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肾炎到底有哪些诊断

肾炎到底有哪些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间歇期,出现水肿、高血压、血尿。急性期多有抗链球菌溶血素“0”效价增高,血清补体浓度下降,尿中fdp含量增高等更有助于诊断。个别患者有以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为起初症状,或病初只有水肿及高血压而仅有轻微或无尿常规改变,对不典型病例应详细询问病史,系统查体结合化验综合分析,才能避免误诊,对临床诊断困难者,必要时做肾活检方能确诊。

诊断依据1.病前有明显链球菌感染史临床出现典型的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综合征。

2.链球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血清补体下降,血清aso增高,即可确诊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根据尿液检查及血清补体动态改变作出诊断。因9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均有低补体血症,所以,血清补体测定可作为评价急性肾炎的一线检测。

3.实验室检查①尿常规以红细胞为主,可有轻或中度的蛋白或颗粒管型。②血尿素氮在少尿期可暂时升高。③血沉在急性期增快。抗“o”效价增高,多数在1:400以上。④血清补体c3测定在发病>2周明显下降,6~8周恢复正常。

4.其他检查通常典型病例不需肾活检,但如与急进性肾炎鉴别困难;或病后3个月仍有高血压、持续低补体血症或肾功能损害者需肾活检。

过敏性结膜炎

许多过敏性结膜炎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与体征。诊断时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如家族及个人过敏史、用药史、接触镜配戴史、发病的季节、发病的时间与快慢,病程的长短等,同时密切结合其临床表现,必要时需辅以实验室检查。

季节性结膜炎有其特殊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可做结膜的病理活检或结膜刮片做细胞学检查。大多数病例发作期常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或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变性崩解核消失而遗留成堆的嗜酸性颗粒,同样有诊断意义。此外可作血清或泪液的IgE含量测定,不但可协助诊断,还可做预测病程的指标。

如何确诊尿路感染

1.血液检查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其他检查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诊断小儿尿路感疾病时要做哪些检查呢

 1.血液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

  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

  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 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 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其他检查 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小儿腹泻检查

小儿腹泻需做的检查一般有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尿道感染的诊断方法

一、诊断要点

1.婴幼儿常见尿臭,尿频,排尿中断或啼哭,夜间遗尿,顽固性尿布疹,伴发热,萎靡等。

2.年长儿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腹痛或腰痛,可有发热,尿臭和夜间遗尿。

3.慢性或反复发作者病程常>6 月,可伴低热,消瘦,贫血,甚至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4.离心尿白细胞≥5 个/HP,尿白细胞排泄率20 万~40 万/h 为可疑,≥40 万/h有诊断意义。尿菌落计数1 万~10 万/ml,女性为可疑,男性有诊断意义,>10 万/ml 可确诊。

5.ACB、Uβ2 m、尿溶菌酶测定有助于区别上下尿路感染。

6.X 线、B 超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二、检查

1.肋腰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2.尿常规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脓尿。

3.尿沉渣涂片染色,找到细菌。

4.尿细菌培养找到细菌。

5.尿菌落计数>10的5次/ml,有尿频等症状者,>10的2次/ml也有意义;球菌10的3次-10的4次/ml也有诊断意义。

6.一小时尿沉渣计数白细胞〉20万个。

7.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8.血沉增快。

三、鉴别

尿感应与下述疾病鉴别。

1.发热性疾病:当急性尿感以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较突出,而尿路局部症状不明显时,易与发热性疾病混淆,如流感、疟疾、败血症、伤寒等,约占误诊病例的40%。但如能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尿感的局部症状,并作尿沉渣和细菌学检查,鉴别不难。

2.腹部器官炎症:有些病例可无尿感的局部症状,而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数增高等,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女性附件炎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时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则可鉴别。

3.肾结核:有些尿感以血尿为主要表现,膀胱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肾结核。但肾结核膀胱刺激征每更突出;晨尿结核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细菌培养阴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可发现肾结核X线征;部分患者可有肺、生殖器等肾外结核病灶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等可资鉴别。但要注意,肾结核常可与普通尿感并存。因此,如患者经积极抗菌治疗后,仍有尿频、排尿不适症状或尿沉渣异常者,应高度注意肾结核存在的可能性,宜作相应检查。

4.慢性肾小球肾炎: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别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3g则多属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鉴别。晚期肾小球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时,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小儿腹泻需要做的检查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 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 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 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 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泌尿系感染的检查有哪些

