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手术前常见的护理方法
面肌痉挛手术前常见的护理方法
1、术前准备,面肌痉挛的术前护理除神经外科术前常规准备外,还需做好电测听、肌电图和核磁血管造影(MRA)等检查,认真评估面肌痉挛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的护理观察提供对比。
2、心理护理,HFS虽无生命危险,但不自主的面容严重妨碍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心理健康,甚至对一些年轻患者的婚姻、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加上病程迁延,辗转求医,经受了反复的药物治疗甚至肉毒素注射治疗,使部分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情绪烦躁状态,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渴望诉说、被理解和关心。因此,患者入院后,我们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同时耐心听取其倾诉,对患者所述痛苦及因疾病所引起的生活不顺心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引导其宣泄。这是很重要的面肌痉挛的术前护理的要求。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面肌痉挛的病因有哪些呢
面肌痉挛的病因第一是血管因素1875年等报道了一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大概有“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面肌痉挛的病因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为主,而小脑上动脉次之。已知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最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 面肌痉挛。以往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且上述血管可两者或多者对面神经形成联合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面肌痉挛手术的预后。
面肌痉挛的病因第二是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面肌痉挛。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肌痉挛。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病因其他因素是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面肌痉挛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面肌痉挛。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面肌痉挛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面肌痉挛。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面肌痉挛,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面肌痉挛术后注意亊项
1.对于面肌痉挛这种疾病,一定要重视起来才行,因为病情会在一些刺激因素发生的同时加重,因此在医院检查过后,有必要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不过手术过后不代表疾病就不会复发了,只有进行良好的护理才对病情有好处。
2.面肌痉挛术后的护理很重要,在患者进行术后的一天内都不能枕枕头,一定要平卧才行,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得密切关注,有意外情况要及时报告给医生,术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吸氧措施,这样做是预防切口周围的脑组织有水肿的表现。对面肌痉挛患者在术后的一天内都要禁食禁水,当身体情况允许之后再吃东西,不过也要先从流食开始喂,吃的必须得是好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没有不适症状之后再过度到一般饮食,不过要是出现脸部麻木的话,一些硬的、冷的、食物都不要再吃了。
3.不过要面肌痉挛手术之后,为了稳定病情、避免病情反复,这时候还要减少一些刺激疾病发作的诱因,这时候要让患者的情绪稳定,不能有过度焦虑、紧张的心情,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避免产生身体过度疲劳的状态,对疾病的治疗要有信心才行。
面肌痉挛手术
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在局麻下,于茎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经主干,用血管钳压榨神经干,压榨力量应适当控制,轻则将于短期内复发,重则遗留永久性面瘫。如将远侧分支找出,在电刺激下找出主要产生痉挛的责任神经支,进行选择性切断,效果虽较压榨术好,但术后仍要发生轻度面瘫,1~2年后亦有复发。
