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虚汗如何调理 外用止汗方

产后虚汗如何调理 外用止汗方

1、牡蛎粉。使用方法如爽身粉,每天搽一次,可起到敛阴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

2、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敷肚脐,以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五倍子可收敛固涩,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

夏天出汗多怎么调理 止汗剂或香水止汗

夏季出汗过多,清洗的之后不妨喷点止汗剂或者香水,这样一来可以掩盖身上的汗臭味,增加了清香的味道,二来也可以适当止汗,保持一定时期的清爽。

产后出虚汗的调理法

1.气虚

新妈咪一般白天出汗多,怕风更怕冷,尤其在出汗之后,而且经常感冒,常感觉头晕、浑身倦怠无力、气短、舌质淡胖。

2.阴虚

新妈咪一般夜里睡着后出汗多,怕风却更怕热,自我感觉身上发热、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心烦易怒、舌面有裂纹。

调理产后虚汗的简易3法

1.服用中成药

玉屏风冲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对调理气虚的新妈咪比较适宜。生脉饮和清身饮则适合阴虚的新妈咪服用。

2.外用止汗方

*牡蛎粉。使用方法如爽身粉,每天搽一次,可起到敛阴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

*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敷肚脐,以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五倍子可收敛固涩,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

特别提醒新妈咪!

外用药物多为“急则治其标”“治标不治本”,只能达到缓解出汗的目的,因此必须配合使用口服药物。只要针对病因服药,坚持一段时间,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新妈咪过度虚损,可能自行中成药的力度就不够了,需要到医院就诊。

怎么预防出虚汗

由于虚汗症由来已久,我国民间总结出了大量药食两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 挑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

出汗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具有调节体温,调整体液.排泄机体内废物的作用.出汗可以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以防止一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出汗还可以散热降温,减少中暑等症的发生.小儿由于是纯阳之体,加之活泼好动,所以容易出汗,即使在入睡时也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生活的生理状态. 若排除了天气酷热,衣着过多,感冒发烧等情况,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或熟睡时,小儿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出汗较多,则是病理状态了.中医任为,这种出汗都是因虚而起,故称为虚汗,出虚汗对小儿的影响与危害尤大,因为儿童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所以出虚汗更容易导致肺气虚,脾气虚脾肺两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出汗多会导致机体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常出虚汗的孩子不仅食欲下降,睡眠不稳,夜间啼哭,大便秘结,严重时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对出虚汗的孩子应积极地调理,决不要掉以轻心。

冬天白天,夜晚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这种情况为虚汗中的自汗.多因阳虚引起.自汗的宝宝常容易感冒,身体疲倦,面色苍白或怕冷.此时治疗以益气固表止汗为大法.。

10个月宝宝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

中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若病人出汗太多或自汗、盗汗的病程持续时间过久,将导致精气耗伤,出现精神倦怠、脸色苍白、四肢乏力、不思饮食、容易感冒、睡眠多梦等阴阳失调的症状,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诱发其他疾病。对儿童患者的影响尤其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常出虚汗的孩子,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治疗虚汗症,首先应找出导致虚汗的原因,如果是因疾病引起,应在止汗的同时积极治疗疾病;如果是病后体虚,则应在止汗的同时加强调养,适量活动,以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于原因不明的虚汗,最好请医生帮助找到原因。

由于虚汗症由来已久,中国民间总结出了大量药食两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挑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对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药在止汗的同时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钙、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出汗本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具有调节体温,调整体液。排泄机体内废物的作用。出汗可以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以防止一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出汗还可以散热降温,减少中暑等症的发生.小儿由于是纯阳之体,加之活泼好动,所以容易出汗,即使在入睡时也常微微出汗,这是正常生活的生理状态。若排除了天气酷热,衣着过多,感冒发烧等情况,在安静的状态下如静坐或熟睡时,小儿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出汗较多,则是病理状态了。中医任为,这种出汗都是因虚而起,故称为虚汗,出虚汗对小儿的影响与危害尤大,因为儿童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所以出虚汗更容易导致肺气虚,脾气虚脾肺两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出汗多会导致机体微量元素流失和电解质失衡.常出虚汗的孩子不仅食欲下降,睡眠不稳,夜间啼哭,大便秘结,严重时还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所以,家长对出虚汗的孩子应积极地调理,决不要掉以轻心。

