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护理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脆弱,不慎滑倒后可能造成股骨颈骨折。主要症状为大腿根部疼痛,大腿内侧压痛明显,或不能行走。平时如遇到这样的病人,应使其仰卧于平板车或木板床上(切不可让病人下地行走),送医院检查治疗。
股骨颈骨折病人需卧木板床休息,日常生活及大小便都应在床上进行。患肢应做牵引,维持在轻度外转、脚尖向上的位置。皮肤牵引法是最简单的家庭牵引法,牵引时可抬高床尾,以防病人向下滑动,同时在病人的小腿下垫一个软枕或一条三折薄棉被。牵引重量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不得随意增减,牵引时重物应维持悬空状态,不能与床栏杆摩擦,或与地面接触。
注意观察牵引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如皮肤有无过敏起泡;有无青紫、肿胀、发凉;有无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感觉。发现以上这些症状时应及时松解绷带,并请医生检查处理。
鼓励病人在不影响骨折生长愈合情况下,做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梳头等动作,预防肺炎的发生。协助病人翻身,4小时1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为病人清洗臀部。经常用热水毛巾为病人背部、臀部、足跟做热敷,预防褥疮发生。
未经医生同意不能让病人随便把牵引重量解除,更不能任意下床站立行走。卧床休息期间,只能指导病人活动足趾、踝关节,等医生确定骨折愈合后方可以由家属扶住,手持拐杖下地作站立步行动作。
股骨颈骨折病人应多吃些瘦肉、鱼类、鸡蛋等营养品,为促使骨折加快愈合,还可以多吃一些排骨汤、猪脚爪汤。老年人骨折后,由于长时间卧床,消化力差,肠蠕动减慢,最易发生大便干结,因此要多给病人吃些新鲜蔬菜和各种水果,以达到润肠通便的目的。
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2、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3、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此类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4、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5、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6、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
老人摔倒不要急着站起来
女性在绝经后、男性在六七十岁后钙质流失非常快,易患骨质疏松,骨头脆性增加,摔跤后容易引起骨折。因此,老人摔倒后,首先要关注的是有无骨折。
老人摔倒常是臀部着地,由此引发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尤以老年女性居多。需要强调的是,股骨颈骨折是老人骨折中危害程度较大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有统计数据表明,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第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24%。
为防范骨折后处置不当,如果老人一屁股重重地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因为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生移位,很可能不会感觉疼痛,如果此时站起来,骨折部位很可能发生移位;如果骨折部位已经发生移位,这时勉强站起来,骨折断端还可能会伤及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老人跌倒后,首先要用手撑地坐起来,在原地休息一下,小心地试着抬抬腿,如果腿能抬起来,可以试着小心站起来走几步,即使没问题,也要严密观察7-10天,如果其间出现不适,应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如果不能抬起来,或者感觉到疼痛,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这时不要乱动,打电话向“120”求救,及时就医。
骨折为何引起缺血性坏死
由于股骨头的动脉血供,缺乏丰富的侧枝循环,当股骨颈骨折移位明显,血管损伤后,常常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般而言,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下列因素有关:
(1)儿童和壮年的股骨头坏死率比老年人高,这是因为儿童和青壮年股骨颈区骨质坚硬一般不易骨折,致股骨颈骨折时暴力必较大,骨折端移位程度较为严重,因而血运破坏也较为严重之故。
(2)随着股骨颈骨折的处理时间的延迟,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早期手术坏死率,远较延期手术坏死率为低。早期手术病例即使发生坏死,也属部分性坏死,出现坏死的时间也晚;而延期手术者,其坏死往往完全性的,而且坏死出现早。
(3)骨折线越靠近股骨头,其坏死率也越高。通过股骨颈外后上方斜形骨折线者,坏死率最高。
(4)股骨颈骨折原始移位严重,提示股骨头血管断裂亦较严重,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较高。
(5)复位不良,如过度内收、屈曲或外翻旋转和分离移位等手法,均可增加坏死率,因旋转和分离可使尚未断裂的血管拉紧,或断裂。
(6)多数学者认为应当闭合复位,使用多针或螺旋针固定骨折。有人主张切开复位三冀钉内固定。对位好,骨折愈合好可以减少头坏死不等于不发生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治疗措施
股骨颈骨折,多见老年人,由以50—70岁者为最多。因老年人骨质疏松 ,股骨颈脆弱,轻微跌倒即可发生骨折。
