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脱位怎样治疗
膝关节脱位怎样治疗
(一)单纯脱位很易复位,牵引即可,复位后膝在屈曲10~15°功能位固定4~6周,去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有时在复位后3~5天行关节腔积血抽吸,在固定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以防止肌萎缩,1月后带石膏行走加强功能锻炼。若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应在关节复位行血管探查,若有栓塞去除,血管撕脱进行吻合,若不能对接,可取大隐静脉移植。
(二)韧带断裂、关节不稳者可在伤后3月进行修补,取半腱肌肌腱,阔筋膜等自体材料。
(三)伤后关节酸痛活动受限,年青人、体力劳动者可采用膝关节固定术。
(四)对年老者可作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肩关节脱位治疗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这样的方法会比较容易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成功,不要用力过多,以防止肱骨的颈部过大,对逆力和骨折。
手法步骤
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肩关节脱位为何会成习惯
能彻底摆脱“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吗?
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病人是否只能接受这种“坏习惯”呢?医生除了在关节脱位时帮助复位,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患者摆脱这种“坏习惯”的困扰,从而使“肩关节脱位”得到根本治疗呢?骨科王卫明教授介绍,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创伤引起的“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是脱位时肩关节囊韧带和关节盂唇撕裂造成的,由于这种撕裂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愈合,因而脱位反复发生,最终成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脱位反复发生,除了上述撕脱伤外,还会造成相关软骨和骨性结构的破坏,使治疗更加困难。而反复脱位又会明显加剧患肩的退行性变,使肩关节骨关节炎提前出现。因而,国际运动医学界和肩关节专科学会大声呼吁,对于在25岁以前因创伤发生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建议尽早手术修复撕裂的肩关节囊韧带和盂唇,从而有效预防“习惯性脱位”的发生。
关节镜手术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记者了解到,肩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有“传统开放手术”和“关节镜微创手术”。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飞速发展,关节镜下应用缝线锚钉技术缝合撕脱的肩关节囊韧带和盂唇组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王卫明教授带领的治疗组,已经对十余例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了成功的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肩关节镜下手术修复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显著优势。传统手术10厘米左右的伤口被三个0.5厘米的小切口代替,外表美观,创伤小。当然不是所有的“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都可以通过关节镜手术来治疗,对于有骨性盂唇损伤的患者,开放手术可能更合适。所以,对于因运动损伤、车祸等各种创伤导致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应该及早到专业的运动医学医生处接受诊治,尽快得到专业的治疗,防止出现“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尽早摆脱这种“坏习惯”。
中医怎么推拿治疗肩关节脱位方法
肩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病,除了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外,也可采用中医推拿治疗。中医推拿治疗肩关节脱位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摇法等。
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等。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较多。肩关节是全身大关节中运动范围最广而结构又最不稳定的一个关节,外伤时很容易引起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中,肩关节居第二位,它可分为前脱位与后脱位两种,常见的是前脱位。
中医推拿治疗肩关节脱位
治则治法:活血祛瘀,理筋整复。
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摇法等。
推拿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侧床边,按揉肩髃、臂脯、手三里、曲池等穴,再拿肩井及肩部诸软组织,使痉挛缓解。
(2)用手牵足蹬复位法: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腕上,用一脚伸入患肩腋下(膝关节伸直),两手用力,沿患肢的纵轴方向,使患肢在外展,稍外旋位拔伸,继而徐徐内旋、内收,同时足蹬,利用足跟为支点,将肱骨头挤放关节盂内,当听到“咯噔”一声时,即表示复位已经成功。
(3)再按揉肩关节周围及曲池、手三里等处。
(4)固定:上臂贴于胸壁,腋下垫一棉垫,将上臂用绷带固定于胸壁,前臂屈肘90°,使上臂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固定时间1~2周。
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几种手法
1.仰卧位拔伸足蹬整复肩关节脱位:(1)患者仰卧位,以右肩为例,术者立于病者患肢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蹬于患者腋下,顺势用力牵引患肢,持续1~3分钟,先外展、外旋,后内收、内旋,伤处有滑动感,即表明复位成功。(2)患者仰卧,以左肩脱位为例,助手位于患者左膝侧,用左足后跟蹬着患者的左腋下,用绷带一端缚患者左手腕上,另一端系于助手的腰部,助手扶平病人肘,身体向前倾,然后徐徐拔伸患上肢,术者用拇指按肩,以四指端托肱骨头使之入臼。
2.侧卧位拔伸足蹬整复肩关节脱位:患者侧卧,用凳子一条靠紧患者背固定,助手弯腰坐于椅子上,用绷带缚住病者的前臂,而另一端系于助手的肩上,用足蹬患者腋下,同时挺腰带动病者前臂,徐徐用力牵引患肢,术者用手按捺脱出的肱骨头使之归臼。
3.仰卧位牵引过顶足踏整复肩关节前脱位:在复位前肌注地西泮或哌替啶。患者平卧位,在适度牵引下将患肢由胸前牵引到外展位,再至过顶位,牵引过程中尽量使患肢外旋位。然后,术者用另一侧足弓抵住患者脱位的肩峰处,患肢外旋位拔伸,可以感觉到肱骨头入臼的滑动感,在适度牵引下将患肢再由过顶位牵引到胸前。撕脱性骨折大多也能同样复位。
4.拔伸足蹬法结合牵抖手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一侧,患侧腋窝垫毛巾保护,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手腕,术者同侧足抵于患者腋窝,先在外展外旋位持续缓缓用力牵引,视患者粗壮程度持续约3~10分钟,维持牵引下再缓缓内收内旋,以术者足跟为支点,把肱骨头顶入肩关节。对整复未成功者,结合牵抖手法,维持牵引下牵抖患肢数次,使其复位。
5.足蹬皮带牵引整复肩关节脱位:以右肩关节脱位为例,患者端坐凳上,身后有人扶持,以保持稳定。术者面对患者,将准备好约2米长的皮带对叠、打结。将打好结的皮带一头牵扎于患肢腕部,使患臂处旋位,另一端套术者的右足上,术者双手拇指置于患肩峰处,两手余4指扣在脱位的肱骨头上,右足缓缓向身后伸开牵引患肢,力量逐渐加大;同时两手拇指向下按压肩峰,余4指向上外提托肱骨头,即可听到肱骨头入臼的声音。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怎么办?
