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症状 麻痹期
狂犬病的症状 麻痹期
当狂犬病患者的痉挛减少或停止后,患者逐渐开始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其以肢体瘫痪为多件。眼肌、颜面肌及咀嚼肌亦可受累。呼吸变慢及不整,心博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麻痹期一般持续6-18小时左右。
狂犬病有什么症状
狂犬病主要表现为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每一期的症状有所不同。
有狂犬病的狗有什么症状
1、早期表现
对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早期会表现出精神沉郁,不愿与人接近,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食欲方面也出现异常,经常撕咬或吃一些碎石、木片、泥土等;与此同时唾液开始分泌增多、出现流涎,吞咽困难等症状。
2、中期表现
当患狂犬病的狗发病到中期时就会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并且具有攻击性,随意扑咬人人兽或者望空扑咬,犬声开始出现沙哑。
3、晚期表现
当患狂犬病的狗类经过一个星期后就发展到了晚期,它会表现出明显的麻痹症状,张口垂舌,大量流涎,四肢麻痹而卧床不起,最终因呼吸中枢麻痹或衰竭而死亡。
狂犬病发病时间及特征有哪些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为本病的特点之一,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发病,超过半年者占4%~10%,超过1年以上者约1%,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0年,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较早),伤口深浅(深者发病早),病毒入侵数量及毒株的毒力,受伤后是否进行了正规的扩创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等,其他如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发病。
临床表现可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及麻痹型(静型)两型,分为下列三期:
1.前驱期 两型的前驱期相似,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嗜睡,食欲缺乏,少数有恶心,呕吐,头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适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具有重大诊断意义的早期症候,是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神经通路上,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约发生于80%的病例,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特别是感觉神经元而引起,此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本期持续1~2天,很少超过4天以上。
2.兴奋期或痉挛期 可分两型,两型的表现不同。
(1)躁狂型狂犬病:国内最多见,国外约占2/3,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的预兆感,并对水声,光,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性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更不一定在早期出现,典型者饮水,见水,闻流水声,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因此,患者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也无法下咽,满口流涎,沾污床褥或向四周胡乱喷吐,由于声带痉挛,故吐字不清,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2)麻痹型狂犬病(paralytic rabies):印度及泰国较常见,约占总数1/3,国内报道不到10例,临床上无兴奋期,无恐水症状和吞咽困难,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则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表现,早期用叩诊锤叩击胸肌,可见被叩击隆起,数秒钟后平复,早期仅在叩诊处出现肌水肿与毛发竖立,病程持续4~5天。
3.昏迷期或麻痹期 两型狂犬病不易区别,痉挛停止,患者暂趋安静,有时尚可勉强饮水吞食,反应减弱或消失,转为弛缓性瘫痪,其中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眼肌,颜面部及咀嚼肌瘫痪,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合和面部缺少表情,此外,尚有失音,感觉减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等。
狂犬疫苗的作用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极高,几乎为100%。
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体而受到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
1、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本期持续2-4天。
3.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可有声音嘶哑,说话吐词不清,呼吸机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表现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觉出现等。本期1-3天。
4.麻痹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人得狂犬病的症状
对于狂犬病,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但是,见过的人可能是很少的,所以,大家对于狂犬病的一些症状也是不太了解的,如果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症状,也是不容易在前期被发现的,下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般狂犬病在发病是分为四个时期。
1、潜伏期:
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3天最长19年,一般平均约20-90天,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前驱期:
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继而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本期持续2-4天。
3、兴奋期:
