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怎么去预防婴儿出现的肥胖
婴幼儿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怎么去预防婴儿出现的肥胖
婴儿太胖了也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所以在不同年龄段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控制宝宝的体重,能够适当的去调节宝宝的饮食结构,,不要认为宝宝吃得不好,或者是吃的太少,都会直接的影响着宝宝的身材。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了过胖的现象,我们就应该减少给宝宝去喂奶,要控制宝宝的喂奶量,也可以去咨询营养专家,能够去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去喂哺宝宝。
婴幼儿肥胖原因全解析
1.喂养方式不是肥胖主因
不是说奶粉喂养的宝宝才容易得肥胖症吗?我家宝宝是母乳喂养,可看起来还是胖乎乎的,长得好快,这是要断了母乳?我要怎么喂养才不会让宝宝得肥胖症呢?
A:喂养方式(母乳还是人工)不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才是儿童肥胖主要原因,因此,纠正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习惯,尽早培养宝宝独立进食的能力,合理膳食,营养搭配,不强迫进食,不在进食时训斥孩子,加上适当运动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机、看书等静坐活动,可以预防肥胖发生。
2. 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
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孩,他每顿都只能吃一小碗饭,家族里也没有肥胖病人,可是他长得好胖。请问医生,他吃得那么少为什么还是会发胖啊?这是一种病吗?
A: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偏差,运动量不足,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都可以造成儿童肥胖。针对这个孩子需要到儿童保健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和问诊,在确诊肥胖的基础上找出肥胖的原因来加以干预。
3. 肥胖症会遗传,要控制宝宝饮食与运动
宝贝快8岁了,本人(妈妈)身体肥胖,宝宝体检的时候,医生说宝贝有单纯性肥胖症,请问,是本人遗传给宝贝的吗?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措施?
A: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此外,过度营养,缺乏运动也是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原因。
宝宝现在6个月了,刚体检的结果是身高:68.5厘米、头围:42.5、体重:9.6公斤,他的爸爸有点胖,宝宝他会不会也有肥胖症的可能?宝爸的肥胖是不是更容易遗传给孩子?为什么?
A:不知道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按照男孩评价标准宝宝为超重,按照女孩评价标准为轻度肥胖。小儿肥胖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肥胖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肥胖小儿的父母往往显示肥胖症状,大约有1/3左右的人与父母肥胖有关,如果父母两人都超过正常体重,子代中2/3出现肥胖。
两岁宝宝仍用奶瓶容易发胖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儿科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报告称,通过对美国近7000名儿童所进行的研究发现,两岁时仍在使用奶瓶的婴幼儿,在5岁时出现肥胖的机率,要比其他儿童高出1/3。
儿科医生建议父母们,在孩子12到14个月大或甚至更早时,就让孩子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方便婴幼儿使用的杯子,主要是因为使用奶瓶的时间过长,尤其是彻夜使用,被认为是导致蛀牙风险增加的因素,也可能会造成铁质缺乏。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避免使用奶瓶时间过长,可能有助于预防童年早期肥胖。尽管仍不能确定长期使用奶瓶是否是直接导致肥胖的原因,不过,该研究发现,婴幼儿在年满1岁前后断奶,可能有助于避免体重增加。
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的三个时期
孕前期和孕期
孕前期的营养储备与保护,不仅与胎儿的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有关,对防止预防出生后发生小儿肥胖也有重要作用。由于脂肪细胞具有“记忆”功能,无论在胚胎期,还是在出生以后的生长发育期,若有过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度,均可使脂肪细胞在以后的时期内因受到再度刺激后过度增生和堆积,从而发生肥胖。因此,在这一时期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准妈妈在这一时期不要大吃大喝,以免孕期后3个月营养过度和增重过速。
婴幼儿期
这个时期强调母乳喂养,要按照婴幼儿实际需要量进行适度喂养。在生后前3个月内避免喂以固体食物;在生后4个月时如果婴儿已经趋于肥胖,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应注意避免继续摄入过多的热量。家长不要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婴幼儿。
学龄前期
不如何预防好小儿肥胖?要让孩子偏食糖类、高脂等高热量食物。要让他们养成进行各种体力活动的习惯,比如可以走路时尽量不坐车,上下楼时要自己爬楼而不要坐电梯。临床上接诊的肥胖儿越来越多,多数是单纯性肥胖,即后天暴饮暴食、垃圾食品摄入过多、过度喂养等原因引起的。想避免儿童肥胖要对3个时期的肥胖峰点进行预防控制。
