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咋办中医对症调经
月经不调咋办中医对症调经
1.血热型
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
2.肝郁化热型
经行不畅,经血色红或紫,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
3.气虚型
经行先期或延长,量多色淡质清稀,小腹空坠,神疲肢软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
4.血虚型
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
5.血寒型
经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薄白。
6.气滞型
月经延后,量少色暗有块,小腹胀甚而痛,乳房胀痛,舌质暗。
7.血瘀型
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或刺痛,血块排出後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调和气血、疏肝理气中医调经有一套
中医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通常会重于调和气血、疏肝理气,因为血液遇寒则会阻碍气血运行,如果血液得到温煦,就能顺畅自如。
乌鸡白凤丸什么时候吃
乌鸡白凤丸 月经前后都可以使用。
乌鸡白凤丸一般情况下服用: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服用20天。连续服用3个月。
经期最好不要服用“乌鸡白凤丸”。
乌鸡白凤丸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双补的成药,使用范围很广,而恰恰正因为此,乌鸡白凤丸在治疗疾病方面针对性又不强,也就是说,它并非妇科特效药。例如,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虽然多数人症状相似,但起因却不尽相同,可以由气虚、阴虚内热、肝热等因素导致。一般中医对于气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对于阴虚内热、即血热导致的月经不调,用两地汤治疗;对于肝热导致的月经不调,则用丹桅逍遥丸来治疗。三者均不用乌鸡白凤丸。
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
中药对调整内分泌失调有独到疗效,从平衡内分泌入手,一般通过调理气血,化瘀散结,补益冲任来调理女性各脏器功能,从而调节内分泌,消除体内瘀积,使雌,孕激素的分泌水平趋于均衡状态。那么中药类别,内分泌失调吃什么药好呢?北京同仁堂的复方益母草膏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很有效,它具有调经养血,化瘀生新之效.当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对症下药,看其属于寒,风,暑,湿等外邪中的哪一类,根据实,虚,阴,阳,气,血等进行不同调理.经过长期的中药调理,可清除体内代谢淤积,平衡气血,使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月经不调被西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中医辨证可分为虚证和实证。绝大多数的月经不调是由虚证导致的,其表现为经期不规律、有血块、量少、手脚凉,色淡量多、潮热汗出等。这都是典型的气血两虚、寒凝气滞。平时多表现为面色萎黄或白,经期畏寒肢冷、喜温喜按,消化不良等。鹿胎是名贵动物药,是鹿的胎盘,补气养血温经散寒通络。保养子宫、恢复卵巢功能,避免了西药人工周期带来的副作用和雌激素产生的依赖性。对气血瘀滞及虚寒证引起的月经不调有非常好的对症调经效果。
内分泌失调主要易出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或更年期的女性,内分泌失调会直接造成初经或快停经时,月经呈现混乱的情形。所以往往经血量在初期是少量、深褐色的,会随时间的增加而演变成大量出血。 除了内分泌紊乱会引起月经不调外,
还有其他原因会引起月经不调,其发病原因如下: 怀孕:怀孕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床时或子宫内膜的支撑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在怀孕早期会有不正常出血的现象,此时需提防是否有早产或流产的现象。 恶性肿瘤:患有类似于宫颈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一些会分泌女性荷尔蒙的肿瘤,造成子宫内膜的增生而形成乱经,或是宫颈的地方直接因为肿瘤的侵袭,造成出血。
女性朋友在平时有去注意自己的内分泌调节,一般是不会出现月经不调这种情况的,所以想要远离月经不调,关键还是要我们的女性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跟饮食习惯。月经不调的发生对于女性朋友是有一定影响的,希望你们可以明白。
白芍可以泡水喝吗
可以。
白芍是常见中药材,一般来说,白芍是做药用,用于煎服的,但若没有条件煎服的话,也可以将白芍泡水来喝,白芍药性强,中医中,白芍常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若有需要的话,可以对症调理,不过,白芍是一种中药材,如需要饮服的话,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饮服。
月经不调吃中药还是西药好呢
中医调理治疗月经不调在临床上有很广泛的使用,调理治疗效果都非常的不错,值得推荐。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司生殖,肝主藏血,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中气而统血。七情、六淫、劳倦、饮食、房劳、素体等诸种因素,均可引起以上脏腑功能失常,或肾气不足,或肾精亏损,或脾虚失于健运统摄,或肝郁失于条达,而导致月经不调。此外,妇女以血为主,为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气失调亦可导致月经不调。
