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诊断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诊断标准应该严格,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肾皮质瘢痕和肾盂肾盏变形,肾功能学检查有异常,且在病史中或尿细菌学检查有尿路感染的证据者,如无上述改变,则尿路感染的病史虽长亦不能诊断为本病,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需做全面彻底检查,以明确:①致病菌;②单侧或双侧感染;③原发病灶;④ 肾实质损害范围及肾功能减损程度;⑤有无尿路梗阻。
鉴别诊断
1.下尿路感染:若显示尿蛋白,Tamm-Horsfall黏蛋白,β-微球蛋白等增高,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阳性,白细胞管型以及肾形态和功能异常,均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必要时可作膀胱冲洗灭菌培养,若膀胱冲洗灭菌10min后留取膀胱尿菌数较少,提示膀胱炎;如灭菌前后菌数相似,则为肾盂肾炎。
临床上有一种称为尿道综合征(又称为症状性无菌尿)的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为主要表现,尿中白细胞亦可增多,常被误诊为不典型慢性肾盂肾炎而长期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必须予以鉴别,尿道综合征多次中段尿定量培养,无真性细菌尿并排除假阴性可资鉴别。
2.肾结核:肾结核患者多有肾外结核病史或病灶存在,肉眼血尿多见,膀胱刺激症状显著而持久,往往有结核中毒症状,尿沉渣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尿细菌普通法培养呈阴性,尿结核菌培养阳性等可资鉴别,必要时作静脉肾盂造影,如发现肾实质虫蚀样破坏性缺损则对诊断肾结核有帮助。
3.慢性肾小球肾炎:在无明显水肿,蛋白尿,高血压时,其临床表现与全身感染症状和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的不典型慢性肾盂肾炎相似,尤其当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并发尿路感染,或晚期两者均出现慢性肾功能减退时,鉴别更难,一般认为病史中有全身水肿;尿中有以中分子以上蛋白为主,含量较多的蛋白及管型,白细胞少;先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且重于肾小管功能受损;以及肾X线检查显示两肾对称性缩小,外形光整,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支持慢性肾小球肾炎,而病程中肾和尿路刺激症状明显;尿常规以白细胞为主,有以小分子为主的少量蛋白尿;中段尿细菌培养为阳性;肾小管功能损害早于和重于肾小球功能损害,以及肾X线检查两肾大小不等,外形不平,肾盂肾盏变形等,则支持慢性肾盂肾炎。
4.非感染性慢性间质性肾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尿与肾功能化验与慢性肾盂肾炎相似,易混淆,但非感染性慢性间质性肾炎有以下特点:①有较长期尿路梗阻或有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史;②有肾小管功能障碍;③氮质血症,但无水肿和高血压病史;④轻度蛋白尿,进一步检查为肾小管性蛋白尿;⑤静脉肾盂造影可见双侧肾影不等,外形不规则(瘢痕形成),可有肾盏变形(扩张和变钝);⑥肾图,核素扫描或B超显像,可显示双侧肾脏病变不相等,而慢性肾盂肾炎与其不同的是主要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间歇性真性细菌尿;静脉肾盂造影有慢性肾盂肾炎征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瘢痕,伴有邻近的肾小盏变钝或呈鼓槌状变形,肾盂有时亦可变形,有扩大,积水现象,如鉴别仍有困难,可考虑作肾活检,有助于确诊或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
5.慢性肾盂肾炎的血尿型:高血压型和隐匿型患者,应分别与引起血尿的其他疾病,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相鉴别,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肾和尿路症状,体征以及反复做尿常规,细胞和细菌学检查,必要时作肾X线检查等,可鉴别。
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怎样鉴别
(1) 病史方面: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如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2) 反复尿检查:如尿白细胞增多明显,甚至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而慢性肾炎以尿中反复出现尿蛋白为主。(3) 静脉肾盂造影时如发现肾有疤痕变形,呈杵状扩张,或肾影两侧不对称;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双侧肾功能损害差别较大(以一侧为甚),均提示慢性肾盂肾炎。(4) 当慢性肾炎合并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后尿改变和氮质血症虽也会好转,但慢性肾炎的症状仍然存在,而慢性肾盂肾炎则症状会基本消失,可作鉴别。
急性肾盂肾炎并发症
如果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及时,则很少出现并发症,并发于有潜在肾脏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致病菌常有耐药性,如不去除肾结石,尤其是合并感染的结石,否则肾盂肾炎难以控制,并发于尿路梗阻的感染也很难治愈,常演变为慢性过程,并可导致菌血症。
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产气型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但可致命的肾盂肾炎,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由致病菌(常是大肠杆菌的某一菌株)释放气体进入感染组织所致。
在得到充分治疗后,又无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可痊愈,并不引起肾脏瘢痕或持续性肾脏损害,相反在肾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尤其是并发于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持续脏损害肾和瘢痕。
肾盂肾炎的诊断一般都有什么标准
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可依据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而且持续有细菌尿或频繁复发者;②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者(如肾浓缩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红排泄率下降等);③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若缺乏这些明显的证据,要确诊则比较困难。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根据全身表现、尿路系统症,尿白细胞数增多,尿细胞检查阳性,诊断不难确定。但需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相鉴别,因二者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不同,下述可资鉴别:①尿中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②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③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摄氏度)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④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六周内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抑或经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这些都是进行肾盂肾炎的诊断时,需要了解到的。
以上就是我们关于肾盂肾炎的诊断介绍。在了解了这些肾盂肾炎的诊断之后,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早治愈,减轻患者的痛苦。
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不难,起病缓慢,病情迁延,尿检异常,常有蛋白尿,有时伴血尿,水肿和高血压,随着病程进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其诊断标准是:①有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化验有蛋白尿,伴或不伴血尿,②病程迁延1年以上,③除外继发性和遗传性肾炎。
鉴别诊断:
