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晕吃什么调理
产后血晕吃什么调理
熟地龙骨煲冬瓜汤
材料:熟地黄50克,龙骨300克,冬瓜100克,姜10克,盐3克,鸡精1克,胡椒粉2克。
做法:1、将所有材料洗净,龙骨斩件,冬瓜切片。
2、烧油锅,炒香姜片、葱段,放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放入龙骨焯烫,滤除血水。
3、砂锅上火,放入龙骨、姜片、熟地黄、冬瓜,文火炖约40分钟,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熟地黄甘温质润,具有补阴益精的功效,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搭配龙骨食用,可补肾养血,对肾虚、血虚引起的胎动不安均有疗效。
红枣枸杞鸡汤
材料:枸杞子30克,党参3根,鸡肉300克,红枣、生姜、葱、香油、盐、生抽、胡椒粉、料酒、鸡精各适量。
做法:1、将鸡洗净后剁成块,红枣、枸杞子、党参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备用。
2、将剁好的鸡块及所有材料入锅炖煮,加入盐、生抽、胡椒粉、料酒煮约10分钟,转文火炖稍许,撒上调料,淋上香油即可。
药膳功效: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子可滋补肝肾,鸡肉可强身健体、补虚,三者合用,适宜产后血虚气脱型血晕症患者食用。
灵芝核桃枸杞汤
材料:灵芝30克,核桃仁50克,大枣2颗,冰糖2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1、灵芝切小块,核桃仁用水泡发,撕去外皮,枸杞子泡发。
2、煲中放水,下入灵芝、核桃、枸杞子、大枣,盖上盖,煲40分钟。
3、将火调小,下入冰糖调味,待冰糖溶化,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灵芝可宁心安神、补益五脏,核桃可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枸杞子可滋补肝肾,此品尤其适宜产后血晕恢复期患者食用。
安息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活血
安息香辛香气烈,入心、脾二经,有行气活血、祛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心腹恶气等症。
月子必须坐满30天吗 月子没有做好有哪些月子病
月子病主要是由于产后坐月子的时候没有注意身体而落下的疾病,且对于女性来说很难治愈,常见的就是产后头痛、产后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小腹冷痛、产后脱发、产后血晕等症状,导致新妈妈身体不适,所以在月子期间做好月子非常重要。
产后气血两虚症状
1、血晕症:因产时失血过多易造成血虚气脱之产后血晕。其症状为: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不适、渐至错不知人,眼闭口开,甚至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2、腹痛症:由于产后伤血,血少气虚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产生腹痛。其症状为:产后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
3、气虚产后自汗。因产后气血耗伤,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以致自汗不止。症见: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喝什么茶活血化瘀 三七茶
用5克三七煎煮出药液,和3克花茶泡茶饮用,可反复冲饮,直至茶味淡为止,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适宜于调理跌打损伤,淤血肿块,吐血咳血,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等症。
益母草小孩可以吃吗 益母草的主要功效
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羊血有什么作用
羊血,是牛科动物的血液,成分除含有4/5的水分以外,则是多种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以及少量的纤维蛋白。另外尚含有少量磷脂、胆固醇等脂类及葡萄无机盐等成分。主治吐血、鼻血、肠风痔血,妇女崩露,产后血晕,毒草莓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意外出血。主治产后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症。羊血具有止血,祛瘀功效。治吐血,衄血,肠风痔血,妇女崩漏,产后血晕,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补血益气: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止血凉血:含有大量胶质,生成血小板,有止血功效。活血祛瘀: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产后血晕的药膳
血虚气脱型药膳方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 1次。
新妈妈治疗产后血晕小绝招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等症。
医学认为,产后血晕多由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下夺,气随血脱所致;亦可由于产时感寒,血为寒凝,瘀滞不行,以致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而致血晕。对产后血晕的治疗,须先抗休克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症分型治疗。
血虚气脱而致血晕,其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神志昏迷,唇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虚汗等。治宜滋补气血,益气固脱,方药可选定坤丹或独参汤。若汗出肢冷,则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伴出血不止,则于参附汤中加姜炭,以止血。还可采用药膳调治,如黄芪粥,取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煮粥,熟时加药汁和适量红糖,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桂圆枣仁芡实汤,桂圆肉10克,芡实12克,炒枣仁10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饮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
瘀阻气闭型血晕,其主要症状为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等。治宜行血逐瘀,方药用夺命散加当归、川芎。若兼胸闷呕哕,则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下列药膳调理,如佛手山楂元胡汤,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桃仁和少许红糖,炖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冲红糖50克温服,每日一次。
什么是产后血崩
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两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为早期产后出血。24小时后至产褥期末所发生的阴道大出血,为晚期产后出血或产褥期出血。中医学统称之产后血崩。产后血崩易并发产后血晕或胞衣不下等有关病证。本病属于危急重证。必须及时予以处治。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据统计约为1.29%,全部足月产后为0.51%,自然产后为4.5%,剖宫产后为0.27%。
产后血晕的原因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
产后血晕八大药膳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 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