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多久一次 刺血拨罐各种出血情况及皮肤颜色反应
刺血拔罐多久一次 刺血拨罐各种出血情况及皮肤颜色反应
1、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
2、血液中夹有粘液果冻样物质,说明湿毒瘀积,凝滞日久;
3、出的血很淡为炎症,初病。血色紫红说明新伤;
4、吸出物如洗肉水样说明有严重陈旧性伤湿;
5、流出透明性水液,说明水肿;
6、出现水泡者为湿重;
7、吸出泡沫样液体,提示有风邪;
8、吸出血液量多说明病程较长;
9、吸出血量较少说明病程较短或病位较深。
10、拔罐后,取罐时手伸进罐内,若顿时感觉有一股热气的,说明湿热重;
11、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提示气亏血虚;
12、出血清淡不易凝结,说明血虚。
13、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结,说明气虚;
14、凡白天刺血痛减,而晚上又加重者为於血,必须再刺一次,直至减轻。
15、拔出乌黑血色,血出如墨,则为久病,说明瘀血内停日久,於血阻络。
1、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2、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3、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4、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毒炽盛、热、实症、阴虚、火旺;
5、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6、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7、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8、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9、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10、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11、潮红、淡红:虚症;
12、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以上刺血拔罐后的现象仅作参考,具体个人病症表现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不要自行判断,引起内心不必要的恐慌。
甲亢可以拔罐吗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清净卫生的环境,避风寒,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
2.罐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
3.在拔罐过程中,动作要稳、快、轻、准,掌握好火候,罐具大小适中,使罐拔得牢而又不过紧。当罐数目较多时,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罐具互相挤压而脱落。
4.走罐时,掌握手法的轻重,宜由上而下走罐,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要涂抹润滑剂,保持润滑,以免刮伤皮肤。
5.一次拔罐的时间一般为5~20分钟,个别可长达30分钟。急性病可1日拔1次,慢性病可隔日1次。连续治疗10~15次为1个疗程。闪罐法一般每处拔2~4次,留罐法一般5~10分钟。
6.拔罐要根据病人的病情,皮肤情况,结合季节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留罐时间。病情轻、皮肤娇嫩、夏季炎热之时,留罐时间应稍短;病情较重、皮肤粗糙、冬季寒冷之时,留罐时间相对应稍长。
7.留罐期间,应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罐内的情况变化。若拔罐后病人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周身冒冷汗、脉细弱无力等现象,应立即起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儿童,年老体弱、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的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8.用针罐法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紫疳色(瘀血),为正常反应。阳证、热证多为鲜红色瘀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证呈紫疳色、暗红色瘀斑反应。若病情轻,拔罐后局部多呈轻度潮红反应,且在很短时间内即恢复皮肤的正常颜色。一般来说,局部皮肤颜色越深,恢复其正常颜色就越慢。
9.若出现烫伤,水疱小者可令其自行吸收,不必处理;若水疱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细针挑破水疱,放出水液,再涂上甲紫溶液即可。
10.刺络拔罐法应根据不同情况而施术。急性病患者、青壮年、体质强壮者出血量宜多;而慢性病患者、老人、幼儿及体质虚弱者,出血量宜少。每次成人出血总量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出血后,应注意消毒。
11.放血拔罐时,必须了解病人出、凝血时间等有关情况,有出血倾向者不可使用。
12.用针罐时,不可让罐底顶撞压刺入体内的毫针,以免将针压入深部组织发生危险,特别是胸背部深处有重要脏器的部位更须小心。
13.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
14.拔完后应擦干油或水渍,并在充血处抹少量祛风油,让患者休息片刻。如患者自觉胸中郁闷、心里发热等,可在患者背部第3、4胸椎两侧各拔一次即可消除。
刮痧后放血有什么好处 刮痧后如何放血
1.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2.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3.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消毒敷料。
1.常规消毒放血部位。
2.用三棱针、陶瓷片、粗毫针、小眉刀、皮肤针、滚刺简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
3.将火罐置于放血部位,通过拔罐将血吸出,可以加强刺血法的效果。
4.拔罐时间同拔罐一致,放血完成后常规消毒。
刺血拔罐多久一次
一般一周一次为宜。
刚开始刺血时,三天一次,三次后,可一周一次,以后视出淤血情况和身体状态,可半月或一月一次,不可急于求成,每次泻血总数最多不超过200毫升,若连续刺血拔罐或放血过多容易伤元气,导致人虚弱无力,抵抗力差,易感疾病。
刺血拔罐拔出血块原因 刺血拔罐放血最佳时间
