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麻醉并发症有哪些
(一)呼吸系统
1、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上,可分为机械性及机能性。
原因:机械性梗阻的原因有舌后坠、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机能性原因有喉痉挛。
预防及处理:
①全身麻醉下发生的呼吸道梗阻,其“梗阻”症状可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更为重要。
②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
③吸除口咽部分泌物,将病人头转向一侧,有利于分泌物的流出。
④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导管插入困难者,遇此情况,可预防性静注氢化可的松0.5-1.0mg/kg;术后发生喉头水肿者除吸氧、激素治疗外,严重者尚需行气管切开。
⑤轻度喉痉挛者可加压给氧,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入粗针头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下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0.3-0.5mg,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2)下呼吸道梗阻:梗阻部位在喉头以下者。
原因:机械性梗阻最常见原因是气管导管扭折、导管斜面过长而紧贴在气管壁上、粘痰或呕吐物误吸堵塞气管及支气管。机能性原因为支气管痉挛,多见于浅麻醉时、支气管内异物、炎症刺激、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以及支气管哮喘者。
预防及处理:
①仔细挑选气管导管,过软或不合格者应丢弃。
②经常听诊肺部,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③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预防及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诱因。保持麻醉深度及氧合(通气)适当是缓解支气管痉挛的重要措施,必要时可静注氨茶碱0.25mg或氢化可的松100mg.
2、通气量不足:
(1)原因:
①麻醉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肌松药对呼吸肌的麻痹而辅助呼吸及控制呼吸又不充分者。
②吸入麻醉药残存0.1mac时仍可抑制缺氧-通气反应,致麻醉恢复期通气不足。
③麻醉恢复期肌松药的残存作用。
④术中过度通气2小时可消耗近3l的co2储备,术后机体则需降低通气量以补充所消耗的co2,故有通气量不足,且可导致低氧血症。
⑤术中所用麻醉性镇痛药常为术后呼吸抑制的重要原因,尤以高龄、肥胖者为然。
⑥麻醉期间发生通气不足时,主要表现为o2潴留;而恢复期发生通气不足,除o2潴留外,还可发生低氧血症,而后者的威胁尤甚。
(2)预防及处理:
①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应适当,避免通气不足或长时间过度通气。
②加强围术期病人的呼吸功能监测,尤其对高龄、肥胖等“高危”病人。
③严格掌握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即呼叫病人可睁眼、抬头、握拳、用力吸气压力可达2.94kpa(-30cmh2o)、tof中t4/和t1>70%,可避免或减少麻醉恢复期的通气不足。
3、低氧血症:吸空气时pao2<8kpa(60mmhg)或吸纯氧时pao2<12kpa(90mmhg)。
(1)原因:
①麻醉机故障、氧气供应不足等致吸入氧浓度过低。
②气管内导管可随头部的活动而移位:头向前屈曲可使导管内移1.9cm,可能使导管进入一侧支气管;头向后仰伸可使导管向外移动1.9cm而滑出气管外。
③全麻下可发生微型肺不张,且可持续到术后。肺不张时肺内分流增加,可导致低氧血症。
④全麻下frc可降低15%-20%,使呼吸肌张力增加,结果使肺容量更加降低。
⑤呼吸道梗阻或通气不足时,可同时发生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⑥上腹部手术较其它部位手术更易出现手术后低氧血症。
⑦高龄、肥胖及吸烟者,因闭合气量增加,术中、术后均易发生低氧血症。
(2)预防及处理
①解除原因,如呼吸道梗阻等。
②术中监测血气及spo2,早期发现和处理低氧血症。
③因肺不张、肺容量减少所致的低氧血症,可采用peep(5-10cmh2o)治疗。
④全麻恢复期病人应监测spo2,并面罩吸氧,维持spo2≥94%.
