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定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女性要定期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每年增加2%~3%,而且发病有年轻化倾向,临床上20~30岁的宫颈癌患者并不罕见。
50%的妇女被做出宫颈癌诊断时,告诉医生从没有进行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另有10%的妇女在过去5年里没有进行过筛查,无疑广泛开展宫颈病变的筛查,规范宫颈病变的诊治过程,将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可完全治愈。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预防、可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关键在于阻断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常规的防癌普查,不仅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而且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条件。
怎样筛查宫颈癌前病变?
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宫颈糜烂就不用进行检查了,这是错误的,因为两者不是一回事。建议18岁以上凡有性生活的妇女,应该每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一次,以确定是否有癌前病变。其次行HPV DNA的检测。它是客观指标,敏感性高,近年来已被逐渐用于宫颈癌的筛查,有研究发现感染HPV的妇女在随访中诊断为轻度癌前病变的可能性是初始HPV阴性妇女的3.8倍,发现为中、重度癌前期病变的可能性是HPV阴性妇女的12.7倍。如联合HPV DNA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重度宫颈癌前病变和浸润癌的敏感性可达90%~100%,所以美国自2003年已将此法一起作为30岁以上妇女的主要筛查手段。以上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均属无创检查,没有痛苦。如两种方法检查均为阴性的妇女,每3年复查一次。若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者,则一年复查一次。因此子宫颈癌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通过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可以及时祛除病灶、消除HPV感染以及随访跟踪。
宫颈癌前病变症状
宫颈癌前病变症状可能不明显,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多数已到晚期。所幸,现行的体检方式已经能够查出癌前病变。医学界公认宫颈癌的成熟检查方式是TCT以及HPV检测,都是在宫颈管提取分泌物进行的,收集细胞比宫颈刮片更多,两者结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90%以上。
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得宫颈癌,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规律,建议从25岁一直到70岁都进行宫颈癌筛查,或从有性生活3年后开始筛查。如果经济条件允许,25岁以后做妇科检查可同时做HPV和TCT检查;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应至少每隔三年做一次HPV,检出阳性后再查TCT,若TCT未发现癌前病变,可以等半年再查一次高危型HPV;如果TCT和HPV都正常,可每隔5年检查一次,直到70岁。
预防宫颈癌要盯紧三方面
一是定期查体。育龄期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间隔最长也不要超过三年。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即便是在没有做TCT条件的基层医院,做普通刮片检查也比不做好。作为常年惠民的措施,笔者所在的医院每年都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今年历时三个多月,共筛查了一万多名妇女,查出包括肯定的癌及可疑癌、癌前病变近20例,而且年轻者居多。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宣传,女性主动做妇科检查的人数的确比过去增加了,但整个女性群体主动到医院做筛查的比例还不尽如人意,宫颈癌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基本上都可以治愈。此疫苗可用于9到25岁女性接种,采取3剂免疫接种程序,并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二是改变不洁的性生活方式。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性行为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三是留心身体异常症状。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当有接触性出血或白带异常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性生活的女性应每年做次宫颈癌筛查
癌症很可怕,但是宫颈癌非也,目前宫颈癌真的是一种早期可防可治的疾病,防治的手段就是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的筛查,也就是TCT和HPV检测,通过简单的妇科检查时取材就可以实现。
宫颈癌有很多病理类型,其中宫颈鳞癌占90%,这一型的宫颈癌演变过程为宫颈癌前病变(CIN)I、II、III,直到宫颈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10年,因此宫颈防癌筛查主要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样瘤变,并进行进一步干预,达到防治宫颈癌的目的。
当宫颈癌筛查发现异常,一般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如果活检提示您存在癌前期病变时也不要紧张,因为它不是癌,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和级别要么严密观察,无需手术;要么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以防日后发生癌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阴道异常排液、白带过多或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检查。
宫颈癌能预防吗
宫颈的癌前病变和早期都没有临床症状,出现症状时多数已到晚期。所以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的预防很有帮助。医学界公认宫颈癌的成熟检查方式是TCT(液基细胞学检测)以及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都是在宫颈管提取分泌物进行的,收集细胞比宫颈刮片更多,两者结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90%以上。
宫颈癌的预防重在检查,只要有性生活的女性均有可能得宫颈癌,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规律,建议从25岁一直到70岁都进行宫颈癌筛查,或从有性生活3年后开始筛查。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25岁以后做妇科检查可同时做HPV和TCT检查;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也应至少每隔三年做一次HPV,检出阳性后再查TCT,若TCT未发现癌前病变,可以等半年再查一次高危型HPV;如果TCT和HPV都正常,可每隔5年检查一次,直到70岁。
尖锐湿疣警惕发生癌变
