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筛查防御宫颈癌最关键
定期筛查防御宫颈癌最关键
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是目前预防宫颈癌有效的预防手段。但每年普查工作中都会发现,一些妇女由于盲目乐观,对宫颈癌等疾病缺乏认识,而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让人深感惋惜。
宫颈疾病多指女性子宫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病。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是一组与浸润性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总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
宫颈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根据国内外一些资料显示,认为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早婚(20岁以前结婚)性生活紊乱,性生活过早(18岁以前有性生活),早育、多产及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环境有关。
(2)近年发现通过性交感染某些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人乳头状病毒(HPV)、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衣原体都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很多新的相关性。尤其是HPV的持续阳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定期检查 远离宫颈癌
从出现宫颈病变到最终发展成癌,一般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的话,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治愈。邹梅芳强调,定期进行宫颈检查尤为重要。女性朋友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定期接受检查。发现宫颈疾病时不要避讳忌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性生活过早或30岁以上的妇女应听从医生建议,常规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或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定期复查(每年一次),若有异常则行阴道镜下的宫颈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何预防宫颈糜烂
如何预防宫颈糜烂?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女性要定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增加2%~3%,而且发病有年轻化倾向,临床上20~30岁的宫颈癌患者并不罕见。
50%的妇女被做出宫颈癌诊断时,告诉医生从没有进行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另有10%的妇女在过去5年里没有进行过筛查,无疑广泛开展宫颈病变的筛查,规范宫颈病变的诊治过程,将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完全治愈。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关键在于阻断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常规的防癌普查,不仅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而且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条件。
怎样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宫颈糜烂就不用进行检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两者不是一回事。建议18岁以上凡有性生活的妇女,应该每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一次,以确定是否有癌前病变。其次行HPV DNA的检测。它是客观指标,敏感性高,近年来已被逐渐用于宫颈癌的筛查,有研究发现感染HPV的妇女在随访中诊断为轻度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是初始HPV阴性妇女的3.8倍,发现为中、重度癌前期病变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妇女的12.7倍。如联合HPV DNA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重度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的敏感性可达90%~100%,所以美国自2003年已将此法一起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主要筛查手段。以上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均属无创检查,没有痛苦。如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妇女,每3年复查一次。若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者,则一年复查一次。因此子宫颈癌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通过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可以及时祛除病灶、消除HPV感染以及随访跟踪。
宫颈癌疫苗为什么有年龄限制 疫苗保护效力时间有多长
疫苗保护效力持续时间一般是6年,效果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为该疫苗上市才10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
不论以前有没有去接种疫苗的,或者以后会不会去接种疫苗的,也不管性经历如何,为了预防宫颈癌,成年女性都应该定期去做宫颈癌筛查,防范于未然。
宫颈糜烂如何预防
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
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医院是如何对宫颈癌筛查的
颈癌筛查
检查手段:当病人疑似患有宫颈癌时,医生应详细的了解她的病史,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阴道和宫颈部分的检查,如窥阴器检查、双合诊及三合诊检查。另外,医生还需通过以下方法来诊断宫颈癌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宫颈细胞刮片检查:能及早发现子宫颈上皮细胞的异样变化并对其进行治疗。
2.阴道镜检查:目的是协助定位、提供活检部位、提高取材的阳性率。
3.活检:在显微镜下病理分析撷取的细胞或组织样本,以便检测癌症细胞形态和分化。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最关键诊断手段。
宫颈癌筛查的意义
宫颈癌是最容易预防的恶性肿瘤之一,预防宫颈癌的方法就是进行宫颈癌筛查。 专家介绍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病变。宫颈表面的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异常增生,经过癌前病变阶段(CIN),发展成为宫颈浸润癌,这一过程大约需要若干年时间。而宫颈位于阴道顶端,通过妇科检查即可窥见,这就为进行宫颈筛查提供了很有利的机会。
如果对妇女进行定期的宫颈筛查,就可以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病变,并通过对癌前病变的及时处理,有效地阻止其发展为宫颈癌。 可以说,如果一个女性能参加规律的宫颈癌筛查,并在发现癌前病变时接受适当的处理,那么她的一生就不会患宫颈癌。如果每一个女性都进行规律的筛查,宫颈癌将可能从疾病谱中消失。
宫颈糜烂如何预防
宫颈的定期检查很有必要,不是为了预防宫颈糜烂,而是为了预防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时,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宫颈癌自从有了宫颈刮片以后,死亡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关键就是提前预防和治疗。
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30岁以后,可以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65岁以后可以停止筛查。
宫颈癌疫苗如何打 接种疫苗后不需要再做宫颈癌筛查吗?
需要!
HPV疫苗并不能百分百的预防宫颈癌,因为当前的疫苗并不能针对全部致癌的病毒亚型。所以即使是接种过疫苗也还是要做宫颈癌的定期筛查,防范于未然。
宫颈癌筛查
只要女性开始有性生活后就有感染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主要致病因素)的可能,所以有性生活后就应每年定期筛查宫颈癌。怎么做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应采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1、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是早期子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也是诊断的必需步骤,相对于高危HPV检测,细胞学检查特异性高,但敏感性较低。筛查应在性生活开始3年后开始,或21岁以后开始,并定期复查。
2、高危型HPV DNA检测
相对于细胞学检查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于子宫颈癌筛查。也可用于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分流,当细胞学为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时进行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2个月后行细胞学检查。
3、阴道镜检查
若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并高危HPV DNA检测阳性,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者,应作阴道镜检查。
4、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任何肉眼可见病灶,均应作单点或多点活检。若需要了解子宫颈管的病变情况,应行子宫颈管内膜刮取术。
今后被“宫颈癌”致死就是笑话
宫颈癌仅次于乳腺癌,是妇科第二大常见肿瘤。有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年轻女性比例逐渐走高。经查出的宫颈癌多已经中晚期,实为可惜,究其原因主要是性生活的急剧开放化和防病知识的严重滞后。实际上,宫颈癌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一种癌症,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的基本发病因素,也就是说预防HPV感染就可以预防宫颈癌。
子宫颈虽不像乳房那样,经常可以自检,但位置十分表浅,一般女性阴道口离宫颈外口不到10cm,因此子宫颈病变很容易被发现。而且,子宫颈病变一般发展较慢,只要定期筛查,可以针对HPV和癌前病变做处理,从而阻断癌变的发生。
预防建议:
1、定期作妇科检查、定期做宫颈TCT检查;
2、良好习惯: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保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3、重视慢性宫颈炎诊治;
4、早期发现及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阻断宫颈浸润癌发生;
5、提倡晚婚及少育,学会性卫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