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是什么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是什么
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最初表现为经常觉得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向上抬手,抬腿都有些困难。再往严重处发展,会出现肌肉萎缩,最明显的是舌头萎缩,说话不利索,吃饭喝水吞咽都感觉困难,甚至唾液会不自觉得流到外边,动作不协调,行走困难。更严重的时候,病人会感觉呼吸都有些没有力气了,需要借助外在的工具辅助呼吸。一旦诊断为运动神经元损伤,要及时的到三甲医院治疗。
运动神经元疾病会引起身体很多的地方发病,比如身上会没有力气,走路双腿会变得很僵硬,情况很严重的还会引起肌肉猥琐的状况,所以得了这个病之后一定要好好治疗,平常可以适量的吃一点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再吃一些治疗这种病的药,在生活上也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每天要早点睡觉,不要让自己熬夜,有空可以尽量的多出去走动走动,但是不要让自己太累了。
神经元损伤日常康复训练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如下:
1、运动神经元损伤康复训练要掌握好运动节奏。
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的锻炼,在时间间隔上有一定要求。肌肉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疲劳才能充分消除,消耗掉的营养物质也才能得到充分补偿,并通过超量补偿使肌肉逐渐肥大。反之,若锻炼过于频繁,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肌力也就不能增强。因此,锻炼要讲究节奏,并非越多越好。
2、运动神经元损伤康复训练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方式。
锻炼的方法很多,但为了达到尽快增加肌肉的目的,须遵循一条共同的原则:锻炼时,在不增加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的前提下,逐渐增加运动量,使肌肉迅速感觉疲劳,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每次锻炼以能连续做10下为准,如超过10下,就需增加器械的重量;或每次锻炼连续做二、三下,每下坚持6~10秒,超过者也需增加器械的重量。
运动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在早期是很明显的,最早出现在手部,患者会感觉到手指僵硬,笨拙,运动无力,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的感觉。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发紧,动作不灵等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属于上运动神经元型,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进展很缓慢。这也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之一,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还可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致病人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到了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缩,以致卧床不起,并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现象。这种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属于下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元损伤护理
一、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 肌无力、声音嘶哑等,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调护工作。
二、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初期症状,由末稍肢体无力、肌萎缩,随着病程的进行,渐而无法行动,到完全卧床。房间的摆设应调整得更有秩序,易清洁、越简单、易刷洗最好。还应该考虑房间的温度、通风、光线。
三、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性疾病,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劳,年过四十补益脾肾,注意养身守志,乃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
四、运动神经元损伤起病隐袭,常无灼肺伤律、外感温热之邪的过程。因此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因素损伤脾胃肝肾,致精血亏耗和气血生化乏源,则筋脉肌肉失之儒养,肌萎肉削,发为本病。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病因
因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病情复杂,其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专家猜测与以下因素有关:
1、金属元素:研究者们认为,与某些金属元素缺乏和某些金属中毒有关。
2、病毒感染与免疫:有的认为是一种中毒性疾病,也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损伤脊髓,引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身上测定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球蛋白升高,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3、遗传因素:有的学者统计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倾向,所以认为有遗传因素。
运动性神经元病的病因
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病于老年前期,仅表现为延髓支配的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大多数患者会发展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锥体束是下行运动传导束,有两种分别是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等。
运动神经元损伤临床的3大表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主要是从中医脏腑学说的肾、脾、肝三脏考虑。运动神经元的病因是,运动神经元损伤不单纯是虚,通常有虚实夹杂的情况。特别是在南方,肝肾阴虚湿热型的病人很多。因为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如果长时间在湿地,或冒雨露,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会受到阻碍,郁而生热,长时间则气血运行不利,筋脉肌肉失却濡养而弛纵不收,乃至肌肉萎缩。
锥体束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及锥体束征等。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在临床上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因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锥体束征主要是指大脑皮质中的椎体细胞及其轴突和脊髓联系的一种网络系统,主要支配四肢及躯干运动。锥体束存在于脊髓外周的表浅部位,因此最容易受个力压迫而受损。在颈椎病时,由于骨刺或髓核等直接压迫而受损。在颈椎通过减少局部血供而出现椎体束症状:先是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不能离地、步态笨拙及束胸感等症状。医生检查时常可发现肢体反射亢进、踝关节和膝关节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椎体束症状。
什么是渐冻人
渐冻人症在医学上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在法国又被称为夏科(Charcot)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氏(Lou Gehrig)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病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遗传、重金属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损害。产生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论有:
1.神经毒性物质累积,谷氨酸堆积在神经细胞之间,久而久之,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
2.自由基使神经细胞膜受损。
3.神经生长因子缺乏,使神经细胞无法持续生长、发育。
脑瘫如何检查出来 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可以区分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瘫痪,特别是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还是下运动神元损伤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如双下肢软瘫的患儿肌电图提示有下运动神经元传导受损,则有脊髓性肌萎缩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确诊。
神经元损伤是什么意思
运动神经元损伤是多发生在30—39岁之间的男性朋友身上,它是一种病情进展很缓慢的疾病。导致出现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至今也尚未明确。但它的症状最早见于手部,主要表现为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如果使病情严重,就会使小腿部肌肉萎缩,无力,甚至会出现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除此之外,大家都把运动神经元病称之为“渐冻人“,因为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正确的运动神经元病治疗方法就会导致病人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因无力呼吸而结束生命,可见运动神经元病的严重性。所以对运动神经元要早治疗是关键。
运动神经元疾病与免疫因素有关吗
1、病毒感染与免疫:病毒感染与免疫也是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病因之一,有的认为运动神经元损伤是一种中毒性疾病,也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损伤脊髓,引起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身上测定的免疫功能发现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球蛋白升高。
2、金属元素: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发病与某些金属元素缺乏和某些金属中毒有关。
3、遗传因素: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学者统计5%-1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倾向,所以认为有遗传因素。
4、免疫因素:尽管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心目血清曾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抗体可没来选择性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细胞。免疫因素是诱发运动神经元的典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