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脚常见的问题
泡脚常见的问题
1、热水泡脚的方法
泡脚最好使用木桶来泡,因为木桶的保温效果最好,没有木桶的话可以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来代替,这样可以边泡变加水。
2、热水泡脚的时间
一般人都会选择在临睡前泡脚,这样一是方便,二是利于睡眠。
但如果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可以在下午的4-5点左右,也就是膀胱经和肾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泡脚,这时补肾的效果最好。
3、泡脚水的温度
泡脚水的温度根据每个人的适应程度不同而不同,先用正好的水来泡,然后慢慢加热水,知道身体出汗为止。
脚冷是很常见的问题
脚冷是很常见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症状,尤其到了冬天,手脚冰凉,有的时候即使到了早上,手脚还是冰凉的,很多朋友都不太在意,认为是天气的原因,但是脚冷的话是需要大家来警觉一下的,能够造成脚冷的原因有很多,甚至还会潜藏着某种疾病,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脚冷的原因是什么,平时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因为脚冷的朋友都知道,在寒冷的夜晚,脚暖和不过来的话,是会影响睡眠的,到了白天还是很冷就会让全身都觉得很冷,这种感觉很不舒服,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脚冷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改善脚冷的状况。
原因
1.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2.体内血液量不够,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3.血管中有阻塞,或发烧、感冒等都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导致手脚冰冷。
4.血糖低或血压低
5.肾阳虚
日常你可以注意:
1.勤运动
经常用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分钟,促进气血液运行.你也可以试试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跳跃,动个20分钟,达到稍微流汗的程度,都有助於强化体温调节能力。
2. 多补充维他命E
维他命E可扩张末梢血管,对於末梢血液循环畅通很有帮助,但维他命E的效果较缓慢,须持续3个月才可见效,而且每天必须服用210- 250IU才足够。
3.多吃含菸碱酸的食物
菸碱酸对於稳定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很有帮助,也可改善神经紧张、紧张性腹泻、皮肤炎,更可扩张末梢血管,改善手脚冰冷.菸碱酸在动物肝脏、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麦制品、芝麻、香菇、花生、绿豆、咖
啡中,含量都很丰富。
4:多吃坚果.胡萝卜
由日常食补法,让身体暖一暖,如坚果类的核桃仁、芝麻、松子央F蔬菜类的韭菜、胡萝卜、甘蓝菜、菠菜等;水果类的杏、桃、 木瓜等,都是饮食最佳选择,其他如牛肉、羊肉、海鲜类、四神、糯米、糙米、黄豆、豆腐、芝麻、红糖...,都属於温热性食物,是手脚冰冷 的人应多选用的食材。
5:培养吃辛辣食物的习惯
辣椒、胡椒、芥末、大蒜、青葱、咖哩....等辛香料,可促进血液循环,利用平常饮食时,搭配食用,例如吃炒面、炒米粉时就加点辣椒 酱;喝汤时就多加点胡椒粉;吃水饺时,配碗酸辣汤.
6:常吃温补食物
如人参茶、姜母鸭、桂圆茶、黑芝麻、甜汤圆...等,冬天吃不仅让身子暖,可以达到补身的功效,手脚也能不再冰冷。
抗手脚冰冷食补3帖:
1.人参枸杞汤
人参、枸杞各5钱,加入1500cc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2.人参核桃饮
人参7-8片、核桃15-20颗,加水盖过,用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10-20分钟,睡前温饮,可光喝汤汁,但最好将熬煮的渣一并服用。
3.红枣龙眼饮
红枣、龙眼适量,加水熬煮即可饮用,特别适合贫血、容易感到头晕的人。
脚冷的原因和注意事项大家都了解了,如果你经常脚冷的话,在睡觉前可以用热水泡脚,一般泡二十分钟左右最好,在脚还很热乎的时候就进被窝睡觉,就会感觉好很多,平时注意保暖,多吃些热量的食物来调理一下。
鸡蛋常见问题
1.鸡蛋怎么吃最营养?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注意:茶叶蛋应少吃,因为茶叶中含酸化物质,与鸡蛋中的铁元素结合,会对胃起刺激作用,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
2.不同年龄段的人吃鸡蛋的方法有不同吗?
