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眩晕
为什么会眩晕
走着走着会会突然头晕,或者翻身时,或者起身时,为什么会眩晕?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前庭器官在人的内耳中,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位置的位,听觉的听。前庭负责身体的平衡,耳蜗负责听声音。常见的疾病
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高血压病: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发生眩晕。
低血压症: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特别是年轻人,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旋即消失,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脑血栓: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使血管阻力减低,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脑瘤: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甲状腺功能减退: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此外,新陈代谢较低,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也可引起眩晕。
贫血: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眩晕加重。
运动不足: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如果突然剧烈运动,可出现头晕。运动时间过长,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血糖浓度降低,或者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
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内耳疾病: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眩晕的原因都弄明白了吗?对照你的情况,看看引起眩晕的原因是什么,对症治疗吧!
头晕目眩
头晕可见于运动病(晕车、晕船)、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烟酒过量等,以下是几种类型的头晕:
1、脑原性头晕。见于脑动脉硬化(如基底动脉硬化)或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由此导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其临床特点是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三大症状,还有顶枕部头痛、轻瘫、言语障碍、情绪易激动等表现,一般病情缓慢发展,此类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出现或加重。
2、心源性头晕。可见于急性心原性脑供血不足综合征,这是心脏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导致的急性脑缺血,可表现头晕、眼花、胃部不适、晕厥等。
3、血管抑制性头晕。常因情绪紧张、疼痛、恐惧、出血、天气闷热、疲劳、空腔、失眠等而促发。患者常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管抑制性头晕多见于体弱的年轻妇女。直立性低血压指站立时出现头晕、眼花、腿软、眩晕,甚至晕厥等,常伴有无汗、大小便障碍。
身体缺水有什么症状 头晕
好像头疼一样,头晕也有很多含义,很多人在全身各处“找毛病”,却没想到可能是源于缺水。心率加快或者站立时血压突然变化会眩晕,可能都是由于饮水不足造成的。专家建议女性每天应当喝2.7升水,男性应该喝3.7升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
眩晕诊断
一、病史
采集病史时需询问患者的起病诱因,什么情况下发病,有无规律性,发作时持续的时间,间歇期时间,间歇期是否能够完全缓解,是否仍有症状,发作时有无听力的下降,耳鸣,与体位有无关系,有无恶心、呕吐,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有无行走偏斜与倾倒,有无全身症状,视力障碍,颈椎病,贫血等。既往史及特殊用药史,应注意感染史和药物中毒史等。患者在叙述眩晕时多用“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忽忽悠悠”、“跌跌撞撞”、“像坐船”、“头重脚轻”、“步态不稳”等语言表达。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注意有无颈椎病,视力异常,贫血,高血压,动脉硬化,中毒,感染等。
2、常规耳科检查 主要检查听力及有无内耳疾病。
3、神经系统检查 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和精神症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共济运动是否协调,如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直线行走试验等及有无面部神经麻痹等。
4、眼征 是否有眼震,眼震的性质,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等。
三、辅助检查
1、电测听、听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
2、视力、视野、眼底及眼震图。
3、脑CT或MRI,腰穿脑脊液检查。排除颅内占位,脑血管病,炎症等。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是否有脑血管痉挛或扩张,应注意两侧是否对称等。
颈眩通治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常在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在猛然转头或过度向后仰头时更容易发生。有的患者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出汗等症状。临床用以白芍、葛根为主药的“颈眩通”治疗,取得明显效果。
方药:白芍、葛根各30克,鸡血藤、当归、生地各15克,木瓜12克,川芎9克,丹参3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14天为1个疗程。方中的白芍含有芍药苷、牡丹酚、芍药花苷、苯甲酸、脂肪油、树脂、鞣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芍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顺血脉,减轻阵发性痉挛,配以具有解痉作用的葛根及其他和血、活血的药物,疗效佳。