冬冬白天,夜晚经常出汗,稍一活动就加重,这种情况为虚汗中的自汗。多因阳虚引起。自汗的宝宝常容易感冒,身体疲倦,面色苍白或怕冷.此时治疗以益气固表止汗为大法。

调理产后虚汗的简易3法

1.服用中成药玉屏风冲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对调理气虚的新妈咪比较适宜。生脉饮和清身饮则适合阴虚的新妈咪服用。2.外用止汗方*牡蛎粉。使用方法如爽身粉,每天搽一次,可起到敛阴潜阳、收敛止汗的作用。*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敷肚脐,以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五倍子可收敛固涩,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特别提醒新妈咪!外用药物多为“急则治其标”“治标不治本”,只能达到缓解出汗的目的,因此必须配合使用口服药物。只要针对病因服药,坚持一段时间,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新妈咪过度虚损,可能自行中成药的力度就不够了,需要到医院就诊。3.采取食疗气虚新妈咪少吃生瓜凉菜等寒凉的食物,可选取大枣、糯米、山药、扁豆、蜂蜜、鸡肉、羊肉、鲫鱼、栗子等健脾温中、益气养血的食物。推荐药膳——泥鳅止汗饮原料:泥鳅90克,糯稻须根(药店有售)30克。制法:泥鳅宰杀洗净,用食用油煎至金黄色。将清水两碗与糯稻根共煮,待水煮至1碗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隔日吃1次,7次为一个疗程。阴虚新妈咪少吃辛辣易上火的食物,像辣椒、胡椒、生葱蒜等,酒类也以少饮为宜,尤忌白酒,宜多吃新鲜蔬菜。可选取豆腐、芹菜、丝瓜、百合、银耳、莲子、枸杞等滋阴清热、生津养血的食物。推荐药膳——银耳大枣汤原料:取银耳30克,大枣20克,冰糖适量。制法: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用小火慢煨至银耳、大枣熟透,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

出虚汗的调理方法

1、补气药膳:党参乌鸡汤

原料:干党参10克,母乌鸡半只,干山药10克,沙参10克,干香菇3,大枣2枚,生姜少许。

制作方法:乌鸡先在沸水中焯去血沫,与上述其他原料文火炖2小时即可。每周食用1~2次。

这道药膳可以补气固表,同时补中和胃,对于气虚者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对于产后虚胖多汗的妇女以及体弱的老人尤其适用。

2、推荐运动:散步、踮脚

早晚时间,饭后尽量多散步,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减少出虚汗的情况。

另外每天早午晚各踮脚30下能有效治疗出虚汗。

3、推荐中药方剂一:玉屏风散

药材: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

做法:熬水内服,每天1副,连续7-10副可以痊愈。或者打成散剂(药店里加工),服用时开水冲服,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每次3克。

推荐中药方剂二:民间止汗方

做法: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饮用,每天一次。

调理虚汗有方法

新妈妈出虚汗怎么办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会有出虚汗情况的,如产后妈妈,男人,小孩等。那当产后妈妈出虚汗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1.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新妈咪虚汗增多是,盐分和水分都会被带走。新妈需要及时补充,必要时还应补钙,以免造成体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千万不要害怕出汗,就减少汤汤水水的摄入,否则会影响到哺乳,甚至影响到乳腺的健康。

2.适当增加运动

尽量不要依赖药物,爱出汗的新妈咪还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和锻炼。四肢肌肉的运动,有助于新妈咪增强脾胃功能和改善循环。气虚的新妈咪虽然运动之后出汗增多,但也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运动,只要注意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爽的衣物,避免直接吹风,即可阻止外邪的侵袭。

3.调整作息时间

自己带宝贝的新妈咪,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保持劳逸结合+起居有常+心情愉悦,与宝贝同步,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规律的生活可使植物神经功能得到逐渐恢复,减轻异常出汗。同时,还要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也助于好转。

男人出虚汗怎么办

以上我们也是知道了新妈妈出虚汗应该怎么办的一些方法了,那男人出虚汗又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一、工作上