1.除一般尿常规检查外,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作细菌检查,必要时作1h尿细胞排出率测定(方法:排空膀胱,收集3h清洁尿,计算出1h尿白细胞及非鳞状上皮细胞数。判断:30万有诊断意义)。此法较12h尿沉渣计数法准确。

2.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度测定,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万/ml者有诊断意义,1万~10万/m1为可疑,1万/ml者即有诊断意义。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0~10000/ml即应考虑感染。

3.特殊培养及检查。对于常规细菌、真菌培养未能发现致病菌时,可采用高渗培养(0.3M蔗糖培养基),以除外L-型细菌感染;采用厌氧培养以除外厌氧菌感染。必要时可行病毒、支原体及腐生寄生菌等检查。

4.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及肾小管浓缩功能、酸化功能检查,慢性病例尚应查血及尿钾、钠、氯、钙、磷、镁、pH、动脉血气分析。

5.反复发作病例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酌情作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必要时行CT检查。女性应行妇科检查,必要时行盆腔静脉造影,以除外易感因素的存在。

6.诊断标准根据泌尿系感染发生部位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即指肾盂肾炎,根据临床特征,又可分成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可伴下尿路感染,而下尿路感染常单独存在。

泌尿系感染如何检查

1、除一般尿常规检查外,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作细菌检查,必要时作1h尿细胞排出率测定(方法:排空膀胱,收集3h清洁尿,计算出1h尿白细胞及非鳞状上皮细胞数。判断:30万有诊断意义)。此法较12h尿沉渣计数法准确。

2、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药物敏感度测定,革兰阴性杆菌菌落计数≥10万/ml者有诊断意义,1万~10万/m1为可疑,1万/ml者即有诊断意义。革兰阳性球菌菌落计数100~10000/ml即应考虑感染。

3、特殊培养及检查:对于常规细菌、真菌培养未能发现致病菌时,可采用高渗培养(0.3M蔗糖培养基),以除外L-型细菌感染;采用厌氧培养以除外厌氧菌感染。必要时可行病毒、支原体及腐生寄生菌等检查。

4、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及肾小管浓缩功能、酸化功能检查,慢性病例尚应查血及尿钾、钠、氯、钙、磷、镁、pH、动脉血气分析。

5、反复发作病例常规行双肾B超检查:酌情作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尿路造影,必要时行CT检查。女性应行妇科检查,必要时行盆腔静脉造影,以除外易感因素的存在。

6、诊断标准:根据泌尿系感染发生部位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即指肾盂肾炎,根据临床特征,又可分成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炎可伴下尿路感染,而下尿路感染常单独存在。

介绍一些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班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低钾血症者应做心电图检查;病程迁延者,营养障碍者及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应做X线、B超检查。

相关推荐

小儿肾炎诊断方法

1.病史发病前1-4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猩红热或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病史。 2.浮肿、血尿、高血压(》18/1l-kpa)。 3.严重病例可于起病一周内出现下列任何一种并发症。 (1)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肺底出现湿罗音,心串快,或出现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 (2)高血压脑病:头痛,跟花,暂时失明,重者昏迷,抽搐,血压明显增高。 (3)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或尿闭,氮质血症,高血钾,酸中毒。 4.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红细胞、管型和蛋白尿。 (2)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素O”(A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诊断标准应该严格,影像学检查发现肾皮质瘢痕和肾盂肾盏变形,肾功能学检查异常,且在病史中或尿细菌学检查尿路感染的证据者,如无上述改变,则尿路感染的病史虽长亦不能诊断为本病,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做全面彻底检查,以明确:①致病菌;②单侧或双侧感染;③原发病灶;④ 肾实质损害范围及肾功能减损程度;⑤无尿路梗阻。 鉴别诊断 1.下尿路感染:若显示尿蛋白,Tamm-Horsfall黏蛋白,β-微球蛋白等增高,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阳性,白细胞管型以及肾形态和功能异常,均助于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

如果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全名: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这是一种预后良好,可以自愈的疾病,不需要担心。问题在于你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是否可以明确,急性肾小球肾炎种链球菌感染后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的疾病,所以其临床表现非常特点,一是明确的链球菌感染病史,同时感染后到出现肾炎症状(浮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一个潜伏期(2周左右),血液检查会发现低补体血症、链球菌抗体(ASO)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升高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鉴别诊断不能单纯从病程的长短进行区分,

