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识字过早易患心理疾病
孩子识字过早易患心理疾病
刘戌年说,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认为识字越早越聪明,把孩子的学习看得过重,期望值过高。许多孩子被父母从幼儿园接回后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被送往各种学习班学绘画、学钢琴,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如恐惧、焦急、易怒等)、遗尿、多动和抽动(如挤眼等)。
刘戌年指出,要避免孩子出现类似的心理行为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天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在玩耍中,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人相处,模仿伙伴们的为人处世方法,学会忍让、宽容、合作等人际交往的优良品质和性格。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玩耍和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这样得到的结果只能与家长的主观愿望相反。
孩子到底该不该过早识字
识字越早,阅读兴趣越早
小满从10个月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教她识字。我给她定了不少婴儿杂志,新刊一来,她马上会要求我给她念上面的故事、歌谣。我有时故意不给她念,等她着急了,就说:“满满快识字,认识字了自己就会读,不用求着妈妈给你念了。”所以满满一直对识字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识字多了后,就不满足于她的小画书了,经常要求我们给她买字书看。(满满2002)
识字后反而不会阅读了
超超快5岁了,以前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看书。他会要求大人给他讲上几遍,就基本能复述下来了。有时还会看着画自己编出个故事给我们讲。最近我发现他幼儿园的老师在教他们识字,而且进度不慢,超超已经认识了不少字。但是我发现他最近甭管看什么书,就挑他认识的那几个字读,读完了就把书一扔,再也不看别的了。我觉得识字反而让他不会阅读了。(小超人111)
专家看法:
以阅读为目标,字就是阅读的工具,识字能帮助阅读;以识字为目标,书就成为识字的工具,这是孩子新发现的书的另一个功能,于是阅读似乎离孩子渐远。
成人认为让孩子识字是为了让他阅读,但孩子的目标是在与成人互动中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当识字行为本身使孩子受到鼓励时,这种成就感很容易让他暂时把目标锁定在识字上。孩子会由于目标的偏离暂时放慢了阅读的进展,但是孩子识字的速度更快。随着他识字量及对字意理解的积累,孩子有能力走出只识字不读书的状态。如果这时我们能积极的引导,他会以一个更高的水准重新踏上阅读之路的。
早识字能不能开发想象力?
早识字,想象力早开发
我们的汉字多有智慧啊,有的字特别形象,有的字含义深刻,所有的字都能让人联想很多。我最初教孩子识字时就告诉他这个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念。所以儿子那时对不认识的字会也会有很多联想,想它像什么,该念什么。他现在9岁了,已经写了几十篇科幻故事,故事里充满了想象力。让孩子早识字,更重要的是使他的思维潜力能在汉字的空间感中释放出来。(小申的好爸爸)
识了字,却没了想象力
我听说让婴幼儿早识字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所以我从女儿1岁起就教她识字。她现在识字不少,但是我发现她好像缺乏点儿想象力。比如上星期天,我第一次带她去海洋馆。出门前问她:“你猜猜咱们会看到什么样的鱼?”女儿翻出她识字卡片里的“鱼”字递给了我。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发生过很多次。是不是汉字固定了太多的意义,使孩子的思维也被凝固,不会再延伸想象了?这让我有点犹豫,还要不要再教她识字。(英英的一天)
专家看法:
孩子有没有想象力,跟识字早晚没有关系,跟怎么识字有关系。就像一根树枝、一张纸、一块砖……这些东西本身与想象力无关,但都可以成为促进想象力发展的工具。有没有产生效果,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用了。
当我们常常鼓励孩子根据汉字去想与之相关或不相关的事情时,孩子的想象之门便被这种训练打开了。而当我们只把字作为一种符号来教给孩子时,他的识字过程就会成了对与错规则的体验,孩子也就被训练得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早识字一定带来自信吗?
