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遗传性高吗
哮喘的遗传性高吗
医学资料表明,哮喘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有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家族过敏史的人群,其哮喘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并不是生下来就患哮喘,而是具有一种潜在地发展为哮喘的特异性过敏体质。
由于哮喘类型有很多种,每种疾病都是不同的,哮喘遗传的几率也是不同更多,过敏性体质具有显著遗传倾向。发生哮喘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哮喘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一组统计数字证明,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哮喘发病率可超过50%,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哮喘,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降至 20%,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患过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机会仅有6%左右。
由此可见,哮喘具有的遗传性,但遗传几率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提醒大家,不要太过于担心这个问题,患有哮喘的病人只要坚持治疗,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哮喘的反复发作,一般是不会遗传到孩子的。
哮喘的遗传几率大吗
由于哮喘类型有很多种,每种疾病都是不同的,哮喘遗传的几率也是不同,过敏性体质具有显着遗传倾向。发生哮喘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哮喘与遗传有一定关系。有一组统计数字证明,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哮喘发病率可超过50%;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哮喘,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降至20%;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患过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机会仅有6%左右。
哪些因素会诱发哮喘的出现呢
遗传因素,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根据家系资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哮喘是单基因遗传病,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则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区别,各自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弱,但有累加效应,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刚等调查哮喘患儿ⅰ及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ⅰ级亲属哮喘患病率为8.2%,ⅱ级亲属患病率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对照组的ⅰ、ⅱ级亲属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别低于哮喘组ⅰ、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人和动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因子控制着气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章晓冬等采用组织吸入法测定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4例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pc20平均为11.6mg/ml,而正常儿童双亲的pc20均大于32mg/ml,说明哮喘患者家属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故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在哮喘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支气管哮喘是否跟家族遗传有关
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一般来说,过敏性疾病具有某种遗传倾向。许多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哮喘具有遗传性,患儿家族及个人过敏史,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患病率较一般的群体为高。原因如下。
一、所谓家族过敏史就是指某哮喘病人的家庭成员及其亲代患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或食物、药物过敏等。这种哮喘家族过敏史明显者所生出的孩子多半有特应体质(也就是过敏体质),这种孩子对外界各种致敏物比较敏感,因此容易患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他们得的哮喘常是幼年发病,称为外源性过敏性哮喘。目前,大多数人的观点倾向于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因子遗传病,其遗传度在70%—80%。
二、国外对双生子的调查,发现双生子中哮喘发病的一致率很高,双生子的遗传基础基本相同,所以说本病有较高的遗传倾向。瑞士对7000多对双生儿进行了研究,发现双生儿两人都有哮喘的比率在单卵双生儿是19%,而双卵双生儿则仅有4.8%,说明单卵双生同时患哮喘的高于双卵双生儿。通过国内对哮喘家系的调查和分析,已肯定哮喘与遗传关系密切,这种免疫学发病机制又和人体内一种血清免疫抗体的质和量有关。这也充分说明了哮喘与遗传的关系。
支气管哮喘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很多门诊和病房的支气管哮喘病人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父母都没有支气管哮喘,我怎么就得了支气管哮喘呢?还有一个问题是我的支气管哮喘会遗传给我的孩子吗?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问题:支气管哮喘是否遗传。
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疾病的一种,一般来说,过敏性疾病具有某种遗传倾向。许多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哮喘具有遗传性,患儿家族及个人过敏史,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患病率较一般的群体为高。
近年来,有人认为过敏原的致敏能力是可以遗传的,外源性哮喘病的细胞染色体上存在遗传基因,即外源性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为56%~76%;内源性哮喘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说:哮喘的发病年龄越小,其特应性家族史越明显。据调查,双亲都有特应性体质者,其子女发病率较高,约75%可发生特应性体质;一方有病者,子女发病率约为50%。
支气管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它决不是许多人所认为的“先天性”的疾病,在哮喘病人致病因素中,后天的即非遗传的因素所占比例更大。因此,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要树立信心,在起病之初,不论病情轻重都要积极治疗,发病时及时适当地用药,缓解期积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并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80%的哮喘患儿的病情,是可以减轻、控制甚至痊愈的。
哮喘病因是什么