(1)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受压或痉挛。股骨颈骨折手术原则上不超过2周。
(2)骨折复位准确良好的复位是骨愈合重要的条件。牵引患肢,同时在大腿根部加反牵引,待肢体原长度恢复后,行内旋外展复位。
(3)内固定目前内固定器材主要四类:
①单钉类:三翼钉为代表,三刃钉内固定为众所熟悉的传统疗法。这种单根钉在骨的力学效能上不能持久,另外,此钉也不适于青少年及颈部粉碎性骨折者。
②多钉固定类:包括史氏针、三角针和多根螺纹钉。此类固定对骨的损伤较小,利用多钉的布局在生物力学上的优势,疗效较好,缺点是钉退出后骨不愈合。
③滑移式钉板固定装置类:此种内固定器材优点是能使骨折片稳固地嵌紧,有助于早期负重。但操作难度和手术创伤大。
④加压内固定类:所用的内固定钉带有螺纹,如交叉螺丝钉,带螺纹骨圆针及弹簧加压螺丝钉等。
(4)治疗方法选择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①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②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③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此类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④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⑤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⑥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年龄超过65~70岁以上新鲜股骨颈头下或粉碎性骨折有移位者,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已坏死而髋臼无骨关节炎者,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
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工作有哪些呢
1。最大限度的避免臀部外伤,尤其是老年人行走、运动时要防绊防摔,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会。
2。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应该及时、正确选择较正规的医院去治疗,减少股骨颈骨折治疗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3。对不稳定的股骨颈骨折,要采用坚强内固定,同时应用带血管蒂骨瓣头颈部移植骨,促进股骨颈愈合,增加头部血运,防止骨坏死。
4。股骨颈骨折术后要定期复查,即使经治疗后患肢功能达到完全正常,一般每3个月进行X线检查,连续观察3~5年。尤其是当骨折愈合后近期又出现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跛行等症者,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做到股骨股头坏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尽可能防止股骨疛坏死的发展。
总结全文: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工作有哪些呢?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让很多的朋友们都非常害怕,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患上股骨头坏死这种疾病之后不要带着害怕的心里,要明白治疗的重要性,不要等到疾病发展的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来治疗。
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好发部位有哪些
1.髋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危害最重、死亡率最高的一种骨折。髋部骨折在解剖学上可分为股骨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上以后两种骨折类型为常见。通常65岁以下老年人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为多,而7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则以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
股骨颈骨折可发生于青少年,但绝大多为老年人,且以女性为主。女性自5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人明显增加,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明显增加。青少年发生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所受外力一般较大。而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导致松质骨的骨小梁变细、断裂以及骨小梁数目减少,股骨颈的强度明显减弱,因而在受到不大的外力,如平地跌倒即可发生股骨颈骨折,有时甚至在扭转下肢的情况下也可导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发生于中青年。但多见于老年,其发病平均年龄高于股骨颈骨折,且以男性多见。自60岁以后,男、女两性骨折病人均有增加趋势。与股骨颈骨折不同的还有,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均有明确的外伤史,可为间接外力,也可为直接外力致伤。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部位骨小梁数目减少,骨皮质变薄,骨的强度减弱、脆性增加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故该骨折多见于高龄老人。多为粉碎性骨折。