在工作上多数人都承受着各方面巨大压力,容易造成身心俱疲,精力衰退。从而出现失眠、食欲减退、乏力、烦躁、脾气暴躁、神经衰弱等,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肾虚出虚汗等症状。因此在工作要学会排压减压,多于人交流,不要把烦恼与压力长时间挤压在身上。

二、生活上

在生活紊乱、无节制。吸烟、饮酒、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过度劳累、均会损伤肾脏致使肾虚。因此,要学会合理安排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戒除烟酒,加强饮食营养,调理好身体。

三、个人上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男性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缺乏锻炼和夫妻生活频繁而导致肾虚,从而会出现出虚汗症状。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合理的安排生活时间,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并且要加强体育锻炼。

四、调理上

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有一个独到的讲究就是循序渐进。肾是“生命之元”,“先天之本”,出现问题更需要耐心调理,坚持滋补。但是现在有很多朋友并不了解这一点,总是急于求成而选择速效产品,或者刚刚取得一点效果就认为肾虚已经痊愈了。往往造成调理不彻底而前功尽弃。

出虚汗如何调理

治疗虚汗食疗方

1、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煲1小时左右,一天内分2次服完,连服15天为一疗程。对表虚自汗及营卫不调之汗症均有效。

2、乌豆煲塘虱

乌豆60克,塘虱鱼2-4条,挖去颈花(双侧)及肠脏后,用瓦锅文火文熟,食盐调味。一天内分次吃完,连服3-5次。对自汗盗汗有效。

3、冬虫草炖老鸭

每次用老雄鸭一只,去毛和内脏,洗净,冬虫草10-15克,放鸭腹内,加清水适量,用瓦蛊沸水炖1小时,调味分多次食之。对自汗盗汗,身体虚弱者有效。

4、浮小麦羊肚汤

浮小麦30克,装干净小布袋内,羊肚50克,洗净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煮至烂熟,捞去布袋,调味,食肚饮汤,一天内分次吃完。连用5-10天,有健脾止汗作用。对虚汗均有效。

出虚汗要怎么预防和治疗

由于虚汗症由来已久,我国民间总结出了大量药食两用的止汗方。如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稍微当茶喝,每天一次;挑未成熟的干果名碧桃干,有止盗汗、虚汗的功效。药物方面,据了解,目前用于治疗虚汗症的药物尚不多,其中以广州奇星药业生产的“虚汗停颗粒”较为有名。该药以宋代著名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的“牡蛎散”为基础,经对原处方进行调整和改进,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精制而成。根据中医“虚则补之”的法则,精选煅牡蛎、黄芪、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等诸味药材科学组方和配伍,达到益气养阴、固表止汗的目的,尤其对气虚或气阴两虚引起的自汗、盗汗效果显著。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该药在止汗的同时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钙、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出虚汗怎么调理

要调理气虚引起的多汗应以益气补气为主。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或嚼服西洋参、人参等。

1、补气药膳:党参乌鸡汤

原料:干党参10克,母乌鸡半只,干山药10克,沙参10克,干香菇3,大枣2枚,生姜少许。

制作方法:乌鸡先在沸水中焯去血沫,与上述其他原料文火炖2小时即可。每周食用1~2次。

这道药膳可以补气固表,同时补中和胃,对于气虚者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对于产后虚胖多汗的妇女以及体弱的老人尤其适用。

2、推荐运动:散步、踮脚

早晚时间,饭后尽量多散步,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减少出虚汗的情况。

另外每天早午晚各踮脚30下能有效治疗出虚汗。

3、推荐中药方剂一:玉屏风散

药材: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5克。

做法:熬水内服,每天1副,连续7-10副可以痊愈。或者打成散剂(药店里加工),服用时开水冲服,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每次3克。

推荐中药方剂二:民间止汗方

做法:用太子参8-10克,红枣6颗,加一大碗水煮开后小火煎10分钟,饮用,每天一次。

相关推荐

晚上出虚汗怎么调理

1、出虚汗又叫盗汗,男人晚上睡觉出虚汗除与睡眠环境空气流通状况、寝具透气与否有关外,有些疾病如结核病、心内膜炎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现夜间盗汗的情况;此外,内分泌失调如有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以及有情绪障碍、自律神经失调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间大量流汗。 2、从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 3、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阳虚自汗的调理方剂有哪些