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体温升高(38-40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 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可有声音嘶哑,说话吐词不清,呼吸机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表现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觉出现等。
4、麻痹期:
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亡。
狂犬病如何鉴别诊断
(1)狂犬病癔症
狂犬病癔症国外称癔症性假性狂犬病,由于狂犬病是一种非常恐怖的疾病,一些癔病患者在暴露后想象自己患有此病。通过暗示,他们常表现为恐水,狂躁,假性恐水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明显缺乏咽肌痉挛的特点,也常无发热等特殊的前驱症状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患者的病情不再发展。
(2)破伤风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牙关紧闭,以后出现苦笑面容及角弓反张。破伤风患者试图吞咽可引起痛苦的肌痉挛,但不恐水。破伤风受累的肌群在痉挛的间歇期仍保持较高的肌张力,而狂犬病,这些肌群在间歇期却是完全松弛的。破伤风通过适当的精心治疗,一般能够恢复。
(3)病毒性脑膜脑炎
有明显的颅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早期可出现意识障碍,常见的病毒有乙脑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除了狂犬病脑炎外,这些病毒中任何一种脑部感染都不会引起恐水表现。
(4)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通过免疫预防,目前发病已经很少。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易与麻痹型狂犬病混淆。此病有一个双向热型起病,在双侧肢体出现不对称驰缓性瘫痪外,常常伴有感觉过敏,脑脊液呈细胞蛋白分离现象,其分类以多核粒细胞为主,而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更主要的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从脑脊液,咽部和大便中分离出。补体结合抗体阳性,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均可作出确诊。
猫抓病和狂犬病有什么区别
猫爪热的病原是疱疹病毒、衣原体或细菌。狂犬病的病原是狂犬病病毒。
猫狂犬病与狗的狂犬病病毒相同,又称恐水症。以病猫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对环境刺激反应过大、攻击其他动物、最后麻痹死亡为特点。狂犬病症状:潜伏期根据伤口部位和病毒含量而不同,初期,病猫躲藏阴暗处,鸣叫,反抗过度,对声光反应亢奋;而后狂躁不安,富于攻击性,或自己咬伤自己;眼光凶而直,不听主人命令,流涎;精神逐渐沉郁、行步不稳,后肢麻痹而倒地,因全身衰竭而亡。病程2-4天不等。
相对于狂犬病,人们对猫抓病还比较陌生,猫抓病可防可治,大可不必惊慌,但一旦被猫咬、抓伤后出现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病史。浙江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共收治5例猫抓病病人,治疗后患者均很好。
狂犬病的三个表现期
1、前驱期。大多数患者的表现酷似感冒,表现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症状,随后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这是因为狂犬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一般会持续2~4日。
2、兴奋期。患者逐渐表现出高度的兴奋,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
3、麻痹期。患者由兴奋安静,肌肉痉挛停止,随即出现迟缓性瘫痪,主要是四肢瘫痪。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最终因呼吸肌麻痹与延髓性麻痹而死亡。
狂犬病的死亡率非常高,一旦确定死亡率是100%,因此,对于狂犬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只要及时的注射狂犬疫苗就可以预防狂犬病,而目前的被疯狗咬伤的人无论伤口大小,都要立即去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千万不能大意,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狗健康的管理。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狂躁型
我国较为多见,国外约占总病例的2/3。病程进展迅速而凶险。临床经过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瘫痪期。
(一)前驱期
大部分患者有全身不适、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和/或发热、咳嗽,多伴有咽部不适或咽痛、扁桃体肿大等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的早期临床表现。亦有以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不通而呈麻痹型肠梗阻样表现而起病的。患者多同时伴有紧张、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精力不集中,以枕部为主的头痛、腰背痛等症状。继之对疼痛、声音、光亮和风开始敏感,有咽喉部紧缩感等具有狂犬病重要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约有40%~80%的病人在已愈合的伤口及伤口附近或神经通路上出现烧灼感、麻木感,间歇性或持续性针刺样疼痛、瘙痒,或似小虫、蚂蚁爬行等感觉,并可从肢体远端向心性波及到躯体各部位,甚至全身。本期约持续1~3天。
(二)兴奋期(痉挛期)
患者逐渐进人高度兴奋状态,表情极其恐怖、烦躁不安、惊惧,有大难临头、死亡即将降临的预感。多数病人两目惊愣而绝望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时而躁动不安,冲撞,狂呼乱叫,力大超人,十分恐惧死亡。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受损,引起呼吸肌、吞咽肌痉挛面出现恐水、怕风、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绝大多数狂躁型狂犬病特有症状之一,饮水、闻及流水声、看见水或仅仅提到“水”字都可导致咽喉肌严重痉挛、吞咽困难。随病程发展,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大汗淋漓、唾液分泌增多、大量流涎。
怕风亦是狂躁型狂犬病患者较为特殊的症状,即使是微风亦能激惹患者咽肌痉挛。患者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对声音、光亮、疼痛甚至医师触摸肢体等任何刺激都特别敏感。患者无法进食、饮水,呼吸困难、缺氧、出汗、流涎,体温高达38~40℃以上。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表情极度惊恐、焦急、痛苦,但神志大多数清楚。