宝宝体重超重怎么办
1.哺喂母乳:许多研究显示母乳哺喂的宝宝可以预防肥胖,而婴儿配方奶粉容易让宝宝肥胖。
2.两餐间不应补充糖水:因为甜味容易满足食欲,使宝宝正餐的奶水不愿意吃,容易提早进入“厌食期”,而糖水的营养成分远不及正常的奶水。而且糖水在口腔内容易造成蛀牙,一旦幼时吃惯了甜食后,日后很难再戒除,长期下来较容易变成肥胖儿。
3.不要随便减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不需要减肥,要知道不适当的减轻体重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生长。
儿童肥胖大多与婴幼儿时期饮用奶粉有关
有资料表明,儿童肥胖绝大多数与婴幼儿时期过量食用蔗糖有关,婴幼儿时期蔗糖的主要来源就是婴幼儿奶粉。糖类是孩子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脑的工作也是必需的。在孩子饮食中适当增加些甜食,对大脑大有裨益,在人体内氧化后能供给能量。但是如果在婴儿时期过量食用,宝宝口味变重,就会导致婴幼儿日后挑食、嗜糖,进而诱发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几率,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有些品牌的幼儿奶粉会加入砂糖,但是砂糖的主要成分也是蔗糖,按照欧盟和德国有机食品法规EG Nr.834/2007,有机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蔗糖的。既然蔗糖能引起宝宝挑食,奶粉中不允许添加,那么宝宝的能量需要谁来提供呢?碳水化合物是婴儿能量的重要来源,按照欧洲婴儿奶粉生产标准2006/141/EG,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有乳糖、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糊精、淀粉(不含麸质谷蛋白)等。德国特福芬奶粉的营养专家介绍:“蔗糖会使婴儿过早地嗜甜口味,引起婴儿挑食,龋齿、婴儿肥胖以及影响骨骼发育。”
除此之外,婴幼儿过量摄入食用香精、香料会加重肾的负担,有损脏器的发育。香精香料有香味、口感好,宝宝吃了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易形成依赖性,转用不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就表现出不爱喝或者不喝,导致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食,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肥胖。
预防儿童肥胖,就要从婴儿时期的喂养开始,选择不含蔗糖及香精香料的配方奶粉。
幼儿单纯性肥胖如何预防
过度肥胖的小儿不但生活异常,并可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到了成年期又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因此肥胖症的预防应从小加以注意,母亲孕后期就庆避免增重过多,以防分娩出生体重过大的巨大新生儿,出生后应坚持母乳喂养,4~5月前不喂半固体或固体淀粉类食物。婴幼儿期应定时到儿保门诊作生长发育监测,使这能早期发现过重肥胖倾向,及时加以纠正。自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执行平衡膳食,对超重小儿要限制食物摄入量,使体重接近于标准范围。儿童少年期,特别是青春期容易发胖,若有家庭成员肥胖史及体重增加过快时,宜及早加强饮食指导。膳食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水果蔬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饲料和甜点心。同时要增加运动量,多承担家务劳动和坚持1~2项体育运动,持之以恒方能见效。并应定期监测体重,防止发生肥胖症。家长肥胖者宜参与饮食治疗,与小儿共餐,能起积极作用。
婴幼儿肥胖原因
1.神经内分泌肿瘤,肥胖,包括下丘脑或垂体库欣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下丘脑疾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胰岛素分泌肿瘤等详细的参考
2.一些遗传和代谢综合征,肌张力低智力功能如之前所说的下降,肥胖综合征,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性功能障碍:指综合征,肥胖,神经性耳聋综合征视网膜变性,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除了肥胖综合征,也与其他异常,如生长发育迟缓,性功能障碍,畸形,智力低下等。
3.例医源性肥胖,指的是其他疾病的治疗,因为和附带的肥胖。例如,一些小的肾病患儿,长期使用泼尼松,糖皮质激素,或一些颅脑手术会影响下丘脑,可导致肥胖。超过99%的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是肥胖的病因还不清楚。
儿童肥胖大多与婴幼儿时期饮用奶粉有关
肥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婴儿期、5~6岁和青春期。患儿食欲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儿童肥胖症呈显著增多的趋势。如果儿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均值20%以上者就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均值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3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40%~59%者为重度肥胖;超过60%以上者为极度胖。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还是成年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疸石症、痛风等疾病和猝死的诱因,因此对孩子肥胖的防治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资料表明,儿童肥胖绝大多数与婴幼儿时期过量食用蔗糖有关,婴幼儿时期蔗糖的主要来源就是婴幼儿奶粉。