2.脊柱:脊柱椎体骨折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病理性骨折。调查发现近90%是由于骨质疏松所致。脊柱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最早、发生率最高、涉及范同最大的骨折。它与髋部骨折的不同在于它的发生可以没有任何暴力,骨折发生后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鉴于以上因素,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不被重视,其
流行病学意义被重视和认识的程度亦不足。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见于脊柱的胸腰段椎体,临床上椎体骨折可分为:①楔形压缩:椎体前缘高度减低为后缘的25%以上;②扁平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同时减低,并较相邻正常椎体有明显变扁,高度减低>25%;③鱼椎状压缩:椎体上下终板向椎体内凹入,而椎体前后缘高度无明显改变,椎体中柱高度较前、后柱高度减低>20%。但至今为止关于骨质疏松性脊椎椎体骨折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骨质疏松性脊椎椎体骨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于病人的身高缩短,继而出现驼背,病情严重时病人可出现胸廓变形,心肺功能下降,脊髓或马尾受压明显叫可出现下肢症状,严重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腕部骨折:骨质疏松所致的前臂远端骨折,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在40岁以前的青壮年男女性腕部骨折发生率均较低;40-60岁时,男女性腕部骨折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上升;而60岁以后女性的腕部骨折则显著高发于男性。骨质疏松性腕部骨折的危害在于影响病人今后的正常生活功能,对病人无直接致命性影响,为保证骨折的愈合而不影响今后功能,腕部骨折的治疗必须强调准确复位、良好固定、早期话动。
龟芪骨肽组合内调外治,通过肝肾的补养,使骨、髓、筋、气、血等各方面得到调节,补骨壮骨促进补骨物质吸收,促进骨代谢的活性肽类及钙、磷、铁等无机元素,调节钙磷代谢,使钙磷代谢平衡,促进钙吸收。
龟芪骨肽组合可以调节骨代谢,所合含超强骨形成因子BMP能有效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和活性,促进新骨生成,这一独有的极具建设性的机制,不仅能大幅增加骨密度,还能全面重建骨微结构,增强骨钙沉积,促进骨愈合;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发生率。
龟芪骨肽组合对长期补钙无效的患者不但可以起到促进钙吸收的作用,抑制各种骨关节炎症的炎性侵润,改善腰酸背痛抽筋等症状,还可以治疗骨质疏松,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发生。
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高危因素
股骨颈骨折是髋部最常见的损伤,在全身骨折中其发病仅次于挠骨远端骨折。这种骨折多因走路不小心跌倒,臀部着地而引起,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行走。
年轻人的股骨颈骨折多因车祸或高处摔伤等强烈暴力引起。股骨颈骨折的大多数有比较明显的移位,且因为这个部位的杠杆作用较大,骨折不稳定,因此,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手术后一般要闯三关:一是术后感染关,这一关多数患者能闯过,一般是10天左右;二是愈合关,股骨颈部位血运差,大多患者为中老年人,因此愈合起来较为缓慢,一般需要3个月至1年左右,年龄越大愈合越难,不愈合率大约可以达到30%左右。
前两关作为医生和患者来讲,都比较重视,而第三关是股骨头坏死关,这一关往往容易被忽视。临床常见的情况是:股骨颈骨折手术后复位、内固定、愈合都很顺利,医生患者都很满意,于是不作保护、随意活动,最终造成股骨头坏死,留下终身遗憾。
股骨颈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约为20-40%,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越靠近股骨头,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高;
年龄: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易发生不愈合,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负重:过早弃拐活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普遍原因;
错位程度和复位质量:股骨颈骨折轻度错位,股骨头坏死率为15.7%,中度错位者为35.7%,重度者则为51%,复位质量越好,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越低。
股骨颈骨折的家庭护理措施
1.发病原因
股骨颈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线之间的一段骨。这段主要是松质骨,老年时大都退化萎缩,所以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较多股骨颈与股骨干在正常情况下构成1个 120度—130度的角,称颈干角。大于这个角度时则构成髓外翻,小于这个角度时,则成为髋内翻,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步态。
股骨颈的大部分都在关节囊内,关节囊附着在髋臼边缘和股骨颈的基底部。供给股骨头和颈部的血管来自旋股内动脉(绕在颈后)、旋股外动脉(绕在颈前)和圆韧带动脉。旋骨内、外动脉都在股骨颈基底部从髓关节囊返折处进入股骨颈。因此,在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以上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骨折的愈合连接。圆韧带内的血管供血范围有限,在老年时,此处的血管大部硬化,失去供血作用。
