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带多中医辨证分型治
女性白带多中医辨证分型治
1、肾虚型
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2、脾虚型
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3、湿热型
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4、肝火型
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部红肿,带下色黄、量多,伴口干舌燥,舌苔黄舌红。宜采用清热泻肝之法治疗,可选用由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山栀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苦胆草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5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一:月经白带改变
根据本病血气失调的特点,治疗时应辨清在气、在血,新病还是久病的不同。病在气则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则活血破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正气尚盛,可攻可破;久病正衰,宜攻补兼施,大凡攻伐,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损伤元气。倘若石瘕,药力不足以克伐,当以西医手术之法,先祛实邪,再行补益,当为上举。
对本病的治疗,可采用药物和非药物疗法两种,新病、气病,应以行气活血的方法治疗;久病、血病或痰凝,病情轻微,包块尚小,宜用活血化瘀消症的方法治疗,病情较重,且包块较大,正气渐衰,应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去除病邪再行调补。
1.气滞
主证: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症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壳1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20g,香附15g。带下过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2.血瘀
主证: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破瘀,消症散结。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15g,五灵脂20g;带下过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月经过少或闭经者加牛膝20g,泽兰 15g,包块明显,推之不移可加逐瘀破坚药加水蛭、蟅虫等。
3. 痰湿
主证: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偏寒则带下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脘满闷,小便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带下色黄质粘腻,有臭味,甚则如脓,胸闷烦躁,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
治法:理气、化痰、消症。
方药:二陈汤加味。制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术25g,木香10g,苍术10g,甘草10g。脾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带下色黄去香附,苍术,加败酱草15g,红藤15g。
中成药:
1.桂技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或经闭腹胀痛,白带多等证。对子宫肌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6g蜜丸,1次1丸,1日1~2次,口服。温水送服。
2.大黄zhe虫丸: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消痞兼清热的功效。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经团不行之症瘕,口服3克蜜丸,每次1~2丸,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气滞为主,痛无定处,包块推之可移,运用体针疗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取穴:中极、三阴交、内庭、关元。毫针直刺,用泻法,捻转提插,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治疗原则:
一、急治其标,缓治其本
子宫肌瘤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粘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崩漏等,与一般月经病无异。因此,长期流血不止者可先行止血,再根据年龄差异,区别对待。应用止血药(未婚可用复方已酸孕酮 2ml,苯甲酸雌二醇 2ml肌注,6~24小时内可止血),可参照崩漏的治疗方法及中药疗法进行。血止后,可根据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气滞者行气活血,血瘀者活血化瘀,痰湿者除湿化痰。对于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辨证施治尤为重要。
二、久病患者宜攻补兼施
久病气血虚,应适当补气血,以恢复机体元气,一方面起到扶正驱邪作用,另方面为迫不得已进行手术治疗打下基础。可在克伐药物中,配伍补益气血的药物,也可以单纯选择一些中成药口服,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2)白带增多:白带增多,有时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二:腹部包块(1)下腹部包块:肌瘤长至拳头大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到肿块,质硬、不平,腹部胀大,下腹扪及肿物,伴有下坠感。(2)压迫感:肌瘤增大会压迫膀胱,导致尿急、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3)有疼痛感:肌瘤较大压迫神经引起下腹痛或者腰痛。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三:贫血(1)继发性贫血:由于子宫肌瘤引起月经过多,可导致大量出血。严重时可表现为全身乏力,脸色苍白、心慌气短、面色晦暗,脱发、免疫力下降、体质虚弱等。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就是以上几种,发现后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您发现有子宫肌瘤的常见症状,请立即去医院就诊治疗。
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经风热:黑睛猝起灰白色星点散翳,抱轮微红,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解毒,
