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治疗产后血晕的方法

艾灸治疗产后血晕的方法

悬灸保健技术只用于养生保健,而不是用于治疗疾病。因此,在调理项目中,悬灸组方分为二类,一为基本方,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本着既要简便易行,穴位少而精,便于掌握的原则,又要科学辨证,达到悬灸效果。二为调理方,是为针对不同症候而设,采用辨证取穴的方法。

艾灸治疗产后血晕的方法

产后血晕,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昏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病因】

产后血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或产时体虚受寒,寒凝血瘀,气逆于上等引起。

【症状】

常见证型有:①血虚气脱型产后血晕。证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渐至昏迷不省人事,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②血瘀气逆型产后血晕。证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神昏口噤,面、唇、舌色紫暗,脉涩。

【疗法】

取穴:水沟、神阙、血海、三阴交(穴位示意图如下)

灸法:1.用艾炷无瘢痕灸,取黄豆大小艾炷置于上述穴位上,点燃灸之,不计壮数,灸至苏醒为止;2.用艾条雀啄灸,取艾条点燃,在上述穴位上,行雀啄灸,各灸10~30分钟,直灸至苏醒为止。

产后血晕艾灸调理穴位示意图

【注意事项】

1. 注意做好孕期保健。对双胎、多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或有产后出血史、剖宫史者,应严格把好产前检查关,择期住院待产;对胎盘早剥者,应及早处理,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2. 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分娩三个产程。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如发现软产道损伤等体征,应及时处理。

3. 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

4.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量多,须迅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时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避免产妇情绪激动,并应注意产后饮食调摄,清除其他导致产后血晕的因素,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如何看待产后宜服生化汤

民间多有“不论寒热、产后必服生化汤”之说。之所以如此,盖妇女产后虚、寒、瘀者多,实、热证者少也。且本方服用,有加速子宫复元,减轻腹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如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至汗出气短神疲,辨证属热,则不宜原方照服,应辨证加减变通使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生化汤首见于《傅青主女科》一书,方由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五味组成。用童便、黄酒各半煎服。其功用是专治因产后血虚阴亏血瘀留滞等。瘀血除去,新血始生,若单用破瘀则血愈伤,单用补益则血反滞。故方中用芎、归及桃仁三味攻旧血、生新血,佐以黑姜入血分协助化瘀生新,配炙草调和诸药,使急中有缓,行中有补,补中有化,去旧生新,故名生化汤。

生化汤确系治疗产后各种疾病的良方妙药,如产后血晕、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发热、产后自汗等证。以往生化汤临床运用仅限于产后病,现在临床中抓住妇女“久病多瘀”的特点,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在治疗妇科方面疾病。如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安放节育环后阴道出血、痛经、宫外孕、葡萄胎、子宫肌瘤、不孕症、阴吹症、闭经、习惯性流产、中期妊娠引产等。临床根据不同疾病的病机和病状进行加减,灵活运用,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用生化汤加减如下:

产后恶露不绝加益母草、泽兰、地榆炭;产后血晕气血双亏加炙黄芪、党参;烦渴加麦冬、五味子;汗多加桑叶、麻黄根;恶露已停,瘀不重者,破血之桃仁可不用或少用。腹中有块而疼痛者,瘀血重者,或子宫缩痛加元胡、五灵脂、生蒲黄;产后血虚、宫寒腹冷加肉桂;产后血虚发热加丹参、赤芍,或加减小柴胡汤,热甚者可酌加黄芩、金银花;胞衣不下、胎盘残留,出血腹痛者,加益母草、牡丹皮、艾叶等,亦可与胶艾四物汤合方治疗;产后食积不化加山楂;产后便秘属血虚精亏者加枳壳、肉苡蓉。