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为除外肾小球肾病和系统性疾病继发的肾脏改变,以下为不同类型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
1.慢性肾炎肾病型与肾小球肾病鉴别:二者共同点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与低蛋白血症,但肾小球肾病患者,无镜下血尿,一般也无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除非可因严重水肿而出现暂时性的肾功能减退或高血压,这二者经利尿消肿后,应很快恢复正常,所以凡有镜下甚至肉眼血尿,或持久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者,一般为肾炎而不能诊为肾病,如能对尿蛋白作进一步分析,更有助于诊断,肾小球肾病多呈高度选择性蛋白尿;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多呈无选择性蛋白尿,肾病尿中很少出现FDP而慢性肾炎较多见,此外,肾小球肾病患者绝大部分对激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敏感,而慢性肾炎肾病型患者对该类药物反应差。
2.慢性肾炎普通型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慢性肾盂肾炎晚期,可有较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与慢性肾炎很难鉴别,后者多见于女性,常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多次尿沉渣检查和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对活动性感染性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损害多以肾小管损害为主,可有高氯酸中毒,低磷性肾性骨病,而氮质血症和尿毒症较轻,且进展很慢,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肾图及肾扫描,如果有二侧肾脏损害不对称的表现,则更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3.慢性肾炎肾病型或普通性与红斑狼疮性肾炎的鉴别:狼疮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而红斑狼疮女性好发,且为一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炎等,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并有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于肾小球各部位广泛沉着,复合物中IgG免疫荧光染色呈强阳性,即“满堂亮”表现。
4.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的鉴别 肾炎多发生在青壮年,高血压继发肾损害发生较晚,病史非常重要,是高血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别诊断起主要作用,在高血压继发肾脏损害者,尿蛋白的量常较少,罕见有持续性血尿和红细胞管型,而肾功能的损害相形之下较严重,肾穿刺常有助鉴别,有人发现20%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者,经肾穿刺确诊为慢性肾炎。
5.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①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②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补体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别。
6.其他:过敏紫癜性肾炎,糖尿病毛细血管间肾小动脉硬化,痛风肾,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淀粉样变累及肾脏等,以上疾病各有其特点,诊断慢性肾炎时应予以除外。
7.Alport综合征:常见于青少年,起病多在10岁之前,患者有眼(球形晶体等),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但此综合征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慢性肾炎诊断鉴别
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检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1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等相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1、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区别
慢性肾盂炎和慢性肾炎的区别是很难以鉴定的,而且后期鉴别比较困难,大家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鉴别,病史方面: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如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反复尿检查:如尿白细胞明显增多,甚至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有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而慢性肾炎以尿中反复出现尿蛋白为主。
静脉肾盂造影时如发现肾有疤痕变形,呈杵状扩张,或肾影两侧不对称;放射性核素肾图检查,双侧肾功能损害差别较大(以一侧为甚),均提示慢性肾盂肾炎。当慢性肾炎合并感染时,用抗生素治疗后尿改变和氮质血症虽也会好转,但慢性肾炎的症状仍然存在,而慢性肾盂肾炎则症状会基本消失,可作鉴别。
2、什么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肾小球疾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伴缓慢进展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点,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3、什么是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尿路感染病史超过1年并有肾盂、肾盏黏膜和间质纤维化瘢痕变形,或经治疗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者。慢性肾盂肾炎在肾病理解剖上,除慢性间质性肾炎改变外,还必须有肾盂、肾盏炎症,纤维化和变形或肾盏内有脓液,且在病史或细菌学上有尿感证据,或静脉肾盂造影发现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的改变,并在病史或尿菌学上有尿感证据。临床以女性多见。
慢性肾小球肾炎有什么症状
1、水肿
在整个疾病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眶周围、面部肿胀或午后双下肢踝部出现水肿。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全身水肿。然而也有极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始终不出现水肿,往往容易被忽视。
2、高血压
有些患者是以高血压症状来医院求治的,医生要他们化验小便后,才知道是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压升高。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说,高血压的发生是一个迟早的过程,其血压升高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间歇出现,并以舒张压升高(高于12.7kPa)为特点高血压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轻者仅18.7-21.3/12.7-13.3kPa,严重者甚至可以超过26.7/14.7kPa。
3、尿异常改变
尿异常几乎是慢性肾炎患者必有的现象,包括尿量变化和镜检的异常。有水肿的患者会出现尿量减少,且水肿程度越重,尿量减少越明显,无水肿患者尿量多数正常。当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尿的浓缩一-稀释功能发生障碍后,还会出现夜尿量增多和尿比重下降等现象。
把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液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蛋白尿,尿蛋白的含量不等,可以从(±)到(++++)。在尿沉渣中可以见到程度不等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当急性发作时,可有明显的血尿,甚至出现肉眼血尿。除此之外,慢性肾炎患者还会出现头晕失眠、神疲纳差,不耐疲劳、程度不等的贫血等临床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实际上不是急性肾盂肾炎,而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首发症状。
