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淋巴瘤治疗
弥漫性淋巴瘤治疗
近年多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资料证明,其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应当是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CHOP方案,并且通过增加方案的剂量密度,缩短疗程间隙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如R-CHOP14 方案。R-EPOCH也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方案包括DHAP、ESHAP、GDP、ICE、miniBEAM和MINE等。对于具有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初治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PI中高危及高危组),诱导化疗达CR后实施大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其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对于复发的患者,移植解救比常规化疗解救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美国Stanford大学与美国癌症研究所合作通过基因芯片技术采用超过1000种基因的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DLBCL包含三种不同的分子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ike)型,表达正常生发中心B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好;活化B细胞样(ABC-like)型,表达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和浆细胞特征的基因,预后较差;第三型表达谱,其他无明确特征的异源性类型,但预后同ABC。病理学家们在进一步确定临床病理学类型之后,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少数几种具有分化谱系代表的标志,将DLBCL分为GCB-like和NON-GCB型,后者包括基因表达谱分类的ABC和第三型,这些标记包括:CD10和bcl-6作为GCB标记,而MUM1作为NON-GCB标记。Rosenwald等报道GCB型5年总生存率76%,NON-GCB型5年总生存率34%。
弥漫淋巴瘤怎么治疗?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术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效果快,但对于晚期癌症瘤常需要作姑息性手术,以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的目的。
介入治疗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肿瘤放射治疗学发展很快,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放疗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得到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
中医肿瘤诊断应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证相结合,传统的四诊与现代医学各种检查手段相结合。这样才能既明确诊断肿瘤,又能辨别所属症候,达到指导肿瘤临床治疗的目的。
【大部分肿瘤患者是如何治疗的?】
对肿瘤,大多数患者走着这样一条路:先手术,然后化疗,不行再放疗,接着转战中医治疗。实际上,肿瘤治疗并不是一定要按照这样一条“路线图”来进行。如今肿瘤的治疗手段多样,只有根据病人个体的情况,选合适的方法“排列组合”,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正确的治疗肿瘤方法是怎么样的?】
肿瘤治疗有一定顺序,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顺序换了,效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样。然手术治疗是肿瘤患者首选疗法,但也要看肿瘤的类别和病人的病程如何。例如鼻咽癌,其解剖结构复杂,紧连其他很多重要部位,手术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破坏相关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所以手术并不是优先选择。同时因为鼻咽癌对放疗较为敏感,所以很多鼻咽癌都主要采用放射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是什么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能活多久
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好,6年生存率为61%。弥漫性淋巴细胞分化差,6年生存率为42%。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4年生存率仅为30%。
低恶性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程相对缓和,但缺乏有效根治方法,所以呈慢性过程而伴多次复发,也有因转化至其他罗星,对化疗产生耐药而致死亡。但低度恶性组如发现较早,经合理治疗可取5~10年甚至更长存活期。
b淋巴细胞肿瘤可以治好吗
总的来说,得了淋巴瘤能活多久,换句话说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长,主要取决于治疗方法是否得当以及患者的身体机能。那么治疗b淋巴细胞肿瘤到底有哪些方法呢?
