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有什么

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有什么

1、悬吊制动

悬吊制动2周后进行X线检查:骨折没有移位则进行被动运动,否则就继续悬吊。

2、肩关节主动活动

可以进行各方面的运动,但不应过度运动,主要练习前屈、外展和轻度的内/外旋,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各平面的肩胛骨主动运动练习和各平面的颈部主动运动练习,如有必要给予止痛治疗。

3、X线检查

6周时进行X线检查:骨折没有移位并出现愈合迹象,同时疼痛减轻,开始进行疼痛允许情况下的主动运动,前屈和外展下肱骨头加压练习,争取在3个月时肩关节可以达到完全的被动运动范围,盂肱关节向下被动滑动练习,肩胛胸廓运动。

4、力量练习

3-6个月时,完全主动运动范围下逐渐进行力量练习,所有的运动练习必需保证肱骨头在肩胛盂平面抬升时始终处于主动加压状态避免发生撞击。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大结节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有什么,这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环,在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要力所能及,不要出现再次受伤的情况,另外在进行康复性训练的时候要有家人陪同。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是怎么回事

Neer(1970年)在Codman的四部分骨块分类基础上提出此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包含骨折的解剖部位、骨块移位的程度和不同组合等因素在内。但分类的主要依据是骨折移位的程度-即以移位大于1cm或成角畸形大于45°为标准进行分类。肱骨近端骨折,不论骨折线的多少,只要未超过上述的明显移位的标准,说明骨折部位尚有一定的软组织附丽连接,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种骨折为轻度移位骨折,属于一部分骨折。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是怎么回事,这也是一种骨折后必须在治疗前先掌握的情况,一般主要是通过检查后分类,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在进行治疗后也要注意康复的训练。

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

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部位,首先是椎体,一般都是胸腰段,胸十二,腰一位置,这个地方最容易发生;第二个是髋关节,像股骨粗隆间,股骨胫这些部位;第三个是肱骨近端,像肱骨外科颈骨折、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这些地方容易造成的骨折;第四个部位是桡骨的远端,主要是Colles骨折(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Barton骨折(巴尔通骨折)。

股骨胫骨骨折如何治疗

无移位的大结节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即可,疼痛减轻后在三角巾内作摆动运动,约一周开始自主活动,逐步扩大运动幅度。必要时辅以理疗,4周后可随意活动,并作关节活动度练习及肩带特别是三角肌的肌力练习。

对有移位的,可在局麻下行手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以维持固定。单纯大结节骨折折块移到肩峰下时,手法复位困难,应切开复位,用螺丝钉固定。因肩关节脱位并发之大结节骨折,骨折块每随脱位之整复而一并复位。因外科颈骨折并发大结节骨折多无移位,无需治疗;有移位者,可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内固定。并早期进行练功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

一、 复位手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整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住患侧肘部,将患肢徐徐外展、外旋,另一手置于患肩,拇指顺岗上肌、岗下肌自内向外推按,至肩峰下时将向上向内移位的大结节向外向下用力按压,使之复位。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大结节骨折,在整复肩关节脱位后,大结节也多可自行复位。

二、固定方法:复位后,用外展支架固定肩关节于外展、外旋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

三、练功及药物治疗:见“肱骨外科颈骨折”条。

如果你也受到这种骨折问题的影响,那么不妨可以利用以上所介绍的这些中医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助自己,达到很好的治疗功效,而且还不会造成其他不利的影响,同时他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肱骨大节结骨折原因有什么

多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所致。据致伤的暴力及合并伤可分为四种类型:

1.无移位的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于肱骨大结节,即当跌倒时肩部外侧着地引起骨折,骨折块很少有严重移位或无移位。

2.合并肩关节前脱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

此骨折系肩关节前脱位时,大结节撞击于肩胛盂前下缘所致,因大结节与肱骨的骨膜未断裂,当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后,肱骨大结节亦即自行复位。

3.有移位的单纯撕脱骨折

此种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即当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着地,冈上、下肌、小圆肌及肩袖突然猛力收缩牵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如为完全撕脱骨折,骨折块可缩至肱骨头的关节面以上。

4.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大结节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肢向肩部冲击,可引起肱骨外科颈及大结节骨折,是肱骨近端骨折的一个类型。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大节结骨折原因,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特别是不管工作还是生活要注意安全,在进行运动的时候要做好热身活动,出现肱骨大节结骨折后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肩关节脱位如何治疗和护理

1.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如75~100毫克杜冷丁)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复位手法有三种:

①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②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③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复位后处理: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应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位置,腋部放棉垫,再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3周后开始逐渐作肩部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防止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脱位。后脱位复位后则固定于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后伸拉)。

2.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肱骨骨折如何诊断

肱骨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下面详细介绍。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2、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3、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肱骨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肩关节脱位的4种治疗方法

