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诊断的难度大吗
龋齿诊断的难度大吗
一般来说,针对龋齿的诊断并不存在难度,但也应该进行区分,有些情况下,龋齿与牙齿过敏症类似,因此,在确诊龋齿时,应该排除是牙齿过敏症的可能性,当然,龋齿的诊断也需要依靠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
龋齿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比如黏着在牙齿上的残留物,长期没有清理,或者是清理不彻底的情况下,就会引起感染,下面就龋齿的诊断方式进行介绍:
龋病是牙齿的硬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被破坏的疾病。龋病是人类常见病,患龋病的牙齿亦称虫牙、蛀牙。龋病不仅使牙齿缺损,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咀嚼功能障碍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牙髓、牙槽骨及倾骨的炎症。
1.牙齿龋坏部位颜色由半透明的乳黄色变为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
2.牙齿正常形态出现缺损,进而有龋洞形成。
3.牙齿质地由光滑坚硬的表面变为松软乃至崩溃。
4.x线检查龋损部位透射影。
5.除浅龋外,对冷热酸甜有刺激痛,但龋坏牙齿无自发痛。
龋齿的具体发病部位需要严格的进行确诊,因为确诊龋坏部位存在一定的难度,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拍摄X线的方式,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确诊龋坏部位的方式,当然,方式并不仅仅是这一种,比如电阻抗,超声波等方式。
心衰诊断的难度有多大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心力衰竭这个疾病的诊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是任何时间都能诊断,出来,大部分心衰患者症状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很难通过简单的检查做出判断,所以有一部分心衰患者是需要在发病时做出诊断的。
但是对于有些患者来说诊断并不难,因为有的患者病情症状十分明显,这样的患者在做心电图和超声波几种检查就能确诊,所以说心衰诊断难度大不大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心衰诊断是不是很难了,最后我们来给大家讲讲如何预防心衰:
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5、及时治疗各种心脏病的原发疾病,如脚气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风湿病、动脉硬化等。
龋齿患者的诊断依据
患者自我检查龋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其症状表现进行初步判断,比如可以通过病变部位的颜色,自我感觉的牙齿异常等方面,一般来说,在龋齿的初期,患者的病变部位颜色一般都是以灰黑色的龋斑为主。
当然,针对龋齿的诊断还是应该以专业的临床检查数据为主,比如确诊是浅龋,中龋,以及深龋等,下面就龋齿的自我检查方式进行介绍。
自觉症状:在遇到冷热刺激或吃酸甜食物时,有酸痛不适的感觉。
牙齿颜色:仔细观察牙齿有无颜色的异常改变,主要注意后牙咬合面及唇舌面的窝沟处,前牙两牙之间的牙缝,牙齿唇颊面的牙劲部等颜色的改变。如果咬合面的窝沟处颜色呈墨浸状,有可能牙齿已经龋坏。
牙齿形态:发生龋坏的牙齿的表面会变得不完整,有的形成洞,有的形成小碎块脱落。
牙齿质地:被细菌侵蚀后的牙齿硬组织会脱钙、变软,在承受嚼压力时可能断裂,形成较大的龋洞。
牙面清洁度:牙面经常粘有食物、软垢等,有刷牙去除不了的色素沉着。在遇到冷热刺激或吃酸甜食物时有酸痛不适的感觉。有以上异常改变或症状时,建议及时去牙医处做进一步检查及必要的治疗。
龋齿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此,口腔方面的检查是一个必要的检查项目,如果确定龋坏部位有难度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先进的检查技术,比如拍摄X线牙片,或者是更为专业的光纤维透照等。
龋齿龋坏程度
1、浅龋
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龋齿检查诊断
