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餐后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吗
餐后血糖升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很多,并不是针对某个病因定义一个高血糖,而是说不管什么病因,血糖高到了一个水平,就把这个水平以上的状态称为糖尿病,达到这个点位水平的状态以后,再分析是1型、2型还是特殊类型。
只要血糖高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以上,就诊断成糖尿病,然后再细分。因为这个诊断水平以上的高血糖对肌体有损害的,对各个脏器构成威胁了,必须把这个状态以上的作为疾病管理,先定成糖尿病,什么原因再分析。
糖尿病的真谛标准是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126mg/dl,餐后两小时≥11.1mmol/L或者200 mg/dl,这两个条件够一个就可以。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首先,常见的情况是,过度兴奋、体力活动过度劳累等容易使血糖升高。如发生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等,都可能造成糖耐量下降,血糖突升。这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的血糖升高,反而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此外,多器质性疾病也会导致血糖波动。如肝脏功能减退可出现高血糖的反应。除此之外,一些用药例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女性口服避孕药、烟酸、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内糖的代谢,使得血糖升高。而降脂药、乳化脂肪溶液、饮用大量咖啡等,会影响口服葡萄糖耐量,造成一些错觉和医学上的失误判断。还有一些情况,例如在饥饿时以及体力下降时,血糖也会升高。因此,发现血糖升高,不必要盲目担心或者恐慌,一定要针对自己的情况,结合上述的例子进行判断,如果不是这些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最好现实做一个全面的医学检查再做治疗。
结合上述的一些分析,如果一旦发现血糖过高,不要误判为糖尿病,而是应该进一步测糖化血红蛋白。若结果正常,但伴有发胖、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还要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如此才能够确定是否患有糖尿病,而不是光看一个指标就使自己惶惶不安,这样是不对也是没有依据的。
餐后血糖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高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3mmol/L(130mg/dl。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系为原发,但很可能【胰岛素抵抗】与【分泌障碍】均存在,只是表现先后,轻重不一。分为三期:
第一期,有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血浆葡萄糖正常;其现血糖正常但血脂异常。
第二期,抵抗加重,虽有高胰岛素血症,但受体愈不敏感,仍出现餐后高血糖症;其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第三期,抵抗仍存在,但胰岛素分泌降低,导致空腹高血糖症。餐后及空腹血糖均增高于正常。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为自己高血糖是不是糖尿病而纠结,针对血糖高是不是糖尿病这一问题,有的人对于糖尿病这种疾病甚至在还没确诊出血糖高之后就出现恐慌的心理,那么,到底这血糖高一定是糖尿病吗呢?出现血糖高的情况有哪些?下面权威专家就明确表示:其实一次的血糖偏高并不能确定自己患上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但是呢,并不是说所有的高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必须是血糖持续的升高,才能确诊是糖尿病,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确实是糖尿病的前兆。
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血糖是属于生理性的:比如说:饮食过量或者是肠胃吸收过快,造成的血中游离葡萄糖增多、或者是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造成的血糖升高,这个会随着精神刺激解除后,血糖就会恢复正常,或者是剧烈运动后、比如体检前爬楼梯等等都可以导致血糖的升高。
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糖尿病一定是血糖高。血糖高是糖尿病吗?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以血糖高为诊断标准,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如果2次测试结果都超过正常血糖值(空腹小于6.2,餐后两小时低于7.8),那就要注意了,可能已经患上糖尿病了。
1、饮食不合理导致的高血糖。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长期的血糖偏高,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2、偶然的高血糖。血糖检查前如果食用大量的甜食,当然会出现血糖高的结果。所以检查出是高血糖,不要过于担心。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看看血糖结果。
3。在排除了以上的引起高血糖的诱因之后,那么高血糖就极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是,高血糖要及早治疗。
4、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糖。冠心病等与高血糖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一旦确诊是高血糖,应该尽量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糖,这样才能对症治疗,才能做好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工作。
温馨提醒:大家在身体检查中发现血糖升高时,一定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而不是自己吓唬自己,大家经医生确诊为糖尿病后,方可有针对性地口服一些降糖药物,千万不可随便服用降糖药物,这是十分重要的。
血糖测定法和空腹时血糖的测定
医学上的空腹是指禁食8小时以上。要求化验前一天晚8点后不再进食任何食物,直到第二天早上5:00-8:00之间的时间段为空腹时段,也就是早晨8点前应到医院采血。因影响血糖的因素比较多,特别是饮食,正常人进食晚餐后血糖会显著增高,餐后2小时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夜间依靠内生胰岛素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晚餐后血糖升高的过程可维持6-8小时,此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空腹的水平。当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后,血糖大多开始下降,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的空腹血糖水平。也有极少数人在空腹时间超过8小时后血糖轻微上升,这是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除了饮食,还有情绪、运动等。因此,只有按照时间要求检测空腹血糖,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如何做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空腹血糖的前一天不要过分节食甚至不吃晚餐,虽然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可能使测定的血糖值低一些,但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空腹血糖水平。
2、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喝水,如口渴可少量饮用白开水,但不可多饮。喝水过多可使血液稀释而干扰血糖的检测结果。
3、糖尿病患者检查空腹血糖前晚降糖药须照常服用,检查当日须在抽血后服药。
4、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5、当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升高时,需鉴别以下情况,并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血糖未控制好,整个夜间均处于高血糖状态;半夜产生低血糖致血糖反跳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称苏木杰效应):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凌晨4-5点钟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上升(称黎明现象)。
6、若测定空腹血糖有困难,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因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时间、进食、活动和情绪等因素影响,可避免饥饿影响糖尿病筛查和检测结果,并能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反映糖尿病患者前晚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总之,无论体检时,还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复诊,都应做到禁食8小时后的早8点前进行血糖测定,以此得到准确的空腹血糖数据。
孕妇餐后血糖高的解析
一般认为在控制饮食后,餐前血糖g5.6 mmol/L、零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g6.7 mmol/L,应及时加用胰岛素以调整血糖,使餐后2小时血糖在4.2至6.7 mmol/L,可明显减少胎儿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未经过控制的严重糖尿病可以直接导致生育率降低,流产率升高,并可以导致畸形儿发生率增高.妊娠中后期血糖升高还将导致巨大胎儿发生率增高。
胎儿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增加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增多,易并发新生儿低血糖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将升高.同时,妊娠糖尿病对婴儿具有远期影响,其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性均增加.
