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心脏是否早衰 平时懒惰耐力不足
如何判断心脏是否早衰 平时懒惰耐力不足
并且人变懒了,耐力差了。近一个月来,觉得自己懶洋洋的,做和以前一样的家务劳动更容易累。运动耐力明显比以前差了,比如平常能打30分钟的乒乓球,现在只能坚持一半时间。
判断心脏早衰的6个提示 运动后身体反应剧烈
如连续上三层楼,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并目出现呼吸急促、心慌或胸闷、胸痛等症状,休息十多分钟才能级解。
室颤心电图特点是什么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2.室颤:由于心脏出现多灶性局部兴奋,以致完全失去排学功能;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现象。
3.心电图: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均齐的低小波,频率200-500次每分。
(2)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①QRS-T波消失,呈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心室颤动波,常由室扑转变而来,波幅>0.5毫伏称粗波型心室颤动,<0.5毫伏称细波型心室颤动。②f-f之间无等电位线。③频率在250次/分以上。频率>100次/分者称快速型心室颤动,频率<100次/分者称慢速型心室颤动。④如夹有心室扑动波则称之为不纯性心室颤动。
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心里关于室颤心电图的含义和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即便不用点明,大家也都知道身体健康是我们最重要的,只有拥有了好的身体,才有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心脏是一切的源泉,关于心脏的知识我们掌握的越多越好,所以有时间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心电图检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血液,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回流的静脉血受到一定影响,病人这时就会出现瘀血,表现为下肢浮肿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脏病就说自己心力衰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心脏病要发生心力衰竭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在得了心脏病后还有一个代偿期,即心脏功能有一个代偿阶段。在代偿期中,病人虽有心脏病,比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心脏大了等,这只是说他有心脏病,但他的心脏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在心脏病基础上再有一些诱因,那么它就可以使心脏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讲的诱因,最主要的就是感染。 是否病人已被确诊为心衰后,就进入一个危险状态呢?高教授认为,病人虽有心衰,但不同的病人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各不相同。
一方面,要看原始心脏病的病因;另一方面,对心衰的判断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临床上通常都是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一个标准,即主要根据病人运动的耐量来判断心功能。根据这一标准,通常把心功能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代偿期阶段;二、三级,就已是失代偿了;到心功能四级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心力衰竭了,体力活动几乎完全丧失,在休息时也有症状,也就是非常严重的心衰了。在四级的状态下,病人的风险相当大,死亡率非常高。心衰必须早期治疗,以控制病症的发展。
心电图的应用有哪些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应用范围包括: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心脏病有哪些诊断方式
1、心电图价格便宜,是属于心脏病的诊断的常用方法。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以跟踪心脏病患者的24小时的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数量、性质,判断心脏病的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关。
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这也是属于心脏病的诊断方式。观察运动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以判断心律失常与运动的关系。同时可以观察心脏供血情况,协助诊断心脏病。
3、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异常心影及肺血分布的多少,对协助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4、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心脏瓣膜活动情况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病的诊断检查手段之一。
老人怎么保健效果好
中年时期是一生中发育完善、精力最充沛的阶段,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担子最重的时期。因此,搞好中年时期的保健,不仅能延缓衰老,也能预防各种疾病。
一般说,中年人的自我保健首先要做到操劳适度、劳逸结合,既不要长期处于疲劳的工作中,也不要养尊处优。其二应做到情志畅达、性格开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三是应注意饮食调养和饮食适量有节。其四是应注意性生活适当,因过度的性生活可使肾精耗损过多,损害健康。其五是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40 岁以后的中年人更应做到,以便有病早发现早治疗。人到中年有“五戒”
人到中年是“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所以要积极预防一些常见的隐患疾病,注意做到“五戒”。
一戒懒惰:中年人常感两腿沉重,易疲劳,这表明衰老已悄悄降临。此时应力戒懒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以延缓衰老。
二戒过劳:中年人既有工作又有家务,负担较重,故应注意劳逸结合,切勿“竭泽而渔”,积劳成疾。
三戒多食:多食可导致肥胖,从而诱发多种疾病。
四戒发怒:怒则伤肝,并容易诱发胃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
五戒纵欲:祖国医学认为“房劳过度则伤肾”。
十要点防心脏早衰
1。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生活、劳动和休息。保障适当的脑力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安眠药。心功能改善后,尽早下地活动,可以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2。饮食要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多餐,适量补充一些蛋类、瘦肉和鱼类,多食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
3。适当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钠盐(食盐、酱油、黄酱、咸菜等)可限制到每日5克以下,病情严重者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克。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可减轻体液的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4。学会记录每日出入量,在急性期出量大于入量,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防止或控制心衰。
5。出量:每日全部尿量,大便量,引流量,同时加入呼吸及皮肤蒸发量大约在600~800毫升左右。
6。入量:饮食、饮水、水果、输液等,每日总入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
7。每日坚持测量体重。如1~2天内体重快速增加,应考虑是否有水潴留,可增加利尿剂的用量。应用利尿剂后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消退,体重下降至正常,此时的体重又称干体重。
8。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现在双下肢或骶尾部的水肿。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个位置。应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超过50℃,并且要观察皮肤变化,避免皮肤烫伤。
9。长时间使用利尿剂时,应间段服用补钾、补氯药物,保持电解质(钾、钠、氯等)平衡。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应到医院检查电解质。
10。服用洋地黄药物(地高辛等)时,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加量或减量,并要定期监测洋地黄浓度,防止洋地黄中毒。如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视或绿视、视物模糊等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