肩关节脱位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50%,这与肩关节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如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关节囊松弛,其前下方组织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遭受外力的机会多。
肩关节脱位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后脱位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一般是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包住关节的关节囊损伤,虽经复位,但如果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破损处就很难愈合,并很可能使原来破损处越来越大,最后伤及肱骨头关节面,肩关节脱位就越来越容易复发,成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还会造成相关软骨和骨性结构的破坏,使肩关节骨关节炎提前出现,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治疗更加困难。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宜尽早用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飞速发展,绝大多数肩关节脱位的患者都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得到满意的恢复。因运动损伤、车祸伤等各种创伤导致的肩关节脱位的患者,应及早到专业的骨科关节镜医生处接受诊治。
通过以上介绍后,大家对这个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想要彻底的改善自己这种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症状话,那么及时手术治疗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而在生活中还要避免有人来拉扯自己的胳膊,如果是小孩子的话,那么最好是用抱的形式来带孩子,而不要拉扯。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介绍
肩关节脱位占全身关节脱位的40%以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肩关节脱位可分前脱位和后脱位,前者多见。其关节由肩盂和肱骨头构成,肩盂小而浅,肱骨头呈半球形,其面积为盂的4倍。肩关节囊薄弱松弛,活动范围大,易发生脱位。当跌倒时,掌或肘着地,上肢内旋后伸,由于传导暴力或杠杆外力的作用,随暴力大小可分别造成盂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前脱位。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肱骨头大并且其活动范围大,故稳定性差,易发生脱位。脱位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根据受伤的时间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根据肱骨头脱出的位置又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而前脱位最多见,并可分为盂下、喙突下、锁骨下和胸腔内脱位。
临床表现,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呈“方肩”畸形,搭肩试验阳性。X线片可确诊并可除外有无合并骨折。治疗,急取尽早复位。复位手法有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复法、拔伸托入法、牵引回旋法等。复位后用绷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壁,前臂悬吊于胸前2-3周。固定期间做肘、腕、手指关节的屈伸锻炼
肩关节脱位的病因
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前脱位者很多见,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园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
肩关节脱位分前脱位和后脱位两种。以前者多见,多因间接暴力所引起。如当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即沿肱骨纵轴向近侧端冲击,肱骨头突破关节囊前壁或自下方脱出,移位至喙突下或锁骨下方。肩关节脱位多见于青壮年及男性中学生,有的病人还伴有肩部骨折。
肩关节脱位多由传达暴力或杠杆作用所致,一般来说,侧方跌倒,手掌着地,躯干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传达到肱骨间的外力可冲破关节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关节前脱位;当肩关节前方受到冲击时,可使肱骨头向后冲破关节囊造成肩关节后脱位,此时,肱骨头强力过度内旋亦可造成肩关节后脱位。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较为少见。
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措施
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1)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 ,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肩关节脱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肩关节脱位护理保健方法