孕妇餐后血糖高怎么办?孕妇如果在早孕期血糖升高,通常提示是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基于早孕期血糖升高对发育中胎儿影响大,严重时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高,就应该开始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如果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3至5天后血糖仍无法达标,或饮食控制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饮食摄入,血糖又超标,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并一直持续到分娩.
良好的妊娠期血糖控制是减少母亲及胎儿并发症、改善围生儿结局的有效手段,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是药物控制妊娠糖尿病糖代谢紊乱的最佳选择。
因为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它在控制血糖、防止高血糖对孕妇和胎儿给以医疗帮助的同时,自身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没有任何危害.对于孕妇餐后血糖高是要 引起孕妇和其家属的注意的。
孕妇餐后血糖高不能吃什么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之目的为:提供母体与胎儿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使母体及胎儿能适当地增加体重,符合理想的血糖控制、预防妊娠毒血症及减少早产、流产与难产的发生。营养需求与正常孕妇相同,只不过必须更注意热量的摄取、营养素的分配比例及餐次的分配。此外,应避免甜食及高油食物的摄取,并增加膳食纤维.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不能“吃软怕硬”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吃较软的食物,血糖上升较快。如果将大米熬成粥,其中的淀粉已经部分转化为糊精,比淀粉更容易消化吸收,在人体内很快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升高。粥熬的时间越长,粥越黏稠,吃后血糖升高得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软怕硬”。要“吃硬不吃软”,口感较硬的食物消化得比较慢,因而不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
不能吃“独食”
虽然血糖生成指数较高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3、不要“望梅止渴”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多尿”症状,不敢多喝水,以至于“望梅止渴”。其实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进而升高血糖,而且会加重高渗(高于血浆渗透压)状态,对病情非常不利。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为时已晚,这时血糖已经发生了一定的波动。
不要“画饼充饥”
不少糖尿病患者以为饮食治疗就是饥饿疗法,每顿饭主食(粮食类)吃得很少甚至不吃。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身体所需的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来释放能量,这时会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不能少于150克,否则容易出现酮症。
不宜吃得过饱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常腹胀、打饱嗝、恶心、呕吐等,还带有一股酸臭味,好像吃进去的东西堆在胃里下不去。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糖尿病胃轻瘫的可能。规律地进食是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疗法。患者应绝对避免吃得过饱,每日进食要定时、定量,早、中、晚三餐食量分配各为1/3。
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低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特别是进食后往往出现明显血糖增高。但有些患者在监测血糖时发现,有时餐后2小时血糖比餐前血糖还低,这是为什么呢?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1、胰岛素分泌过多和高峰延迟:在正常情况时,人进食后血糖会升高,大约30~60分钟血糖达到高峰后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也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为基础值的5~10倍,随后下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因此,正常人进餐后血糖虽然有升高,但波动于一定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可出现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胰岛素血症)和高峰延迟,胰岛素维持在较高浓度而不能回复到基线水平,因而在餐后出现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
2、饮食不足和餐后运动强度过大: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严格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和减少降糖药物。但是饮食方案应严格和长期执行,运动应有规律。如饮食不足或餐后运动强度过大,患者也可能出现餐后血糖较低,甚至低血糖反应。
3、药物:降糖药物剂量过大,与饮食不匹配,或同时应用增强降糖药物降血糖作用的其他药物,也可能导致餐后血糖明显降低。
糖尿病医院强化治疗科专家表示,在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餐前血糖时,可先增加监测次数,如加测餐后1小时、3小时血糖,记录好数据,便于寻找血糖变化规律。然后,请教医生,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必要时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