股骨颈骨折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股骨颈骨质萎缩、疏松,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暴力直接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因此对于老年人跌倒后,主诉髋部疼痛的都应考虑有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偶而也可见到年轻人或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但多需要比较严重的暴力。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骨下、颈中部或基底部。
2.护理诊断 股骨颈骨折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病人在受伤后感到髋部疼痛,患肢失去载重功能,并有外旋畸形。凡老年人因轻微外伤或跌伤而引起的髓部疼痛与功能丧失,儿女患肢同时有外旋畸形时,在未明确诊断以前,应按股骨颈骨折对待。有时外展嵌入型骨折后,由于位置稳定,体征较轻,一般仅有髋部疼痛,伤肢无畸形,甚至可以短暂步行。
3.护理措施
(1)必须掌握老年病人的特点 因本病多发生在老年,一般年老病人感觉及反应都比较迟钝,生活能力也比较低下,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如要求病人保持正确体位和功能锻炼时,都不能主动、认真地配合进行。家庭成员须具体帮助病人活动及纠正其卧位姿势,否则很容易发生肺炎、压疮、功能恢复迟缓以及体位畸形等并发症。还有不少老年人常合并有心脏病、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病、糖尿病等疾病,须加以细致地观察、了解,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护理,才能使病人顺利地康复。
(2)股骨颈骨折病人保守疗法的护理 外展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外观无畸形,卧床活动也多不感疼痛,可睡普通床,患肢作直腿皮牵引,稍外展,限制患肢不外旋。注意盖被不要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必要时在鞋底跟上钉一横板或打一防外旋石膏靴,以控制患肢外旋。病人应仰卧,在牵引期间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活动锻炼,患肢要积极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牵引3周。4周后,即可去掉牵引,在床上自由活动患肢,练习抬腿,并继续锻炼股四头肌活动。练习1周左右,如果下肢肌力好,即可用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一般3个月左右可去拐活动。
(3)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护理 凡受伤后早期未作适当治疗或经过治疗而发生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以及股骨头坏死的,都可造成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通常治疗方法多采用粗隆间或粗隆上截骨术。其目的是通过截骨,矫正下肢的承重力线,消骨折的剪式应力,增加臀肌的张力,以恢复髋部的功能。目前多采用内固定,如不用内固定术,用筋人字石膏固定 10周-12周。石膏固定期间须注意锻炼两下肢的股四头肌。鼓励病人深呼吸、多喝水,预防肺部及泌尿系统的并发症。石膏干后,每日给病人翻身俯卧2次—3 次,这对预防各种并发症,促进全身的代谢和循环都有好处。仰卧易累,故最多不能超过2个小时,以免使病人过于疲劳。在俯卧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征求病人的要求,及时给病人翻回仰卧位。有些年轻的病人,体力较好,石膏固定期间,可以让他们带着石膏下地,但要注意保护病人。要扶双拐,并用一根长布带兜住石膏腿挂在颈部,以免石膏下坠不适。
老人摔倒了怎么办
老人摔倒常是臀部着地,由此引发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尤以老年女性居多。需要强调的是,股骨颈骨折是老人骨折中危害程度较大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有统计数据表明,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第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24%。
老人摔倒了怎么办?为防范骨折后处置不当,如果老人一屁股重重地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因为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生移位,很可能不会感觉疼痛,如果此时站起来,骨折部位很可能发生移位;如果骨折部位已经发生移位,这时勉强站起来,骨折断端还可能会伤及周围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老人摔倒后,首先要用手撑地坐起来,在原地休息一下,小心地试着抬抬腿,如果腿能抬起来,可以试着小心站起来走几步,即使没问题,也要严密观察7-10天,如果其间出现不适,应马上到医院拍片检查;如果不能抬起来,或者感觉到疼痛,很可能是股骨颈骨折,这时不要乱动,打电话向“120”求救,及时就医。
股骨颈骨折的原因
一、发病原因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2个基本因素,内因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疏松
