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惊泄推拿手法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惊泄推拿手法

主证:因腹痛而多啼,随即泄泻,粪稠若胶,色青如苔,夜卧不宁,睡中惊惕,面唇色青,舌边红,脉弦,指纹青滞。

治法:平肝健脾,镇惊止泻。

推拿手法:清肝木,清心火,掐手背五指节,揉小天心,分手阴阳,补脾土,揉板门,补胃经,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推上七节,揉龟尾,补大肠。

推拿功效:清肝木,以平肝,防克伐太过,清心火以清心养心,治心神不宁,夜卧不安,手背五指节有“乃祛风之苍术”之说,镇惊熄风较佳,脾土,板门及四横纹能健益脾胃,配以止泻的龟尾,七节,大肠等。

推拿按摩要摆脱4大常见误区

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关于推拿按摩,很多人存在着一些错误认知,进入误区,没有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推拿方法,结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保健效果。

第一个误区:把推拿看成是简单的推捏动作 中医专家指出,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功力,配合经络系统发挥的调整作用,来防治疾病、强体养生。按摩手法包括滚、揉、摩、刮、擦等多种,并不是简单的用手推或拿捏。

第二个误区:推拿不是只治落枕等病 推拿作为中医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其治疗范围很广,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并不只是单一地针对落枕、扭伤。

第三个误区:所有疾病及病情各程度都可以推拿 这种错误认知是不可取的。推拿应针对病情程度进行,不能盲目实施。比如肩周炎早期不宜做推拿,否则会加重病情。

第四个误区:大街小巷的诊所或街头摊点都能做推拿 推拿针对不同疾病,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按摩手法和技巧,并不是简单的拿捏,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宝宝腹泻推拿有用吗 火热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泻时急迫,泻下稀黄,势如倾注,日夜五度,烦躁不宁,口渴多饮,小便短赤,身热面赤,泻甚者眼眶凹陷,舌红,苔黄干,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热泻火,育阴止泻。

推拿方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内劳,水底捞明月,内推板门,补肾水,揉涌泉,打马过天河,清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运土入水,内推大肠,上推七节,揉龟尾。

推拿功效:清天河水可清一切热邪,配以退六腑,能迅速通腑泻热,有釜底抽薪之妙;内劳宫可清热除烦,水底捞明月对解除腑热有较好的疗效;揉涌泉具有引热下行之功,热去泻自止;清小肠,揉二人上马以利小便实大便,再配以止泻效穴,顺运内八卦,内推大肠,上推七节,揉龟尾等。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湿热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泻下黄糜垢腻,稠粘臭秽,或有黏涎,窘迫不爽,日泻数次,甚则十余次,午后发热,口干不饮,食少,倦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止泻。

推拿方法:清脾土,清胃经,横纹推向板门,清天河水,退六腑,清小肠,揉二人上马,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清大肠,下推七节,揉涌泉。

推拿功效:清天河水,推六腑,清小肠,清脾土以清利脾胃湿热,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能调气通滞;运土入水有以土制水之意,以利水湿,清大肠,下推七节,揉涌泉能引湿热下行,湿热既去则泻自止。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

1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大椎穴、阿是穴 功效: 一般常选用大椎穴、阿是穴等,对于宝宝的肺热有一定效果的,可以每天做一次,每次做10分钟,做个穴位的按摩,有利于身体健康。 位置: 大椎穴位于人体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2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迎香穴清肺热 功效: 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 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3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按摩合谷穴“降温” 功效: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位置: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4 小儿肺热推拿手法图解:劳宫穴 功效: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 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位置: 劳宫穴的位置在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在手掌有两条比较大的掌纹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线向手掌方向延伸,经过“人”字相交点的下方区域,这个重合的地方就是劳宫穴。

缓解婴儿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宝宝肠胃不好,经常性消化不良的话,家长可以学习几种推拿手法。

1、按摩掌心.爹地妈咪左手握住宝宝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宝宝掌心50-100次,顺、逆时针皆可。