IgA肾炎诊断检查

IgA肾炎临床上约40%~45%的患者表现为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少数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病理是诊断IgA肾病的关键,肾脏病理光镜改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从局灶、节段性增生到弥漫性系膜增生不等。 1、尿检 (1)血尿:临床上约40%~45%的患者表现为肉眼或显微镜下血尿,35%~40%的患者表现可为单纯镜下血尿,或镜下血尿伴少量蛋白尿。肉眼血尿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转为持续性镜下血尿,部分病人血尿可消失,但常发作,发作时重现肉眼血尿。 (2)蛋白尿:为轻度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量

肾盂肾炎诊断鉴别依据

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是指细菌感染引起肾盂肾盏和肾间质的慢性炎症,临床表现可急性肾盂肾炎史,但多数肾病症状隐匿,表现不一。急性期时可急性炎症的发现,如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肾盂肾炎如何具体诊断,看看下面的介绍。 1、急性肾盂肾炎诊断 根据全身表现、尿路系统症,尿白细胞数增多,尿细胞检查阳性,诊断不难确定。但需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相鉴别,因二者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不同,下述可资鉴别: (1)尿中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

肾盂肾炎如何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肾盂明炎一般典型症状和尿液异常发现,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如仅高热而尿路症状不明显者,应与各种发热疾病相鉴别,腹痛,腰痛明显者要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肾周脓肿等鉴别,一般经多次小便检查后即能明确诊断,慢性肾盂肾炎的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易被误诊,在女性,凡不明热,腰酸,乏力,轻度泌尿道症状者无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须反复检查尿常规及培养及寻找证据,伴高血压的慢性肾盂肾炎需与高血压病鉴别,此外,尚需与下列诸病鉴别。 1、肾结核:泌道生殖道结核常同时伴发,它是

小孩尿路感染要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患儿症状及体征因感染部位(上或下泌尿道)年龄及急慢性感染而异。新生儿、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而泌尿系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新生儿期大多由血行感染所致,常伴败血症或为败血症一部分。表现为全身症状重,如发热、不吃奶、苍白、呕吐、腹泻、体重不增,还时腹胀、黄疸。部分患儿可惊厥、嗜睡、易激惹表现。婴幼儿则全身症状明显,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精神不振等,泌尿系症状常表现为尿频、顽固性尿布疹、排尿时哭叫。 年长儿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时出现遗尿。肾盂

狼疮肾炎怎么诊断

1.病理学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狼疮性肾炎病理学分类共6型,从I型至VI型,预后依次由好到差。I型:正常或微小病变型;II型: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III型:局灶增殖性狼疮性肾炎;IV型:弥漫增殖性狼疮性肾炎;V型:膜性狼疮性肾炎;VI型:硬化性狼疮性肾炎。 2.狼疮性肾炎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标 (1)肾小球细胞增殖性改变; (2)纤维素性坏死和细胞核溶解; (3)细胞性新月体; (4)白金耳现象和玻璃样血栓; (5)肾小球中性粒细胞浸润; (6)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 3.慢性化指标 (1)肾小球硬化; (2)纤

肾盂肾炎肾炎怎么区别诊断

肾盂肾炎肾炎是两个不同的含义。肾盂肾炎是由于上尿路感染造成的,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侵入到肾盂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尿道炎和膀胱炎发展而来。而肾炎是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免疫反应所致。 肾盂肾炎是由于上尿路感染造成的,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侵入到肾盂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尿道炎和膀胱炎发展而来。 急性肾盂肾炎多数起病急骤,寒战、发热,常腰痛、肾区叩击痛,但检查显示肾功能正常,一般只要用抗菌消炎药及时彻底治疗,就可以痊愈。 如果急性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反复发生,并且通过检查发现粗糙

狼疮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要点 LN 的诊断依据主要是SLE的明确诊断,典型的SLE诊断并不困难,常多系统,多器官受累,但不典型或早期的SLE,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 目前,SLE的诊断标准多采用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表1),11项标准中符合4项或以上即可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分别为93.1%和96.4%。 该标准对一些早期,轻型或不典型的病例易漏诊,为了提高SLE诊断的敏感性,国内1982年也提出了一个诊断标准,即在美国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皮肤LBT检查和血清补体实验,血清补体如低于正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