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的形态特征
朝天椒的形态特征
植物体多二歧分枝。叶长4-7厘米,卵形。花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花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圆锥状,长约1.5 (-3)厘米,成熟后红色或紫色,味极辣。
我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在众多辣椒之中,唯遵义朝天椒最为著名。[1]
朝天椒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与福建辣椒王等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
朝天椒和小米椒哪个辣 小米椒和朝天椒的区别是什么
1、朝天椒的种类比价多,而小米椒就是一个种类,有些人也喜欢把小米椒称之为朝天椒。
2、有些朝天椒的辣度要比小米椒的辣一些。
3、小米椒的个头相对于朝天椒有些品种来说要更小一些。
花椒的形态特征
高3-7米的落叶小乔木;茎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宽而扁且劲直的长三角形,当年生枝被短柔毛。
叶有小叶5-13片,叶轴常有甚狭窄的叶翼;小叶对生,无柄,卵形,椭圆形,稀披针形,位于叶轴顶部的较大,近基部的有时圆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叶缘有细裂齿,齿缝有油点。其余无或散生肉眼可见的油点,叶背基部中脉两侧有丛毛或小叶两面均被柔毛,中脉在叶面微凹陷,叶背干后常有红褐色斑纹。
花序顶生或生于侧枝之顶,花序轴及花梗密被短柔毛或无毛;花被片6-8片,黄绿色,形状及大小大致相同;雄花的雄蕊5枚或多至8枚;退化雌蕊顶端叉状浅裂;雌花很少有发育雄蕊,有心皮3或2个,间有4个,花柱斜向背弯。
果紫红色,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散生微凸起的油点,顶端有甚短的芒尖或无;种子长3.5-4.5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或10月。
朝天椒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一、朝天椒的营养价值
朝天椒是乔木植物,味道甘香,没有毒副作用,朝天椒对心肾都有好处,可以调理膀胱,肠胃。朝天椒温补助暖,寒气入体的人多吃朝天椒能够驱赶走寒气,缓解脏腑的疼痛感。调理口疮,解毒理气。
二、朝天椒的功效作用
朝天椒中有辣椒油调肠胃神经,促进自然消化能力,肠胃正常蠕动,和胃疏通肠道。朝天椒暖气暖经,疼痛的四肢百骸可以得到调理改善。朝天椒能够促进骨髓细胞新生,白细胞显著得到提升,服用后抵御住白细胞减少问题。
三、朝天椒的食用方法
朝天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的一种配料。其药用价值配合不同食材搭配,功效会更加突出。朝天椒是做菜的上佳配料,朝天椒最适合配合肉类做菜,朝天椒焖肉味道香浓,滋补身体。朝天椒芝麻鸡如果香醇,可以改善皮肤光泽。朝天椒核桃露美味解毒生津,适合女性朋友食用。
天麻的形态特征
天麻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30~150厘米,黄褐色,下部疏生数枚膜质鞘。无绿叶,叶鳞片状,膜质,互生,下部鞘状抱茎。地下块茎肥厚,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哑铃形,长约10(-20)厘米,粗3-5 (-7)厘米,肉质,常平卧;有均匀的环节,节上轮生多数三角状广卵形的膜质鳞片。
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长30-50厘米,具花 30-50(-100);苞片膜质,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1.5厘米,与子房(连花梗)近等长;花淡绿黄、蓝绿、橙红或黄白色,近直立,花梗长3一5毫米;萼片与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长约1厘米,口部偏斜,直径5-7毫米,顶端5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白色,先端3裂;唇瓣藏于筒内,无距,长圆状卵圆形,长约7毫米,上部边缘流苏状;合蕊柱长5~6毫米,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柱头3裂。
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1.8厘米,直径8 一9毫米。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属食菌性草本植物,全株不含叶绿素,无根,与菌共生。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朝天椒和指天椒的区别
朝天椒是对朝天椒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为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指天椒是朝天椒的一种,指天椒,又名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指天椒是在广西天等县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
朝天椒的形态特征
植物体多二歧分枝。叶长4-7厘米,卵形。花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花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圆锥状,长约1.5 (-3)厘米,成熟后红色或紫色,味极辣。
我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在众多辣椒之中,唯遵义朝天椒最为著名[1] 。