⑤高危病人术后应行预防性机械通气。
(二)循环系统
1、低血压:
(1)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低于10.6kpa(80mmhg)者称为低血压。
(2)原因:
①术前禁食、清洁洗肠或术中失血引起血容量不足。
②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负性肌力或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③手术操作压迫上、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④正压通气引起胸内压增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⑤并存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⑥继发于其它严重心肺并发症,如心肌缺血、心包填塞、气胸、肺梗塞等。
(3)处理:
①解除病因:尽量解除导致低血压的原因;麻醉药的应用方法应合理,药量适当。
②适当补充容量,可行液体负荷试验。
③静注麻黄素10-15mg,因具α、β效应,可于血压升高的同时心率也增速;新福林50-100μg,仅具α效应,还可使心律反应性减慢,于心律增速者可使用。
④经处理血压仍难以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如血气、电解质、ekg及肺片等,以明确诊断。
2、高血压:
(1)舒张压高于13.3kpa(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称为高血压。
(2)原因:
①与并存疾病有关:如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嗜铬细胞瘤、颅内压增高者等。
②与手术、麻醉操作有关:如探查、压迫腹主动脉、气管插管等。
③通气不足,有co2蓄积。
④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多见于原有高血压病者,伴有躁动或尿潴留。
⑤药物所致高血压:如潘库溴胺、氯胺酮常呈一过性高血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度冷丁合用时亦可致血压升高。
(3)处理:
①解除诱因:有高血压病史者诱导前可静注压宁定25-50mg;芬太尼3-5μg/kg或吸入与静脉诱导药同时应用,可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②根据手术刺激的程度调节麻醉深度。吸入麻醉药对减弱交感神经反射优于鸦片类药物。
③对于顽固性高血压者,可行控制性降压以维持循环稳定。
3、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①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加深麻醉。
②低血容量、贫血、缺氧以及代谢率增高(如甲亢、恶性高热)时,心率增可增快,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③手术牵拉内脏(胃、食道、胆囊等)或心眼反射时,可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静注阿托品0.25-0.3mg可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期前收缩:
①首先应明确其性质,并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②麻醉下发生的室性早搏多属良性,如非频发无需特殊治疗。
③如因浅麻醉或co2蓄积所致的室性早搏,于加深麻醉或排出co2后多可缓解,必要时可静注利多卡因1-1.5mg/kg.
④应避免过度通气,因碱中毒时,钾及镁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心室肌的应激性增加。
⑤房性早搏多发生在原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偶发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无需特殊处理。
4、心肌缺血:
(1)围术期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麻醉处理的重点是维持心肌氧供一氧耗的平衡。
(2)加强对ecg及血流动力的监测。
(3)有心肌缺血表现者,除吸氧外,还应静滴硝酸甘油0.5-2μg/kg.min;esmolol0.5-1mg/kg可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和高血压,必要时可以应用;适当血液稀释可增加氧供,维持hct在30%左右为宜。
(三)消化系统
1、术后恶心呕吐:需治疗者约占3.5%,发生率与病人体质及术中用药有关,应用氟哌啶可使之缓解。
2、误吸:
(1)肠梗阻及饱胃者宜采取清醒气管内插管。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时,可压迫甲状软骨使食管闭合,防止胃内容反流,并避免将气体吹入胃内。
(3)静注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50mg,甲氰脒胍100mg可使胃液容量减少到25ml以下,ph>2.5,万一发生误吸则肺损害可相应减轻。
(四)其它并发症
1、恶性高热:
(1)为一隐匿性药物引起的肌肉代谢异常病变,当易感者接受琥珀胆碱或氟烷等吸入麻醉药后易诱发此病。西方国家发病率达1/5000-1/150000不等,我国迄今仅有个案报道。
(2)易感人群多有先天性肌肉收缩、代谢率增快(hr、bp、乳酸均升高)、体温急剧升高(1℃/5min)伴有混合性酸中毒及血清钾、钠、钙、肌球蛋白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
(4)诊断:取骨骼肌活体组织,放入咖啡因及氟烷溶液中可呈现强直性收缩。
(5)特异治疗:静注硝苯芙海因(dentrolene),初始剂量2-3mg/kg,20分钟后可达10mg/kg.