(三)瘫痪期
兴奋期后,痉挛抽搐逐渐停止,患者似乎逐渐趋于安静,少数病人有短暂的一过性理智状态,可勉强饮水,少许进食,疾病似有好转,但反应很快减弱到消失,出现各种迟缓性瘫痪症状,尤以肢体软瘫较多见。患者迅速由安静进人昏迷状态,呼吸逐渐减弱、变慢、不规则,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弱、不规则,血压逐步下降,皮肤湿冷,出现花纹,指端青灰。瞳孔散大,口鼻腔中流出咖啡色液体,迅速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本期仅持续6~18小时。
二、麻痹型(抑郁型、静型或称哑狂犬病)
本型在印度和泰国常见,约占当地病例的1/3,我国仅见零星报道。前驱期多为高热、头痛、呕吐以及咬伤处疼痛等,与狂躁型狂犬病前驱期表现无明显区别,但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挛、吞咽困难等表现。
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麻痹多始自肢体被咬处,然后呈放射状向四周蔓延。腹胀(肠麻痹所致)、共济失调,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讲不出话,故称“哑狂犬病”。平滑肌麻痹致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病程可达10~20天或更长,病死率相对低于狂躁型,直接致死原因多为严重呼吸肌麻痹和球麻痹。
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狂犬病患者典型三恐(恐风、恐水、恐光)病症占60%,另40%为不典型症状。
潜伏期因为个体差异导致时间差异大。大多数在3个月以内发病,超过半年者占4%~10%,超过1年以上者约1%,文献记载最长1例达19年。平均 20-90天。 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为年龄(儿童较短)、伤口部位(头、面部发病较早)、伤口深浅(深者发病早)、病毒入侵数量及毒株的毒力、受伤后是否进行了正规的扩创处理和接种狂犬病疫苗预防等。其他如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促使提前发病。由吸血蝙蝠啮咬而引起的狂犬病,绝大多数病例不出现兴奋期,也无咽肌痉挛和恐水现象,而以上行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及麻痹型(静型)两型。狂躁型狂犬病的病变主要在脑干、颈神经或更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型狂犬病的病变则局限于脊髓和延髓,因而造成临床症状的差异。两者都可分为下列三期:
1.前驱期 两型的前驱期相似。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嗜睡、食欲缺乏,少数有恶心、呕吐、头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适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具有重大诊断意义的早期症候,是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神经通路上,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约发生于80%的病例。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特别是感觉神经元而引起,此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本期持续1~2天,很少超过4天以上。
2.兴奋期或痉挛期 可分两型,两型的表现不同。
(1)躁狂型狂犬病:国内最多见,国外约占2/3。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的预兆感,并对水声、光、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临床症状:
A)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性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更不一定在早期出现。典型者饮水、见水、闻流水声,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因此,患者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也无法下咽,满口流涎,沾污床褥或向四周胡乱喷吐。由于声带痉挛,故吐字不清,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B)怕风亦是本病特有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都可导致咽肌痉挛。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C)咽肌痉挛发作使患者极度痛苦,不仅无法饮水和进食,而且常伴有辅助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甚或全身进入疼痛性抽搐状态,每次发作后患者仍烦躁不安,并有大量出汗及脱水现象。
D)自主神经功能亢进,患者出现大汗、流涎、体温升高达38℃以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患者表情痛苦、焦急,但神志大多清楚,极少有侵人行为。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视幻听、冲撞嚎叫等症状。病程进展很快,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 天。
(2)麻痹型狂犬病(paralytic rabies):狂躁型平均8天。印度及泰国较常见,约占总数1/3,国内报道不到10例。临床上无兴奋期,无恐水症状和吞咽困难,而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开始,继则出现肢体软弱、腹胀、共济失调、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等,呈现横断性脊髓炎或上升性脊髓麻痹表现。早期用叩诊锤叩击胸肌,可见被叩击隆起,数秒钟后平复。早期仅在叩诊处出现肌水肿与毛发竖立。病程持续4~5天。
3.昏迷期或麻痹期 :麻痹型一般为13天左右。两型狂犬病不易区别。痉挛停止,患者暂趋安静,有时尚可勉强饮水吞食,反应减弱或消失,转为弛缓性瘫痪,其中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眼肌、颜面部及咀嚼肌瘫痪,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合和面部缺少表情。此外,尚有失音、感觉减退、反射消失、瞳孔散大等。在本期中患者的呼吸逐渐变为微弱或不规则,并可出现潮式呼吸、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音低钝、四肢厥冷,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临终前患者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6~1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