本病的病因较复杂,大多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一)遗传因素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根据家系资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哮喘是单基因遗传病,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则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区别,各自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弱,但有累加效应,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刚等调查哮喘患儿Ⅰ及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Ⅰ级亲属哮喘患病率为8.2%,Ⅱ级亲属患病率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对照组的Ⅰ、Ⅱ级亲属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别低于哮喘组Ⅰ、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人和动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因子控制着气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章晓冬等采用组织吸入法测定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4例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PC20平均为11.6mg/ml,而正常儿童双亲的PC20 均大于32mg/ml,说明哮喘患者家属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故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在哮喘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常染色体11q12q13含有哮喘基因,控制IgE的反应性;近几年国外对血清总IgE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认为,调节总IgE的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控制特异免疫反应的不是IgE调节基因,而受免疫反应基因所控制,免疫反应基因具有较高的抗原分子的识别力,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免疫反应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MHC区域中。有研究表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HLA区域的DR位点也存在免疫反应基因,控制了对某种特异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受IgE调节基因和免疫反应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细胞受体的不同敏感状态,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等可能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总之,哮喘与遗传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讨,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
(二)激发因素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3、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气候改变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病人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哮喘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哮喘会遗传吗
各种数据显示,哮喘和遗传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而过敏性疾病常常具有家族遗传性,哮喘患儿有家族性哮喘史是常见的。这一方面说明哮喘可能与遗传有关,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父母与子女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与没有哮喘的病人的家庭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据了解,如果父母都有哮喘,其子女患哮喘的机会可高达60%;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机会则降至20%;如果父母都没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机会只有6%左右。同时,在近亲中患哮喘的人越多,下一代也容易患有哮喘。
因此遗传与环境因素可能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是否会患哮喘,与过敏体质和环境中的变应原及诱发因素有关。特异体质的内因和刺激因子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过敏性哮喘遗传吗
这种既与遗传有关,但又并非绝对遗传的现象,医学上称为多基因遗传病(即这种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除哮喘外,还有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均属此类。
由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所以父母中如有患此症者,只要预防得当,其子女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性哮喘。预防的首要一条是注意优生,避免近亲婚配,因为表兄妹之间有1/8的致病基因相同。
其次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有花粉、霉菌、孢子、屋尘、螨、动物皮屑等;也可因食用鱼、虾、蟹等水产品所致;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抗生素等以及肠道寄生虫及化学物质也能引起哮喘。因此,要仔细寻找环境中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因素,并加以清除或避免接触。室内要保持清洁,被褥要常晒,防止因受潮冷而引起呼吸道感染。
对已患过敏性哮喘者,则应在防止致敏因素和及时治疗的同时,注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机会。
支气管哮喘哮喘遗传吗
变异性哮喘常常会反复发而且难以治疗,咳嗽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病变,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合并整个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出现黏稠痰液、鼻涕、哮喘、鼻炎等合并症。
变异性哮喘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主要表现为刺檄性干咳很多变异性哮喘患者都是由于咳嗽持续发生或者反复发作,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最终引发咳嗽变异性哮喘。嗽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病变,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合并整个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哮喘遗传吗
1哮喘这种疾病当然是有遗传性的,遗传因素是非常大的一个原因,而且现在遗传的话也常常会出现外显不全或者是遗传异质化或者是多基因遗传,下载的这中疾病除了遗传以外还有可能是由于接触到一些过敏原。
2为了防止出现哮喘这种疾病,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过敏因素的出现,平时一定要查出自己的过敏原,对家里的被子都应该进行晾晒,避免虫螨的滋生,而且一定要保持室内干净,避免太多的粉尘。
3为了预防哮喘的这种疾病的出现,我们在家里最好是不要经常地养小动物,猫狗的动物的皮毛上面经常的容易有太多的细菌滋生,如果接触到这些动物,也是非常的容易引发患者的哮喘病发作的。
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诱发哮喘病的发作在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够经常地做一些比较劳累的运动或者是体力活,而且平时一定要避免情绪过度的激动,过度的悲伤,都是容易引发哮喘的。