2、全麻后谵妄:
(1)发生率为8%~70%,与手术类别、年龄等因素有关,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2)发生原因与代谢紊乱、围术期所用药物以及低氧血症有关。
(3)术后应监测spo2并保持其正常,可减少或避免谵妄的发生。
无痛分娩有后遗症吗
无痛分娩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有极少数产妇可能会感觉腰疼、头疼或下肢感觉异常等,这是麻醉药的一些反应,短时间内就会恢复正常的。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方说低血压等等,但发生机率都格外低。生产前,可与医生做相关咨询,明确是否适应无痛分娩。
刮宫能打麻药吗 每个人刮宫都可以打麻醉吗
虽然刮宫可以打麻醉,但是打麻醉之前也要做一些相关检查,主要判断患者身体是否适合麻醉,避免麻醉中出现过敏、心率失常的病症,因此麻醉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得依据个人情况耳钉。
无痛分娩针有副作用吗
无痛分娩对宝宝是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但对准妈妈来说,则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医师解释,无痛分娩是有风险的,无痛分娩的一般并发症有低血压和较轻微的头痛,但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产程和胎盘血供的影响。因此,整个分娩过程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测产妇情况。
五种情况下产妇不适合无痛分娩的
在选择无痛分娩的时候,几乎每个产妇都会问麻药会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其实有非常详尽的研究证实,硬膜外镇痛和麻醉对产妇和胎儿是安全的。但是这需要准确的判断、特殊的技术、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也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督、监测产妇和胎儿情况。和以往常用的镇痛方法相比,分娩镇痛的药物剂量要小得多,因此相对安全。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手术麻醉剂量的1/10或更少,因此它的麻醉风险比剖宫产还要小。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统计,在剖宫产麻醉和分娩镇痛时,由硬膜外麻醉本身引起的产妇死亡率是1.7:1000000。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等,一般比较轻微,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当然尽管麻醉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但硬膜外技术毕竟是复杂的治疗方法,麻醉意外仍可能发生。要正确认识到无痛分娩存在一定的风险。有凝血功能异常、药物过敏、腰部有外伤史等麻醉禁忌症的产妇不适宜无痛分娩。
产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程度、既往手术史、麻醉医生的熟练程度、实施麻醉的时间、麻醉的方法等因素决定着无痛分娩的效果,目前只有实力较强的医院开展这项技术。无痛分娩是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5种情况不适合无痛分娩
1.产妇主观意愿拒绝硬膜外阻滞者。
2.有穿刺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者。
3.产妇患有凝血功能障碍。
4.使用抗凝剂的病人。
5.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儿窘迫等不适合进行无痛分娩的母婴并发症。
人流会引起哪些后遗症
一、并发症
人流后遗症有哪些?在无痛人流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因阴道或是宫颈中细菌进入子宫,造成宫内感化,在人流手术中,由于医生经验欠缺或是操作失误,有可能造成大出血或是子宫穿孔等,甚至可能会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如果人流不干净,还有可能会导致阴道出血等并发症。
二、感染
人流后遗症有哪些?在无痛人流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或是人流手术室的标准不合格,可能造成女性在手术中感染,另外,在人流后如果不注意卫生或是在人流后未满一个月有性生活,也极有可能造成术后感染,引起盆腔炎、宫颈糜烂等妇科炎症。
三、宫颈或宫腔粘连
