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生理性黄疸怎么回事
小儿生理性黄疸怎么回事
1.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破坏多 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 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 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生理性黄疸的介绍了,在此我希望各位父母都能够用认认真真的态度去阅读完整篇的文章,这样才能更让你们了解病症的发病原因及注意事项,也更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新生儿黄疸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阻塞等等等。病理性黄疸可发生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症状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小儿生理性黄疸症状
1、生理性黄疸较轻的宝宝皮肤呈浅黄色,一般仅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胆红素后消退,至第5-6日皮肤颜色恢复正常;黄疸较重的宝宝皮肤同样先头后足变黄,然后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宝宝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如何判断小儿黄疸类型
1,小儿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小儿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四肢。
病理性黄疸: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新生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其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
有一个判断小儿黄疸的简单方法:
轻度:仅仅是面部黄染;
中度:躯干部皮肤黄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现黄染。
3,小儿黄疸消退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新生足月儿一般在生后7—10天黄疸消退,最迟不能超过生后2周,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3—4周退净。
病理性黄疸:常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如果新生儿生后2周仍有黄疸,无论血清胆红素是多少均提示是异常情况,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作必要的检查,以便找出引起黄疸的原因。
4,小儿黄疸其它细节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除黄疸外,其它各方面都表现正常,如吃奶、睡眠、哭声、大小便、体温等。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精神状态明显不是特别好,有时候还出现了双眼往一个方向凝视或者惊叫或者抽搐。
早产儿黄疸多久能退
其实这也是要看宝宝出现的是什么黄疸,黄疸分为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以及生理性黄疸,其中病理性黄疸发病快,在宝宝出生24小时就要注意观察好宝宝期间出现的情况,而生理性黄疸3周左右就消退了。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大多在出生后2~3日出现,第4~6日最明显,足月儿多在生后7~10日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除黄疸外,小儿全身健康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大小便颜色正常。
家长带宝宝做检查时,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此时可以服用退黄的药物,另外还要排除其他因素导致黄疸不退,如体质弱,抵抗力低合并感染、消化不良等,均可出现黄疸延迟消退。
小儿生理性黄疸怎么回事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70-90天),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多,因而红细胞破坏多,胆红素产生就多。
2、肝细胞受体蛋白缺乏肝细胞胞浆内Y、Z蛋白含量低,故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
3、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由于肝细胞内形成结合胆红素的酶系统不成熟,主要是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含量及活性均低,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的过程受限。
4、胆红素排泄障碍肝细胞对结合胆红素的排泄有暂时性缺陷,胆红素产生过多时可致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5、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无尿胆原形成,小肠腔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使结合胆红素脱去葡萄糖醛酸重新形成未结合胆红素,重新由肠道吸收。由于以上五个原因,致使新生儿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大大增加而出现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以至于皮肤粘膜出现肉眼所见的黄疸。事实上,大部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之所以叫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天,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
2.肝细胞转运胆红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后5-10天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出生后最初几天胆红素的转运功能还不足。
3.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胆红素就不能及时转化。此外,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也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增多而发生黄疸。由于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所以称为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点是,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4天消退,早产儿一般在3-4周消退。此外,黄疸一般都是轻度的,孩子也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所以家长不必担心。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及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迟延迟到3~4周)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小于85μmol/L(5mg/dl)。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正常值
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 和早产儿小于257μmol/L(15mg/dl)
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也有小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即可诱发胆红素脑病的报道。需注意,生理性黄疸始终是一个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各种原因后方可确定。
婴儿黄疸咋办才有效
小儿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小便色黄的一类疾病:新生儿黄疸则指小儿出生后周身皮肤、双眼、小便都发黄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胎黄。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黄疸真假注意区分开来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生理性黄疸
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出现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病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
婴幼儿黄疸区别:
生理性黄疸:是婴幼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
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小编温馨提示: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婴幼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