识字早的孩子有自信
甜甜上学前已经认识近2000个汉字。她在开学典礼上代表全体1年级新生发了言。当时她拿着发言稿站在台上读的时候,旁边很多家长都在羡慕地说“听说她识好几千字。”“这个小姑娘真不简单!”。她的语文成绩一直最好,有比较大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门科,所以科科都优秀。老师特别喜欢她,把她当成得力的小助手。我意外地发现,让孩子早识字,不仅对她上学后的功课有帮助,而且还能带给孩子一份出其不意的自信。(cocolove)
吃了识字早的亏
小炎上学前认识了近千个字。但是就因为他识字早,上语文课基本不听,自己想自己的。语文老师也没太管他。过了一段时间,小炎其他课的老师跟我说,小炎上课太爱走神,老师很难做到在课堂上不停地提醒他,让我多想想办法。但是,小炎已经养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他的成绩也越来越差,包括语文,因为语文还有很多识字以外的内容。我们很自责,要是不让孩子早识字,而是按部就班地跟着学,可能还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时雨时晴)
专家看法:
上面这两个例子说明:孩子自信与否,不在于是否早识字。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有那么点儿比别人多识几个字的自信而早早识字,那么这种自信能够维持多久确实值得思考。而且,不同的孩子,走进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机遇。
虽说有些课程是孩子上学后必然要学的,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浪费时间学两遍。但是从孩子的能力水平出发,比如当他对分辨形象感兴趣时学认字,当他小肌肉发展足够好时学写字,抓住这些利于孩子学习的好时机,是父母一直要观察和跟进的。
怎样教孩子识字
1、以物识字:当孩子认识物体时,同时教他认识表示这个物体的字。
2、以动作、表情识字:当孩子出现某种动作或表情时,可教他相应的字。如:走、跑、推、开、看、笑、哭等。
3、以字代字:当孩子学习一个字时,可同时学习与这个字相关的字。如学“上”教“下”,学“冷”教“热”等。
4、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的过程中教孩子识字。
5、唱歌、散步、看电视的过程中教孩子认字。
6、识字游戏:通过配对游戏等方法让孩子找字、认字。
7、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比如字形记忆,通过字的偏旁部首来记忆;字义记忆,根据字的含义归类记忆。
在教孩子识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避免填鸭式教育。
2、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
3、运用看、听、读、动手等多种途径教孩子识字。
4、及时复习学过的字。
5、在教的过程中要尽量用普通话,切忌用方言。
教宝宝识字的最佳年龄
很多父母为自己的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会识字而感到自豪,觉得自己的宝宝有超出常人之处,其实不然,这跟宝宝的智商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宝宝识越早越好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到底宝宝什么时候学识字才最好呢?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好学,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要顺应儿童学习的规律,更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多观察、多了解,培养孩子对识字、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提升宝宝认字阅读能力
相关的教育专家们认为,应该尽早的让孩子学会自己来阅读,而这种训练,会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水平、读写能力、识字能力,这不仅体现在幼儿时期,还会影响到上小学与初中的阅读水平上,所以早期的阅读开展的越早越好,当然这种训练并不会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阅读是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只有认识了一定量的字才能进行阅读,所以识字就变成了最基础的问题了,而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出现了识字量不足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学习成绩,他们的识字量远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所以在重视阅读时,更要科学的去识字与写字。
识字要科学
识字非常重要,但并盲目的识字,父母要有意识的去筛选常用字,一般,常用字认识400个便能达到初步的阅读了,而识字量达到1500个时就能读懂96%以上内容的普通报纸书籍了。当然,我们让孩子识字是为了让他们阅读,而不是一味追求识字量,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很多童年玩的时间,如果不能做到科学的筛选常用字,那么就达不到早期的阅读训练,就违背了早期识字教育的初衷。
兴趣很关键
做一件事情,能在兴趣的引导下去做,那是效果最好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6岁的孩子,爱动、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记得快但忘得也快,所以硬性的让他们记下两三千字,并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所以家长要想些办法来引起孩子的兴趣,丰富教育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妈妈在与宝宝一起阅读时,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点着读,这样读几遍之后宝宝就会认识其中的一些字,同时在讲几次之后,可以让宝宝去点着给你来讲故事,这样也是可以增加他们的识字量,同时达到简单的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认字能力和阅读习惯呢?以上为家长们介绍了培养孩子认字、阅读习惯的方法,希望给家长们带来帮助!