淋巴瘤的治疗应该以化疗为主,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细胞淋巴瘤是B细胞发生的实体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分型众多,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现在被认为是起源于B细胞的肿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套细胞淋巴瘤(MCL)5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4。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
此外,淋巴瘤患者及家属应多了解淋巴瘤的治疗知识,多和主治医师交流,对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有帮助。得了淋巴瘤能活多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治疗方法和患者身体情况。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每日服用单方含量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减轻放化疗的危害。同时,人参皂苷Rh2(护命素)还可以增加癌症患者的食欲,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根据临床行为的不同,B细胞淋巴瘤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性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通常发展缓慢,可保持多年疾病稳定及长期生存,但无法治愈。侵袭性淋巴瘤通常需要较强烈的治疗方法,但有治愈的可能。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淋巴瘤的具体类型以及分期分级。
临床上淋巴癌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呢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局部表现 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鼻腔病变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有的肺部病变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继发感染可有发热;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心肌和心包,表现为心包积液,淋巴瘤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病变,可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表现。
淋巴瘤治愈后会不会复发
目前,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仅对于滤泡性淋巴瘤有比较肯定的结论,认为单药维持治疗,每2-3个月一次,可以延缓复发的时间,是否能够减少复发的概率还不得而知。对于其他B细胞淋巴瘤类型,结论不是非常肯定,通常要依据具体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过程综合分析。对于其他类型淋巴瘤,还没有预防复发的确切、有效的措施。
因此,淋巴瘤治疗结束后绝不能掉以轻心,仍然需要定期复查。通常治疗结束后的前两年复发的风险比较高,因此复查的频率要高一些,通常3-4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可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坚持终身。虽然通常把治疗后五年不复发作为肿瘤治愈的判断标准,但是不同类型淋巴瘤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在治疗结束后20年也有可能复发,惰性淋巴瘤由于不能根治随时都有可能复发,而伯基特淋巴瘤在治疗结束一年后就很少复发了。
检查的项目依病变部位、病理类型而定,总之,原来的患病部位是复查的重点,其他部位及血液学检查也要兼顾。
PET/CT是当前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够显示肿瘤病灶的大小,还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代谢活性,尤其对于淋巴瘤,常规CT/B超有时候难以判断稍大的淋巴结是正常淋巴结?淋巴结增生?还是淋巴瘤侵犯,此时PET/CT就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但是每种医学检查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PET/CT也不例外,高度敏感性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误诊率,此外价格也比较昂贵,而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目前在淋巴瘤界,对于PET/CT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 期、评效检查是持肯定态度的,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评效检查手段也是比较肯定的,在其他类型淋巴瘤分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还存有一定争议,主要与操作水平、判断标准和疾病特点有关,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是否需要做主要根据病例的临床特点而定。这种争议有望在2013年得到解决。
但是,通常不把PET/CT作为常规的随访检查手段,只有在临床上可疑病情复发,或者某些B细胞低度恶性淋巴瘤可能向侵袭性淋巴瘤发生转化时,为判断病情或者指导更加精确的病灶定位活检,一般才会考虑进行PET/CT检查。
胰腺淋巴瘤该怎么治疗
胰腺肿瘤是致死性最强的人类肿瘤之一,占男性肿瘤死亡的第5位,女性第6位。对胰腺肿瘤的病因学我们所知甚少,大多数病人发现时已经有远处转移或局部浸润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因此,对于大多数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胰腺肿瘤治疗的主要目的。建议可以手术切除,手术仍然是潜在的唯一可治愈胰腺肿瘤的治疗方式,大约10%的病人符合手术切除指征。但是,现有研究显示,在这些病人中,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10%~25%。
原发胰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2%以下,占胰腺肿瘤的0.5%以下一般CT表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表现为局限性增大,有明显界限;一种表现为肿瘤弥漫性增大,侵犯整个胰腺组织(胰腺周边为炎性改变)。你好,此病一般,初始诊断困难,临床上往往单纯抗炎治疗无效,才修正诊断,确诊可能要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一般对于已经扩散的中晚期肿瘤,手术弊大于利。所以,在淋巴瘤术后应该进一步巩固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已经因为该病而失去生命,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于该病没有多少了解,无法发现该病,往往会延误病情。那么,恶性淋巴瘤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下面就来看看相关内容的介绍吧: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局部表现 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鼻腔病变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胸部病变纵隔淋巴结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多见于HL和NHL中的原发纵隔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细胞型淋巴瘤。胸部X线片上有圆形或类圆形或分叶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压迫支气管致肺不张,有时肿瘤中央坏死形成空洞。
