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童鱼的选购方法
梅童鱼的选购方法
梅童鱼个体都较小,一般体长60—85毫米,头很大而圆钝,额部隆起,高底不平。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
梅童鱼的营养价值
梅童鱼富含磷质,是养脑的滋补品,新鲜的梅童鱼在暗地里能发出萤石的光亮,白白的,像银子般。
蒸海鲜好还是煮海鲜好 适合蒸着吃的海鲜
海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蒸着吃口感鲜美又富有营养价值。
推荐材料:蒸梭子蟹、蒸带鱼、蒸梅童鱼、蒸基围虾、蒸石斑鱼、蒸鲳鱼、蒸海螺、蒸虾蛄、蒸小梅鱼、小黄鱼、蒸乌贼、蒸马鲛鱼、蒸海鳗、蒸玉秃鱼、蒸虾潺、蒸橡皮鱼等。
哪些人不宜食用梅童鱼
酱椒梅童鱼
主料:密制鲜椒酱适量、梅童鱼8条、葱花适量、酱油少许、红辣椒少许
做法:密制酱椒:瑶柱50g,泡椒100g,小米椒100g,虾干50g,干豆豉50g,姜蒜末少许。做法:1瑶柱泡到半发,撕成小条切碎待用。2将泡椒,小米椒,虾干,豆豉切碎。3锅内放油烧热,加入所有材料煸炒,改小火继续煸炒40分钟,让食材香味全部出来,溶到油香里即可,密封保存;冰鲜梅童鱼(小梅鱼)8-10条,不需要刮鳞片和开膛破肚,就从腮部拿剪刀夹住腮片一卷,拉出腮片和内脏,清洗干净就好;将梅童鱼整齐摆放在盘中,用手指取盐,均匀捻撒在每条小梅鱼上,再捻撒一点白糖,放上密制酱椒,放一些姜丝、黄酒2汤匙,几个小葱白,上屉大火蒸炖,出大气蒸10分钟。出锅后,淋上鲜酱油,再撒些葱花和红辣椒点缀。吃的时候有辣和烫口才算到位。
清蒸小黄鱼
主料:小黄鱼(梅童鱼)12-15条、姜3-5片、葱一根、盐、料酒、蒸鱼豉油、色拉油适量
做法:材料准备:鱼不用去内脏,整条简单的冲水、沥水;姜、葱白、葱叶切段,切长丝;摆盘:根据蒸盘将鱼摆好造型;将姜丝、葱白丝以自己喜欢的造型码在鱼上;腌制:料酒用汤匙或手洒水式的,均匀的撒在鱼身上,不要过多;用手捏一簇细盐,用撒的方式,均匀的洒在鱼上;静置5分钟;蒸制:蒸屉加水,鱼放蒸屉上,起火,大火蒸5分钟,关火;将葱叶丝码在鱼上;另起锅,热油,并淋在葱叶丝上;将蒸鱼豉油淋撒在鱼身及鱼汤里,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OK,上桌;注意事项:在腌制的时候,可直接放蒸屉里静置;因为蒸鱼豉油本身鲜咸,所以在腌制雨的时候,盐适当的少撒。
清蒸梅童鱼
主料:梅童鱼(梅鱼)8-10条、姜丝适量、葱花适量、黄酒适量、生抽适量、盐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选购东海渔场出产的冰鲜梅童鱼(小梅鱼)8-10条,不需要刮鳞片和开膛破肚,就从腮部拿剪刀夹住腮片一卷,拉出腮片和内脏,清洗干净就好;将梅童鱼整齐摆放在盘中,用手指取盐,均匀捻撒在每条小梅鱼上,再捻撒一点白糖,放一些姜丝、黄酒2汤匙,蒸鱼豉油或者生抽一汤匙,几个小葱白,上屉大火蒸炖,出大气蒸10分钟。出锅后,多撒些葱花;锅烧热放油,待油冒烟熄火,把油浇在梅童鱼上即可。
梅童鱼的形态
一般全长40~100毫米 ,大者全长可达200 毫米左右;上部灰褐,下部腹侧艳黄色,背鳍棘部边缘及尾鳍末端黑色。体长形,侧扁。尾柄细长。头很大而圆钝。粘液腔很发达。吻短而圆钝 。眼较小 。口大而斜 ,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上下颌牙绒毛状 ,列成牙带 。下颌颏部无小孔 。全身被鳞,鳞易脱落。侧线发达。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鳍棘细弱;臀鳍具2棘;尾鳍楔形。