1、阳虚自汗的调理方剂一 配方益智仁10克、冬虫草5克、鹅肉50克。制法将鹅肉洗净切块与药材共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吃肉饮汤。功效益智仁有补肾、温脾、暖胃作用;冬虫草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补肺化痰,益肾助阳,治咳、喘作用;鹅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经,补虚益气,暖脾胃、治身体虚弱。 2、阳虚自汗的调理方剂二 配方淫羊藿30克、茯苓30克、鹌鹑1只制法宰杀鹌鹑去毛,除去内脏,洗净后切块,与药材共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3小时,调味,吃肉饮汤。功效淫羊藿补肾阳、强筋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胃脾肺经,有

怎么饮食应对出汗异常方法

出汗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然而,出汗“过了头”或者在不该出汗的时候流汗不止,就要引起重视了。出汗异常中医称“汗证”,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先兆或伴随症状,比如风湿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失调等。此外,罹患重病、手术后体质虚弱也可能导致出汗异常。 中医认为,人的体表有营卫之气运行,与肺、脾关系密切,如脾肺气虚,不能固摄津液,就会在没有运动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自汗”。根据不同特点,自汗可分为3种类型,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气虚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

体虚多汗怎么调理

体虚分为很多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汗 正常的出汗一般是在剧烈运动,或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自然身体反应。但是体虚患者却会在进行轻度运动,或是不自主的大量流汗,甚至吃顿饭都会汗流浃背的。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了。 分清楚体虚的类型,针对调理 体虚一般要先区分出“疾病型体虚”,这个是因为患者自身有一些重大疾病,导致了身体比较虚弱有多汗的症状,这样的情况需要经自身的疾病先治疗好,在进一步调理回复,体质就会变强了。 气虚、血虚,进补为主 气血虚是最常见的身体疾病了,中医认为气虚血虚难固津液,不仅仅会易出汗,男性

体虚多汗如何调理

症状有多长时间了

老人出虚汗如何调理

1、山药薏苡仁龙眼粥 原料:生山药100克,生薏苡仁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 制法:生山药去皮、捣碎。生薏苡仁和粳米一同煮成粥,然后往粥里加入生山药碎以及龙眼肉,再加热把食材煮熟即可。 功效:此食疗具有健脾益气、补心补脾的作用。若在月经期吃的话,更可以尽快恢复缺损的气血。 2、十全药材炖排骨 原料:当归10克、黑枣10粒、川芎10克、熟地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桂枝3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灸甘草6克、黄芪15克、杜仲2片、枸杞15克、调味料盐少许。 制法:将十全大补的药材加20

产后虚汗不止怎么办 食疗止汗

原料:泥鳅90克,糯稻须根(药店有售)30克。 制法:泥鳅宰杀洗净,用食用油煎至金黄色。将清水两碗与糯稻根共煮,待水煮至1碗时,放入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隔日吃1次,7次为一个疗程。 原料:羊肚1个,糯米60克,红枣5枚。 制法:将羊肚洗净,糯米用水浸透,把糯米与红枣同放羊肚内,缝好口,放盆内隔水炖热,佐餐食用。食用时切开羊肚,调好味。 原料: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山药15克。 制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3味药同煮汤。食

男性睡觉出虚汗怎么调理 按摩穴位调理虚汗现象

阴谷穴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 5寸处。患者一边慢慢吐气,一边用左右手同时使劲按摩这两个穴位,坚持一到两分钟,直到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为止,有助于调理虚汗的现象。

体虚出虚汗饮食调理

对于身体虚弱或者体质差的朋友们来说,出虚汗应该是很常见的事情,出虚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休息以及药物来达到缓解的目标,同时,在三餐的饮食中,我们也可以用下面的药膳来达到调节身体缓解虚汗出现的目标。 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 黄芪猪瘦肉汤 黄芪15克,猪瘦肉50克,加清水适量,煲1小时,食肉饮汤,连服5次。对表虚自汗效佳; 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桂圆肉10克,红枣30克,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慢火

晚上出虚汗怎么调理

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5