哪些时间段易患心理疾病
女性一生中有几个时间段易患心理疾病,作为儿女或者家人应该多加注意。从临床观察来看,老年女性在遭遇丧偶等重大人生变故,或者长期空巢无人陪伴的时候,容易出现抑郁倾向。这种状态如果持续下去,容易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等病。所以对于年纪大的母亲,儿女应该多从心理上对她进行关怀和疏导,多聊天,多陪伴,好帮助母亲顺利渡过心理难关。
另一个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时间段是绝经期。这一阶段生理的剧烈变化容易导致女性抑郁、焦虑、失眠、烦躁等问题的出现。家庭、事业负担较重的女性更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女性在此阶段开始出现缠绵不愈的神经衰弱,主要症状是睡眠不实、记忆力衰退、精神不振等。一旦如此,家人有必要带患者及时就医。
此外,女性在产后容易因为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出现产后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等。越是年龄大的产妇,越容易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来说,这种心理上的不适会随着身体状态的恢复逐渐消失。不过一旦状况长时间得不到好转,患者最好还是接受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教幼儿识字应注意什么
要善于捕捉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瞬间教识字。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不能命令他端坐半小时,一字字地认真读。要趁孩子心静、愉快的时候教。家长可以把识字卡片带几张在身边,一有适当的机会就抽出几张叫孩子认认读读,比如孩子玩耍以后,四肢休息了,大脑却正想对新鲜的东西琢磨一番。这时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所识的字上,记得很快,效果最好。所以我们应经常注意捕捉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瞬间教识字,哪怕是两三分钟或五六分钟,只要注意力能集中到所识的字上,就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相反,那些在孩子没心思时,用训斥、威吓的办法强制孩子识字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宝宝识字真的是越早越好吗
观点一:教孩子识字越早越好
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阿伯特·班杜拉认为:“人有非凡的使用象征性符号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年时就已经显露。”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具备了便于让幼儿学习的先决条件。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开始识字,将来智力水平越高。
持此观点的家长往往在孩子两岁左右,甚至在孩子一岁前就开始对其进行识字教育,包括买幼儿图书在睡前给孩子讲解,将识字卡片贴在家中的物品上随时复习,看电视、逛街时也抓住一切机会教宝宝认广告、招牌上的文字。
因“早起步”而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60分(超清华录取线7分)的15岁广东男孩李诗雨,1岁3个月就会认数字,1岁7个月会认汉字,两岁识字超过2000个。李诗雨的父母认为,早期教育为他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过,6岁的丁丁却没有这么幸运。丁丁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每当城市的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爸爸妈妈就念给他听。没想到他就这样开始识字,而且学会了看地图,普通话也说得特别标准。如今,丁丁已经能读报纸了,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看书、看电视过多,导致丁丁两眼都有近视,已经戴上了眼镜,并伴随斜视。医生指出,孩子从小长期做精细视觉活动,虽然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使脑部潜能得到发挥,却直接损伤了孩子的视力。医生希望家长能够吸取这对父母的教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此外,专家提醒,有些父母在教孩子识字时采用简单的抄、默等方法,机械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效果很差,并且损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扼杀了孩子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挥。
观点二:识字是上学以后的事
与主张“早起步”的家长不同,也有家长认为,识字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太枯燥、太抽象,在幼儿阶段不应当进行识字教育,识字应是小学教育的任务。教育家卢梭就认为幼儿过早识字毫无意义。
的确,晚识字不见得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展。据记载,清朝的戴震9岁时才会说话,10岁时才入私塾读书,而后来他却成为集哲学家、数学家、训诂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为一身的学者;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在7岁之前也不识字,而他不到30岁就成为博士生导师。这说明,识字早晚和以后的智力水平以及取得的成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然而,早期教育研究显示:3岁前没有开始识字的幼儿容易患语言“小儿麻痹症”,以致进入小学后阅读困难,适应能力差,影响智力发育,造成终生障碍。0到6岁大脑处于记忆能力最强阶段,是识字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天才女童都有5岁开始阅读的经历。由此看来,学龄前儿童的识字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专家看法:顺应规律结合实际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幼儿能不能识字,取决于幼儿是否具备了学习汉字的心理机制,也取决于成人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有机联系的符号刺激物,幼儿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0到6岁学会2500个字,能提高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3至6岁的幼儿正处于兴趣广泛、精力旺盛的年龄,而阅读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当然,如果将识字早晚作为衡量孩子智力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很片面的。3岁以前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动作,不可能通过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即使能认一些字,也是机械记忆,就是把文字当成一种图形强行记忆,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会增加大脑的负担。