;双量子密度仪证实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据200根成人股骨颈上区观察测量平均14.6±0.22个标准差为3.1),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就能导致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所致。另外股骨头的血运情况也是造成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
二、发病机制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活动相对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故即便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Atkin(1984)84%的股骨颈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Barth等人给股骨颈骨折病人做人工关节置换术时,取下股骨内侧皮质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发现骨单位明显减少,哈弗管变宽。Frangakis研究了老年女性股骨颈骨折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认为在65岁女性中,5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在85岁女性中,100%的骨骼矿物质含量低于骨折临界值。目前普遍认为,尽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可以将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看作为病理骨折。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后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大多数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创伤较轻微,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则多为严重创伤所致。Kocher认为损伤机制可分为两种:
1、跌倒时大粗隆受到直接撞击。
2、肢体外旋。在第二种机制中,股骨头由于前关节囊及髂股韧带牵拉而相对固定,股骨头向后旋转,后侧皮质撞击髋臼而造成颈部骨折。此种情况下,常发生后外侧骨皮质粉碎。年轻人中造成股骨颈骨折的暴力多较大,暴力延股骨干直接向上传导,常伴软组织损伤,骨折也常发生粉碎。
骨折需要手术吗?哪些骨折要做手术
手法复位型骨折
绝大多数四肢骨折,手法复位(有些未有移位者,不必复位)加上外固定或牵引,效果良好,不必开刀。如果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或骨折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断端之间嵌入肌肉等软组织,估计难以长好,或骨折是由于骨病引起(即病理性骨折),则应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型骨折
多段骨折、游离骨片移位较大,或骨折在关节内(或靠近关节),如严重分离的髌骨骨折、鹰嘴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肱骨外髁及内上髁翻转骨折等,难以进行手法复位和外固定,需要开刀治疗有的骨折(如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或脊柱骨折)应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或从利于护理方面考虑,也以手术为首选。
老人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手术,老年人最怕卧床,如果身体情况不好只能保守治疗,如片示,骨折位置不良,2周了复位有一定困难。这个位置长上有一定困难。如果对位良好,在不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还是有长上可能的,就是时间长啊,老年人可能耗不起。最好再去好一点医院最好是三甲医院看一看。
目前对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有三种治疗的办法的。
1.牵引治疗。适应于骨折移位不大、身体素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但是长期的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很多,也很危险的。
2.骨折位置较好的。可以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有骨折不愈合的可能的。
3.骨折复位,带血官蒂的股方肌,缝匠肌等。或血管吻合。并内固定的。
4.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年龄,身体素质,经济条件,个人观念等也是相关因素。
高龄长期卧床风险高,会出现其他合并症,股骨颈骨折对于高龄患者愈合率极低,应首选关节置换。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置换后允许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能否经受手术,需要术前进行内科评估。
股骨颈骨折后,通常按骨折的移位程度和骨折类型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或嵌顿性骨折,此类骨折相对比较稳定,可通过下肢牵引或穿丁字鞋维持骨折的原始位置,等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6个月;手术治疗是选用合适的金属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非嵌顿性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此类骨折不稳定,若不予手术内固定,日后骨折可能进一步移位,影响骨折愈合,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需先行复位后再予金属钉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