方用:银花30g,连翘10g,牛蒡子10g,桔梗10g,当归10g,防风10g,羌活10g,荆芥10g,薄荷(后下)10g,川芎10g,生甘草10g。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较显著,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可兼见头痛,口苦,便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草10g,黄芩10g,柴胡10g,公英15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木通10g,生石膏30g,川军16g。湿热蕴伏:黑睛生翳,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羞明,流泪,兼见食欲不振,头重,胸闷,口黏,荧光染色阳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化湿清热。
想知道心律失常吃丹参片好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常见中医辨证分型有,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第二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安神,养心补血。第三心阳不振型,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第四心虚胆怯型,治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第五阴虚火旺型,治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火。第六水饮凌心型,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第七气血两虚型,治以双补气血。而丹参具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的作用,还有通过西医的研究提示,丹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抗血栓形成,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因此当心律失常辨证有血瘀时能丹人参,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脚气
湿脚气
湿脚气为脚气病之一。指脚膝浮肿之脚气病。水湿之邪感受于下,经络不得宣通而致病。证见足胫肿、麻木而重,腿膝软弱,小便不利,脉濡缓,苔白腻;或有在胫前生臁疮者。
通治法:治宜宣壅逐湿为大法,用鸡鸣散加减,或选用除湿汤、槟榔散、加味二妙丸加减。湿热偏胜者,证见口渴溺赤,脉濡数、苔黄腻,治以宣通清利化湿法,用防己饮加减。
湿脚气的辨证分治
湿脚气当以清热利湿、温阳散寒、解毒杀虫、止痒止痛为治则。常见有三证:湿热脚气、寒湿脚气、淤血寒毒。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痔疮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的辨证分型,一般把痔疮分为这几大类:风伤肠络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阴虚肠燥型。这几种分型临床上最为常见。
每一种证型相对应的症状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风伤肠络型,这类病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以便血为主,而且便血的颜色一般多以鲜红色为主,量比较多,或者是喷射出来,或者是滴出来,而且往往这个患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尿黄、心烦这些相应的症状。湿热下注型,这个是我们平常常见见的症状,患者肛门边分泌物比较多,有一些红肿,一般内痔脱出来,这种症状比较明显,分泌物比较多。气滞血瘀型,多见肛门局部的疼痛比较厉害,血栓形成,或者是水肿等等这些。脾虚气陷型一般以年纪大的,年老体虚的病人比较多见。病人年纪大,咳嗽或者是行走,痔疮都有可能脱出于肛门之外,这是脾虚气陷型。还有一种阴虚肠燥型,伴随的症状有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辨证分型,病人就诊的时候,我们还看一看他的舌苔脉象,是偏湿热还是偏阴虚,还是偏气虚,然后结合他局部的症状,和整体辨证相结合,,对他的病情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比如风伤肠络型,一般的脉它表现为浮数,苔一般表现为薄黄苔;气滞血瘀型从脉象方面来看,多表现为血瘀逆行的不畅,表现为涩脉,舌苔有一些瘀斑、瘀点,或者是瘀痔?;阴虚肠燥型,一般是舌苔发干,津少发干,脉一般表现为细脉;湿热下注型从脉象上来看,都表现为滑脉,或者是弱脉,从舌苔方面来看,表现腻苔和黄腻苔;还有脾虚气陷型,脾虚气陷型从脉象来看,多表现为脉搏的力道比较小,脉细脉软。
白带颜色发白是怎么回事呢
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略带腥味或无味;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
女性白带白色,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病理性白带,多属体虚或痰湿所致,相当于西医的阴道炎,但是白带白色常规检查常找不到致病菌。
一、白带白色的原因:
1、脾虚:素体脾虚或伤食损脾,或痰湿阻脾,脾虚生湿,带脉失约而致湿浊下注,带下异常。
2、肾虚:素体肾虚,或房事过频、多产伤肾,肾虚带脉不固而致带多色白。
二、女性白带白色诊断要点:
1、根据带下色白如涕如唾呈黏液状,无腥味进行诊断。白带化验无致病菌找到。
2、与真菌性阴道炎豆渣样白色分泌物鉴别。
三、女性白带白色辩证分型:
1、脾虚 带多色白,稀薄不臭,面色皖白,乏力倦怠,纳少便搪,或躯体肥胖。苔薄,舌淡胖,脉儒细。
2、肾虚 带多色白如水清澈,腰酸膝软,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四肢不温,便溏尿频。苔薄,脉沉细。
痔疮的中医辨证分型
每一种证型相对应的症状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风伤肠络型,这类病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以便血为主,而且便血的颜色一般多以鲜红色为主,量比较多,或者是喷射出来,或者是滴出来,而且往往这个患者还伴有口干舌燥、尿黄、心烦这些相应的症状。湿热下注型,这个是我们平常常见见的症状,患者肛门边分泌物比较多,有一些红肿,一般内痔脱出来,这种症状比较明显,分泌物比较多。气滞血瘀型,多见肛门局部的疼痛比较厉害,血栓形成,或者是水肿等等这些。脾虚气陷型一般以年纪大的,年老体虚的病人比较多见。病人年纪大,咳嗽或者是行走,痔疮都有可能脱出于肛门之外,这是脾虚气陷型。还有一种阴虚肠燥型,伴随的症状有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
中医讲究的是一个整体观,辨证分型,病人就诊的时候,我们还看一看他的舌苔脉象,是偏湿热还是偏阴虚,还是偏气虚,然后结合他局部的症状,和整体辨证相结合,,对他的病情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比如风伤肠络型,一般的脉它表现为浮数,苔一般表现为薄黄苔;气滞血瘀型从脉象方面来看,多表现为血瘀逆行的不畅,表现为涩脉,舌苔有一些瘀斑、瘀点,或者是瘀痔?;阴虚肠燥型,一般是舌苔发干,津少发干,脉一般表现为细脉;湿热下注型从脉象上来看,都表现为滑脉,或者是弱脉,从舌苔方面来看,表现腻苔和黄腻苔;还有脾虚气陷型,脾虚气陷型从脉象来看,多表现为脉搏的力道比较小,脉细脉软。
咽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注意事项:忌辛辣之品及烟酒刺激。注意口腔卫生。