2、腹部按摩。让宝宝躺卧,爹地妈咪以宝宝腹部肚脐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时针按摩一会后,逆时针也转一会。

3、足底按摩。涌泉穴在脚心,爹地妈咪可以用手指按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揉2-3分钟即可。

给宝宝做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每天推拿按摩约5-10分钟即可,不要过长,避免宝宝裸露着凉。推拿按摩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还要注意不要在宝宝饭前空腹时或饭后立即进行,避免按压到宝宝肠胃。

三伏天小儿推拿好处 改善消化

三伏天的时候温度高,宝宝的身体还比较的娇嫩,很容易出现一些消化系统问题,推拿具有理疗的作用,三伏天的时候在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推拿按库手法于小儿腹部,能直接调节内脏神经。

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降低时,在腹部用较重推拿按摩法治疗较为适宜,分泌功能升高时用中、轻度推拿按摩手法较为适宜。对于小儿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溶积等都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

宝宝腹泻推拿按摩手法图解 脾气虚腹泻推拿手法

主证:泄泻日久,食后即泻,大便稀薄,色白或淡黄,不臭,便中完谷不化,神萎消瘦,面色萎黄,食少不饥,唇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土,补胃经,板门推向横纹,揉足三里,推三关,平肝木,揉百会,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运土入水,补大肠,上推七节,揉龟尾。

推拿功效:足三里乃强壮要穴,善补益脾胃,三关善补气血,温补脾肾,此二穴用以治本;肝主疏泄,平肝木以助运化,百会能提升阳气以升阳举陷,再配以止泻常用手法达到标本兼治功效。

新婴儿消化不好怎么办呢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宝宝肠胃不好,经常性消化不良的话,家长可以学习几种推拿手法。

1、按摩掌心.爹地妈咪左手握住宝宝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宝宝掌心50-100次,顺、逆时针皆可。

2、腹部按摩。让宝宝躺卧,爹地妈咪以宝宝腹部肚脐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时针按摩一会后,逆时针也转一会。

小儿推拿的作用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推拿按库手法于小儿腹部,能直接调节内脏神经。一般推拿按摩可使内脏神经兴奋,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增加,消化腺的分泌活跃,胃肠煽动增强,消化功能显著改善。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降低时,在腹部用较重推拿按摩法治疗较为适宜,分泌功能升高时用中、轻度推拿按摩手法较为适宜。对于小儿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溶积等都可采用推拿按摩治疗。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推拿保健

日常生活中腰背酸痛,可以前往正规的医院进行推拿按摩保健,缓解腰背疼痛,但是急性腰损伤或急性腰背痛的患者应强调充分休息,同时应避免施行作用于腰椎骨关节的各种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具体请听从专业医生指导。

宝宝咳嗽推拿手法图解 肺气虚咳嗽推拿手法

主证:咳嗽日久,咳声低微,气短息弱,神倦好卧,面色㿠白,唇舌蛋白,苔白润,脉弱,指纹淡红。 治法:补气益肺,收敛止咳。 推拿手法:补肺金,脾土,胃经,肾水,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肾顶,二人上马,外劳,推三关,揉肺俞,乳根。 推拿功效:补肺金,推三关,揉外劳以补益肺气;补脾土,胃经以补土生金,化生气血;补肾水,揉肾顶,二人上马以补肾纳气,固本培元;揉肺俞,顺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乳根以敛肺止咳。

小儿推拿手法 风寒致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由于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泻,可选择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各1分钟,逆时针摩腹2分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各2分钟。 推拿好处:推三关,揉外劳宫能温散寒邪,补脾经,揉脐,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补大肠,揉脐,揉龟尾能促进止泻。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寒吐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寒邪或饮冷史,食后良久方吐,或朝食暮吐,遇寒加重,得热呕缓,吐物不臭,喜热饮食,神疲倦卧,面白唇淡,四肢欠温,或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推拿手法: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揉一窝风,推上三关,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凤凰展翅,下推七节,揉涌泉,摩腹。 推拿功效:横纹推向板门,长于止呕降逆;外劳,一窝风,三关均是温法的代表穴位,具有温热之性,能温里散寒;脾土能补益脾气,健脾和胃;逆运八卦能降能平,主降;凤凰展翅能温里散寒,降逆止呕;下推七节,摩