一、口腔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 浅龋 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 中龋 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 深龋 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二、辅助检查
若确定龋坏部位有困难,可拍摄X线牙片,龋坏处可见黑色阴影。有条件者可用光纤维透照、电阻抗、超声波、弹性模具分离、染色等技术,以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为什么蛀牙会有时疼,有时不疼
牙齿最常见的疾病就是龋坏,牙齿龋坏后可造成牙齿疼痛。牙齿疼痛是由于牙髓(牙神经)发生炎症,严重时牙髓可发生坏死,因此如何发现牙齿龋坏是很重要的。龋坏的早期表现,仅有色的变化,不容易被发现。
龋坏如不能被控制,便从牙齿的浅层向深层不断地发展,进而发生形、质的改变。牙齿发生白垩色改变,这是龋坏后色的表现,也是最早期的表现,有人形容白垩色改变如粉笔样。牙齿龋坏缺损,严重时发生牙冠大部分缺损,这是牙龋坏后形的改变。牙齿发生硬组织变软,也就是脱钙,这是牙龋坏后质的改变。
当牙齿龋坏达到牙神经的时候,一般无刺激的时候疼痛不明显,如果有食物嵌塞或者冷热等刺激疼痛会很明显。
根据许多资料报道,龋坏好发牙的顺序是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双尖牙、第三磨牙、上前牙。龋坏好发牙面的顺序是:牙齿的咬合面、邻面、唇颊面和舌面。至于牙齿的龋坏程度则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临床医生就是根据龋坏的表现和检查来发现龋齿,为病人治疗和控制龋病。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在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时可以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目前充填的材料多为复合树脂或者光敏复合树脂。
牙髓病的治疗是根据牙髓受损程度而定的,一般临床上不能准确地作出牙髓改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而是通过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根管治疗术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龋齿的症状如何表现
1.龋齿的好发部位
龋齿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滞留密切相关。牙齿表面一些不易得到清洁,细菌、食物残屑易于滞留的场所,菌斑积聚较多,容易导致龋病的发生,这些部位就是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也是龋病的首要发病部位,牙齿的邻接面是仅次于窝沟的龋病好发部位,一般因邻面接触面磨损或牙间乳头萎缩导致食物嵌塞所致。牙颈部是釉质与牙本质的交界部位,即利于滞留食物和细菌,也是牙体组织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釉质与牙骨质未接触,牙本质直接外露时更容易发生龋坏。
2.龋齿的好发牙齿
由于不同牙齿的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各有其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生率存在着很大差别。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
龋齿的表现以色、形、质的改变为主,其中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由釉进入牙本质,组织不断被破坏、崩解而逐渐形成龋洞,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龋坏在x线片上呈黑色透射区,对难以确诊者(如邻面龋),可借助x线片协助诊断。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牙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中龋:龋坏已达到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4.龋坏的病变类型
(1)慢性龋:一般进展缓慢,尤其以成人多见,因病程较长,质地较干而软龋较少,此类患者有较长的修复过程,通常洞底均有硬化牙本质层。
(2)急性龋: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质地松软,着色也浅,呈浅黄或白垩色,易被挖除,洞底缺乏硬化牙本质层。
(3)静止性龋:静止性龋是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