“产后宜服生汤,芎归桃草与炮姜。”生化汤不失为一个妇科常用名方,临床辨证施治多取效。金元名家宋丹溪提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它证,以末治之,斯言尽治产之大肯。”张子和则认为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之。傅青主虽同意丹溪治虚补损为主的治疗原则,但亦感张氏之说未尽全面。这是因为产后气血暴虚者因多,但因气滞瘀停、恶露不停或瘀血未散等虚中挟实而导致其他病者亦不少,但最根本的病机是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而致病。傅青主合二氏之论,既不泥于丹溪之全补,亦不拘于子和之主攻,乃以治虚为主,兼去其实,治疗亦为全面有效。此论切合临床实际。

附 生化汤加减歌诀

产后宜服生化汤,芎归桃草与炮姜。

恶露已行去桃仁,腹块疼痛胡灵黄。

血寒腹冷加肉桂,血虚发热丹芍堂。

血块未消参芪莫,气虚血脱参无妨。

胞衣不下坤丹艾,或合艾胶四肠汤。

恶心呕吐山楂好,产后便秘枳苁镶。

血虚津枯便艰难,养正通幽亦良方。

生化原方为根本,临证知变才算良。

产后妈妈 宜服中药生化汤

服用产后生化汤,有加速子宫复元,减轻腹痛和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如恶露过多,出血不止,甚至汗出气短神疲,辨证属热,则不宜原方照服,应辨证加减变通使用,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生化汤首见于《傅青主女科》一书,方由当归、川芎、桃仁、黑姜、炙草五味组成。用童便、黄酒各半煎服。其功用是专治因产后血虚阴亏血瘀留滞等。瘀血除去,新血始生,若单用破瘀则血愈伤,单用补益则血反滞。故方中用芎、归及桃仁三味攻旧血、生新血,佐以黑姜入血分协助化瘀生新,配炙草调和诸药,使急中有缓,行中有补,补中有化,去旧生新,故名生化汤。

生化汤确系治疗产后各种疾病的良方妙药,如产后血晕、产后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发热、产后自汗等证。以往生化汤临床运用仅限于产后病,现在临床中抓住妇女“久病多瘀”的特点,广泛用于临床,尤其在治疗妇科方面疾病。如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安放节育环后阴道出血、痛经、宫外孕、葡萄胎、子宫肌瘤、不孕症、阴吹症、闭经、习惯性流产、中期妊娠引产等。临床根据不同疾病的病机和病状进行加减,灵活运用,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用生化汤加减如下:

产后恶露不绝加益母草、泽兰、地榆炭;产后血晕气血双亏加炙黄芪、党参;烦渴加麦冬、五味子;汗多加桑叶、麻黄根;恶露已停,瘀不重者,破血之桃仁可不用或少用。腹中有块而疼痛者,瘀血重者,或子宫缩痛加元胡、五灵脂、生蒲黄;产后血虚、宫寒腹冷加肉桂;产后血虚发热加丹参、赤芍,或加减小柴胡汤,热甚者可酌加黄芩、金银花;胞衣不下、胎盘残留,出血腹痛者,加益母草、牡丹皮、艾叶等,亦可与胶艾四物汤合方治疗;产后食积不化加山楂;产后便秘属血虚精亏者加枳壳、肉苡蓉。

“产后宜服生汤,芎归桃草与炮姜。”生化汤不失为一个妇科常用名方,临床辨证施治多取效。金元名家宋丹溪提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它证,以末治之,斯言尽治产之大肯。”张子和则认为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之。傅青主虽同意丹溪治虚补损为主的治疗原则,但亦感张氏之说未尽全面。这是因为产后气血暴虚者因多,但因气滞瘀停、恶露不停或瘀血未散等虚中挟实而导致其他病者亦不少,但最根本的病机是阴血骤虚阳易浮散而致病。傅青主合二氏之论,既不泥于丹溪之全补,亦不拘于子和之主攻,乃以治虚为主,兼去其实,治疗亦为全面有效。此论切合临床实际。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脚后跟疼艾灸取穴

1.大钟穴

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2.然谷穴

定位: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脚弓高点的赤白肉际取按压痛点就是然谷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是脚后跟疼艾灸治疗的适宜选穴。