虽然煮鸡蛋最营养,但对消化功能没有完善的儿童来说,煮鸡蛋比较不易消化。
对婴儿来说最好是吃煮鸡蛋中的蛋黄,将之碾成粉末,加水或奶食用。
就孩子而言,鸡蛋的做法要多样、口味要多变才能引起他们的食欲。
对低龄幼儿来说可以吃蒸鸡蛋羹、蛋花汤、水泼蛋和煎荷包蛋。需要食用流质饮食时,可用牛奶或豆浆冲蛋花。
稍大的儿童可以食用炒鸡蛋、蛋饺、金钩千层卷、蟹粉蛋等。
3.煮鸡蛋要注意什么?
煮鸡蛋是常用的吃法之一,但若煮不得法,往往会使蛋清熟而蛋黄不熟;或煮过头了,把鸡蛋煮得开了花,蛋白蛋黄都很硬,这样都不利于消化吸收。
正确的煮法是将鸡蛋于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
据营养学家介绍,不同煮沸时间的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人体营养。美国医学界曾发表研究报告,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增加10%。
4.鸡蛋一天吃多少最好?
鸡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一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两个比较适宜。
5.鸡蛋到底有哪些营养物质?
蛋白质
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百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
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缺乏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
过期的茶叶怎么处理 泡脚
过期茶叶能用来做什么,可以将茶叶煮开,用茶水泡脚。常用茶水泡脚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杀菌消炎,预防脚气,缓解湿疹、皮炎等问题,而且用茶水泡脚还可以美白脚部肌肤,尤其是夏天穿凉鞋晒出来的印子,都可以消除。
常见包皮问题
1、包皮太长或太紧
龟头被包皮紧包无法露出时,就是包皮太长或太紧。大部份男孩都有这种现象,在儿童时期包皮太长或太紧但没有其它症状时,可以不急于治疗。
2、包皮发炎
包皮炎症的多发时期出现在小鸡鸡的龟头快要露出却又没有完全露出的尴尬时候。几乎所有的男孩子在这个时期或轻或重都会有发炎的状况。
3、箝顿包皮
包皮退回到冠状沟后,无法回到正常位置,且被固定住,导致静脉血流不畅,发生水肿,孩子会感到龟头剧痛。如果爸妈发现得较早,可以使用润滑剂将包皮推回正常位置,如发现得晚,情况严重则必须去医院就医。
黄体的常见问题
1、孕酮跟怀孕的关系
妊娠时,HCG刺激黄体产生孕酮;7~9周逐渐过渡致胎盘产生,又称黄体胎盘转移;10~11周胎盘产生孕酮明显增加,这时胎盘的滋养细胞接替黄体产生孕激素并维持妊娠。孕期孕酮检查主要用于了解黄体的功能及卵巢有无排卵以及了解妊娠状态等。
2、那它为啥要叫黄体呢
大概我们觉得因为它新鲜的时候是黄色的,所以叫黄体吧。
黄体其实就是排卵之后形成的细胞团。
3、那黄体期是什么时候
黄体是排卵之后产生的,那么在排卵期之后就是黄体期了。黄体期的时间是排卵后第一天到月经前第一天。黄体期会持续12-14左右。
如果没有受精的话,黄体会退化,这时黄体期结束,月经来潮。如卵子已受精,黄体则可维持到妊娠6个月时才开始退化。
4、黄体和怀孕有什么关系呢
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酮、雌激素和松弛素。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没有完全形成黄体,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未能及时转换,而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怀孕后存在黄体不全,就是孕酮比较低,则容易在孕早期“滑胎”。
拍嗝常见问题
宝宝吃完奶后睡着了怎么办?