白带异常怎么办
中医辨证分型治白带异常
对于白带病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性等,确定治疗方法,对病情多作整体考虑,治疗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原则上是分型加辨证施治。
1、肾虚型
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2、脾虚型
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3、湿热型
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4、肝火型
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部红肿,带下色黄、量多,伴口干舌燥,舌苔黄舌红。宜采用清热泻肝之法治疗,可选用由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山栀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苦胆草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5片。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妇科炎症的方法
气虚汗出
症状:症见怕风吹,气短神疲,食欲不好。
方用:加减玉屏风散,取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麦冬、五味子各12克,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加适量水煮开30分钟,连续2次,合并滤液,均分3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5~7天。
阳虚汗出
症状:汗出怕冷,心悸气短。
方用:黄芪牡蛎汤,取生黄芪、五味子、炒枣仁、小红枣各15克,煅龙骨(包煎)、煅牡蛎(包煎)、浮小麦各30克,肉桂3克。煎煮方法同上,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气血两虚
症状:汗出,伴有心悸不安,面色苍白,口唇淡白。
方用:取枣皮、炒白术、生黄芪各15克,红糖、当归身各30克。煎煮方法同上,待药汁稍温时,加入红糖溶化后服。每天1剂,温服,连服5~7天。
气血虚弱型
症状:乳汁为血所化,赖气运行。因素体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或产后营养缺乏,气虚血亏,则乳汁无以化。表现为乳汁清稀,甚至全无,乳房柔软,倦怠食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虚细。
治则:治以双补气血,佐以通乳。
方用:《傅青主女科》通乳丹加减。方例:黄芪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2克,生熟地各15 克,通草6克,桔梗10克。用猪蹄清水煮汤(或用煮肉汤),去掉表面浮油后,煎药服用。
肝郁气滞型
症状:产后抑郁不乐,或郁怒伤肝,致气机不畅,乳道壅塞不通,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症状主要为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满,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脉弦细。
治则:治以疏肝理气,解郁通乳。
方用:经验方解郁下乳汤(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川芎6克,青皮6克,漏芦10克,细木通6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0克,丝瓜络12克,桔梗6克,甘草4.5克)。如乳房胀痛而有微热,酌加蒲公英、全栝楼、夏枯草,此外,路路通、枳壳、天花粉、白芷等可随证加减。
心律失常会引起恶心吗 心律失常能吃人参吗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范畴,常用中医辨证分型如下,心血瘀阻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第二心血不足型,治以益气安神,养心补血。第三心阳不振型,治以温补心阳,安神定志。第四心虚胆怯型,治以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第五阴虚火旺型,治以养心安神,滋阴清火。第六水饮凌心型,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第七气血两虚型,治以双补气血。而人参的主治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因此当心律失常辨证为有气虚时能吃人参,但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关于白带异常
中医关于白带异常
病机病因
脾虚素体脾虚或伤食损脾,或痰湿阻脾,脾虚生湿,带脉失约而致湿浊下注,带下异常。
肾虚
素体肾虚,或房事过频、多产伤肾,肾虚带脉不固而致带多色白。
诊断要点
⒈根据带下色白如涕如唾呈黏液状,无腥味进行诊断。白带化验无致病菌找到。
⒉与真菌性阴道炎豆渣样白色分泌物鉴别。
辨证分型
脾虚
带多色白,稀薄不臭,面色皖白,乏力倦怠,纳少便搪,或躯体肥胖。苔薄,舌淡胖,脉儒细。
肾虚
带多色白如水清澈,腰酸膝软,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四肢不温,便溏尿频。苔薄,脉沉细。
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
突然口眼歪斜,面紧拘急,僵滞不舒,或瞬目流泪,畏风无汗,多有受凉吹风经过,舌淡红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地无力,或咽喉疼痛,或见耳鸣,舌红答薄黄,脉浮滑或浮数。
口眼歪斜,兼见胃胺灼热,口渴口臭,牙龈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口眼歪斜,耳部起痕瘆,耳内剧痛,兼见胁助胀痛,口苦纳呆,厌油腻,大便不爽,舌红,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口眼歪斜,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兼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走窜不定,舌暗,苔薄白,脉弦。
口眼歪斜,兼见院腹胀满,渴不欲饮,肢体困重,舌红答黄腻,脉濡数。
口角歪斜3月之上,闭眼无力及漏白,患侧面肌虚胀无力,兼见少气懒言,头晕目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弱。
口眼歪斜,双目干涩,耳鸣,或见面肌抽动,兼见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口眼歪斜,肌肉挛缩,面肌抽动,兼见面色黧黑,舌质暗,可见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湿。
初起,以实证多见,如风寒或风热外袭、痰热腑实、肝胆湿热、肝阳上尤、肝郁气滞等。后期,以虚实夹杂或虚证多见,如脾虚湿盛、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又“久病多瘀”,故后期也常见瘀血阻络的证型。
面瘫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普遍的一种症状,面瘫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