(4)继发性龋: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正牙美容术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1.要去正规医院,做正规治疗,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牙科诊所,虽然贵点,但是效果好,能有保障。
2.你在做牙齿矫正的时候,如果医生说你的牙齿缝隙太小,要把牙齿磨小一点,再做矫正,你千万千万别磨,因为牙齿外面有一层保护膜,你磨小牙齿的同时,会把保护膜磨掉,以后无论怎样保护,都会很容易得龋齿,尤其是做矫正,是前排牙齿,不象后槽牙,补了看不出来,前面的牙齿一旦得了龋齿,补都很难补
3.牙套带好后,每次吃好饭后牙齿都会卡很多饭菜,就算漱口也很难弄干净,矫正前需考虑清楚。
护理:1、保持口腔的卫生,在人体口腔中有正常的寄生菌,空气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口腔经常与外界“接触”。因此,口腔内有很多正常的致病细菌存在。当牙齿戴上矫正器后,则会妨碍刷牙。如果牙齿刷得不好,牙齿间残留有食物,则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龋齿或牙周组织炎症,破坏整个疗程。
2、饮食:每天吃的食物也要注意。啃或磕的东西不能吃,肉类等须用刀切或用手撕成小块肉或去壳后再吃,不能用牙齿直接啃或撕拉;不能吃过粘的食物。另外,像年糕等糯米制品也不能吃。如果进食时,不加注意就会造成矫正器的脱落或损坏,不但增加治疗费用和复诊次数,还会使牙齿矫正疗程延长。
3、定期复诊:牙齿正畸治疗需要不断加力调整,因此需要病人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调整矫治力度达到最佳的矫治效果。
如何正确诊断蛀牙
【检查】
1.口腔检查
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
1) 浅龋 病变仅局限于牙釉质或牙骨质,局部可见白色或灰黑色的龋斑。无自觉症状,探查时可卡住探针尖端,探针滑过病变部位有粗糙感,探之无痛苦。
2) 中龋 病变较深,累及牙本质浅层,局部变黑,可有温度或化学性激发痛,探之有明显龋洞且敏感。
3) 深龋 病变深及牙本质深层而接近牙髓腔,遇食物嵌塞或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产生疼痛,局部多见黑洞。探针可探查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探之极敏感或疼痛,无自发痛史。
2.辅助检查
若确定龋坏部位有困难,可拍摄X线牙片,龋坏处可见黑色阴影。有条件者可用光纤维透照、电阻抗、超声波、弹性模具分离、染色等技术,以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鉴别】
1.鉴别深龋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方法:
深龋患者没有自发痛,无叩痛,温度测验的时候有一过性激发痛,探诊洞底敏感,除去腐质以后无穿髓孔;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患者可有自发痛,叩痛不明显或稍有叩痛,温度测验时有激发痛,刺激去除后仍有持续性痛,热刺激可引起迟缓痛,探诊洞底可感觉迟钝,去腐质后多有穿髓孔。
2.鉴别深龋与龋齿伴牙髓充血的方法:
用冷刺激检测法。深龋患者对冷敏感程度一般,入洞后才感敏感,除去刺激后疼痛消失;龋齿伴牙髓充血者对冷敏感程度显著,牙面及洞内均敏感,除去刺激后疼痛短暂持续。
3.鉴别深龋与牙髓坏死(坏疽)的方法:
深龋患者无自发痛,无叩痛,探诊洞底敏感,无穿髓孔,电活力测验正常,热温度测验正常或敏感;牙髓坏死(坏疽)的患者可有自发痛史,无叩痛或稍叩痛,探诊无反应,可有穿髓孔,电活力测验无反应,热温度测验无反应,牙髓坏疽时偶有假阳性反应。
由于龋齿初期无症状而不易被察觉,直到出现疼痛症状时家长才急于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坚持使用含氟牙膏预防蛀牙的发生。
龋齿的诊断方式
1.询问对冷热酸甜等刺激的反应,有无食物嵌塞和自发性痛。
2.检查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龋坏的部位、深度和类型。注意邻面、颈部或牙龈遮盖部位的龋洞。必要时可摄X线照片检查。
3.按龋坏的程度可分为
①浅龋 龋坏限于釉质或牙骨质,一般无自觉症状,探查时无反应。
②中龋 龋坏侵入牙本质浅层,可有冷、热、酸、甜激发痛和探痛。
③深龋 龋坏侵入牙本质深层,但未穿髓,一般均有激发痛和探痛,无自发痛。
4.按龋坏的病变类型可分为
①慢性龋 病程长,龋坏组织质地较硬,干燥而染色较深。
②急性龋 病程短而进展迅速,龋坏组织质地松软 ,湿润而染色较浅。如在很短时间内多数牙甚至全口牙均发生急性龋坏,龋坏牙面广,向深部发展快,在牙颈部常呈环状,又称为猛性龋。
