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出院证明 基本的生活能力
精神病出院证明 基本的生活能力
如果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么医生如何会让你出院?
一般认为,患者要有比较健全的学习,办事,思考能力,能够处理好情绪以及生活上的事情,有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
宝宝上幼儿园的好处
幼儿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环境,可以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拓宽他们视野,同时能让他们懂得不少知识。另外,园里还有其他小伙伴,可以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总结来说,上幼儿园的好处有三点:
1.增强免疫力
孩子到了两岁半时,就已经有了较好的免疫力。这时候进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他们就能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逐渐地适应变化。
2.提高自身能力
孩子们虽然小,但经过一些锻炼和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能够理解和思考问题,也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入园后与老师和小朋友的交流能让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集体生活还能锻炼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
3.拓宽视野
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大,希望接触更多新的东西,而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环境,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精神病出院标准 自动出院
我国法律规定了,即使是在医生认为病人还有明显风险或者治疗余地的情况下,监护人如果坚持要求出院的话,病人也是可以出院的。
不过,这种情况下,监护人要对病人此后发生的风险负全部的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在徐为这个“精神卫生法第一案”中,他的监护人,即他的大哥,拒绝他出院的原因吧。
精神分裂症怎么治能好呢
(一)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起着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为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4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精神症状的缓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有作者统计近100项(AF Lehman,1998)双盲对照,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能对50%~80%左右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而对照安慰剂仅5%~45%左右。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①继续治疗:在急性期精神症状业已得到控制后,宜继续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持续1个月左右,以期使病情获得进一步缓解。然后逐渐减量进行维持治疗。
②维持治疗:旨在减少复发或症状波动而再住院。现有的双盲研究资料表明药物维持治疗对预防本病的复发十分重要。Kane总结了21篇1970~1986年发表的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有关研究,证明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对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十分有价值。最近有一大宗临床观察,在急性症状控制后的第1年,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复发率20%~25%,服安慰剂者为55%。另有报道维持治疗3年观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组在预防复发上较安慰剂组高2~3倍。长效制剂的疗效和口服制剂无差异。间断治疗一出现症状就加药的效果,不如连续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是在易感素质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心理应激在引起疾病的复发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了解与发病有关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激,了解病人在病情好转阶段对疾病的态度、顾虑,协助病人解除家庭生活中的急慢性应激,并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心理社会康复在住院条件下应予以重视:重视病人在住院时的社会生活,开展有组织的文娱、工疗活动,关心病人和社会、家庭的联系等等。病人返回社会前应重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训练,对病人的家庭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病人的应对技能,改善病人家庭环境中的人际关系。这些措施对减少精神分裂症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减少复发、促进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均表明,家庭成员对病人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均可影响病人的病情预后或导致复发。如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对176个病程5年以上的慢性病例,用多重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18个可能影响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预后的因素,发现家庭照顾占首位,回归系数值最大,其次是复发次数和治疗情况。英国Leff等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研究表明,家庭情感气氛对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和复发有重要影响,如来自家庭成员的过分的批评、敌视态度等情感表达过分等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对病人家庭的心理教育或对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等干预措施,可减少来自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应激、减低复发率。随访研究资料表明,与出院后单独用药物治疗巩固疗效组比较,心理干预措施可使生活在情感过分表达家庭的病人,第1年内的复发率从40%下降至20%,第2年随访观察,说明这种心理干预仍起作用。
在当前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模式从医院转向社区,以期促使慢性精神病人及早返回社会,以利于精神病人的心理社会康复。
一般来说,出现精神分裂的时候,应该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去进行治疗,在采取药物进行控制的同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作为病人的家属,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参与到病人治疗的过程当中,家人的参与对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性生活能力测试
如何自测你的性能力
进入中年的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繁重,事业上多为业务骨干,工作紧张。因此,不少男人自我感觉精力不如从前,尤其当性功能稍有减退时,更是忧心忡忡。其实,你可以通过“三看”自测一下自己的性功能是否正常 。
一看阴茎的勃起能力当你对性产生兴趣时阴茎应会迅速勃起,或稍迟片刻勃起,一旦勃起,都能进行满意的性生活,这说明性功能没有大问题。如有时能勃起有时不能勃起,勃起后坚持不到射精就疲软下来,这说明有了小问题。如长时间没有勃起过,那问题就严重了。
二看性生活的主动性如每次过性生活都是你主动引发,这说明你性功能正常。当妻子主动引发时,你能积极响应,这也属正常。如每次都是由妻子主动引发,否则你就不会对性产生兴趣,这说明你的性功能有了小问题。如在妻子的诱导下也不“动心”,这就有了大问题。
三看自己生理和心理对性的反应性生活和性心理。正常的男性,如果见到年轻漂亮的女子都会有所想象,见到妻子裸露的肌体就会忍不住想去抚摸。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不产生任何性想象,则说明自己的性功能已经开始变得迟钝。
通过上述“三看”自测,如自己性功能属正常范围,大可不必为一时的“疲软”而烦恼。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早期病人
对早期生活尚能自理的病人,督促和提醒他们主动完成日常事物劳动,不要简单包办代替,也可同病人共同商量,制定有目的、经过选择的、对促进日常生活功能有作用的作业活动,规定每天定时完成,这即是所谓“家庭作业”疗程,如规定每天扫地、拖地板、洗衣服等的次数、时间。从简单的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训练,可保持病人较完善、独立的自理生活能力。
中期病人
除采用上述家庭作业疗法外,还可通过训练来恢复其丧失的部分生活能力。凡是有能力去独立完成的,要允许病人有充分时间完成,不要限定时间催促完成,如洗脸、刷牙、梳头、进食、收拾房间、做好个人卫生等。尽量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等。也可进行一些有益的脑力活动,如言谈、读报、看电视、听音乐等。对失去的日常生活能力,可采取多次提醒、反复教、反复做等方法,日复一日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训练时要有耐心和热心,决不能训斥,甚至嘲笑,以免伤害病人的自尊心和拒绝今后的训练。
晚期病人
这类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严重,训练有一定的难度。对少数残存日常基本生活能力和尚能合作的病人,应从基本的生活功能开始训练。要反复长期地训练(吃饭、穿衣、走路和刷牙等),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如训练进食的步骤可分为喂食→自喂和协喂→自喂三步走 , 然后把每一步的具体动作加以分解用在训练中。如先把装有饭的小勺熟练地先送到病人口边 , 然后在送到病人口里,在接着练舀饭、握勺等动作。当整个喂饭步骤熟练后,再反过来系统地学习,即握勺→到碗中舀饭→把装有饭的小勺送到病人口边→再送到口中。同样,训练病人大小便的程序为:① 告诉病人去厕所或痰盂解大小便;② 带着病人上厕所,或叫他在痰盂上大小便;③ 通过上述程序后,病人可能在厕所、痰盂内大小便;④ 完全让病人自己去上厕所或坐痰盂,能独立大小便;⑤ 睡眠时能保持不尿床。
精神病出院标准 对治疗的依从性
对治疗的配合度也是重要的参考标准。
我们从电影《发条橙》中就可以看到,男主角为了早日走出精神病院,特别配合牧师。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与医生的良性沟通,配合治疗,都是展现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表现。
精神病出院证明 自知力恢复
许多人比较关注的是病人外部的症状表现,比如没有自伤,自残,攻击行为等等,症状的控制与治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自知力的恢复更能够反映出病人认知层面的治疗效果。
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能否判断出自己是否是正常状态还是病态。对于精神病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