糖类是孩子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大脑的工作也是必需的。在孩子饮食中适当增加些甜食,对大脑大有裨益,在人体内氧化后能供给能量。但是如果在婴儿时期过量食用,宝宝口味变重,就会导致婴幼儿日后挑食、嗜糖,进而诱发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患病几率,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有些品牌的幼儿奶粉会加入砂糖,但是砂糖的主要成分也是蔗糖,按照欧盟和德国有机食品法规EG Nr.834/2007,有机食品中是不允许添加蔗糖的。既然蔗糖能引起宝宝挑食,奶粉中不允许添加,那么宝宝的能量需要谁来提供呢?碳水化合物是婴儿能量的重要来源,按照欧洲婴儿奶粉生产标准2006/141/EG,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有乳糖、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糊精、淀粉(不含麸质谷蛋白)等。德国特福芬奶粉的营养专家介绍:“蔗糖会使婴儿过早地嗜甜口味,引起婴儿挑食,龋齿、婴儿肥胖以及影响骨骼发育。”
除此之外,婴幼儿过量摄入食用香精、香料会加重肾的负担,有损脏器的发育。香精香料有香味、口感好,宝宝吃了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易形成依赖性,转用不含香精香料的奶粉后就表现出不爱喝或者不喝,导致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食,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肥胖。
预防儿童肥胖,就要从婴儿时期的喂养开始,选择不含蔗糖及香精香料的配方奶粉。
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小儿肥胖一旦成立就将形成恶性循环,心理上丧失了积极性也助长了恶性循环, 肥胖程度越高治疗越困难。因而预防小儿肥胖是十分重要的。
儿童期肥胖的预防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糖果糕点等甜的零食和干果类零食,禁止暴饮暴食,禁止饮酒,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一旦小儿出现肥胖,就应及早进行综合治疗,尽早使其得以控制。
预防儿童肥胖的妙招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近25年来,全球肥胖和超重儿童增加了一倍,这与家长的过度喂养不无关系。不少家长认为,儿童喂得胖,是自己能干的表现,非常有成就感。其实,爱心喂出胖儿童,却苦了儿童,会给儿童带来很多健康危害。
肥胖会对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当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造成损害,还会缩短预期寿命。儿童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儿童缺乏减肥动机,对少吃、多动的减肥方法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胎儿期——预防胎儿过重
胎儿期要预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孕妇在妊娠期需增加营养,但并不是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如果孕妇体重增加过快,常会导致胎儿出生体重过重,使今后发生肥胖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预防胎儿体重过重,孕妇首先要定期检测体重增长是否符合正常妊娠的生理规律。正常孕妇前3个月增加1.5~3千克,以后每周增加400克,至足月时体重比未妊娠时增加12.5千克。其次,孕妇要根据体重增加情况调整热量摄入量。第三,孕妇还要保证适当的活动量,如散步、轻体力活动等。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多年后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而且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婴儿以后发生肥胖的概率越低。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可以更好地控制每餐的摄入量和间隔时间,避免过多热量的摄入。而人工喂养常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存在,造成儿童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儿童、青少年期——平衡膳食+规律运动+检测体重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会让儿童受益终身。
首先,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生长需要来调控热量摄入,家长只需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由儿童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通过增加活动量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是预防肥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使在婴儿期,也不要总是将儿童抱在手中,而要帮儿童翻身、做做被动操,从5~6月开始训练儿童在成人腿上自动跳跃、独坐、爬、扶走等。在幼儿期,要多让儿童独立走、跑、跳、玩游戏。在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要让儿童每天有30-60分钟的体力活动。
此外,还要定期帮助儿童检测体重,发现体重增加过快时,则应引起重视,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