在无痛人流后,还有可能出现宫颈或宫腔粘连等后遗症,有的女性在无痛人流后因担心再次怀孕,可能会造成对于性生活的恐惧,造成夫妻关系不和谐,还有些女性在人流后会因出血、紧张等的影响,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胸闷、心跳减缓、血压下降等症状。
四、月经不调
这是最常见的无痛人流可能带来的后果之一,在无痛人流手术后,排卵或是黄体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而会引起女性月经不调,另外,在人流后心情如果不愉快,也会对正常的月经造成影响,会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或是月经淋漓不尽等表现。
五、不孕
如果多次做无痛人流,子宫内膜会后一定的损伤,如果子宫内膜太薄了,在以后怀孕,极有可能发生习惯性流产或是不孕,而且,人流作为一种手术,也会导致3%的继发性不孕等症。因为人流可能造成感染或是引发各种各样的妇科炎症,会对正常的受孕造成干扰,导致女性不能正常受孕,发生继发性不孕。
六、麻醉意外
除了以上很普通人流类似的危害之外,无痛人流还增加了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麻醉意外。理想的无痛人流要求麻醉药物起效快、代谢快、不良反应小等。目前各种麻醉剂虽然基本符合要求,但还没有一种能达到最理想的麻醉剂,种种原因仍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七、流产不全
有妊娠组织残留,阴道出血持续不净或有少量出血。
八、大出血
宫颈撕裂,子宫穿孔,由于宫颈炎症,纤维组织弹性差而脆,或者属技术问题。
无痛人流全麻什么风险
妇科专家介绍:无痛人流的麻醉有危险吗?
无痛人流安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麻醉,如若麻醉要求不严格,势必会造成手术安全隐患,如麻醉意外、麻醉失误、麻醉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麻醉意外包括麻醉过敏、出血、休克等人流并发症,这是因为术前未认真做好或根本没有对病人进行访视有很大的关系。除此之外,麻醉还可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对无痛人流造成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故无痛人流对麻醉过程一定要谨慎再谨慎,以免出现意外。
无痛分娩会影响胎儿吗 无痛分娩存在不良反应
无痛分娩毕竟属于药物干预,虽然对胎儿影响小,但依然存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无痛分娩的一般并发症有低血压、头痛、腰酸背痛等,但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比较少见。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产程和胎盘血供的影响。因此,需要有资格、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来操作,整个分娩过程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测产妇情况。
癌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由于癌症患者本身免疫力下降,抗感染能力、机体代偿功能降低,对手术创伤、麻醉、缺氧等耐受性差,术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癌症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进一步损伤了人体的免疫力、抗感染力,使得癌症有可乘之机,发生复发转移。
癌症病人在患病治疗期间不仅要忍受放化疗的痛苦,往往还要承受多种癌症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脱发、骨痛、疲乏、抑郁、对治疗的恐惧感等。
剖腹产麻药后遗症
大多数母亲认为剖腹产麻醉并发症,事实上,是受自己的心理影响。很多妈妈觉得剖腹产后出现麻醉后遗症,比如在麻醉中打架感觉疼痛,或者刺痛,身体没有力气等等。其实专家说,大多数妈妈觉得有后遗症 剖腹产麻醉。其实都是心理影响,真正只有少数人在剖宫产后有麻醉后遗症。
上述情况可能是暂时的神经损伤。 原因可能是局部麻醉剂的直接性的刺激或神经毒性。 一般来说,症状很轻微,即使没有任何药物,也可以在3-6个月内消失。
全身麻醉的危害并发症处理
1、反流与误吸
全麻时容易发生反流和误吸,尤其以产科和小儿外科病人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其后果严重,误吸入大量胃内容物的死亡率可高达70%。全麻诱导时因病人的意识消失,咽喉部反射消失,一旦有反流物即可发生误吸。各种原因引起的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胃内存积大量胃液或空气,容易引起反流。全麻后病人没有完全清醒时,吞咽呛咳反射未恢复,也易发生胃内容物的反流及误吸。由于误吸入物的性质(胃液、血液或固体)、pH值、吸入物的量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别。无论误吸物为固体食物或胃液,都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完全性呼吸道梗阻可立即导致窒息、缺氧,如不能及时解除梗阻,可危及病人的生命。误吸胃液可引起肺损伤、支气管痉挛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