应先用拔罐的罐子“干”拔1—2分钟,待拔罐处的皮肤麻木后,再起罐,再刺血放血,待针刺15次后,在20秒内流出约半罐左右新鲜的血液,即可停止泻血,这样被施罐者就不会觉得有多大的疼痛感,等刺血后再上罐拔。
拔罐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防寒保暖拔罐时要选择清净卫生的环境,避风寒,保温暖,防止患者受凉。
选择有弹性的肌肉部位拔罐施术前,患者要取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局部的体位,选择适合的罐具,一般应在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拔罐,以防吸拔时漏气和脱落。
酒精不能蘸太多火罐操作时,不能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不可太多,过多容易滴落到皮肤上发生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到位在拔罐过程中,动作要稳,快,轻,准,掌握好火候,罐具适中,使罐拔得紧而又不过,当罐数目较多,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罐具互相挤压而脱落。
注意观察皮肤变化留罐期间,应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罐内的变化情况。若拔罐后病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肢凉,周身冷汗。
脉细弱无力,应立即取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年老体弱,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的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切忌生拉硬拽取罐时应一手握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食指按压罐口]边上.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体即可脱落,切忌生拉硬拽,以免损伤皮肤。
及时处理水泡若出现烫伤,小水泡可自行吸收,不必处理;若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细针挑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上龙胆紫即可。
选择留罐时间拔罐后,根据病人的病情,皮肤情况、结合季节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留罐时间,病情轻,皮肤较嫩,夏季炎热之时,留罐时间应稍短;若病情较重,皮肤粗糙,冬季寒冷之时,留罐时间相对应稍长。
防止气胸如施针罐法时,拔罐可使皮肤突起,肌肉收缩,若针体较长,针柄易与罐底部撞压,使针体弯曲或进针的深度增加,故胸背部慎用针罐法,以防气胸。
注意出血量刺络拔罐法,应根据不同情况而施术,急性病,青壮年,体质强壮者出血量宜多,而慢性病,老人,幼儿及体质虚弱者,出血宜少,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刺血后,应注意消毒。
观察出血情况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千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紫绀色(瘀血),为正常反应:阳证、热证多为鲜红色瘀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证呈紫绀色、暗红色瘀斑反应。若病情轻,拔罐后局部多呈轻度潮红反应,且在很短时间内即恢复皮肤的正常颜色。一般来说,局部皮肤颜色越深,恢复其正常颜色就越慢。
拔罐放血可以去除湿气吗 拔罐拔出血块有害处吗
只要刺伤皮肤的针做好了消毒工作,并且本身没有贫血的情况,且在拔血罐之后做好护理工作,一般是没有害处的,但若是有以下操作不当的话,则会存在相应危害:
1、如果刺针不干净或者携带有细菌或者病毒,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或者染上一些传染性疾病。
2、如果本身贫血,且拔罐时一次性出血过多,可能会加重贫血症状。
3、刺血拔罐之后,皮肤表面有个小伤口,要注意保持伤口附近的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感染。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拔罐疗法,具体来说是利用罐具通 过排气产生负压吸于体表,皮肤对这种刺 激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主要是颜色与形态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 斑。常见的皮肤变化有潮红、紫红或紫 黑色疲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 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 数天。拔罐后出现的这些皮肤反应,是体内病理的反映。如在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水疱、 水肿或水气(在罐内壁上挂满水珠,或起 罐后有水流出),中医认为其表示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有时拔罐 后其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多表示久病湿夹血痧的病理反应;如在拔罐后,皮肤表 面出现深红、紫黑的罐斑或丹疲,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示患有热毒证; 如在拔罐后只出现紫红或紫黑色罐斑,无丹痧和发热现象,多提示患有痧血证;如 在拔罐后,皮肤表面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示患有虚寒证;如拔罐后,皮肤表面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示患有 风证。拔罐后,皮肤会产生各种颜色与形态的变化,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
肩周炎放血会不会好点 放血疗法要领
1、穴位要找准(正常情况下穴位大约是指甲盖大小,也就是一平方厘米,定位不准的,请刺一平方寸大小。
2、刺血手法要快,要准(要快,我目前是一秒刺7针,快的手法可以降低疼痛感,要准,是针针见血,不要深浅不一,当然了这个是要临床练的 。
3、保证出血量每个穴位2-5毫升(我一般都是不足2毫升的,起下罐再刺,出血多少因个体差异和血液粘稠度有关,也与针刺手法有关,但最少保证2毫升以上,)
4、一罐一刺(传统方法是刺完所有穴位,再拔罐,我的方法是,刺一个穴位马上拔罐,再刺下一个穴位再拔罐,记住后拔肩前和肩后两个穴位,一起起罐时这两个穴位时间短不起泡。
5、每5天治疗一刺,双侧肩周炎患者不可双侧同时刺血(同时刺血效果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都是治好一侧再治另一侧),刺血后24小时刺血部位不要沾水。