至于中药还是西药好,建议服用中药调理,西药主要对症状治疗效果明显,治标不治本,月经不调应长期调理才能有好的效果。
笔者推荐几个对月经不调服用效果比较好的药物,如:
妇科十味片:养血舒肝,调经止痛。用于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躁,食欲不振。
逍遥颗粒: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坤灵丸:主要用于月经不调,或多或少,行经腹痛,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崩漏不止,病久气虚,肾亏腰痛。
月经推迟几天正常吗
7天内算正常的。
月经周期不准,提前,推迟,无定期,经量过多、过少,色泽紫黑或淡红,经血浓稠或稀薄等,月经在女性生育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应是规律的。但是随着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环境改变以及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减肥等等因素,使得很多的女性出现月经失调,女性发生月经是由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相互作用的结果,受神经内分泌调节。
当人处于过分紧张、恐惧、忧伤、过度劳累和手术等情况时,都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来抑制下丘脑、脑垂体、卵巢、子宫的功能,从而导致月经异常。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欲称“经血回头”,这也不算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主要是七情所伤或外感六淫,或先天肾气不足,多产房劳,劳倦过度,使脏气受损,肾肝脾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发为月经不调。鹿胎是名贵动物药,是鹿的胎盘,补气养血温经散寒通络。保养子宫、恢复卵巢功能,避免了西药人工周期带来的副作用和雌激素产生的依赖性。对气血瘀滞及虚寒证引起的月经不调有非常好的对症调经效果。
中医调理月经不调
益肾通经汤
处方:柏子仁10克,丹参、熟地各12克,川续断15克,泽芝叶、川牛膝、炒当归、赤白芍各10克,茺蔚子、生茜草各15克,炙鳖甲9克,红花6克。
本方有补肾宁心、活血通经的作用。主要治疗闭经、月经延迟、月经量少等病证。
本方是由柏子仁丸合泽芝叶汤所组成。全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宁心安神,即安定心神,方中所用柏子仁、丹参或可加入合欢皮,安定心神, 使心气下降,子宫开放,排出月经。第二,补肾养血,提高肾阴阳,以使血海盈满,从而奠定月经来潮的物质水平。第三,通畅子宫气血,引经血以下行,促月经来 潮。本方不仅有调经的作用,而且通过补肾宁心,提高阴精的水平,有助于卵子的发育。由于辅以活血调经,促动阴阳的转化,排出卵子,所以还有促排卵的作用。
清肝调经汤
处方:勾藤12克,炒山栀9克,炒丹皮10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功效:本方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须在行经期服用。
本方是由丹栀逍遥散合加味失笑散组成。丹栀逍遥散是滑肝解郁的名方,为治疗月经提前的主方。加味失笑散是化淤止血名方,为治疗月经过多的主方。 两方合用,稍作加减,故能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等病证。其中加入川续断,有一定深意,川续断有补肾助阳、活血调经的作用;月经提前,经量过多者,多与肾 虚有关,故加入川续断补肾调经。
生化蜜膏
组成:当归、益母草各30克,川芎、桃仁、甘草丹皮各10克,炮姜5克,白蜜50毫升。
制法:前七味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加白蜜收膏。
用法:每服30毫升,日服3次。
作用:活血化瘀,温经调经。适用于瘀血停滞所致月经过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舌正常或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月经过多气虚者司
中医辨证月经过多有虚实之分。虚考多为气虚不足,气不摄血;实者或因血热,迫血妄行,或因血瘀,血不归经。气虚者司用黄芪15克、党参15克、 白术15克、升麻6克、白芍12克、黄精12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续断12克、茜草根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血热者可用黄芩9克、黄柏 9克、山桅9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乌贼骨12克、茜草根12克、续断12克、炒地榆9克、槐花9克,水煎服。血瘀者可用当归12克、熟地15克、 白芍12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红花6克、三七9克、茜草根12克,水煎服。
气滞血燎经期延长者司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两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症等疾病可引起经期延长。
中医认为,经期延长可因气滞血燎、血不归经而引起,亦可因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导致。气滞血瘀者,可用 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蒲黄9克、益母草15克、香附12克、炒白芍9克,水煎服。服虚内热者,可用生地12克、白芍12克、女贞子 12克、旱莲草15克、玄参9克、黄柏9克、山萸肉12克、青蒿9克,水煎服。气虚者,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 艾叶6克、乌贼骨9克、阿胶15克(烊冲),水煎服。
月经提前的中医对症调理
月经提前是女性月经不调中最常见的一个症状,西医认为月经提前是内分泌失调造成的,中医认为月经提前与血热、气虚等密切相关。那么女性月经提前中医什么对症调理的好方法吗?