肺损伤的程度与胃液量和pH相关,吸入量越大,pH越低,肺损伤越重。麻醉期间预防反流和误吸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胃内物的滞留,促进胃排空,降低胃液的pH,降低胃内压,加强对呼吸道的保护。手术麻醉前应严格禁饮禁食,减少胃内容物。肠梗阻或肠功能未恢复者,应插胃管持续吸出胃内容物以减少误吸的发生率。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cime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量。抗酸药可以提高胃液pH值,以减轻误吸引起的肺损害。饱胃病人需要全麻时,应首选清醒气管内插管,可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对于麻醉前估计插管不困难者,也可选择快速诱导,但必须同时压迫环状软骨以防发生反流。
2、呼吸道梗阻
以声门为界,分为上呼吸道梗阻和下呼吸道梗阻。
3、上呼吸道梗阻
常见原因为机械性梗阻,如舌后坠(图1)、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阻塞、喉头水肿等。不全梗阻表现为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者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虽有强烈的呼吸动作而无气体交换。舌后坠时可将头后仰、托起下颌(图7-7)、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同时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及异物,即可解除梗阻。喉头水肿多发生于婴幼儿及气管内插管困难者,也可因手术牵拉或刺激喉头引起。轻者可静注皮质激素或雾化吸入肾上腺素;严重者应行紧急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梗阻的另一常见原因是喉痉挛,常在浅麻醉下或缺氧时刺激喉头而诱发。喉痉挛时,病人表现呼吸困难,吸气时有鸡鸣声,可因缺氧而发生紫绀。轻度喉痉挛者经加压给氧即可解除,严重者可经环甲膜穿刺置管行加压给氧,多数均可缓解。对上述处理无效或严重喉痉挛者,可静注琥珀胆碱25-50mg后行气管内插管。为预防喉痉挛的发生,应避免在浅麻醉时刺激喉头;采用硫喷妥钠麻醉或行尿道、宫颈扩张等手术时,应给予阿托品,预防喉头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全身麻醉的危害并发症及处理,相信通过全面的了解,你也了解了通过全身麻醉,对于身体的伤害有哪些,也了解了一些并发症的处理,所以在充分了解后,为了自己全身麻醉带来的并发症对自己伤害很小,那么一定要做好处理,才能保障自己身体健康。
区域麻醉的并发症
1.区域阻滞实施过程中的疼痛
我们在肯定区域阻滞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应当正确认识它的一些弊端,例如目前常用的各种区域阻滞技术在其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疼痛现象。即使仔细进行表面麻醉,某些操作点的针刺痛仍然无法避免。如果在阻滞过程中出现异感,病人甚至会感觉到瞬间剧痛。如果为了明确阻滞部位而特意诱导产生异感,则应当事先向病人解释,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可以减少焦虑并赢得病人更好的配合。如果在麻醉成功前区域阻滞过程疼痛较重,则应当使用胃肠道外镇痛药物;而使用镇痛药物时应当注意缓慢增加剂量,以避免过度镇静。如果区域阻滞过程带来的疼痛另患者无法忍受,则应当考虑改进阻滞策略或者放弃区域阻滞。
此外,区域阻滞成功后因其操作过程引发的疼痛仍然需要受到关注。虽然慢性背部疼痛已经不是椎管内阻滞的禁忌症,但是不断有证据表明麻醉后这类患者的穿刺部位存在轻度疼痛。
2.阻滞失败
同所有的医疗操作一样,每种区域阻滞麻醉技术均有一定的成功率。区域阻滞失败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阻滞完全失败、部分阻滞以及阻滞范围无法满足外科手术需要。在手术切皮前一定要确认是否存在阻滞失败,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经历。有时候,适量的镇静剂和有效的镇痛药物可以完善部分阻滞,是手术顺利进行。同样,适当镇静可以使患者耐受手术中的应激和不适。需要指出的是,镇静剂并非总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