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发病原因
OSA病因包括解剖因素、先天性疾病及其他因素。多数儿童OSA是由于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它们是引起儿童OSA的最常见病因。婴儿OSA中,阻塞部位52%在上腭,48%在舌后。
2、发病机制
儿童OSAS是由于鼻部、鼻咽、口咽疾病或颌骨发育异常,加上晚间睡眠时舌根后坠造成上呼吸道狭窄引起。由于上气道解剖上的狭窄和呼吸调控功能失调,使上气道开放的力量主要是咽扩张肌的张力,包括颏舌肌、咽腭肌和舌腭肌。睡眠时,尤其在快速眼动睡眠(REM)期,咽扩张肌张力明显降低,加上咽腔本身的狭窄,使其容易闭合,发生OSA。OSA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睡眠期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引起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分泌增加、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微循环异常等,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对心、肺、脑损害。可引起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夜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脑功能损害可以表现为白天乏力、困倦、记忆力下降、甚至智力低下等。
打呼噜引发呼吸性酸中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一般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7小时睡眠时间,发作次数大于30次,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大于10秒,伴血氧饱和度下降,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呼吸暂停可以分为中枢性、阻塞性和混合性三种。中枢性呼吸暂停表示肺内无气流进入,无口鼻气流亦无胸腹呼吸运动;而阻塞性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据统计,“鼾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20%,这部分人群中有1/5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我国约有4000万左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0~35岁的人群中,有20%的男性和5%的女性打呼噜;60岁左右的人群中,则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呼噜;肥胖者打呼噜的要比瘦者多3倍;严重的打呼噜者与相同年龄和体重的不打呼噜者比较,前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之,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和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多见于绝经后,其病情多较男性为轻。少数病人可有家族史。随着我国肥胖人口的快速增加,该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已经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pH下降,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呼吸骤停、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此OSAHS可以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在所有的OSAHS病人中血液氧饱和度都会降低。调查证实,严重打呼噜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8%而且不易控制。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脑血管意外(中风)发病率是普通人2倍。另外OSAHS也与糖尿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因为开车打瞌睡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同时可引起白天疲倦、嗜睡、记忆力减退、肥胖、脾气暴躁、性欲减退、老年呆滞等各种症状体征。现已发现80多种疾患与人的睡眠有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经成为都市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支气管炎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1、增殖体肥大:增殖体肥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患者可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睡不实、易惊醒、记忆力差等,可伴有听力下降或鼻堵及流涕,部分病程长的患者可出现“腺样体面容”。
2、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患儿每小时睡眠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次数≥1次,伴有SaO2<92%,一般多导睡眠图检查可以明确。
3、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多发于幼年或青年,患者一般无慢性咳嗽、咳痰史,以发作性哮喘为特征,呈突发突停,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病例,可无喘息或哮鸣音。
4、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具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的特点,合并感染时有大量脓痰,X线胸片常见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一般通过螺旋CT检查及支气管碘油造影可以鉴别。
打呼噜怎么治小窍门 打鼾要就医治疗吗
不是所有打呼噜的人都要去看病,需要看病的仅仅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通俗地讲,睡眠呼吸暂停就是睡眠时发生的呼吸暂时停顿。一般来说,口和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为一次呼吸暂停。在一夜7小时的睡眠里,如果呼吸暂停发生30次以上,且伴有白天乏力、嗜睡等症状,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有如下情况,就应该就医了:
1、尽管睡了一整夜,醒来仍然感到十分疲惫。
2、夜间反复憋醒,不自主翻动,甚至昏迷抽搐。
3、醒来后头痛,且口干舌燥。
4、白天总是困倦或打盹,甚至在工作或开车时睡着。
5、暴躁易怒,睡醒时血压更高。
6、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记忆力下降。
7、勃起功能障碍或性欲降低。
老年人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
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
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天活动减少或小睡导致夜间睡眠-觉醒周期缩短,早起或猫头鹰式的夜间活动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再者,随增龄或疾病影响,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夜间工作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
2.睡眠呼吸障碍