2.面神经减压术:即将面神经出颅之骨管磨开减压,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凿开乳突,用电钻将面神经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纵行切开神经鞘膜,使神经纤维得以减压。1972年pulec认为,单纯乳突内减压范围太小,应同时将内听道顶部和迷路段全部磨开减压。手术中也曾发现神经有病理改变如神经水肿、弥漫性肥厚和神经鞘纤维性收缩等与病因相矛盾的现象,但手术后确实有些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报告13例手术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减压术较复杂,尤其全段减压术不仅难度大,而且有一定危险。所谓疗效是否因手术中创伤面神所致,并非减压之效,也值得商榷。
3.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依上法将垂直段面神经骨管磨开后,用纤刀将垂直段纵行剖开1cm,并在其间隔以硅胶薄膜,其目的是切断交叉的神经纤维,以减少异常冲动传导,缺点是很难确切地达到既不明显面瘫又不出现痉挛的程度。
4.面神经钢丝绞扎术:为作者设计,用直径1mm钢丝将面神经干绞扎,做永久性压榨,绞扎程度可以随意调整,方法简便可靠,适用于年老体弱、不宜进行开颅探查者,更适用于一般基层医疗单位。
局麻,于耳垂后下,沿下颌角做弧形切口,分离腮腺后缘,找出面神经主干,取不锈钢丝贯穿于乳突前方骨衣上,扭紧固定以作为支点,然后绕穿神经干绞扎之,一面绞扎一面观察面肌活动,直到痉挛停止而呈轻度面瘫为止。一般以眼裂闭不上达1~2mm为宜。钢丝留置切口外,暂不剪断,俟次晨观察痉挛有无复发,再做最后一次压力调整,剪去多余的钢丝,埋入皮下。术后如有复发,可打开切口,找出钢丝尾段现进行绞扎。如长期面瘫不恢复,亦可进行钢丝松解。本法的缺点是术后肯定要有3~6个月的面瘫,复发率较高,达
5.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jannetta于1966年倡用,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方法。
全麻,采用枕下或乙状窦后径路,切除枕骨做3×4cm骨窗,切开脑膜,进入桥小脑角,找出ⅶ、ⅷ颅神经,如发现有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粘连即进行切除和分解,如有压迫性血管,可在显微镜下利用显微器械给以分离开,如果分不开,可用silicone或teflon片隔垫开,亦可用肌肉片填塞在血管与神经之间。这些血管多是小脑前下动脉绊,是脑干的主要供血者,手术中如有损伤出血或诱发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都将引起脑干缺血水肿,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即使内听动脉痉挛或血栓形成,也可致全聋。临床上观察到,1/3的病人动脉穿行在ⅶ、ⅷ神经之间,或绊顶有内听动脉支进入内听道,进行血管减压术操作都会遇到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进行分离和垫隔,还有不少病人查不到可压迫的血管,因此血管减压术也无法应用。为此,作者设计出一套新的手术方法,叫颅内段面神经干梳理术,取得满意效果。
时多按摩面部面肌痉挛患者好的快
按摩护理:面肌痉挛患者应该经常的用热毛巾敷脸,水的温度最好在五十度左右,而且每天最好敷三次,每次最好十五分钟。而且早晚期间最好能按摩一下脸部,按摩用力应轻柔、适度、持续、稳重、部位准确,是常见的面肌痉挛的护理方法。面肌痉挛患者可对镜进行自我表情动作训练,进行皱眉、闭眼、吹口哨、示齿等运动,每日2~3次,每次3~10分钟。
心理护理:如果出现面肌痉挛,势必会对患者的外形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这也属于面肌痉挛的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饮食要营养均衡丰富的营养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饮食要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禁烟戒酒、食刺激性食物。面肌痉挛病人应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膳食纤维、无机盐等。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提供多种维生素。如果面肌痉挛病人出汗比较多,应该补充足够的水分。这是面肌痉挛的护理方法之一。
术后护理:手术后疗效的观察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面肌痉挛严重的患者,术后即可见到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此乃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面肌松弛所致,而非面神经损伤所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
但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MVD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
眼皮跳当心面肌痉挛
专家说一:眼皮跳休息后未缓解可能是面肌痉挛的早期表现。
——问:请您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面肌痉挛?发病原因有哪些?
张建国:我们通常所说的面肌痉挛是一种以一侧面部肌肉发生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发作从眼角开始,逐渐向下扩展至面部及口周围,出现眼角和口角不自主抽动,抽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可暂时缓解,然后再出现抽动。面肌痉挛多在中年发病,男女比例相近。目前认为发病原因主要与面神经根被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导致面神经异常放电有关。
——问:眼皮跳是面肌痉挛的先兆吗?