1.尖锐湿疣到底会不会癌变,这是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尖锐湿疣是有可能癌变的,只不过癌变的比例很低,绝大部分尖锐湿疣并不会癌变。尖锐湿疣最有可能引起的癌变是女性的宫颈癌(男性尖锐湿疣癌变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据一项资料统计,98%的宫颈癌患者能够检查到HPV感染,HPV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尽管绝大多数的宫颈癌是由HPV引起的,但并不是HPV感染者都会转变为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发生这种转变的只是个别的患者(HPV感染转变为癌的比例为500:1);有20%----30%的正常女性的生殖道可以检查到HPV感染,很多女性的宫颈糜烂也是由HPV感染引起的,可以说HPV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极少数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据北京友谊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一年来对10691例女性宫颈病变筛查结果显示,通过宫颈细胞抹片电脑分析及薄层涂片分析发生异常者607例(约6%)。经电子阴道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最后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345例(约3.5%)、宫颈癌9例(不到0.1%)。
2.感染HPV的妇女相对于正常人来说增加了宫颈癌变的可能性,因此把感染HPV患者视为癌变的高危人群,这部分人群定期做相关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前预兆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不但包括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也包括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配偶,因其受到HPV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她可能没有长出外生的疣体。
3.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这些癌前病变可存在多年。癌前病变可能有三种转归:(1)消退或逆转。是指不典型增生的病灶逐步消失或好转。(2)持续不变。病灶保持原状,未见好转或发展。(3)癌变,即发生浸润癌变化。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是由CIN I级-CIN II级-CIN III级(包括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过程(CIN1级是指轻度非典型增生,病变占据了不到上皮细胞的1/3;CIN2级是指中度非典型增生,病变占据了上皮细胞不到2/3;CIN3--重度非典型增生,病变占据了上皮细胞的2/3)。这反应了子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病理过程,其可逆性和进展性与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有关。一般来说,绝大多数CIN I级能自然消退,CIN II级一部分可能消退位另一部分进展为CIN III级,CIN III级则有比较大的可能发展为癌。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从1964-1983年共治疗CIN601例,其中未治疗195例,随访1-20年,转癌率CIN I级为0.69%,CIN II级为4.65%,CIN III级为12.5%,平均转癌时间为4.8年。
宫颈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针对患者病变程度、年龄及对生育的要求,医生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特别是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对宫颈轻到中度癌前病变治疗效果极佳。手术无需住院,20分钟完成,痛苦小,费用低,深受患者欢迎。而对宫颈重度癌前病变可行宫颈锥型切除术。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后随访非常重要,定期和规范的随访可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4. 检查方法
对经济条件允许的人群推荐采用高危型HPV检测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Autocyte),其灵敏度高,几乎没有漏诊病例,准确性也高,对于HPV阴性同时宫颈细胞学检查正常者,其发病风险很低,随访间隔可以延至3~5年;对HPV阳性但宫颈细胞学阴性者每年随访一次;对HPV和宫颈细胞学同时阳性及HPV阴性但宫颈细胞学阳性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指引下取一些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对经济条件欠佳者,可采用HPV检测联合传统宫颈巴氏细胞检查;与常规的单纯传统宫颈巴氏细胞检查相比,漏诊率明显降低。在贫穷落后、卫生资源缺乏地区建议采用宫颈醋酸试验肉眼观察,但灵敏度和准确性均相对较低。值得一提的是,单纯的肉眼观察缺乏其它辅助筛查往往容易造成对宫颈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漏诊误诊,采用高危型HPV检测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的方法已成功筛查出大批宫颈癌前病变可疑患者,最后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只需进行简单的治疗如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或物理治疗,可保留生育功能,阻断病变向癌症发展,达到防癌的目的。
宫颈上皮内瘤变不是癌
专家介绍,“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英文简称,通俗地讲可称为“宫颈癌前病变”,均发生在有性生活的女性当中。“宫颈上皮内瘤变并非癌症,但它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她介绍,CIN通常分为三级,CIN1、2、3级,严格讲CIN1并不属于癌前病变,约有60%~85%的CIN1会自然消退,而CIN2、3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较CIN1大得多,因此也称之为癌前病变。“宫颈癌是目前妇科肿瘤中唯一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和预防的疾病,只要注意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大多数可以在癌前病变(CIN)阶段发现并得到治疗。”专家说,癌前病变治疗既不用切除子宫,对将来的生育也没有太多影响。
怎样防止宫颈糜烂癌变
虽然有“糜烂”不等于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但还是要当心合并HPV感染的可能。患有宫颈糜烂的女性应注意以下5个要素:
1.保持外阴清洁。没有感染,不要用各种冲洗液,以免破坏阴道天然防护屏障,以至越洗越烦。
2.做好避孕节育。免受流产刮宫的痛苦和创伤。分娩引起的宫颈裂伤,应及时缝合。
3.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糜烂与早期宫颈癌肉眼很难区别,可行宫颈刮片检查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4.发现宫颈糜烂正确治疗。可采用阴道内用药,以及激光、电熨和冷冻等方法治疗。
5.保持精神愉快,增强抗病能力。宫颈糜烂是一种慢性病,虽是宫颈癌诱发因素,但还不算癌前病变,不必为此忧心忡忡。
如何发现宫颈癌
首先、女性朋友不能为了工作而不关注自己的身体,要定期去做个宫颈筛查。尤其是已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有效的筛查手段,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宫颈病变。
其次、多了解关于宫颈癌的知识,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疾病,因此多了解其的相关知识,对于早发现很有帮助。宫颈癌在早期接触性阴道出血、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淋漓不净、白带增多伴异味等都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征兆,
最后、不可以忽视“宫颈炎”,我们都了解有些妇科疾病就是引起宫颈癌的源头之一,如宫颈炎,宫颈炎是是女性的常见病。患者常有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阴道外阴搔痒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同房后、妇检后少量接触性阴道流血。出现上述症状就诊时,如从未进行过宫颈筛查或已超过再次筛查时间,应先做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排除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后,才能考虑为宫颈炎。否则容易错过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