宝宝呕吐推拿手法图 热吐推拿手法

主证:常有伤暑史或感寒邪郁而化热病史,食入即吐,吐势较剧烈,口渴饮冷,身热烦躁,面赤唇红,小便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推拿方法:清板门,清胃经,清脾土,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逆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下推七节,清大肠,清小肠,揉涌泉。 推拿功效:板门,胃经,脾土均是治脾胃病之要穴,运用清法可清泻胃腑热邪,促进脾胃功能;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能大清脾胃热邪,达到清热泻火之功,下推七节能泻实火,降胃气,与其他手法操作仪器共凑清热泻火,降逆止呕

推拿的功效

推拿的基本介绍 推拿就是指施者利用自己的双手,作用在患者的体表和受伤的部位,主要是一些不适的所在和特定的腧穴以及一些疼痛的地方,具体的可以运用推、拿、揉、捏、按、摩、点、拍等多样的手法,达到疏通经络去痛治病的目的。 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主要特点 推拿按摩可以说是比较的经济简便

荨麻疹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推拿

如果荨麻疹的患者是小宝宝,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拉肚子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爸爸或妈妈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宝宝腹泻伤经液,气血经液同源,所以要给宝宝补气血,而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荨麻疹患者的抵抗力,缓解拉肚子的症状。 爸爸或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宜,能很好的帮助宝宝止泻。 宝宝平躺,爸爸或妈妈用掌根或中指

宝宝咳嗽推拿手法图解 脾湿型咳嗽推拿手法

主证:咳嗽频作,痰涎壅盛,喉间痰鸣,色白而稀,或吐泡沫,腹胀不饥,食少不饮,舌质淡,苔白腻或滑,脉滑,指纹滞淡红。 治法:健脾运湿,宣肺化痰。 推拿手法:补脾土,泻肺金,清小肠,推四横纹,逆运内八卦,揉板门,外劳,肺俞,膻中,乳根,足三里,丰隆,猿猴摘果。 推拿功效:补脾土,揉板门,足三里以益脾健运,推四横纹,逆运内八卦,猿猴摘果以利气化痰;柔外劳,清小肠以温化利湿,泻肺金,揉肺俞,膻中,乳根,丰隆以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婴儿腹泻中医推拿疗法

如何通过推拿来给宝宝治疗腹泻呢?有一些基本的推拿处方,家长可以在家自行给孩子推拿,一是可以止泻,另外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伤食泻和因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治疗手法是不一样的,需要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比如伤食泻可以加“推大肠”,风寒泻就可以在推拿基础上加”推三关”等。 准备:医生提醒,在给孩子按摩推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BB油,在按摩部位涂抹均匀。 1.揉腹法。家长可以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医生提醒,一定要逆时针,

宝宝鼻塞推拿按摩手法 风寒型鼻塞推拿手法

基本症状:有鼻塞症状,但间歇性发作,如静坐时鼻塞加重,运动时症状消失,鼻涕呈粘稠状,通常还有头晕头痛症状,除基本症状之外,还有畏寒发热,体表无汗,舌质淡红等特征。 推拿方法: 主穴:掐天门穴1-2分钟;推坎功2分钟,揉太阳穴2分钟;揉迎香穴2分钟;揉合谷穴2分钟。 配穴:推清板门穴5分钟,推清肺经4分钟;揉曲池穴1分钟,揉大椎穴2分钟。 推拿功效:掐天门穴可疏风解表;推坎功,揉太阳穴可安神醒脑,缓解头痛;揉迎香穴可缓解鼻塞;揉合谷穴有止痛的作用。 推清板门,清肺经可疏风解表,清肺部积热,温中散寒;揉曲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