3.仆参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脚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散热化气,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等,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4.昆仑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血,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6.太溪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络,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聋耳鸣,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7.三阴交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补肾通络,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适合用于艾灸治疗脚后跟疼。

8.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阿是穴既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选择阿是穴艾灸治疗脚后跟疼是很适合的穴位。

产后血晕的原因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

羊血有什么作用

羊血,是牛科动物的血液,成分除含有4/5的水分以外,则是多种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以及少量的纤维蛋白。另外尚含有少量磷脂、胆固醇等脂类及葡萄无机盐等成分。主治吐血、鼻血、肠风痔血,妇女崩露,产后血晕,毒草莓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意外出血。主治产后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羊血具有止血,祛瘀功效。治吐血,衄血,肠风痔血,妇女崩漏,产后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活血祛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产后血晕的药膳

血虚气脱型药膳方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 1次。

产后血晕八大药膳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 1次。

荆芥能泡茶喝吗 荆芥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热: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能祛风,解表,治疗感冒。

2.抗炎、镇痛:荆芥所含的苯丙呋喃类,呋喃类衍生物对3-α羟类固醇脱氢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促进皮质类固醇的生成,而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

3.抗过敏:荆芥中含有橙皮苷,对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脂氧酶有抑制作用。因此荆芥有抗过敏的效果。

4.减少氧自由基:橙皮苷成分,还可以抑制过氧化酶的作用,使生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

1.治疗普通感冒,鼻塞流涕,轻度发热、畏寒。

2.辅助治疗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

3.治疗产后血晕。

4.缓解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银屑病等皮肤过敏性免疫性疾病。

针灸治疗产后腰痛

处方

耳穴:神门皮质下(配:腰区髋区)体穴:大肠俞肾俞关元三阴交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血海

操作

首选耳穴探测出明显的痛点,用王不留行贴于痛点以缓解疼痛,然后取体穴。关元、肾俞、三阴交施以补法;血海以平补平泻;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施以泻法。

治验

女,32岁。产后腰腿部剧烈疼痛1周。检查:左腿不能伸屈,肢体不能转侧。舌质淡,舌尖微红,苔薄白,脉虚细而紧。诊断:产后剧痛。依上方上法治疗5次告愈。

按语

该患为多产妇,产后血虚,故补泻兼用,收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之效,而达治愈之目的。

产后腰痛的自我按摩治疗

产后腰痛

由于在产时、产后失血,导致气血亏虚;或产时及产后不慎受风;长时间站立抱婴儿而会产生腰痛。

自我按摩治疗:

1.用一手掌从上向下推搓腰部3-5遍,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

2.用双手拇指从上向下沿着两侧的腰肌进行按压3-5次。

3.双手握拳用拇、食指面沿着腰肌从上向下交替扣击,以皮肤有温热感为宜。

4.双手掌交替在腰骶部从上向下推摩,以皮肤有热感为宜。

同时应注意平时腰部保暖,坐姿时间不应过长,并注意腰部适当的活动锻炼。

相关推荐

饭后可以马上艾灸肚脐吗

刚吃完饭不要艾灸,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都在胃肠系统,这时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做其他的运动和治疗的,对于这个要做艾灸的话,应该在进食后1小时再进行比较好。因为食物在胃里,需要气血消化,艾灸会让气血跑到别的地方去,导致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当然,饥饿时也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出现晕灸现象。

呃逆艾灸哪里 脾胃虚弱型呃逆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温喜按,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 治则:温补脾胃,和中降逆。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胃俞,气海,中脘。脾俞配章门健脾益气,中脘配足三里使脾阳得运,运化有权。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3cm进行熏烤,使皮肤产生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至皮肤稍有红晕,每穴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次选穴3-5壮,每穴5-7壮,每日

适用于艾灸治疗的病证有哪些

1、艾灸可以治疗哪些内科病证 艾灸可以治疗的内科病症包括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性腹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肝硬化、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中风、遗传性共济失调、急性脊髓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雷诺病、红斑性肢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不宁腿综合征、精神分裂