哪些致病因素会诱发哮喘
1、遗传因素: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
2、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3、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可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哮喘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哮喘,在农村仍可见到。
4、食物: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在哮喘病人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5、运动:约有70%~80%的哮喘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哮喘,称为运动诱发性哮喘,或称运动性哮喘。典型的病例是在运动6~10分钟,停止运动后1~10分钟内支气管痉挛最明显,许多患者在30~60分钟内自行恢复。运动后约有1小时的不应期,在此期间40%~50%的患者再进行运动则不发生支气管痉挛。
哪些因素会诱发哮喘的出现呢
遗传因素,哮喘与遗传的关系已日益引起重视。根据家系资料,早期的研究大多认为哮喘是单基因遗传病,有学者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的疾病,也有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的疾病。目前则认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多基因遗传病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多对致病基因共同作用所致,这些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区别,各自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弱,但有累加效应,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支气管哮喘是由若干作用微小但有累积效应的致病基因构成了其遗传因素,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而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哮喘的可能性则称为易患性。遗传度的大小可衡量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大小,遗传度越高则表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越大。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在一个家系中,患病人数越多,其亲属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汪敏刚等调查哮喘患儿ⅰ及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中ⅰ级亲属哮喘患病率为 8.2%,ⅱ级亲属患病率为2.9%,前者的哮喘患病率明显高于后者。对照组的ⅰ、ⅱ级亲属哮喘患病率分别为0.9%和0.4%,其患病率分别低于哮喘组 ⅰ、ⅱ级亲属的哮喘患病率。
哮喘的重要特征是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对人和动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因子控制着气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章晓冬等采用组织吸入法测定40例哮喘患儿双亲及34例正常儿童双亲的气道反应性,哮喘患儿双亲大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道反应性增高,pc20平均为 11.6mg/ml,而正常儿童双亲的pc20均大于32mg/ml,说明哮喘患者家属中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故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在哮喘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表明可能存在有哮喘特异基因、ige调节基因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基因。
常染色体11q12q13含有哮喘基因,控制ige的反应性;近几年国外对血清总ige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认为,调节总ige的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控制特异免疫反应的不是ige调节基因,而受免疫反应基因所控制,免疫反应基因具有较高的抗原分子的识别力,在小鼠实验中证实免疫反应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 mhc区域中。有研究表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hla区域的dr位点也存在免疫反应基因,控制了对某种特异性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以,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受ige调节基因和免疫反应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中的细胞受体的不同敏感状态,某些酶的先天性缺乏等可能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总之,哮喘与遗传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探讨,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
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病的病因才可以更好的预防它,以防这个病伤害到自己,通过认识这些内容之后,了解到了引起哮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了,这种疾病是较为复杂的,带来了较多的不便,也会让患者的呼吸方面困难,所以说大家应当多提防哮喘的出现,而且需要将此病的病因做好分析,展开哮喘的相关预防工作。
过敏性哮喘遗传吗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过敏性哮喘是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的疾病。有人曾调查1500名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现其家属中48.4%有过敏史;而在876名正常人中,仅14.5%的家属有过敏史。说明有过敏史者,其子女患过敏性哮喘的机会比一般人群高。这种既与遗传有关,但又并非绝对遗传的现象,医学上称为多基因遗传病(即这种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除哮喘外,还有高血压、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均属此类。
由于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因素中,环境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所以父母中如有患此症者,只要预防得当,其子女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性哮喘。预防的首要一条是注意优生,避免近亲婚配,因为表兄妹之间有1/8的致病基因相同。其次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有花粉、霉菌、孢子、屋尘、螨、动物皮屑等;也可因食用鱼、虾、蟹等水产品所致;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抗生素等以及肠道寄生虫及化学物质也能引起哮喘。
因此,要仔细寻找环境中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因素,并加以清除或避免接触。室内要保持清洁,被褥要常晒,防止因受潮冷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对已患过敏性哮喘者,则应在防止致敏因素和及时治疗的同时,注意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减少哮喘的发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