多见50岁以上人群中,睡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占睡眠疾患的70%,且随增龄而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5∶1~10∶1,SAS又分3型,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指口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运动存在),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指口鼻气流停止,同时胸腹式呼吸运动也暂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指一次呼吸暂停中,先出现CSA,继而出现OSA),气道梗阻型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特点是鼾声响,呼吸间歇>10s后发生喘息或鼻音,梗阻缓解,OSA反复出现,可使血氧含量显著减少,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习惯性打鼾即使不是呼吸暂停,也可加重心脏病或高血压,是OSA的常见症状),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阳萎,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中,肺动脉高压,抽搐及认知功能下降等,有SAS发生者,其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尤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会增多。
3.嗜睡常见
嗜睡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另一常见现象,其原因有脑部疾病(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全身病变(肺部感染,心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药物因素(安眠药)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的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因此,了解老年人嗜睡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嗜睡的原因,并使之得到尽早的治疗。
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若经常打呼噜,而且出现睡眠呼吸暂停、憋气即为严重打呼噜,临床上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打呼噜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多导睡眠图检测、睡眠透视法、心电图、脑电图以及耳鼻咽喉、体重和心肺检查,为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判断打鼾的良恶性,可以根据打鼾的症状及次数,分为良性打鼾和恶性打鼾。恶性打鼾是由良性打鼾慢慢发展而来,若久治不愈将影响睡眠质量以及生命健康,诱发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打呼噜的分类诊断
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在吸气过程中较为明显,呼气过程中也可发生。这种声音有时可高达80分贝,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打呼噜也称鼾症,通常人们把睡的香形容为呼噜震天响,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
一般打呼噜分为三类:
1、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打鼾,如疲劳或过量饮酒后,它对身体健康无损害,无须特别治疗。
2、单纯性打鼾,常年发生,尚未损害身体,但可能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诊断标准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译】: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呼噜。
1、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2、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以上者。
3、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
4、除鼾声过响外,晨起头肿、迷糊、口舌干燥、白天易睡者。
5、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低痒血症者。
6、家属典型反映症状,检查咽腔狭窄者。
温馨提示:
打呼噜不仅可导致患者白天嗜睡、疲惫,而且可能与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关,有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可能。所以,不管是轻微打呼噜,还是已经发展到了睡眠呼吸暂停,一定要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治疗。
觉打呼噜患癌风险增2倍
研究人员对397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20年的追踪随访调查。每名参与者都在家中进行了睡眠测试,以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会增加2.5倍,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3.4倍多。……
睡觉打呼噜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护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和死于癌症的可能性都比其他人高很多。
研究人员对397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20年的追踪随访调查。每名参与者都在家中进行了睡眠测试,以检查自己是否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分析结果显示,患有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患癌的可能性会增加2.5倍,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3.4倍多。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人体摄入的氧气含量减少,使部分组织器官产生暂时的缺氧,长此以往,可能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老年人睡眠障碍有哪些表现
1.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 由于多种病因或干扰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常入睡困难和不能维持睡眠;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天活动减少或小睡导致夜间睡眠-觉醒周期缩短,早起或猫头鹰式的夜间活动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再者,随增龄或疾病影响,睡眠的昼夜节律障碍愈明显;表现为昼夜颠倒、时间差性睡眠障碍和夜间工作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
2.睡眠呼吸障碍 多见50岁以上人群中,睡眠后均可能发生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加重呼吸疾病、夜间吸入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占睡眠疾患的70%,且随增龄而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之比为5∶1~10∶1。SAS又分3型,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指口鼻气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运动存在)、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指口鼻气流停止,同时胸腹式呼吸运动也暂停)和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 (MSA,指一次呼吸暂停中,先出现CSA,继而出现OSA)。
气道梗阻型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特点是鼾声响、呼吸间歇>10s后发生喘息或鼻音、梗阻缓解。OSA反复出现,可使血氧含量显著减少、血压升高,轻者表现为打鼾(习惯性打鼾即使不是呼吸暂停,也可加重心脏病或高血压,是OSA的常见症状)、烦躁不安、白天嗜睡、抑郁、头痛、夜尿、阳萎,重者则可出现夜间睡眠心律失常、猝死、卒中、肺动脉高压、抽搐及认知功能下降等。有SAS发生者,其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尤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会增多。