再也不纠结孩子何时识字这么做
孩子到底该不该早识字呢?这个问题让很多父母困惑,早识字怕把孩子带入误区,晚点识字又怕自家孩子落后,输在了起跑线。其实识字的早晚还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而定,当然识字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决定自家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识字了。
一、孩子的自身特点
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们都比较着急,邻居家的宝贝认识了10个字,自家宝贝不认识11个就感觉孩子要输在起跑线了。其实这是一个不必着急的问题,字早晚都要认,早认晚认这要根据自己宝贝的情况而定。如果自家孩子喜欢认字,认字给他带来快乐,那么可以让他早点识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的知识面还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你家孩子讨厌识字,觉得识字痛苦、枯燥,这个时候就千万不能强行让他识字了。强行识字很可能会给他心里留下阴影,从此之后不爱认字。又或者是识字之后宝贝自我满足,对学其他的知识都不专心了,不爱看图画书了、不爱玩积木了、想象力和阅读能力下降了,遇到这种情况要考虑停止识字或是调整识字的方式方法。
二、识字的方式
有的父母说自家宝贝识字之后越来越喜欢阅读,还有些父母却诉苦说自家孩子识字后阅读能力下降了,越来越不能理解小人书中的故事了。其实这跟识字的方式有关。如果孩子是在阅读过程识字,即家长在给孩子读故事或者是孩子自己看图画故事书的过程中对插图旁边的文字产生的兴趣,产生了一种识字欲望。这个时候家长适时的把这些字教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发现认字能够更好的理解故事,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的字越来越来多,阅读能力也越来越强。这种识字的方式有助于阅读,缺点是识字比较慢,可能很长时间下来都还只认识几个字。
要想孩子在短时间内认识很多字可以采用识字卡片的形式。出示识字卡片让孩子以认字为目的认字。这种方式的优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认识较多的字。但是阅读能力会有一个短时间的下降。这是因为孩子只读那些认识的字,跳过不认识的字和帮助理解的图片,所以理解不了小人书上的故事了。不过这种情况也不用担心,当孩子识字量越来越大,阅读能力会随之上升。至于采用哪种识字方式父母们可以根据自家宝贝的喜好决定。
三、识字的方法
识字方法也很重要,可以采用联想的方法识字,比如“鱼”字,可以让宝贝们想象下鱼的外形、游动的方式等等,这样可以很好的开发孩子的大脑,发掘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方法一天不能认太多字,不然很容易适得其反。你也可以采用字的构造特点识字,比如“好”字可以告诉宝贝是由“女”字和“子”字构成。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识字的速度,但不利于想象力的形成。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相信父母们心中都有数了,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选用适合自家宝贝的方式、方法让孩子识字。
怎样教孩子认字快又牢 学以致用
目前不提倡机械的不理解的电报式识字,也就是说写一个字,念给孩子,会了再教下一个。时间一长孩子把前面学的全忘了,因为孩子不知道这个字什么意思,印象肯定不会深刻。
就好比中国人学英语,单词掌握不少,但是不能交流。教孩子识字还是应该从文章和句子中学。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等,让孩子无形中去识字,这就是潜移默化。孩子既愿望听,还认识了字,而且还懂得了这个字或词怎么运用。比如“然后”这个词,孩子放学后家长可以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都干什么了,孩子就会说,上午我上课了,然后我去做操了,然后我又做游戏了。这就是学以致用。
孩子几岁开始认字 孩子识字的高峰期是3-8岁
给孩子早识字,有优势。专家研究表明:3-8岁是孩子识字的高峰时期,是一生中学习认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3-8岁的孩子大脑就像一张空白的磁盘,对于他们来说,记忆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这是孩子学识字的最佳时段,会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
怎样教孩子认字快又牢 了解孩子
家长可能都会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其中就有如何教孩子识字的一些方法,如以物识字、以动作表情识字、以字代字等。这些方法是育儿专家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得出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个性差异,环境不同,这些方法不一定都适合你的孩子。这就要求家长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孩子喜欢那些方法,然后更多的采用这些方法教孩子识字。
根据孩子的喜好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有的孩子就喜欢拿着一本书翻来翻去,甚至家长给他一本书,自己去做饭,饭做好了,孩子还在那儿翻书。这就说明孩子当时就有了了解书上的字、画的欲望。家长这时就要多给孩子买一些书让他看,决不能老是那一两本书,因为时间长了,孩子会厌倦。同时家长也可以从为孩子读书开始培养孩子识字兴趣。
开始给孩子读书,你可以为孩子读一些古诗、故事等,《春晓》、《悯农》、《咏鹅》、《格林童话》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阅读,你会发现孩子有的古诗基本上可以全部背出,故事也能讲上一两个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没有识字,但是培养了孩子对文字的兴趣。
等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识字了。家长可以用硬纸板给孩子做了一些字卡,也买了一些图片卡,如果孩子对纸卡兴趣不大,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有关识字方面的书给孩子读。当然家长也要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最适合孩子的识字的手段,不仅限于以上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