张建国:眼皮跳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并不一定与面肌痉挛有关,多数可能与疲劳、失眠、过量饮用咖啡和茶、紧张及情绪激动等非特异因素相关,经过休息和减压后多数会明显减轻,其特点是侧别不定,可能一侧跳,也可能另一侧跳或者两侧眼皮都跳。如果眼皮跳始终局限于一侧,而且休息后缓解不明显,则可能是面肌痉挛的一个早期表现,最后发展成为面肌痉挛,特别是下眼睑跳发展成面肌痉挛的可能性更大。
——问:面肌痉挛与哪些疾病需要鉴别?
张建国:面肌痉挛主要应该与下列疾病相鉴别:习惯性面肌痉挛、面部痛性抽搐,癔症、局部运动性癫痫、面神经麻痹后痉挛、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所伴发的面部抽动、面部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梅节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症等。
专家说二:药物治疗面肌痉挛副作用较多。
——问: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物治疗效果怎样?
张建国: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卡马西平、抗胆碱能类药物、巴氯芬、氯硝安定、氟哌啶醇等。疾病早期可酌情选用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且有较多副作用;肉毒素治疗只是暂时缓解,绝大多数会复发,无法根治;只有手术可以根治。
——问: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哪些?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以彻底治疗面积痉挛吗?
张建国:如果可以确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病变,而且没有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都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手术方法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作为一种微创手术,MVD可以在不损伤面神经的前提下解除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该手术为微创手术,其特点是手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皮肤切口位于耳后。多数情况下,手术及麻醉过程一共需要2小时左右。术后治疗1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目前MVD 率总体有效率在98%以上。
专家说:面肌痉挛手术后早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观察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问:术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张建国:术后需住院治疗1周左右,观察有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因为手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观察应持续随访6个月以上。
——问:怎样才能有效预防面肌痉挛后遗症的出现呢?有哪些方法有助于面肌痉挛的恢复?
张建国:面肌痉挛手术后早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观察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如仍术后存在痉挛应仔细观察面肌痉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抽搐范围等,注意比较手术前后的变化。部分患者手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缓慢,可能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达到最好效果。饮食方面可多吃蛋白含量高但脂肪含量低的均衡营养饮食,因为良好的营养状态是伤口愈合的保障。应保持良好心态和健康的作息时间,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休息、饮食并保持适量运动,可适量服用B族维生素等帮助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还应注意定期去医院门诊复查血液化验及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治疗面肌痉挛手术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面肌痉挛的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少。除术者的手术技术外,应用先进的设备保障手术疗效就像给手术刀插上了一对翅膀,让它对再细微的操作也游刃有余。这对翅膀就是术前断层血管成像和术中电生理监测。
所谓断层血管成像就是应用核磁共振的3D-TOF技术将导致面肌痉挛的“坏”血管在手术前就了解清楚,这样就能提前作出手术预案。根据术前不同血管的特点,术者进行个体化的减压操作,确保把“坏”血管抓住。
而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坏”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坏”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面肌痉挛的手术属于功能性手术,尽可能多的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手术技术为前提的“双保险”,即术前断层血管成像和术中电生理监测使我们中心的面肌痉挛治疗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到1%。医生的手术刀也需要高科技的装备,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有什么
一、血管因素
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 (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 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 以往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面肌痉挛手术的预后。
二、面瘫后遗症导致
患有面瘫之后会有很多的后遗症出现,大家应该注意面瘫后遗症造成面肌痉挛。面瘫后遗症是面部表情肌没有完全恢复时遗留的症状及自觉症状,具体表现为无抬眉动作或抬眉幅度低、眼上睑松弛,鼻唇沟浅、口角偏斜、刷牙漏水、面部僵硬、食滞、流泪等症状,这是造成面肌痉挛的病因之一。
三、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也是造成面肌痉挛的原因。外科手术后出现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也可出现面肌痉挛。
四、其他病因
头面部外伤或手术,会使面神经受损。在恢复过程中,神经与其他相关的脑神经出现短路,会使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故当其他神经兴奋时会引起一侧面肌抽动,也就是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