什么情况下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疗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病人经过刺血拔罐后可直接疏通血脉,消除瘀滞,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营养代谢,缓解麻痛等症状,正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便是这个道理,而且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治疗范围颇广。
不过通常不对儿童采用刺血拔罐疗法,因为儿童通常不会有淤血或黏稠血。
刺血拔罐禁忌 刺血拔罐前
做刺血拔罐除了要给拔罐的罐具消毒以外,还要给放血针具、施罐者的双手等使用的东西都消毒,防止感染,消除被施罐者的不安全疑虑,其泻血笔、泻血针、拔罐器应专人专用,泻血针仅限使用一次。
在刺血拔罐前就要提前调整好室内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出汗多影响拔罐效果,温度过低受到寒凉,同时在夏季进行刺血拔罐前最好先洗个澡,把身体擦干,这样就不会有多余的汗液影响罐具的吸附。
(1)凡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刺血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2)有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刺血拔罐。
(3)妇女月经期 下腹部慎用,妊娠 期下腹部、腰低部乳房处禁用刺血拔罐。
(4)如心、肾、肝有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禁用刺血拔罐。
(5)有皮肤过敏、外伤、溃疡者禁用刺血拔罐。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刺血拔罐。
(7)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刺血拔罐。
什么情况下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中
无论是进行哪种拔罐都不宜时间太长,尽量控制在10—20分钟为宜,避免导致施罐者出现不良身体反应。
在《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而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再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最后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针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追止血。
环跳疼痛是怎么回事 环跳可以刺血拔罐吗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刺血拔罐是属于一种中医的养生治疗方法,一般是刺激相关穴位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多用于肌肉丰厚处的地方,且适合于阳经,所以对于环跳这个穴位来说是可以刺血拔罐的。
但是因为在刺血拔罐的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操作不当时容易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所以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
拔罐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拔罐的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选择清净卫生的环境,避风寒,保温暖,防止患者受凉。
施术前,患者要取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局部的体位,选择适合的罐具,一般应在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拔罐,以防吸拔时漏气和脱落。
火罐操作时,不能烫伤皮肤,棉球蘸酒精不可太多,过多容易滴落到皮肤上发生烫伤。
在拔罐过程中,动作要稳,快,轻,准,掌握好火候,罐具适中,使罐拔得紧而又不过,当罐数目较多,罐具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罐具互相挤压而脱落。
留罐期间,应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罐内的变化情况。若拔罐后病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肢凉,周身冷汗。
脉细弱无力,应立即取罐让病人平卧,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对年老体弱,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的病人,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
取罐时应一手握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食指按压罐口]边上.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体即可脱落,切忌生拉硬拽,以免损伤皮肤。
若出现烫伤,小水泡可自行吸收,不必处理;若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细针挑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上龙胆紫即可。
拔罐后,根据病人的病情,皮肤情况、结合季节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留罐时间,病情轻,皮肤较嫩,夏季炎热之时,留罐时间应稍短;若病情较重,皮肤粗糙,冬季寒冷之时,留罐时间相对应稍长。
如施针罐法时,拔罐可使皮肤突起,肌肉收缩,若针体较长,针柄易与罐底部撞压,使针体弯曲或进针的深度增加,故胸背部慎用针罐法,以防气胸。
刺络拔罐法,应根据不同情况而施术,急性病,青壮年,体质强壮者出血量宜多,而慢性病,老人,幼儿及体质虚弱者,出血宜少,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刺血后,应注意消毒。
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千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紫绀色(瘀血),为正常反应:阳证、热证多为鲜红色瘀斑反应,阴证、寒证、血瘀证呈紫绀色、暗红色瘀斑反应。若病情轻,拔罐后局部多呈轻度潮红反应,且在很短时间内即恢复皮肤的正常颜色。一般来说,局部皮肤颜色越深,恢复其正常颜色就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