随证加减:伴疼痛和骨质增生者,加炙川乌、桂枝各6克、威灵仙15克;伴肩臂麻木者,加钩藤、天麻各15克、僵蚕9克;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者,加黄芪45克;伴痰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者,加茯苓12克、姜半夏、苍术、白术各9克。
老人眩晕症的真假性眩晕
进入老年后,各种症状便不断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而老年人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眩晕的分类:真性眩晕、假性眩晕
一、真性眩晕
是指由于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有明显的外物或自身旋转感。根据受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眼性、本体感觉障碍性和前庭性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多数症状较重,如美尼尔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梗塞等,常反复发作。
眼性眩晕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车上长时间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现眩晕及铁路性眼震;在高桥上俯视脚下急逝的流水,会感到自身反向移动和眩晕。这些都是视觉和视动刺激诱发的生理性眩晕,脱离环境症状就会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现复视和眩晕。
本体感觉障碍引起的眩晕称为姿势感觉性眩晕,见于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觉障碍和运动失调而引起的眩晕。
二、假性眩晕
是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贫血、尿毒症、药物中毒、内分泌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几乎都有轻重不等的头晕症状,患者感到“飘飘荡荡”没有明确的转动感。
病史和临床症状体征
1、眩晕发作前的情况
发病前有无烟酒过度、精神情绪不稳、劳累失眠等因素。
2、眩晕发作情况
(1)夜间还是晨起发病,突然发病还是缓慢发病,
(2)首次发病还是反复发病;
(3)何种情况下发病,体位改变、扭颈,或某种特殊体位发病;
(4)眩晕的形式是旋转还是非旋转性的;
(5)强度能否忍受,意识是否清楚;
(6)睁、闭眼时眩晕是减轻还是加重,声光刺激、变换体位时眩晕是否加重。
头重四肢无力是怎么回事呢
头重脚轻可能与头晕有关。头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有肝火,肝风,肝阳上亢,血虚,气虚,阴虚,阳虚,肾虚,风火上扰,风寒上袭,湿浊蒙闭,痰浊,病毒感染,贫血,血液粘稠或血脂高,颈椎病,低血压,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等等,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真对病因进行治疗。也可以找有经验的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也可以选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天麻素片,西比林,眩晕停等治疗。
神经性头疼所致。状起因头痛可由于头颅部任何具有疼痛感觉的组织受到刺激、牵拉或压迫所致。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只有尽快查清病因,治疗方能奏效。
可能是贫血气血虚引起的症状的,建议您可以采用食疗,可以试试“三红汤”。“三红汤”由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组成。三味共同熬汤,连汤共食之。
可能有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一个症状就是在突然坐下的时候会眩晕。高血压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还可能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眩晕症表现 非耳源性眩晕
(1)常合并有脑神经或其他颅内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感觉和运动障碍、深浅反射改变、头痛、眼底变化及脑电图异常等,有专家认为凡伴有意识障碍的眩晕,均为中枢性眩晕。
(2)多呈慢性,持续时间较长,经久而无变化,有长达I 2年者。但也有短暂发作者,例如引起颜滴发作的颓叶病变、大脑半球动脉硬化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所产生的眩晕等。
眩晕形式多样,无确定的方向性,可谓头昏沉感、晃动感、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感、飘浮感、旋转感等,以旋转和实物晃动感较常见,井反复发作。常于颈部前屈、后仰或扭转,或头颈在某一特定头位时即诱发眩晕或加重其症状。恢复正常位置后眩晕减轻或消失。眩晕发作时间短暂,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持续性耳呜.音调高低不一,也有患者发牛讲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为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为不稳感,用服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眩晕分类
眩晕在临床上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1.中枢性眩晕是指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皮质和小脑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中枢性眩晕的患者常感到旋转、恶心、呕吐、出汗,头部眩晕持续时间长,但程度较轻。脑出血、脑梗塞、脑瘤病变多引起中枢性眩晕。
2.周围性眩晕是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周围性眩晕患者头部晕的程度比较重,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常表现出不停地呕吐、出汗、面色改变,有些患者形容自己的症状时常说“胆汁都吐出来了”。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药物毒性眩晕。
3.非前庭性眩晕与前庭性眩晕没有直接的关系。非前庭性眩晕患者常表现为发烧、恶心的头晕,或者是由于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影响脑内能量代谢、脑缺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