如果宝宝睡着了,先不要惊扰他的睡眠,不要急于将其抱起。
一般情况下,宝宝吃奶必定会吃进空气,他过一会儿就会感到不舒服,会扭动身子,发出象伸懒腰一样的声音,睡眠已经变得不踏实。这时把宝宝抱起再拍嗝,往往拍出嗝的机率较大,宝宝也会舒适地趴在肩上睡去。
如果他没有打嗝,可将其竖直抱10分钟左右再放下,食物也会得到顺畅。如果宝宝过一会还会哼哼,不妨再抱起试试。
拍不出嗝怎么办?
有许多时候,吃完奶抱起后,却一直拍不出嗝来。这时可让宝宝平躺或右侧卧一会(大约3分钟)左右,然后再抱起,一般就会打出嗝来了。有时也需要有点耐心,把宝宝多抱一会就能打出来了。
夜间宝宝睡眠时,一般不容易打出嗝来,这时你只需静静地抱他10~15分钟就好了,胃内的空气自然会通过放屁排出来。
怎么拍最有效?
一定要轻拍,因为宝宝的心脏还太娇弱。有些宝宝基本上是用不着拍,抱一会自己就打出嗝来了。当然轻拍协助一下会更快些。
还有一种方法是自下往上按摩宝宝的脊背,要稍用点力,帮助宝宝胃内的气泡上升,这样既不用担心拍时用力不好会震到宝宝,还能有效地揉出嗝来。
孕九月常见问题
孕9月可能遇到的问题
阴道分泌物增多
随着临产的到来,阴道分泌物可能会增多,要注意局部清洁,每天用清水冲洗外阴。如果用洗液,最好有医生的推荐,有些洗液会改变局部环境的酸碱度,反而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孕期易患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是机会菌,如果长期使具有杀灭细菌的洗液,霉菌就会乘机感染,成为致病菌。所以,用中性的清水或洗液洗是比较安全的。
疲劳感
到了这个月,孕妇可能会时常有疲劳的感觉,要注意休息,不要等到异常疲劳时才休息。
要有规律地生活,保证足够的睡眠,尤其不要熬夜,熬夜是最不利胎儿生长发育的。如果妈妈在孕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到胎儿,甚至影响到出生后新生儿的睡眠习惯。
腰背痛
孕后期,随着子宫增大,孕妇可能会出现腰背部酸痛。这是由于肚子向前膨隆,为了保持稳定的直立位,不得不拉紧腰背部肌肉,以保持重心平衡,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势必导致腰背肌疲劳,腰背出现疼痛。
另外,胎儿头部开始进入骨盆,压迫腰骶脊椎骨,这也是引起腰背痛的原因之一。有的孕妇腰背痛很显著,不排除有疾病的可能,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损伤、孕前经常穿很高的高跟鞋等,腰背肌已经处于疼痛的临界点,怀孕后就显现了。
有的孕妇从始至终都没有很明显的腰背痛,有的孕妇很早就感觉到腰酸背痛,这与孕妇的身体状况、子宫在腹中的位置、胎儿的大小等有关。
减轻腰背痛的方法:减少站立时间;站立时最好把一只脚放在凳子上或任何稳固的高处,如台阶;不要睡过软的床垫,如果睡的床垫过软,躺下就深深地陷进去。
如果不能通过一般方法缓解,要寻求医生帮助,或找理疗师及运动专家,制定适合本人的护理和锻炼腰背肌的方法。在水中慢慢地游动或在热水中泡上10分钟,对缓解腰背痛有一定的帮助。
不要忘记了,一阵阵腰痛可能是子宫收缩造成的,如果感觉与平时的疼痛不一样或忽然加重,要去看医生,确定是否有临产的可能。
呼吸不畅
增大的子宫把膈肌(胸腔与腹腔之间相隔的肌肉,即辅助呼吸肌)顶高,使得胸腔体积减小,肺脏膨胀受到一定限制。
进入肺泡的氧气减少了,氧供应不足,准妈妈会感觉呼吸不畅或气短。如果不是忍受不了的气短,不用担心胎儿会缺氧,胎儿会从妈妈那里获取足够的氧气来满足生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