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 清营汤 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 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实秘 1.肠胃积热型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型 症状:大便干结

肝火旺的中医辨证治疗

出处 《丹溪心法》 来由:唐容川云:“病左胁痛,及呕酸苦者,肝火也。以金平木,清火生金,其理至妙。”( 《血证论》吴鹤皋云:“左金者,黄连泻去心火则肺金无畏,得以行金令于左以平肝,故曰左金。” 《医方考》)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肝位于右而行气于左,肝木得肺金所制则生化正常。有清热止泻,缓急止痛之效。戊为胃土,己为脾土,本方善于泄肝,使木不克土,戊己自安,故以命名。 组成:本方由姜黄连、吴茱萸二味药物组成 用于肝经火旺所致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功。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

中度脂肪肝的症状与危害

脂肪肝的症状有很多,针对患病轻重的不同,具体表现也随之而异,其中度脂肪肝的症状如下: 轻—中度脂肪肝往往无任何症状,或偶尔感到肝区不适,肝功能只有轻度异常,因此难以引起人们重视,忽略了治疗。中—重度脂肪肝常有腹胀、乏力、右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脂肪肝的症状不比其他病来的明显,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多加留意,最好隔一段时间到医院体检一次,做到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轻中度脂肪肝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治疗应从控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治疗宣肺利水。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

面瘫的中医辨证治疗

面瘫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临床医生对面瘫的研究也较多。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在取穴、手法和针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治疗法则,正确应用能够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针灸的穴位有地仓、承泣、颊车、太阳、阳白、鱼腰、患侧合谷、风池,以及头针等,针刺可采取透穴疗法。一般在针刺过程中不用电针,当患者有酸麻胀痛等得气的表现后,留针大约20~30分钟。 手法也就是推拿,其取穴与针刺的穴位基本相同。手法上一般会在双侧面部轻柔地按摩与推拿,重点按摩的部位是患侧,推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