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白细胞
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 白细胞
消灭细菌、病毒入侵者的“卫兵”。我们生活的周围甚至身体内部每时每刻都生活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病毒,白细胞就是“吃掉”这些入侵者的“卫兵”。平时从伤口流出的脓液,就是死亡的病菌和“壮烈牺牲”的白细胞。
白细胞异常增高提示血液病
外企白领张先生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提示白细胞、血小板增高。当他向血液科医生出示体检结果时,医生立刻要求他接受骨髓检测。起初他还心存顾虑,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又畏惧骨髓检查,最后医生说服了他。没想到骨髓检查提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常规体检往往会检测血常规,血常规中最重要的内容分别是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众所周知,感冒咳嗽、发热腹泻就医时,医生往往会让患者去检测血常规,如果白细胞高提示有感染。不容忽视的是,白细胞增高,除了存在最常见的感染,另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也是以白细胞增高为首发表现,当然,这些疾病的白细胞增高的程度会更高,甚至达到100×109/L以上(正常范围4-10×109/L)。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表现为人体骨髓中的粒细胞不受管制地增长,并在血液中积累而形成。此时骨髓造血干细胞,即成熟的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进行恶性克隆增生。这种疾病的发病源于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往往会出现费城染色体的易位现象(9号染色体长臂移至22号染色体短臂上),并形成独特的BCR-ABL融合基因。
150多年前,当科学家首次描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其治疗状况在一个多世纪内几乎没有出现实质性进展。当出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后,由于其具有高效而且相对特异的生物化学活性,很快被用于临床实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由此开始了革命性的进步,靶向治疗模式的创立使得癌症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慢性期患者每天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400毫克初次治疗后,1年完全血液学反应率为95%,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76%。随访54个月,疾病无进展率为93%,总体存活率为90%,无加速期和(或)急变期进展以及无血液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存活率为84%。目前这个存活结果优于其他任何治疗报道的结果。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完全不必恐慌。靶向治疗模式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开拓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理念,使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更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王彦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白血病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
人体外周血中出现的白细胞都是分化完整的成熟白细胞;而白血病细胞是指未分化完整的不成熟的白细胞释放入血并出现异常。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正常人的骨髓造血应该是增生活跃,而白血病人的骨髓造血是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极度活跃,而且在骨髓中白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未成熟的白细胞提前释放入血,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到了白血病晚期,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抑制,故粒、红、巨三系血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
人体白细胞过高会怎样
白血球在人体中俱有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由骨髓制造而后巡回在血液及组织器官内执行巡逻捍卫任务。一般而言,人体血液内白血球数目的正常值为4,000-11,000/ mm3,因此高於10,000-11,000/ mm3以上时即称为白血球过高。
白血球可因感染症、发炎、过敏、肿瘤、自体免疫疾病、组织坏死、物理性刺激、情绪反应或药物之影响等原因升高。白血球可分很多种,包括: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碱性球、淋巴球、单核球等,不同病因造成不同种类的白血球增加。若有白血球增加,需进一步检查白血球分类并追究原因。
血液细胞分析仪怎么使用
首先是血液的采集。尽可能用静脉血,婴儿以及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等可采用末稍血,末稍血以指尖血为宜,尽量不用耳垂血。采集血液的过程压脉带做到不要太紧,束臂的时间不要超过二分钟,采血过程顺利,采血后先拔除针头,然后将血液徐徐注入试管中,轻轻颠倒混匀,避免产生泡沫。采血后放置15分钟测定。
血样采集好之后,检测工作就开始了。
血液细胞分析仪怎么使用
1、打开电源前的点检;
2、电源接通;
3、仪器自动检查;
4、仪器空白校正;
5、准备测量;
6、选择全血模式或选择稀释模式,制作稀释测量用试样1:26稀释;
7、标本号码的设定;
8、将吸液管插入混匀的待测试样中;
9、按下仪器开始键;
10、进行测量,显示结果并自动打印结果;
11、执行关机;
12、关闭电源。
血细胞分析仪器与此相似,只是在样品分流之后,在其中一个检测容器中添加溶血素,而全自动则由仪器自动完成。
白细胞低会有什么后果呢
白细胞就是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种免疫细胞,白细胞最直接的作用是吞噬异物治愈伤口,抵抗病原体入侵体内。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没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
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白细胞少简单来说就是容易得感染性疾病。
由于白细胞负责人体的免疫,那么白细胞的减少就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轻微的缺少被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缺乏(小于1点5)被成为粒细胞缺乏症,后者很危险,会引起严重感染导致死亡。
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门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
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泛起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峻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
细胞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如何
lak细胞是由白细胞介素-2激活的人体淋巴杀伤细胞群。它可以杀伤各种肿瘤,但并不杀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另外这种杀伤作用不受组织相容性的影响。1985年以来国内外就应用白细胞介素-2与自体lak细胞回输治疗各种恶性肿瘤和慢性感染性疾病,1986年国内用此法开始治疗肝炎。方法是从患者身上取出末梢血液中的白细胞,在体外与白细胞介素-2及表面抗原一起增殖培养,待产生淋巴因子激活lak细胞后再回输给患者,可以促进e抗原的转阴,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健康报》曾报道:该药对慢性乙肝的e抗原的阴转率可达57.3%,使e抗体的阳性率达22.4%,转氨酶的复常率55.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部分病例进行半年到1年的随访,单一lak细胞组半年e抗原的阴转率为60%,随访1年阴转率达83.3%;如将lak细胞回输法加上单磷酸阿糖腺苷的联合治疗组的阴转率可达100%。
白细胞的功能作用
白细胞能吞噬异物,浆细胞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