有的肺部病变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继发感染可有发热;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心肌和心包,表现为心包积液,淋巴瘤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病变,可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表现;腹部表现脾是HL最常见的膈下受侵部位。
胃肠道则是NHL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肠系膜、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等亦是淋巴瘤常见侵犯部位;皮肤表现恶性淋巴瘤可原发或继发皮肤侵犯,多见于NHL;
骨髓恶性淋巴瘤的骨髓侵犯表现为骨髓受侵或合并白血病,多属疾病晚期表现之一,绝大多数为NHL;
神经系统表现: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病、感觉或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多发性肌病等其他表现。
恶性淋巴瘤还可以原发或继发于脑、硬脊膜外、睾丸、卵巢、阴道、宫颈、乳腺、甲状腺、肾上腺、眼眶球后组织、喉、骨骼及肌肉软组织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注意鉴别。
恶性淋巴瘤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一定对该病的症状有所了解了,也可以根据上述的介绍,来及时的发现该病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的制止疾病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淋巴肉瘤与白血病关系
有哪些类型的淋巴瘤
淋巴瘤基本上可分为两类型,一为何杰金氏病,一为所有其他类型的淋巴瘤统称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都是淋巴结肿大,至于其他特性,如破坏力、生长位置、细胞类型、对各种疗法的反应等,各类型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并不相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为两类:弥漫性的和结节性的。弥漫性或侵袭性的淋巴瘤过去长期公认为致命的绝症,自1970年以来,联合使用各种抗癌药物以加强化学
疗法的效力,这种癌症的治疗有很大的进展。采用大剂量抗癌药物,确实会引起副作用,不过有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可以赖此完全缓解症状,其中大多数人相信已经治愈。
另一方面,大多数结节性淋巴瘤生长缓慢,是“无痛的”,比侵袭性淋巴瘤易于治疗。患者即使不接受治疗或仅接受有限度治疗,往往仍可以存活多年。一旦必须治疗,通常采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接受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得到缓解。遗憾的是,这些淋巴瘤并不能完全治愈,常会复发。
据说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是病毒引起的,这是真的吗?
没有人了解淋巴瘤的确实起因,据说病毒与两种罕见的淋巴瘤有关,其中一种是伯基特式淋巴瘤。这是一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多为非洲疟疾流行地区的儿童。科学家认为,此症与一种类似疱疹病毒的埃——巴二氏病毒有关,也许是埃——巴二氏病毒与疟疾一起产生作用而发病的。
此外,科学家相信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人类T细胞的一种癌症有关,T细胞是由胸腺产生的一种特殊淋巴细胞。引起爱滋病的人类免疫缺乏病毒与这种病毒相关。免疫
系统受抑制的人常患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例如接受器官移植者就有可能得此症。
淋巴瘤能治愈吗
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霍奇金淋巴瘤包括经典型和非经典型两个大的亚类。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包括60多个亚型。根据侵袭性不同,淋巴瘤可以分为惰性淋巴瘤、侵袭性淋巴瘤和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一些惰性淋巴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向侵袭性淋巴瘤发生转化。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下面简称为DLB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侵袭性亚型,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西方国家报道的中位发病年龄为70岁。国人发病较西方国家更为年轻化,我研究室的研究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7岁。
原发部位不同,患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原发淋巴结者,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或连续性低热、不明原因的消瘦、盗汗等。原发胃肠道者最初表现为右下腹或中腹部不规则疼痛,少数原发左半结肠或直肠的病例出现左下腹部疼痛伴有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每一位患者的个体预后指数都不一样,其中客观的预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这也是最重要的。按照评分不同,可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中危组(2~3分)和高危组(4~5分)。低危组长期生存状况明显好于IPI中危组及高危组。
疗手段对DLBCL预后也有重要的影响。
以CHOP方案为基础联合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效果要比单纯化疗或放疗好得多。近年来,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也使DLBCL患者预后有了很大提高。利妥昔单抗使用以后DLBCL患者3年生存率由不到50%上升到70%以上。此外,在随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获得长期生存的患者以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居多。这说明个人主观心理因素、生活态度和预后也是密切相关的。
出现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者,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到正规医院检查,一定要争取早期准确诊断,其中肿物活检是必需的。
疾病一旦确诊,要到正规大医院的血液科或肿瘤科去接受正规治疗。目前有5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在化疗期间或间歇期,可以用一些中药来辅助调理胃肠道功能和调节免疫力,但是绝对不能单靠中药来治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