在骨科急诊病人中,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关节脱位除有明显的外伤史和患部疼痛、肿胀外,最主要的特征是肩关节功能的丧失。有时亦可合并血管、神经的损伤,以及受伤关节所具有的特有体征,如方肩畸形等。据我科接诊关节脱位病例统计,肩关节脱位是临床最常见的脱位,可出现外伤性肩周炎或复发等并发症。手法复位后采用我院特有的黄水外敷, “8”字包扎固定。常规门诊处理复位后可不必住院,定期门诊复诊、换药。在康复期间,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妥善固定、为使受损的组织有充足的时间修复,肩关节应保持内收位,时间2~3周。固定期间要克服一切不利于关节稳定的因素;经常检查绷带的松紧程度,应注意末梢循环,如出现患肢青紫,高度肿胀应及时到医院处理。固定期间鼓励病人积极进行功能锻炼,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舒缩练习,活动肘、腕、手指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为宜。禁忌外展外旋活动。每天或隔日淋适量黄水于关节处。
2、解除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时,也应适当限制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如泼洗脸水、伸手高处取物、以毛巾展臂擦背等动作。习惯性脱位者,固定时间不少于3周。
3、药物治疗,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如内服田七口服液、去伤片、消脱止等。
4、饮食调护,宜食易消化、清淡且富有营养之品,忌食辛辣之物。
发育不良怎么检查呢
一、根据症状来确诊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
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下肢活动受限,远端麻木。中心脱位严重者可合并骨盆骨折,伴有盆腔内脏器损伤及休克。
1、前脱位:伤肢较后脱位长,呈外展、外旋、屈曲畸形,膝部内翻、足外侧可接触床面,功能丧失,髋部肿痛;髋部外侧平坦,臀部凹陷,在腹股沟处可扪及股骨头。
2、后脱位:伤后即感髋部疼痛,下肢功能丧失,仰卧困难;伤肢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下肢缩短,膝落于健侧大腿上,足趾接触健足内侧缘,臀部明显隆起,可扪及脱位的股骨头。
3、中央型脱位:股骨头移位轻者,仅有局部疼痛、肿胀及轻度髋关节活动障碍,无特殊肢体畸形;股骨头移位严重者,除有疼痛、肿胀表现外,可见伤肢外旋、短缩、大转子内移,功能丧失;若骨盆骨折,有血肿形成,伤侧下腹部压痛;直肠指检时,常在伤侧触到包块(股骨头)及疼痛。
二、鉴别诊断:
1、病理性髋脱位:病理性髋脱位是指儿童髋关节发生化脓性关节炎,引起股骨头的缺血坏死,骺化中心消失,股骨头不发育,甚至导致股骨颈的吸引,发生的髋关节的病理性脱位。治疗上比较棘手,效果往往不理想。
2、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及中心性脱位:髋关节脱位均发生在较强的青年男子,占大关节脱位第三位,脱位形式在髂坐线上方为后脱位,在下方为前脱位,股骨头突破臼底,穿入骨盆者为中心性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多见。
本文是对如何诊断鉴别髋关节成人发育不良这个问题做详细的解答,根据疾病的诊断标准来看,诊断疾病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症状、病史及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检查后医生会按照相关的信息进行疾病鉴别,最后才能确诊出所患的疾病类型。当患者诊断是髋关节成人发育不良时,则要对症采取有效的医治。
脱臼是什么意思
脱臼是一种大众化的说法,临床上我们叫做脱位。
像是肩关节的脱位,膝关节的脱位,以及这个掌指关节脱位、指间关节的脱位都会出现。主要是关节的对合受到破坏,有些时候是由于暴力损伤,也有可能是习惯性的损伤。习惯性损伤常见于关节周围的这个软组织,有些与遗传或者是关节当中的松弛有关。
小儿髋关节脱位治疗
1.保守治疗
保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Harris定律,即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复位后髋关节的稳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选择一个维持髋关节稳定的姿势,传统的蛙式位是最理想的姿势,但不利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②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选择支具、夹板或石膏固定,要求稳定、舒适、方便、便于尿便管理,最好能使髋关节保持适当活动。
③选择髋关节发育的最适宜的年龄,年龄越小越好,一般以3岁以下为宜。
④头臼比例应相称,如比例失调,则不能维持髋关节的稳定,甚至治疗失败。
⑤复位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关节囊回缩至接近正常,去掉固定后可不再脱位。通常需3~6个月的时间,患者年龄越小,固定时间相应越短。
第2页 /(共2页)2.手术治疗
(1)Salter骨盆截骨术
Salter手术除了使股骨头复位之外,主要是使异常的髋臼方向变为正常的生理方向,相对增加了髋臼深度,使股骨头与髋臼达到同心。年龄在1~6岁的髋关节脱位者,包括手法复位失败者可采用此术。
(2)Pemberton髋臼成形术
是通过髋臼上缘上1~1.5cm平行髋臼顶斜坡进行截骨,将髋臼端撬起向下,改变髋臼顶的倾斜度,使髋臼充分包容股骨头,使髋臼达到正常形态。年龄超过7岁,或6岁以下髋臼指数超过46°者可选用本术式。
6岁以下髋臼指数超过46°者可选用本术式
(3)股骨旋转截骨术及股骨短缩截骨术
股骨旋转截骨术适用于前倾角在45°~60°以上者,应与上述手术同时进行。一般于小转子下截骨,通常用线锯,截骨后近截骨端内旋或远截骨端外旋,用4孔钢板固定,但要注意矫正不要过度。
股骨短缩截骨术适于年龄偏大,Ⅲ度脱位,特别是术前牵引未到位者,亦在小转子下截骨,短缩2厘米左右,也可同时矫正前倾过大,然后也用4孔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