3.嗜睡常见 嗜睡是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另一常见现象,其原因有脑部疾病(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全身病变(肺部感染、心衰、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药物因素(安眠药)及环境因素等。由于老年人对身体病变的反应迟钝或症状不明显,有时仅表现为嗜睡;因此,了解老年人嗜睡的意义就在于明确嗜睡的原因,并使之得到尽早的治疗。
打呼噜憋气是为什么
打鼾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打鼾可不是熟睡。
人在睡眠时全身放松,如果鼻咽喉这三个部位有阻塞,气流冲击狭窄的部位,引起共鸣腔的振动而发出不同程度的响声。气道阻塞越重呼噜声就越响,当阻塞的程度较重时,就会出现吸气困难乃至呼吸停止,继而缺氧和二氧化碳潴溜,血液内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刺激中枢发出指令,呼吸肌强烈运动,将肺内的气体排出,然后深吸一口气,这就形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由于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溜,全身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心率失常,心肌受损,高血压,白天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
一般有以下情况的人容易打鼾:
1、 肥胖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脂肪堆积在咽喉部,造成咽腔狭窄诱发打鼾; 2、 烟酒嗜好:吸烟和饮酒可以使人入睡后咽喉部肌肉松弛,诱发或加重打鼾;
3、 高龄:老年人,特别是男性,由于熟睡时咽喉部肌肉松弛导致堵塞引起打鼾;
4、 肥大型扁桃体炎,鼻中隔畸形,严重鼻息肉,舌根肥厚,下颚畸形等。 睡眠打鼾常出现的症状:
白天:醒后口干咽燥不解乏,头痛、头胀、易疲劳、经常打盹、胸闷、打嗝烧心、易激动、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工作和
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分散、阳痿、性功能减退 、血压持续偏高、心律不稳、似睡非睡,工作、学习、开会、开车时昏昏欲睡,鼻炎、咽炎经常发作。
夜间:张口呼吸、频繁发生憋气或被憋醒、失眠多梦、盗汗、夜尿增多 、流口水、影响同居者睡眠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鼾症若鼾声响度超过60分贝以上,妨碍上呼吸道呼吸气流通过,影响同室人休息或导致他人烦恼。鼾症较轻者(单纯型)不引起明显的缺氧症状;重者(憋气型)鼾声响度可达80分贝以上,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此种鼾症实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同义词,因为鼾声乃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成人于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和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含咽部粘膜塌陷)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此类病人若以每次呼吸暂停时间10秒计算,则30次呼吸暂停为300秒,也就是在七小时的睡眠时间,至少有5分钟的呼吸暂停,亦即呼吸暂停时间至少占整个睡眠时间1.2%。但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病人,夜间出现呼吸暂停的次数远较30次为多,每次呼吸暂停时间可达20~90秒,且往往多于30次。个别病人呼吸暂停时间竟占睡眠时间的一半。
女性打鼾的临床护理
打呼噜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睡眠呼吸暂停及白天过度嗜睡。
近年来,患病人数逐年上升,因其长期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可继发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自1997-2000年以来,对20例鼾症病人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治疗后,效果基本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29-45岁,平均37岁,由于夜间睡眠打鼾和反复发作性睡眠呼吸暂停,造成第2天精神欠佳、乏力、易睡、感疲倦、记忆力减退。
2、治疗方法及结果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此法经口摘除扁桃体,切除部分扁桃体的前后弓,部分软腭后缘,包括悬雍垂,增大口咽和鼻咽入口直径,减少腭咽括约肌的容积,以防止睡眠时上气道阻塞,经过手术治疗后,20例患者均显效,睡眠中呼吸暂停消失,打鼾、心率失常和白天嗜睡均消失。
打呼噜 - 与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区别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
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鼾症。
诊断打呼噜的标准
打呼噜的分类诊断
打呼噜是由于呼吸过程中气流高速通过上呼吸道的狭窄部位时,振动气道周围的软组织而引起。在吸气过程中较为明显,呼气过程中也可发生。这种声音有时可高达80分贝,不亚于繁华大街上的汽车噪音;打呼噜也称鼾症,通常人们把睡的香形容为呼噜震天响,其实不然,某些鼾症却对身体有致命的威胁。
一般打呼噜分为三类:
1、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打鼾,如疲劳或过量饮酒后,它对身体健康无损害,无须特别治疗。
2、单纯性打鼾,常年发生,尚未损害身体,但可能发展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对身体有严重的危害,可能导致夜间睡眠中呼吸心跳骤停、窒息、猝死等。应及时诊断治疗。
打呼噜的诊断标准
打呼噜可以分为单纯性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译】:是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有呼吸暂停,伴有缺氧、鼾声、白天嗜睡等症状的一种较复杂的疾病。)两类。单纯性打鼾为睡眠时上呼吸道出现部分阻塞,致使睡眠时打鼾,但很少发生呼吸暂停及缺氧,对健康影响不大,白天也不打瞌睡。若因睡眠时上呼吸道发生周期性完全阻塞导致口鼻呼吸频繁停止、憋气,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上气道气流受阻导致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称为发生一次呼吸暂停;如果1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发生5次以上,则可以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打呼噜。
1、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2、睡眠期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以上者。
3、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
4、除鼾声过响外,晨起头肿、迷糊、口舌干燥、白天易睡者。
5、多导睡眠监测、睡眠呼吸暂停及低痒血症者。
6、家属典型反映症状,检查咽腔狭窄者。
什么人容易得高血压 爱打呼噜的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夜间睡觉打呼噜,当然不是所有的打呼噜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是成人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或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每次发作时停止呼吸达10秒或更长时间,并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目前发现这些患者中50%以上患有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