朝天椒是对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与福建辣椒王等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
天葵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小草本。[1] 块根长1-2厘米,粗3-6毫米,外皮棕黑色。茎1-5条,高10-32厘米,直径1-2毫米,被稀疏的
白色柔毛,分歧。基生叶多数,为掌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卵圆形至肾形,长1.2-3厘米;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长0.6-2.5厘米,宽1-2.8厘米,三深裂,深裂片又有2-3个小裂片,两面均无毛;叶柄长3-12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较小。
花小,直径4-6毫米;苞片小,倒披针形至倒卵圆形,不裂或三深裂;花梗纤细,长1-2.5厘米,被伸展的白色短柔毛;萼片白色,常带淡紫色,狭椭圆形,长4-6毫米,宽1.2-2.5毫米,顶端急尖;花瓣匙形,长2.5-3.5毫米,顶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状;雄蕊退化雄蕊约2枚,线状披针形,白膜质,与花丝近等长;心皮无毛。蓇葖卵状长椭圆形,长6-7毫米,宽约2毫米,表面具凸起的横向脉纹,种子卵状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长约1毫米,表面有许多小瘤状突起。3-4月开花,4-5月结果。
乌天麻形态特征
乌天麻植株高150~200厘米,根状茎肥厚,块茎状,椭圆形至近哑铃形,肉质,长8-12厘米,直径3-7厘米,有时更大,具较密的节,节上被许多三角状宽卵形的鞘。茎直立,秆灰褐色,有白色条斑,无绿叶,下部被数枚膜质鞘。
总状花序长5--50厘米,通常具30-50朵花;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 5厘米,膜质;花梗和子房长7-12毫米,略短于花苞片;花扭转,黄绿色,近直立;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长约1厘米,直径5-7毫米,近斜卵状圆筒形,顶端具5枚裂片,但前方亦即两枚侧萼片合生处的裂口深达5毫米,筒的基部向前方凸出;外轮裂片(萼片离生部分)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内轮裂片(花瓣离生部分)近长圆形,较小;唇瓣长圆状卵圆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3裂,基部贴生于蕊柱足末端与花被筒内壁上并有一对肉质胼胝体,上部离生,上面具乳突,边缘有不规则短流苏;蕊柱长5-7毫米,有短的蕊柱足。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 4-1. 8厘米,宽8-9毫米。花期6-7月。
根状茎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节较密,最长可达15厘米以上,单个最大重量达800克,含水量常在70%以内,有时仅为60%。[1]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毫米,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厘米,顶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厘米;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腺体长约2.5毫米。
果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
朝天椒和指天椒的区别
朝天椒是对朝天椒椒果朝天(朝上或斜朝上)生长这一类群辣椒的统称,是按果实着生状态分类的,包括植物分类学上辣椒栽培种5个变种中的4个变种:簇生椒、圆锥椒(小果型)、长辣椒(短指形)、樱桃椒.朝天椒椒果均较小,因而又称为小辣椒.朝天椒的特点是椒果小、辣度高、易干制,主要作为干椒品种利用,与羊角椒、线椒构成我国三大干椒品种系列.全国干椒栽培面积,朝天椒已跃居首位.
指天椒是朝天椒的一种,指天椒,又名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指天椒是在广西天等县特定的土质和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名优辣椒.
竹叶椒的形态特征
竹叶椒又名:土花椒。高3-5米的落叶小乔木;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而扁,红褐色,小枝上的刺劲直,水平抽出,小叶背面中脉上常有小刺,仅叶背基部中脉两侧有丛状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轴均被褐锈色短柔毛。叶有小叶3-9、稀11片,翼叶明显,稀仅有痕迹;小叶对生,通常披针形,长3-12厘米,宽1-3厘米,两端尖,有时基部宽楔形,干后叶缘略向背卷,叶面稍粗皱;或为椭圆形,长4-9厘米,宽2-4.5厘米,顶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对最小;有时为卵形,叶缘有甚小且疏离的裂齿,或近于全缘,仅在齿缝处或沿小叶边缘有油点;小叶柄甚短或无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2-5厘米,有花约30朵以内;花被片6-8片,形状与大小几相同,长约1.5毫米;雄花的雄蕊5-6枚,药隔顶端有1干后变褐黑色油点;不育雌蕊垫状凸起,顶端2-3浅裂;雌花有心皮3-2个,背部近顶侧各有1油点,花柱斜向背弯,不育雄蕊短线状。果紫红色,有微凸起少数油点,单个分果瓣径4-5毫米;种子径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