柴鱼的选购
要挑选切片宽薄、色泽淡浅、纹路清晰细致、完整而不细碎者,最好能将柴鱼片凑近闻闻或放入嘴巴咀嚼,若香气扑鼻,不含一丝腥臭味的才是极品。市面上亦有以炸弹鱼制作的柴鱼片,其切片细小,有着一股腥臭味,风味自然不如鲔鱼柴鱼片。此外,亦可直接购买干燥后的柴鱼块,回家后以刨刀削片,但须注意的是,完整的柴鱼块若能保持干燥,可存入10年不坏,一旦刨开,完全不添加防腐剂的柴鱼,就需加以冷藏,方能保持鲜美。
黄花鱼的基本介绍
黄花鱼,又称石首鱼,主要生活在多泥沙的海底,大部分过群体生活。石首鱼主要以贝类动物和软体动物为食。与其它鱼不同的是,石首鱼群经常会发出呻吟一样的声音,这是它们联络的信号,但是渔民们却可以根据这种声音对其进行捕捞。中国所产的石首鱼种类有大黄鱼、小黄鱼以及梅童鱼。
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较小而小黄鱼的鳞片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黄鱼的主要类别
1.叫姑鱼属和湾(鱼或)属聚类成叫姑鱼亚科,支持国内学者认为该亚科与石首鱼类其他类群亲缘关系较远的观点。叫姑鱼属种间遗传距离大于同科其他属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表明叫姑鱼属较为原始,种间分化早。
2.白姑鱼亚科并非单系。黄姑鱼和浅色黄姑鱼是姐妹群,但与“鮸状黄姑鱼”和双棘原黄姑鱼分处系统树的不同分支。中国双棘原黄姑鱼与尖头黄鳍牙(鱼或)近缘,而“鮸状黄姑鱼”则与眼斑拟石首鱼、有名锤形石首鱼及犬牙石首鱼相邻;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双棘原黄姑鱼或为不同属;支持将“鮸状黄姑鱼”与双棘原黄姑鱼从黄姑鱼属中独立出来的分类处理。截尾白姑鱼与白姑鱼在系统树上处于相邻位置,但种间遗传距离较大,属的单系性尚待验证。浅色黄姑鱼、白姑鱼不同地理种群间均出现较大分化。
3.牙(鱼或)亚科黄鳍牙(鱼或)与中国产双棘原黄姑鱼近缘,而不与牙(鱼或)属聚类。银牙(鱼或)与红牙(鱼或)种间遗传距离小,或为种内差异;二者与居氏牙(鱼或)遗传距离较大,表明太平洋的种类与印度洋的种类分化较早。
4.黄鱼属与梅童鱼属属间遗传距离与本科多数属内种间遗传距离相当,且同属种均未能形成明显单系,或有归并为1属的可能;鮸鱼属与梅童鱼属-黄鱼属位于分子系统树的相邻位置,或支持3属组成黄鱼亚科的传统分类处理;不过该分支自展数据支持不高,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的验证。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种群有较大分化。
5.Dendrophysarusselii与石首鱼科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均较远,其准确系统位置尚需进一步研究。石首鱼科初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石首鱼科各等级分类群的划分均可能存在问题。解决石首鱼科的系统发育问题,需要更为广泛取样,并采用更多分子标记。
梅童鱼的食用价值
梅童鱼肉嫩刺软,肉味鲜美,食用方法除红烧、干炸外,还可加工成鱼糜,制作鱼肉馅或鱼丸子等,也可冰鲜成冷冻小包装的外销,也是贴玉米饼子熬小鱼的理想鱼种,煎咸鱼也不错,是小鱼类中的上品。大头宝鱼富含磷质,是养脑的滋补品,新鲜的梅童鱼在暗地里能发出萤石的光亮,白白的,象银子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