调理
1、气血虚弱型提前:宜在冬令双补气血,可于立冬后用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g,将鸡洗净,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天1剂,每个月经周期服3~5剂。
2、血热型月经提前:芹菜一斤,加水1000CC,煎成500CC,可常服。气虚型月经提前:黑豆一两,党参三钱,红塘一两,将三味一起煎汤饮服。
3、肝郁化热型月经提前:可用益母草二两,鸡蛋2个,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后剥壳取蛋,再煮片刻即可,除去药渣后,吃蛋喝汤。月经前服用。
按摩
先取仰卧位,以右手鱼际先揉按腹部的气海穴约1分钟,再以右手拇指指腹罗纹面依次点按双侧下肢的三阴交穴,每穴点按一分钟,最后以一手手掌按摩小腹部约1分钟。
再改取俯卧位,先以两手手掌在腰骶部上下往返反复按摩2分钟,再以双手拇指指端依次点按肾俞、命门、八髎等穴各30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最后再以双手五指同时提拿双侧肾俞穴各3次。术毕。
中医对症调理月经过多
气虚型经血色淡清稀如洗肉水;血热型经血色鲜红或深红,黏稠或有血块;瘀血型则经血色紫暗有块,或伴痛经,瘀血排出后则经量会减少。气虚宜益气摄血,血热当清热凉血,血瘀应活血化瘀。 气虚型月经量多,经色淡红,质地清稀,经期延长,兼见面色无华,或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脉象细弱。治以补气摄血。
莲子花茶:花茶3g,莲子30g,冰糖20g。将莲子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后,加冰糖炖烂备用;将花茶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后取汁,与莲子汁冲匀,即可饮用。《玉楸药解》说:“莲子甘涩,甚益脾胃,而固涩之性,最宜滑泄之象。”莲子甘可补脾,养心益肾,涩可固脱;辅以冰糖补中益气;花茶为佐使,理气解郁。三药合用,补而不滞,而达气行则血行,补气以摄血之目的。
黑木耳红枣茶:黑木耳30g,红枣20枚,茶叶10g。煎汤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服7日。功能补中益气、养血调经,适用于气不摄血之月经过多。 血热型经来甚多,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黏有光泽,小腹作胀,血流出自觉有热感,可见唇干红,口渴,心烦,小溲短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固冲。
当归益母草煮鸡蛋功效
1.益母草和当归都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月经期间月经不调、闭经、痛经、月经期间有血块等情况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能够补血、养血、活血调经,并且对于有些女性月经量少、色黑、周身无力、面色黄白等情况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食用当归益母草煮鸡蛋对症调理。
2.当归益母草煮鸡蛋同时也是性温的食物,可以补血,提供能量,如果是有月经期间虚弱无力的人可以适当的食用来补充能量,另外还适用于宫寒的人,对宫寒痛经有缓解作用,减少经期血块,缓解因宫寒引起的腹痛。
中医调理妇科的方法有哪些呢
1、月经不调。调经以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之异、调理气血为原则。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佐以养血活血;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所阡气。“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此外,调经又当分清先病后病。因为月经不调而生病的,先调经;因其他疾病而引起月经不调的,则应当先治病。并且适当照顾平时与经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等。
2、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此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淤等原因造成的。中医治疗此病采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为治疗原则。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3、子宫脱垂:重体力劳动者和多产中、老年妇女多见,本病采用中医并配合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4、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称此为“崩漏”,认为是由于肾气不足、血热妄行、气滞血淤等原因造成的。中医治疗此病采用清热凉血、止血补血为治疗原则。
5、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医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症下药,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月经不调: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和出血的改变为主,结合月经的颜色、质地及全身症状,从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辨证治疗。
阿胶可以调理月经不调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
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内分泌失调、排卵异常或者是一些妇科病症都有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阿胶是一种补血药,如果是因为血虚导致的月经不调的话,服用阿胶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若是疾病导致的月经不调的话,最好前往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诊断,对症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