③静止性龋 龋洞呈浅碟状,龋坏发展非常缓慢或静止,洞常露出坚硬、光滑而着色的牙本质层。
④继发性龋 发生在充填物或修复体边缘的龋坏。
龋齿的三种诊断标准
都说身体是才是革命的本钱,一旦被龋齿盯上,工作没有精力,还直接威胁五官其他疾病,因此患者要高度警惕,选择好的五官医院做检查诊治。
龋齿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一、浅龋
又称牙釉质龋或牙骨质龋。位于冠部的浅龋又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早期的表现是龋损部位色泽变黑,仔细观察时,可见到不太透明的白色斑。
二、中龋
又称牙本质浅龋。当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时,由于牙本质含无机物较牙釉质少,而有机物较多,细菌可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入。龋病发展较快,易形成龋洞,由于牙本质脱矿变软,色素侵入而呈黄褐色或褐色。患者在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感到酸痛。
三、深龋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临床上可见很深的龋洞,容易发现。由于深龋病变接近牙髓,而且洞底牙本质较薄,食物嵌塞时,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剧烈。在治疗去腐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穿髓。
通过上述对龋齿内容介绍,了解了龋齿的三种诊断标准的原因,大家平时要注意这些因素,远离龋齿致病源,健康快乐生活。希望上述龋齿的内容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牙痛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1、比如急性牙髓炎,引起这种病的病因很多,有龋齿、牙颈部楔状缺损、畸形中央尖、牙隐裂、牙周牙髓综合征、过度磨耗、外伤等。疼痛规律是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温度刺激加重,伴半侧头面部疼痛,不能定位,患者不能准确说出哪个牙疼,夜间发作或加重有时能从睡梦中疼醒,有时有轻度叩痛。牙周病是由局部的牙石牙垢、颌创伤等引起,牙周病病人的牙疼是闷痛、胀痛、有时也轻度叩痛。冠周炎是阻生齿引起,有比较剧烈的闷疼。急性根尖炎和急性牙槽脓肿的病因与牙髓炎相同,急性根尖炎有咬颌痛,可明确定位。急性牙槽脓肿可见龈颊移行处牙龈肿,疼痛是持续而剧烈的。我们根据这些病的病因、疼痛规律、和临床表现不难做出正确诊断。
2、这些疾病有其特殊性和多变性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牙齿也一样,有时疼痛的规律和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果病人对病史的表达不准确,更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比如相邻牙或对颌牙有多个龋齿,这时就应结合X光片,看哪个牙龋坏离髓腔最近,反复的温度试验以达到准确诊断。牙髓炎各时期的症状不太一样,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尤其是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疾病隐匿,如牙隐裂、龋坏的部位不易发现、牙周牙髓综合征等,此时应牢牢掌握牙髓炎有夜间痛,这是与三叉神经疼的主要区别之一。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要反反复复进行,既不能听患者误导,也不能主观武断,思维灵活正确推断。
3、要重视临床检查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牙髓炎的病人,往往指着以前治过的牙齿疼痛,而且反复指证,这时医生要仔细的检查牙体牙周情况,反复的温度试验,温度试验要从下后牙开始逐渐往前,然后再从上后牙逐渐往前,这样避免水的自然流向引起的误差。对比较隐匿的疾病要反复仔细检查,比如牙隐裂、牙周牙髓综合征、上下第二磨牙的远中牙颈龋,上颌第三磨牙的颊侧龋等,必要时用探针仔细探查每个牙的邻面牙颈部。怀疑牙隐裂时用碘酒涂擦,看能否找到隐裂线。牙周牙髓综合征时牙齿有牙周袋、牙周萎缩、上颌第一磨牙常见。叩诊时的力量要相同,先后顺序不要类同,让患者不知道医生正在检查哪个牙齿,避免患者误导。必要时进行X线片检查。各种牙疼要做出正确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临床检查,X光片只能是辅助诊断,代替不了临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