而后间断反复出现尿路刺激症状,一般较轻,不如急性肾盂肾炎明显,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时全身症状与急性肾盂肾炎相同,有发热、腰痛、腹痛、膀胱刺激症状。肾损害进展时,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如尿浓缩功能受损而出现多尿、夜尿,易发生脱水;肾小管重吸收钠的能力差而致低钠;可发生低或高血钾;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上述肾小管功能损害往往比肾小球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肾盂肾炎诊断依据都有什么
1、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根据全身表现、尿路系统症,尿白细胞数增多,尿细胞检查阳性,诊断不难确定。但需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相鉴别,因二者治疗原则不同,预后也不同,下述可资鉴别:
(1)尿中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摄氏度)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六周内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或经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可依据
(1)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而且持续有细菌尿或频繁复发者;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者(如肾浓缩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红排泄率下降等);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若缺乏这些明显的证据,要确诊则比较困难。
急性肾盂肾炎的预防方法
预防:
1、坚持每天多饮水,以增加排尿的次数,从而达到冲洗膀胱和尿道的作用。避免细菌在尿路繁殖,这是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
2、注意阴部清洁,以减少尿道口的细菌群,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或呋喃旦啶油膏涂于尿道口旁黏膜或会阴部皮肤,以减少上行性再发感染。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4、反复发作的肾盂肾炎妇女,应每晚服一个剂量的抗菌药预防,可任选复方新诺明、呋喃旦啶、阿莫西林或头孢拉啶等药物中一种,如无不良反应,可用至1年以上。如发病与房事有关,于性生活后宜立即排尿,并服一个剂量的抗生素,也可减少肾盂肾炎的再发。
日常养护:
1、重视女性保健工作,妇女要保持外阴清洁,慎用盆浴。月经期、妊娠期及婴儿要特别注意讲卫生,防止上行感染。患有急性肾盂肾炎妇女,治疗后一年内应避孕,以免怀孕而加重病情。
2、急性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都应多饮水,每日摄入量2500毫升以上。目的增加尿量,促进细菌、毒素及炎症分泌物排出。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和身体锻炼。
3、注意观察有无发烧和尿路刺激症状。慢性肾盂肾炎后期,注意有无肾脏损害症状,如高血压、贫血、尿毒症等。
4、药物治疗后,注意有无药物的副反应,如口服药物后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反应询问医生后,方可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其他事项:
1、如果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及时,则很少出现并发症。并发于有潜在肾脏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致病菌常有耐药性,如不去除肾结石,尤其是合并感染的结石,否则肾盂肾炎难以控制。并发于尿路梗阻的感染也很难治愈,常演变为慢性过程,并可导致菌血症。
2、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产气型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但可致命的肾盂肾炎,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由致病菌(常是大肠杆菌的某一菌株)释放气体进入感染组织所致。
3、在得到充分治疗后,又无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可痊愈,并不引起肾脏瘢痕或持续性肾脏损害,相反在肾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尤其是并发于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持续肾脏损害和瘢痕
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
1、慢性肾小球肾炎定义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发展缓慢,症状可轻可重,多有一个无症状尿检异常期,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高血压和(或)氮质血症,及进行性加重的肾功能损害。
2、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具有蛋白尿、血尿(相差显微镜检多见多形态改变的红细胞)、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1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者,应考虑本病。
在鉴别诊断上需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遗传性肾炎等相鉴别。
3、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学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但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亚临床型不易被诊断,故实际上百分比可能要高些。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急性肾盂肾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如果急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及时,则很少出现并发症。并发于有潜在肾脏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的预后相对较差,而且致病菌常有耐药性,如不去除肾结石,尤其是合并感染的结石,否则肾盂肾炎难以控制。并发于尿路梗阻的感染也很难治愈,常演变为慢性过程,并可导致菌血症。
急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毒性休克。产气型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但可致命的肾盂肾炎,通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由致病菌(常是大肠杆菌的某一菌株)释放气体进入感染组织所致。
在得到充分治疗后,又无其他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急性肾盂肾炎通常可痊愈,并不引起肾脏瘢痕或持续性肾脏损害,相反在肾脏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幼儿,尤其是并发于肾脏疾病或尿路畸形的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持续肾脏损害和瘢痕。
临床上肾盂肾炎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需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相鉴别,因二者治疗 原则不同,预后也不同,下述可资鉴别:①尿中抗体包裹细菌检 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②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③参考 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 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④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六周内复发者 多为肾盂肾炎,抑或经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 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还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肾结核、泌尿道 结核、尿道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