1、手术复位

有少数肩关节脱位需要手术复位,其适应症为: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

2、手法复位

脱位后应尽快复位,选择适当麻醉,使肌肉松弛并使复位在无痛下进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剂下进行。习惯性脱位可不用麻醉。复位手法要轻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

(1)足蹬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

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3、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

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究其原因,一般认为首次外伤脱位后造成损伤,虽经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和软骨盂唇及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关节变得松弛。以后在轻微外力下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动作时可反复发生脱位。

4、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脱位后超过三周尚未复位者,为陈旧性脱位。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有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

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处理: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前,可先行患侧尺骨鹰嘴牵引1~2周;如脱位时间短,关节活动障碍轻亦可不作牵引。复位在全麻下进行,先行肩部按摩和作轻轻的摇摆活动,以解除粘连,缓解肌肉痉挛,便于复位。

教你几种肩关节脱位的常用复位手法

科氏法:

此法在肩关节脱位患者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为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牵引推拿法:

肩关节脱位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

足蹬法:

肩关节脱位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肱骨稞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

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

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这种骨折属於四部分骨折。

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l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

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二部分骨折。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

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

相关推荐

针刺肩髃危险性吗? 肩髃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4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三角肌:针刺处为三角肌中部上份。该肌由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第6颈神经组成。 4.三角肌下囊:为三角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滑液囊,常与肩峰下囊相通。此滑液囊肿胀时,可产生“肩周炎”症状。 5.冈上肌腱:此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端。冈上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

关节脱位的诊断方法

关节脱位的诊断较容易,临床上最主要是鉴别是否合并损伤的存在,最常见的是骨折,如肩关节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故在诊断需应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做出详细的分析,如怀疑骨折的存在,需进行X线检查,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关节脱位的诊断: (1)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与肿胀、畸形、弹性固定及关节盂空虚。 (3)X线检查可明确脱位的部位、程度、方向及无骨折及移位。

肩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肩髎的准确位置

标准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简便取穴:上臂平局外展,肩膀后下方一凹陷处即是该穴,按压时酸痛感。

肩关节前脱位怎么办

(1)足蹬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科氏法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牵引推拿法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

肱骨头骨折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因属于关节内骨折,临床症状与肱骨大结节骨折不同。 1.肿胀 为肩关节弥漫性肿胀,范围较大。主要由于局部创伤反应及骨折端出血积于肩关节腔内所致。嵌入型者则出血少,因而局部肿胀亦轻。 2.疼痛及传导叩痛 除局部疼痛及压痛外,叩击肘部可出现肩部的传导痛。 3.活动受限 其活动范围明显受限,尤以粉碎性骨折者受限更甚。骨折嵌入较多者,骨折端相对较为稳定者,受限则较轻。 用药治疗 视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等因素不同,治疗要求亦所差异。 1.嵌入型 对无移位者仅以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左右。对成角移位者应先行复位,青壮

关节脱位并发症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如肩关节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无其它合并损伤。 关节脱位的并发症按时间性质分为早期、晚期两大类: (一)早期并发症 1.骨折是脱位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关节的附近,或脱位关节的本身,亦少数发生在脱位的同一

脱臼哪些处理方法

临床上没脱臼这种称呼,只这个脱位一说,脱位是由于关节的对合情况得到破坏而出现的一种疼痛和功能障碍,脱位一期治疗需要将关节进行复位,然后根据复位的情况判断是否软组织或是关节囊韧带的损伤,或者是是否骨折,这样再根据恢复情况来进行二期的处理,比如肩关节脱位,就要看是否合并肱骨大结节的骨折,复位以后需要拍个片子再检查一下。髋关节脱位是否合并股骨头的骨折,如果损伤的话,都是需要二期进行处理的。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特点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骨折之一。肱骨位于人的上臂部位,上连肩胛骨,下接肘关节,是人体上肢重要的骨骼之一。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与肱骨干交界的部位。由于该部位为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的部位,所以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需要做外科治疗。因此,该部位的骨折得名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图3-5)。 判断肱骨外科颈骨折要点如下: ① 肩部外伤史。 ② 肩关节局部疼痛、肿胀、血肿及淤血斑等。 ③ 上臂活动障碍。 ④ X线片显示肱骨外科颈部位存在骨折线,骨折端可移位。

关节脱位会引发什么疾病

本病最常合并骨折、神经损伤等。 如肩关节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关节复位障碍。 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因此在检查时应注意无其它合并损伤。

肱骨骨折诊断方法是什么

一、疾病诊断: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局部常出现淤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骨折处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2、肱骨干骨折 患臂肿痛较剧烈,明显的压痛,上臂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3、肱骨髁上骨折 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肘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二、疾病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