产后血晕吃什么调理

熟地龙骨煲冬瓜汤 材料:熟地黄50克,龙骨300克,冬瓜100克,姜10克,盐3克,鸡精1克,胡椒粉2克。 做法:1、将所有材料洗净,龙骨斩件,冬瓜切片。 2、烧油锅,炒香姜片、葱段,放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放入龙骨焯烫,滤除血水。 3、砂锅上火,放入龙骨、姜片、熟地黄、冬瓜,文火炖约40分钟,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熟地黄甘温质润,具有补阴益精的功效,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搭配龙骨食用,可补肾养血,对肾虚、血虚引起的胎动不安均有疗效。 红枣枸杞鸡汤 材料:枸杞子30克,党参3根,鸡肉300克,红枣、生姜、葱、

一小时快速止泻的方法 艾灸疗法:1小时之内见效

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睥胃虚弱型拉肚子,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艾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

产后贫血吃什么好

产后贫血吃什么好?贫血属于常见疾病,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贫血多见于女性,导致贫血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月经失血过多,营养不良,生活无规律等等一些原因,下面看下产后贫血吃什么好? 1、芹菜煮鸡蛋:芹菜煮鸡蛋,对治产后出血过多有一定效果。 2、鸡蛋煮豆腐:鸡蛋煮豆腐,对产后血虚有一定治疗作用。 3、当归炖羊肉:羊肉400克,生姜50克,当归10克,炖熟食之,可辅助治疗产后血、腹中虚痛及产后贫血等。 4、木耳红枣汤:黑木耳30克,浸泡30分钟后,捞出,与大枣20枚共煮汤,调入红糖适量服

益母草小孩可以吃吗 益母草的主要功效

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治疗产后风艾灸

艾灸取穴】 一日:次髎(双穴) 中极(单穴) 疼痛点 二日:膈俞(双穴)、 血海(双穴)、三阴交(双穴) 三日:大椎(单穴), 命门(单穴), 神阙(单穴) 四日:肾俞(双穴)、关元(单穴),委中(双穴) 五日:肩髎(双穴), 曲池(双穴), 合谷(双穴), 六日:阳陵泉(双穴), 承山(双穴),悬钟(双穴), 每个穴位10-15分钟 【艾灸体会】 预防本病首先要做好产程监护,减少失血伤精;注意摄身,穿戴适宜,避免外邪侵袭;调情志,禁忌房事,加强营养,促进健康。

黄疸应该如何艾灸

黄疸分为阳黄褐阴黄两大类,由于人体质不同,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热毒夹湿则为急黄,本病初起,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乏力,小便深黄,黄疸先从目黄,渐而周身皮肤发黄,可兼有皮肤瘙痒等。 阳黄艾灸部位 阳黄为湿从热化,多属急性,其症状表现为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明,伴随口干口苦,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等症,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等症,若热毒化火内陷营血,心包,可出现高热神昏,发斑出血等急黄重症。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艾灸取穴:主穴取至阳,阴陵

坐月子贫血吃什么食物好

1、芹菜煮鸡蛋 芹菜煮鸡蛋,对治产后出血过多有一定效果。 2、鸡蛋煮豆腐 鸡蛋煮豆腐,对产后血虚有一定治疗作用。 3、当归炖羊肉 羊肉(去脂肪)400克,生姜50克,当归10克,炖熟食之,可辅助治疗产后血、腹中虚痛及产后贫血等。 4、木耳红枣汤 黑木耳30克,浸泡30分钟后,捞出,与大枣20枚共煮汤,调入红糖适量服食。对产后贫血有辅助治疗作用。 5、桂圆桑椹汤 桂圆肉15克,桑椹子30克,共入锅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调蜜饮,连用10-15日为一疗程,可辅助治疗产后贫血。 6、海参炖猪肝 海参60克,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